吃喝玩樂

玩樂 What’s On
15/07/2022

手機過熱|炎夏手機、電池熱到焫手!以銅幣鋪滿手機可降溫?一法寶助手機降14度?一文睇清8個手機降溫大法!

#電池過熱 #手機過熱 #手機降溫 #夏天 #夏日 #手機中暑 #生活貼士 #充電 #個人熱點 #App #Wifi #日本 #電信商 #銅幣 #風扇仔 #降溫 #藍牙 #保護殼 #KDDI #電池老化 #散熱 #電池

  踏入炎夏,小心手機、電池熱到焫手!日前日本電信商KDDI就在Twitter上提醒用家小心手機因高溫而過熱,輕則熱到燙手,重則機會著火燃燒,分分鐘危及生命!究竟炎炎夏日,可以如何幫手機快速降溫、防止過熱?充電時又有甚麼要留意?即睇以下8大貼士!

 

手機降溫大法1:取走保護殼助散熱

 

(圖片來源:pexels)

 

  手機經常過熱,除了是電池問題,亦有可能是散熱不良所致。所以當大家發現手機過熱時,不妨先取走保護殼,待手機降至正常溫度時才套上;而在選購手機殼時,亦可選擇一些散熱功能較好的物料,預防手機過熱。

 

手機降溫大法2:關掉「個人熱點」功能

 

  很多人也會隨身帶備平板電腦,在需要連接網絡時,不少人也會開啟手機的「個人熱點」功能,以手機分享WiFi,但長期開啟「個人熱點」功能會增加手機耗電和造成發熱問題,所有最好用完相關功能後就隨手關閉,以免電池過熱。

 

手機降溫大法3:關掉多餘APP

 

  運行中的應用程式太多也是導致電池過熱的原因!如發現手機過熱,可把運行中的應用程式全部關掉;同時亦可短暫關掉藍牙、WiFi等,以助手機降溫。

 

手機降溫大法4:以銅幣舖滿手機降溫?

 

(ANN NEWS影片截圖)

 

  坊間曾流傳可把過熱的手機放入雪櫃降溫的辦法,但其實這樣是大錯特錯!日本IT專家石川溫曾在訪問中表示,如把過熱的手機貼上冰袋或放入雪櫃,有機會導致手機凝結出水,損壞內部零件。石川溫同時指,如果手機過熱,可以銅幣舖滿手機背面,因銅有吸熱作用,可助手機快速降溫。日本電信商KDDI亦曾做過相關實驗,把一部高達41.3度的手機關掉後,以銅幣舖滿手機背面,7分鐘後,手機成功降至32度,手上有銅幣的你,不妨試試!

 

下頁睇更多手機降溫大法!

 

手機降溫大法5:風扇仔降溫!

 

  雖然銅可吸熱,但並不是人人手上都有銅幣!石川溫指出,除了以銅幣吸熱,最方便的降溫做法就是用大家夏天必備的風扇仔!在同一個實驗中,結果顯示過熱手機在吹風扇7分鐘後成功降至26.9度,比銅幣效果更好!

 

手機降溫大法6:關掉手機+檢查電池

 

  若做齊以上幾點後,手機仍是熱得燙手,最好當然是立即停止使用手機,並把手機關掉,待手機回復正常溫度時才重新開機使用;要留意的是,如果在關機後手機仍然無法降溫,有機會是電池損壞造成,要立即安排維修!

 

手機降溫大法7:不要邊充邊用

 

(圖片來源:unsplash)

 

  手機充電時,應盡量放於陰涼通風位置,並不要邊充邊用手機,因為這些行為都會對電池造成傷害和提早老化,造成過熱等問題,所以大家最好也是忍得就忍,盡量不要在充電時使用電話啦!

 

手機降溫大法8:忌放車中

 

  相信大家都習慣把手機放於褲袋或車中,但其實這樣做有如為手機「加熱」,增加電池過熱的風險!夏天時更要避免把手機放在車內,因為高溫有機會導致手機電池直接燃燒爆炸,危及生命!所以如無必要,也是把手機陰涼通風位置才是最安全。

 

21/05/2024

香港水浸地區 | 又落大雨!渠務署公布4大水浸黑點!最嚴重是這地方!即睇全港約220個容易因阻塞而水浸地點:元朗30+地方上榜

#打工仔 #夏天 #水浸 #雨季 #Pantry熱話 #生活百科 #水浸黑點

  進入雨季,2023年香港經歷了500年一遇的世紀黑雨,多地水淹,令到大家更加關注香港的水浸情況。如果大家想知哪些地方是水浸黑點或者容易受雜物阻塞而出現水浸,就繼續看下去了!

 

延伸閱讀:

濕鞋急救大法!落大雨鞋襪全濕點算好?5招極速乾鞋兼除臭!邊款鞋一定不能用吹風機?

 

  2023年,香港經歷了500年一遇的世紀黑雨,多地水淹,因為水浸情況真的太誇張,令到很多香港人都十分關注水浸地點。渠務署在1994年建立一套有系統的方法以識別全港的水浸黑點。另外,早前在更向立法會提交了容易受雜物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浸的位置,大約有220個,今次就和大家一齊看看,如果雨勢太大時,盡量都避開以下地點,免得變「落湯雞」。

 

  渠務署的水浸黑點是根據雨水排放系統的排洪能力、以往的水浸記錄、接獲的水浸投訴及相關地點的防洪標準而編製,並按按受影響地點的水浸範圍及程度,把水浸黑點分為4個等級,包括:

 

● 嚴重(第4級):受影響面積多於100公頃,或對社會或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 中程度(第3級):受影響面積多於10公頃,或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或嚴重交通擠塞。

● 小程度(第2級):受影響面積多於0.25公頃,或造成農作物、財產損失或交通擠塞。

● 輕微(第1級):受影響面積少於約50米×50米(面積少於0.25公頃),或對公眾構成輕微滋擾及不便。

 

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Vidar Nordli-Mathisen)

 

4大水浸黑點大公開:

 

1. 元朗新田石湖圍(等級:3)

2. 大埔林村谷盆地(等級:2)

3. 油尖旺漆咸道南(加連威老道和柯士甸路之間)(等級:1)

4. 南區薄扶林村(等級:1)

 

 

下一頁:即睇220個容易受雜物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浸的位置

 

  除了以上4大水浸黑點,渠務署曾向立法會提供了截至2023年年底全港220個容易受雜物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浸的位置。港九新界都有齊,好像是上年曾出現水浸的黃大仙港鐵站出口都榜上有名。

 

圖片來源:info.gov.hk

 

  全港約220個容易受雜物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浸的位置: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