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綠路閑人
22/11/2010

赤腳行

#環保生活 #健康小tips #痛症療法 #運動

 

  為了進一步强身健體,一年前我開始赤腳上山,一般來說,我多選擇星期六或星期日上山,地點就在我家屋苑後山的小路,路旁是屋苑的私家車路,出入車輛不太多,所以廢氣不算嚴重,而且安全度極高,除了不時有路過的車輛外,還有管理員定期巡邏!

 

  初初開始時,我也擔心小路上有玻璃碎、鐵釘或樹枝等足以破損腳底的雜物,所以我會穿上一對襪來行,藉此稍作保護,但我會揀較薄的襪,讓地面的熱力仍能徐徐滲透;幾次過後,我已夠信心赤足而行,不過貼士是最好用心看著地面,一步一步的慢行,我甚至因此而領略到「步步為營」一詞的意思,不是要你緊張兮兮的,而是要保持一種專注的心態,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那純天然的熱力。靜心傾聽,你還會發現路旁的小樹正與微風輕語,這種寧靜在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無法找到!況且小心點行也可減低受傷的風險!

 

無言獨上山頭


  表面看赤腳上山這個運動較其他運動來得簡單,不需要太多準備,但也有些基本條件要考慮,否則弄巧反拙:

 

  1. 天氣情況是決定性的因素:以季節論,除了春天因霧大潮濕未必最適合外,其餘季節問題不大;以天氣論,陽光普照的日子最適宜,陰天、下雨、大風皆不宜;若雨後放晴也得待陽光照射3 - 4小時才可出動,否則地底水氣未消即赤足而行,必定傷身;以氣溫論,太低太高都不宜,所以一年來剩下可以上山的日子不多。

 

我會選定石屎路上一兩個凹凸不平的位置,把脚弓置於凸起處,讓某些平日較少觸及的穴位也可受惠


  2. 地點:找一處理想的山徑也不容易,最好是太陽可以直射的地面,不會有玻璃碎石之類雜物,草地也不是一個理想選擇,原因也是濕氣問題;其次當然要考慮自身安全的問題。

 

  3. 時間:夏天最好是下午四時之後,因為溫度已微降,三十多度的地面根本不能赤足行;秋冬季則正午也可以,但也得視乎地面的溫度,若真的承受不了,便穿上薄襪來行。每次約以1小時來回。

 

  4. 裝備:防曬用品如帽、太陽眼鏡、太陽傘及適量的水;如遇秋冬季,怎樣也得帶件擋風的外衣,因為始終山上有風,若吹正我們背後的膀胱經及督脈,則得不償失,手尾長矣!

 

  5. 注意:切忌一回家便冲涼洗腳,最好待半小時才不致令抗張了的毛孔吸入寒氣,若汗衣已濕透便先換汗衣,請緊記:百病從寒而生!

 

午間行 - 為了爭取日光,我甚至會於午飯時間,跑到人少少的公園進行赤腳行,相信不少途人會以為我是儍婆一名:在烈日當空之下,一身行政人員打扮,架著墨鏡打著傘,赤足繞住球場來來回回,低頭踱步沉思15分鐘,之後抹乾淨腳板底才去吃午飯!

 

  這些日子鍛煉下來也真有點得著,一方面解決了午夜足冷的問題,睡眠質素也較從前佳,醒來後少了一點倦意;還記得有一次星期天正午上山,下山後回家便午睡,期間感覺到一股熱力從腳底源源不絕地朝膝蓋方向輸去,陣陣暖意,說不出的舒服受用。

 

  家庭中醫說,人體最先從下肢開始退化,所以足部保護得好,身體其他機件也不致太快衰退,我想有膝蓋疼痛的人,若其成因並非因為受傷或痛風等問題,而是因為血氣不暢的話,可試試赤腳行,也許可以藉此加速血液循環,改善體質,但若是長期病患者或有其他家族病史的人,最好還是先諮詢家庭中醫的意見,記住,我說的是「中醫」,若你走去問西醫的話,他們多會說沒有根據,還會「恐」(音:空) 你說有細菌,勁危險!

 


lolo’s choice

 

  無論你是否喜歡户外活動,你總要有一件風褸傍身,因為香港一年四季室內地方都會開冷氣,有時坐巴士上層,仿如置身凍房,寒氣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鑽入你體內,所以隨身有件風褸保暖是很重要的,外出公幹旅行更是必備之選。

 

風褸質料表面看似很薄,但極擋風,只有幾克重


  1992年我在日本買了第一件Montbell 風褸,當時覺得很貴,差不多8000日圓,折合約港幣$500,但十八年後的今天還是完好無缺,以我穿著頻率之高,真箇「貴買平用」! 

 

收起來小小的一袋,比一張CD還要細小,攜帶方便。


  現在不用飛到日本買,因為香港已有總代理,附圖那件Montbell是我五、六年前買的,特點是勁輕身,可能只得幾克重,質料表面看似很薄,但極擋風,收起來小小的一袋,比一張CD還要細小,攜帶方便。當然,如今的產品已不是Made in Japan,近日排日情緒高漲,作為中國人本來不該推崇日製產品,但平心而論,日本產品於質素監管方面又實在做得好,作為消費者難以抗拒!


 
相關網站:

http://en.montbell.jp/
http://www.montbell.com.hk/

 


 

 

 

10/07/2023

垃圾徵費|屋苑試行廚餘回收!半年收集逾400公頃,可堆肥/轉為能源!賺埋「綠在區區」積分換廁紙、印尼撈麵、食油、香米!超實際!

#打工仔 #環保生活 #環保 #垃圾徵費 #廚餘 #回收 #智能回收桶 #智能回收桶 #綠在區區 #堆肥

  垃圾徵費原定於今年年底正式推出,市民需全面使用「指定垃圾袋」包妥垃圾才可棄置,大型垃圾則需購買大型垃圾標籤。不過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10 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新例將延至明年 4 月 1 日實施。為了減少製造垃圾,近年愈來愈多人把物件分類回收,「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是基本,連廚餘也可以回收,為環境出一分力。

 

【回收廚餘】

 

  政府去年 10 月起於 5 條公共屋邨試推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回收桶採用非接觸式設計,且具自動除臭功能,大家只需掃描「綠綠賞」會員二維碼,頂蓋自動打開彼便可放入廚餘,用法簡單。回收桶內也設有重量和容量水平感應器,當放進桶中的廚餘重逾 100 克,頂蓋會在 20 秒後自動蓋上;而內桶即將滿載,系統亦會提醒屋邨管理和清潔團隊更換內桶,防止廚餘滿溢,保持屋邨衛生。

 

 

  大家回收廚餘的同時,亦可累積「綠綠賞」積分,儲夠積分便可於指定公共屋邨禮品兌換機或「綠在區區」任何回收點兌換日用品或食品,例如麵食、香米、芥花籽油等,相當吸引。智能回收桶實施首 6 個月已收集到逾 400 公噸廚餘,並運往環保署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用作產生能源及堆肥,實行轉廢為能,預計計劃將擴展至全港約百幢公共屋邨樓宇。

 

 

下一頁︰環保署推「日日回收額外賞」!賺「綠綠賞」額外積分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6 周年,環保署還推出了「日日回收額外賞」活動。「綠綠賞」會員只要在 7 月 1 日至 31 日期間於「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進行回收,或利用智能廚餘機回收廚餘,即可獲額外「綠綠賞」積分。

 

●    回收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及光管和充電池等︰

 

  於全港任何一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回收流動點」及「智能回收箱」,提交上述指定回收物,每日可獲取額外 20 「綠綠賞」積分,更可按量獲 6 倍積分。

 

 

●    回收廚餘︰

 

  使用智能廚餘機回收廚餘,每日可獲取額外26「綠綠賞」積分,連同基本的50「綠綠賞」積分,共可獲得76「綠綠賞」積分

 

詳情︰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news/26A_T&C.pdf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