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國金與投資
23/02/2017

美俄合作瓦解歐盟

#特朗普 #歐盟 #法國 #德國 #選舉 #脫歐 #公投 #俄羅斯

  特朗普上台前後,常謂美國應與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改善關係,及合作消滅「伊斯蘭國」IS,他又指長期針對俄羅斯的北約已過時。然而,他逐漸也得承認,俄羅斯是美歐在地緣政治上的主要對手,而俄羅斯吞掉克里米亞,是西方各國無法接受的;因此,特朗普的團隊有時也公開罵俄羅斯。

 

特朗普及普京間接交心

 

  然而,他們一些人亦暗地裏與俄方交換意見,而被美國情報機關透過媒體揭發後,特朗普的國安顧問弗林將軍已被逼辭職,而由於弗林被指誤導副總統彭斯,也反映出代表共和黨國會黨團主流派的彭斯,與特朗普的團隊內的死忠分子,是有相當的不同。

 

就「人為弱歐元」 美歐展罵戰

 

  自從烏克蘭事變後,俄羅斯被美歐視為共同敵人,但特朗普其實有不同想法,他視以德國為首的歐盟為商貿對手,直指德國利用弱歐元來搶美國人飯碗。他不單讚賞英國脫歐,也批評歐盟收容難民的政策,主張整個歐盟解體,而美國將可和個別歐洲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於這種言論,歐盟中央以至德國和法國政府,都曾向特朗普猛烈回擊。

 

英國MAY姐 中間人難當

 

  MAY姐由親歐派變成領導脫歐的英國首相,也想做美歐之間的中間人。她訪問美國後,也將接待來訪的特朗普,而即時之間,抵制特朗普到訪的呼聲已令英國滿城風雨,而MAY姐這個中間人也十分難做。

 

  在歐洲大陸,近期廣泛流傳著美俄之間在干預歐洲國家大選時都有隱藏的議程,目的都是支持極右反歐的政客在歐洲國家上台。

 

美俄拍檔 支持歐極右派

 

  今年的戲玉是法國和德國大選,由於社會黨總統奧朗德不得民心,法國改朝換代勢所難免,人們最恐懼的極右國民陣線的馬林勒龐女士有機會成為法國總統。若然,這將是歐洲今年第一隻黑天鵝,歐元將大跌突跌!

 

勒龐女士 趁經濟差在法國上位

 

  勒龐主張法國不留在歐元區,及將公決脫離歐盟,她大力反對接收外來移民,認為帶來恐襲和搶去了不少法國人的職位。法國失業率高達一成以上,青年人的失業率更高達兩成,她的支持者來自失意的本土法國人,也是被視為學歷較低的一群。

 

若過兩關 歐洲遇最大黑天鵝

 

  在民調中,勒龐一直領先於其他參選人。一般相信,她可以成為4月首輪投票兩位領先者之一,得以參加第二輪決選。傳統智慧認為,法國主流民眾崇尚人權和自由,在第二輪投票時,左右翼的溫和選民,都不會投票給勒龐,因此她難以登上總統寶座。

 

雖有爆冷可能 股匯仍未反映

 

  然而,在美國大選前,傳統智慧也預期特朗普必敗,然而,由於他的對手希拉莉缺點多,因此,最後爆冷收場。因此,人們也開始擔心法國有機會出現黑天鵝,不過無論是歐元和歐洲股市,仍未反映勒龐上台的可能性。

 

  勒龐公開歡呼特朗普勝出,揚言美國改變後下一個便會是法國。不過,由於勒龐早已被國際社會視為法西斯分子,特朗普至今仍不敢公開支持她;然而,以她的政綱來看,特朗普是大力鼓掌。

 

法國傳統政客 紛紛傳醜聞

 

  特朗普上場,是由於傳統政客的不濟。在法國,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本來右翼的菲永代表傳統右派參選時,聲望升至與勒龐叮噹馬頭;然而卻爆出了其妻不上班也長期收取政府薪金後,此舉對菲永打擊很大,聲望大幅滑落。

 

  這個時候,冒起了中間派親歐盟的馬克隆,他自立門戶以獨立候選人出陣,由於年青有為,口才了得,聲望急升,不久前一般估計,他可以與勒龐一起在首輪出線,然後在第二輪決選時輕易擊敗勒龐,而由於馬克隆的新黨欠實力,估計傳統左右派政黨仍可以控制國會,聯合推舉總理,以制衡馬克隆。

 

馬克隆被指同性戀 斥俄方搞局

 

  就在馬克隆成為法國政壇的新星之際,坊間卻傳出馬克隆是雙性人或實質的同性戀者,人們開始留意,馬克隆的妻子較他年長20歲,而馬克隆與法國某名人過從甚密,似是同性戀人。對此,馬克隆當然大力否認,近日更如希拉莉般,把矛頭指向俄羅斯政府,認為又是普京派出黑客收集材料整他,並且編做故事,目的是要助勒龐或與普京有私交的菲永上位。法國奧朗德政府也加入罵俄羅斯情報機關,不過如此闢謠,可能會變成希拉莉般愈描愈黑,而對於有關指控,俄方也例牌否認。

 

馬夫人年紀大 皆因當年師生戀

 

  法國人的婚外情不是問題,但隱瞞的「雙性」則仍會引來誠信的質疑。要留意的是,馬克隆與他的太太是師生戀,是男學生與年長的女教師相戀及修成正果。因此,不宜一聽到較太太年輕20年便相信一定是「假婚」。

 

防法國左派兩翼 聯手推一名候選人

 

  無論如何,傳聞已暫時阻礙了馬克隆的聲望再上,而另一個發展,是執政社會黨疑與極左派聯手共推一名候選人。若然亦有望在初選勝出,然而這對於右翼選民會很反感,而勒龐爆冷的可能性亦將大增。

 

法民是否放棄人權 將成關鍵

 

  也有些評論認為,傳統政黨仍控制國會不是今年可以改變,因此,就算勒龐意外成為總統,她也將難有實權。而就算她可以宣布公投脫歐,但民調顯示,大部分法國人都不會支持。這種估計有很大的謬誤,因為假若勒龐爆冷成為法國總統,意味著法國民眾已由於貧富懸殊及寬鬆的難民政策,而改變了看法!

 

默克爾聲望續滑落 德國存變數

 

  在德國,默克爾總理領導的基民盟,近日聲望落後於左翼社民黨,雖然社民黨也反特朗普及普京,然而,若社民黨當政,德國在歐盟的領導地位恐將下降,而在西歐的荷蘭,中歐的奧地利和東歐一些國家,極右派的勢力也正在抬頭,加上希臘債務問題隨時再起風雲,今年是歐盟艱難的一年!

 

28/05/2024

提早與特朗普電視辯論,拜登決定「賭一把」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從1960年開始,每逢美國總統大選年,代表兩大政黨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客,都會參加電視直播的多場辯論,一般是在9月和10月,屆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正式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雖然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已穩獲各自政黨的提名,因此兩人將在6月27日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直向拜登發出挑戰,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拜登進行電視辯論,而拜登卻一直不接受挑戰,讓人感覺他頗有怯意,似乎是缺少自信。如今他為何改變主意,決定提早與特朗普正面交鋒?過去8個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拜登一直落後於特朗普,這場辯論能令拜登扭轉不利局面嗎?

 

明知「口才不濟」,拜登「志在一博」

 

  拜登現年81歲,特朗普77歲,但從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止4歲。拜登有時顯得年老乏力,反應遲鈍,而特朗普卻中氣十足,思維敏捷。一些曾與拜登有面對面交流的民主黨人說,拜登其實反應不慢,但在語言表達上被外界認為不如特朗普,原因之一是拜登做過幾十年參議員,講話時習慣於分析因果,然後給出結論;而特朗普在答問時往往用詞簡單,直截了當,像是某種條件反射,因此讓人覺得他反應迅速,而且早有準備。相比之下,拜登就顯得「口才不濟」。

 

特朗普在拉票活動上中氣十足,思維敏捷。(AP)

 

  來自拜登陣營的這類說法難以改變公眾印象,而拜登一直不敢直接回應特朗普的挑戰,更令他處於被動地位。這次同意與特朗普辯論,拜登似乎是在投身於一場「賭博」。電視辯論是避不開的,因此愈早「卸掉這個包袱」愈好,即使這次出現失誤,日後還有改進機會(下一場辯論將在9月10日舉行)。從民主黨人對外傳遞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拜登對這場辯論至少有兩個目標:一是展示3年多的政績,讓選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再幹4年,而且「明天會更好」;二是透過辯論之後的民意反饋,找到特朗普的主要弱點,以便日後展開重點攻擊。

 

  考慮到特朗普掌控辯論現場的能力及其慣用手段,拜登團隊向主辦辯論的CNN開出了具體條件,一是要求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演播廳內,只有輪流提問的兩位CNN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以往的電視辯論都有現場觀眾,有時還允許觀眾提問,這次不安排現場觀眾,可以避免場內的特朗普支持者做出某些舉動,影響現場氣氛。二是要求CNN的製作人員控制兩位候選人的話筒,只有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開放其話筒,也就是一方發言時,對方將被靜音,以防止發言被對方打斷。打斷對手發言是特朗普的強項,有了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拜登吃虧。而拜登團隊最希望的是,電視觀眾只見特朗普張嘴,但聽不到他說甚麼。

 

標籤對手「獨裁」,恐嚇戰術失效

 

  拜登準備利用電視辯論來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其競選策略的微調,與前幾個月的「恐嚇戰術」完全無效有關。今年以來,拜登屢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與特朗普的競爭代表著民主與獨裁之爭,因為他是民主自由的代表,是維護美國憲法的衛士;特朗普不承認大選結果,不尊重憲法和現行體制,試圖用獨裁手法強推某些政策,避開國會的監管和制約,如果特朗普再次掌權,將會導致美國走向集權體制,破壞美國的民主根基,並動搖人們的民主信念。拜登還批評特朗普與阿根廷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等外國強權人物交往,試圖建立保守派國際聯盟,其結果是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公信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以「美國是否能防禦獨裁者?」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拜登似乎是在高喊「狼來了」,但很多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一部分人對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仍堅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現行制度感到無奈,所以他們都不理會拜登的連番警告。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改變美國的體制。一些民主黨競選顧問於是建議,拜登應該改變競選策略,盡量多講他的政績,強調他致力於為不同階層帶來實惠,從而讓選民對他繼續執政抱有更多希望。

 

西點軍校演講,未能引發關注

 

  對於民主黨競選專家的建議,拜登團隊目前有選擇地接受,在一些場合,「捍衛美國憲法」仍是拜登在公開場合強調的主題。

 

  上周六(25日),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到美軍在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以及西點畢業生的責任。講這類內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聽眾是軍校師生及畢業生的親友,他們都是美國陸軍大家庭的成員。由於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因此拜登在演講中要求西點師生捍衛美國民主是特有所指的。他強調,美國的民主不是自然而然得到保證的,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捍衛民主、保護民主、選擇民主。

 

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缺乏新聞性,並不止一次口誤。(AP)

 

  逾半個世紀以來,作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歷任總統都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過演講,例外的只有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卡特(Jimmy Carter)兩位。總統在演講中往往會披露一些政策性內容,從而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相比之下,拜登的演講缺乏新聞性(他只重申不會派美國軍人去烏克蘭參戰),而且在演說中不止一次出現口誤,例如把「北約化」說成「芬蘭化」,然後又糾正;在讀提示器上的講稿時他看錯行,不得不停下來,找到之後重新讀。這篇質量打了折扣的演講,沒能引起較大的關注。

 

  要論總統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列根(Ronald Reagan)1981年5月27日的那次應該算是最棒的,從文字內容到演說技巧,至今都無出其右。為了對抗當時的蘇聯,列根準備大幅增加軍費,於是他在講演中批評前任政府的赤字政策導致高通脹、低生產力,並製造了失業大軍,「而你們幹活需要的工具卻得不到優先處理」。這是對軍人們說,前政府虧待了你們。他接下來給聽眾打氣,「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美國人民已經從這個短暫的反常現象中猛醒了。在我們國家的大地上,有一股復興的浪潮,人們渴望再次為美國而驕傲,渴望為美國今天的一切和未來可能的一切而感到驕傲」。話音剛落,台下立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因為列根說出來他們的心底話。講到軍人的榮譽,列根引用了英國大文豪莊臣(Samuel Johnson)2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軍官雖然只有很少的錢,但卻比任何人都更加受人尊重」。這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台上台下穿軍服每個人都感到自豪。

 

 列根的演說技巧,堪當今的美國總統學習。(AP)

 

  如此有思想、夠高度的煽情文字,加上老演員列根無可挑剔的朗讀,應該算是總統演說的天花板了。我對這段故事記憶猶新,因為40多年前,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了「美國之音」的現場直播,同時還用卡式錄音機錄下了這段節目,之後反覆聆聽,逐段背誦,至今仍記得上面這幾段的原文。

 

  歷史是一面鏡子,對照歷史可以知道,當今美國總統的能力真不如他們的前任,「御用撰稿人」的水平也趕不上前輩。幾個月前,在國會宣讀總統國情咨文時,拜登的「奇招」竟然是扯著嗓子喊,目的是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雖然有些可笑,但似乎效果不錯。下月單挑特朗普,他會在辯論時祭出甚麼妙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故伎重施,因為特朗普比他嗓門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