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是有心
11/02/2019

特首,謙卑不只是說,還要市民見得到

#政治 #謙卑

  基本上,每次跟政黨高層還是政府高官說話時,都說他們在面對媒體鏡頭的表現不足,建議他們做好功課,因為幾百萬市民就是靠他們說話那幾十秒認識你的。

 

  他們聽了,但當下一次,甚至下一個月,甚至下一年,他們仍犯相同的錯誤。或許他們真的認為自己做足了準備,但正正是他們以為是做足了準備,犯的錯誤仍多如牛毛。

 

  羅致光說,如果每個人的年歲壽命是120歲, 60歲也算是中年,原來他不是說「中年」原來說是「中間」。噢,原來如此!

 

  如果你早有準備,你便不會犯這樣的錯了。

 

  正如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忍不住口,便說這是你們(立法會議員)通過的法例,還說自己覺得怎麼驚訝。這正反映出這些政治人物在面對鏡頭,或到公眾說話時,都是隨心而出,而不作好準備。

 

  或許你們以為已作了準備,但因為沒在意,把不應該說的都說了出來,連一點修飾也不做。

 

  要明白,甚麼叫政治?

 

媒體只會引用幾句說話而已

 

  700萬讀者也好、700萬觀眾也好、700萬市民也好,他們是怎樣認識你呢?都是報紙十數個字的大標題、透過電台剪了你的幾句話、又或是電視幾十秒的畫面來認識你們。

 

  市民基本上是透過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聲音和畫面去認識你們。不管是報章或電台編輯,還是電視台的Sub-editors,他們只會在你長篇累贅的回應中,剪一段,或一句、或15秒聲音、或20秒畫面,是他們認為最適合他們讀者、或符合他們政治立場的句子、聲音或畫面,給他們的讀者、聽眾或觀眾,讓他們感覺一種現場感。

 

  既然報章、電台和電視會把你的一句文字、或15秒聲音、或20秒畫面剪裁出來的話,為甚麼你們不好好經營那一、兩句quote 呢?

 

  不管他們的政治立場是甚麼,你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平台,去達到宣傳政府的政策、反撃對手的指控、挽回下跌的民望、推動未來的計劃,甚至建立自己的名聲。

 

  你們偏偏相信自己是天才,甚麼都懂、甚麼都識……面對公眾時,面對電視畫面時,說你自己想說的話,以為這個是出自你真心,便可說服電視機前面的聽眾和觀眾。Sorry囉!你好錯囉!是100%錯的! ! !

 

  美國總統選舉除了上一次特朗普,善用社交媒體以外,在之前50年的選舉,都是花最多錢於報章和電視台的宣傳上。

 

  為甚麼?

 

  這要追溯到1960年代美國總統選舉時,甘迺迪第一次利用電視台宣傳,他靚仔形象令全國女性選民神魂顛倒,結果是甘迺迪當選。自此,歷屆美國總統選舉基本上都是一場透過電視畫面而作的宣傳戰。

 

  之後,才出現所謂的政治包裝師來,在電視機前說甚麼話、甚麼時候應該說話、應該說甚麼話、穿甚麼衣著、打甚麼色的領太,也非常非常重要。

 

  在美國,不管競選參議員眾議員,還是州長總統,所有人均十分重視每一次面對電視機的機會,他們相信專才,會請一些修辭學十分厲害的文膽,去幫他們準備那一、兩分鐘的說話。

 

  可惜,我們那些高官、尤其是特首司長,還有那些立法會議員,即使經歷民主選舉洗禮,在面對鏡頭時,說話還是一塌糊塗,完全不會利用媒體給他們自己去吸引選民、打動選民、還有宣傳自己的機會。

 

  這正正是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天才,比任何人都了不得。

 

政治是藝術,也是「偽術」

 

  曾經有個政黨領袖,他自己的中文根底還不錯,所以完全不聽智囊給他的意見。他喜歡玩文字花,也玩得不錯,但他不明白政治是宣傳,政治是藝術,也是「偽術」。你即使中文超班,自己也是天才,也不代表你可以在15秒至20秒的時間內,可以說出一句令讀者、聽眾或觀眾明白,而且相信的說話來。

 

  或許那個文膽,最叻也只有20個字,和你的中文根底比,是天才與白痴;但他的20個字卻可能遠勝你的千言萬語。

 

  你不尊重別人的專長和優點,於是市民也不認為你有任何建樹,即使你有心,亦有成績,但市民就是看不到。我叫這是因果報應。

 

  這種情況由董建華開始,到煲呔和CY,至今日的林鄭,也犯同一毛病;更別說那些司局長和議員了。謙卑,不是說了算!

 

17/06/2024

港英時代心戰室到底有多厲害?

#港是港非 #香港 #政治 #心戰室 #新聞統籌專員 #媒體 #傳媒 #政情 #謝振中 #港英政府

  近日香港發生兩件事,令筆者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兩名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離職,其中一人撰文,指「香港正趨向極權統治」,法治「受到嚴重危害」。第二件是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再次發表「香港玩完」。特區政府當然第一時間直斥其非,但傷害已經造成,國際難免有人信以為真。事實上,地緣局勢持續緊張,美國打壓不斷加劇,有分析預計目前中美爭持不下的局面,有可能維持10年之久,香港應該有心理準備,類似「唱衰」、「抹黑」香港的言論將會不斷出現,甚至成為常態,香港除了需要自強不息,更必須重組一個具體實戰功能的「心戰室」,打好一場曠日持久、敵人變化萬千的輿論戰。
 
  政府早前宣布委任特首辦傳訊經理謝振中,出任已懸空近7年的新聞統籌專員,政府此舉實際是重建心戰室。香港回歸後曾委任多位新聞統籌專員,但老實講,此時的專員只徒具虛名,更似一名特首新聞秘書,而非一名負責輿論戰的三軍統帥,所以難言有甚麼成績。港英時代心戰室到底有多厲害?新聞統籌專員不是傳統政府架構的職位,始於港英彭定康年代,彭定康為了和中方打輿論戰,特別設立此職位,當時港英政府對心戰室諱莫如深,有一份神秘色彩,但其時心戰室有極大影響力,據稱不但參與高層決策會議,了解高層立場,更全權負責制定輿論戰的發展方向,甚至通過各個渠道收集政治訊息,政府各部門必須配合,而且與媒體老總、採主保持聯絡,經常用政府消息人士的名義,發表有利的信息,目的是引導輿論的走向。專員亦不時舉行「吹風會」,以不具名方式發放政府消息,但只會找小部分媒體參與,愛國媒體自然不獲邀請。

 

特首辦傳訊經理謝振中,獲任已懸空近7年的新聞統籌專員。(政府新聞處圖片)

 
  除了控制信息發放,專員亦參與部分政治相關的工作,例如俗稱「放氣球」或「放風」的工作,目的是測試中方或輿論的「風向」,例如英方有新而未成熟的構思,不方便透過正式渠道發放,為了想知道中方是否接受,專員於是向傳媒發放訊息,以測試中方態度;另外,英方想回應中方,但又怕當面提出,往往由專員向傳媒發表立場。所以,有中方談判代表曾經表示,他們通常都是看報紙了解英方立場。由此觀之,港英時代的心戰室,權力責任都相當大。
 
  時移勢易,當年心戰室的模式今日可能不再合用,但要打贏輿論戰,有兩個重點必須考慮。首先,新聞統籌專員必須得到特首全面信任,除了能夠參與決策會議,更可以制定具體工作方針,有實權是必要條件。其次,必須得到司局長的配合,畢竟專員只屬首長第四級,等如副秘書長,在芸芸司局長中只屬小官員,專員能否得到配合,實在大成疑問。輿論戰第一把手的地位不能太低,否則如何帶領三軍作戰?在彭定康未來港前,港英是由布政司霍德親自負責輿論工作,可見輿論戰的重要性。所以,建議將專員的職位逐步提升至處長級(D6),以增加專員的代表性。

 

新聞統籌專員要打贏輿論戰,職位需有所提升。(Shutterstock)

 
  專員未來的工作,將包括加強政策對外解說,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明顯地,主要戰場不單在香港,還包括國際。筆者會建議,新任專員應加強與外國駐港傳媒的溝通,亦應接見到訪的外媒。筆者當然明白無法改變外媒的想法,但只要外媒明白多一點真相,他們亦不至於寫得「太離譜」,而且政府亦有表達抗議的途徑。另外,筆者亦建議專員與國家外交部、中央統戰部建立合作及溝通關係,一方面可以了解國際形勢,學習處理國際媒體的技巧,以及配合國家宣傳的工作。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