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是有心
13/07/2018

共享單車公司結業,又是政府錯?

#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

  不知道是議員水平太低,還是他們只是逢政府必反而已,有共享單車公司結業,竟然說「都是政府的錯」。

 

  請問現時所謂的共享單車,真的是共享經濟嗎?請問共享單車,營運失敗,又是政府的錯嗎?

 

  當然,政府是有責任保護公眾利益,要監管這些公司的條款是否對消費者有保障。

 

  公民黨譚文豪議員批評政府不監管共享單車,沒有在街道上安裝樁柱,讓共享單車停泊,又說還要分隔共享單車和普通單車泊位的位置。

 

  不知他在香港踩過單車沒有?香港地少人多,道路狹窄,地理條件根本不適合踩單車,而不是他所說的適合踩單車。鄉郊地區還勉強叫做可以,但也絕對不是市中心,即使是元朗屯門、上水粉嶺、沙田大埔等,這些地方尤其火車站附近,路面已被許多市民的單車霸佔,阻礙了行人,又請問何來地方,尤其是火車站附近劃出土地讓單車停泊?又怎樣安裝柱樁,讓共享單車停泊?

 

  甚麼叫共享經濟?

 

  例如Airbnb,我家中有多一個房間,放上Airbnb,既提供方便與旅客,我亦可以賺取一些金錢以補貼我的供樓開支,這叫資源共享,就是釋放潛在的房屋資源,以提供選擇,又可應付需求。

 

  又例如Uber,我有一部車,今天晚上放工有空,不介意做幾個小時司機,上Uber接order,既賺取金錢補貼我用車的開銷,這叫資源共享,就是釋放潛在的汽車資源,以提供選擇,又可應付需求。

 

  那麼現時的共享單車是甚麼?若是釋放用我家中的單車這資源的話,這叫共享經濟、共享單車。

 

  但只是有人投資了一筆金錢,買入萬多部單車,放在香港不同地區,讓人付錢去使用,這不是共享單車,這只不過是開單車舖,開網上單車舖,而且霸佔了路面,還不用交租。這怎樣說是共享經濟呢?

 

  當共享單車香港推出後,遇到一些情況,不夠泊位、有單車給人破壞等。但不知為甚麼那些立法會議員、業界同環保團體一直以來,都批評政府對共享單車,不監管不支援,阻礙綠色交通工具的生存空間。

 

  這些批評完全是無的放矢。在香港推出共享單車服務,是商業行為,政府不介入是合理的;但共享單車帶來的環境問題,政府卻不能袖手旁觀。

 

  況且在香港買一部單車要多少錢?由幾百元至幾萬元也有,如果只為代步的話,以我住在新界區為例,許多村民上班時會踩單車到巴士站或火車站,之後便把單車鎖在欄杆,然後轉乘巴士或火車上班,下班回來便踩單車回家。這些單車的價錢當然不貴,幾百元一輛,所以單車是不用共享的,因太平;要綠色交通,不是單車問題,是城市設計問題,一個在香港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故在香港推共享單車是註定失敗。

 

  共享單車是走法律漏洞,用公眾地方進行商業行為,這應該要取締而不是去立例規管,更不應該立例、發牌、設樁柱、找地方讓共享單車可「健康地」在香港發展。

 

  至於有公司蝕本收場,要如何保障已預繳費用和按金的消費者,以現時香港的法例,消委會和海關條例已足夠去監管共享單車結束業務前後所涉及的問題。

 

  沒有土地興建房屋,100%是政府的事,共享單車公司結業,是投資者的問題,與政府何干?

 

  最後請搞清楚,共享單車不是共享經濟,不是新經濟。

 

27/07/2023

共享業務近年經歷起跌!疫後上班模式改變,點解共享空間仍有得做?

#職場 #共享辦公室 #共享空間 #共享經濟 #疫情後 #上班模式 #打工仔 #上班一族

  共享經濟概念早年十分盛行,不同行業都嘗試加入「共享」元素,將其轉為產品或平台出售。雖然共享經濟後來一直被人認為係另類經濟泡沫,但多年來亦出現不少成功例子,有啲更成為獨角獸公司。目前共享旅社同共乘汽車係共享經濟中最大、最成功例子之一,除此之外,另一較常接觸嘅例子相信係共享空間/辦公室。雖然共享辦公室類近業務不斷經歷起跌,但到近年受疫情影響下無阻佢哋收入,反而間接對部分國家業務有利。

 

圖片來源:unsplash

 

  疫巿成功主要原因,係好多公司疫後開始改變上班模式以減省成本。早前有外國巿場研究公司對過百間大企業進行調查,結果有近六成受訪公司指疫情後約有四分一員工會以共享座位模式上班。公司改以hot desk模式運行,部分員工則在家工作,只需原有五至八成空間就可滿足全公司需要,自建一套共享空間模式。另外亦有不少企業完全地取消租用固定辦公室,容許/鼓勵員工選擇在家工作,希望進一步減省營運成本。而在家工作嘅員工因家中環境所限,會選擇到可時租或日租嘅共享辦公室工作。因此未來巿場對固定辦公室租用需求將會大大減少,企業改為租用共享辦公室。因為需求大增,令不少共享辦公室公司喺逆市下仍擴張業務。

 

  以上情況多出現於歐美地區,而香港或部分亞洲地區情況有少少特別,未能100%受惠。原因香港近十年有好多小型辦公室出租,供應量早已供過於求。另外好多本地較公司為傳統,未能完全接受在家工作、共享辦公室或hot desk模式,所以對共享辦公室需求未如其他地區一樣高。雖然如此,但香港仍搵到另一商機,將目標客群擴大,除企業同一般打工仔外,中/大學生都係重點客群之一,類似情況喺亞洲地區較常見。不少學生因家中無法溫習,咖啡店又經常爆滿,所以佢哋會以時租租用共享空間溫習,平均約每小時$30左右,最平亦見每小時$10,較親民價錢打入學生巿場,為巿場注入一點動力。

 

  相信共享辦公室喺疫情結束後初期能搶到優勢,仍佔到一定巿場份額。但隨著未來數年經濟慢慢步入不景氣,之後辦公室會出現供過於求情況,而業主亦會減租加強競爭力,或轉型成為共享辦公室,到時又會出現新一輪紅海戰。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