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iMoney 熱點
28/10/2020

【全城齊抽】iBond穩賺兩厘 林本利:應以人海戰術認購

#iBond #通脹掛勾債券 #保證息率 #認購 #林本利

  通脹掛勾債券iBond 返來了!

  

  香港政府在2011 年至2016 年連續6年發行iBond,為普羅小市民帶來低門檻的債券賺息工具。入場費低至1 萬元,回報跟過去半年通脹率掛勾,頭幾批iBond 每半年穩袋年息3 至4 厘,相當和味。可是本港通脹逐步降溫,2015 及2016 年發行的iBond, 浮息回報開始降至年息1 至2 厘,政府其後亦停發iBond。

  

  相隔4年,港府終於再推iBond。本港通脹水平低迷下,新一批iBond 回報若跟通脹率掛勾,年息僅1 厘的話,恐怕小市民不會收貨。因此, 新一批iBond 最大亮點, 是最低息率保證由過往的1 厘,提升至2 厘。投資者持有每手1 萬元的iBond,每年將保證獲派200 元利息!經濟學者林本利便呼籲,iBond 一定要認購,無論是持有3年收息,抑或即日沽售也有錢賺。

 

  雖然今批iBond 最高發行額將視情況提升至150 億元,但根據過往認購iBond 的熱烈反應,外界估計今批iBond分派依然會僧多粥少,一人最多派得兩三手,試問「食息一族」又怎會夠喉?今期「封面故事」為大家提供4個入場費3萬港元左右的「食息」提案,擴闊你的收息組合。在這環球投資時代,開了美股戶口除了買美股,也不妨留意外國的債券ETF,構建一個具環球元素的平衡投資組合,迎戰波動市。

 

林本利︰iBond一定要買 料掛牌首日一手至少賺300元

 

  iBond相隔4年再登場,即日起至11月5日下午2時接受認購。政府今次不但會視乎反應,將發行額度最高增至150億元,更將保證息率上調至2厘,投資者若持有一手(1萬元)的iBond,每年保證獲派200元利息。

 

  在現時環球低息環境下,銀行港元定存息口普遍不足1厘,人民幣定存則擔心匯價波動,iBond勝在穩賺不賠,3年後本金可全數取回,相信今批iBond對喜歡穩定收息的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

 

機構投資者有需求

 

  經濟學者林本利說,「iBond記住記住一定要去買,無理由唔去抽!」他直言iBond是零風險兼必賺的投資產品。一方面,持有一手iBond至到期日的話,3年至少可賺600元利息。另一方面,若投資者首日沽出iBond,跟據往績亦必定有賺,「第一日應該都103,最勁可到105。」

 

林木利直言iBond必賺,一定要認購。

 

  事實上,政府在2011年至2016年先後發行6批iBond,掛牌首日表現往往不俗,例如在2011年、2012年、2014及2015年iBond首日也收報逾105元,持有一手iBond的投資者首日沽貨大部分也賺到500元。(見表一)

 

 

  二手iBond有價有市,林本利解釋,是因為有一班需要購買政府債券的機構投資者接貨,例如金管局今年8月時發行的3年期債券,息率只有0.2厘左右,「沒辦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得0.25厘」。

 

  他說若iBond首日掛牌為103元,機構投資者接貨仍有賺,「因為未來最少派6厘(3年x2厘),所以佢103買也賺3厘。」iBond無論是持有3年收息,抑或即日沽售也有錢賺,故林本利認為投資者沒有理由不抽iBond。

 

應以「人海戰術」認購

 

  第一次iBond發行時,香港人未充分認識這項穩賺不賠的產品,認購反應一般,認購44手或以下的申請人可獲全數分配。後來港人開始認識iBond,加上通脹升溫,其後每次iBond接受認購均引來全城「圍抽」,分配給申請人只能「一手起、兩三手止」,抽中三手已相當幸運。有見過往認購反應熱烈,金管局將今批iBond的目標發行額,按需求可酌情增至150億元,盡可能做到人人有份。若申請總額多於150億元但認購人數少於150萬,將會先向所有合資格申請派發一手iBond,剩餘手數許可則向申請兩手或以上的認購者配發多一手,如此類推直至剩餘手數不足再進行一個配發循環,餘下的手數將會以抽籤形式配發。

 

  基於上述分配機制,抽iBond的投資者不必「瞓身」認購太多手,反之應採取「人海戰術」,全家總動員齊齊認購,反而可提高獲派的手數。舉例投資者想認購8手iBond,一個人斥8萬元買,按往績估計也只會派二至三手。相反,若集齊4位家庭成員,每人認購二至三手,按往績每人穩奪二手iBond的機會較大。

 

 

如何認購?

 

  ‧認購期由10月23日(周五)起,至11月5日(周四)下午2時結束

  ‧只要持有效香港身份證(不一定要三粒星!),便可透過20間配售銀行、證券經紀或中央結算公司認購

  ‧可親身、網上或電話向銀行認購。銀行及證券行一般會提供手續費、託管、轉倉等收費豁免

  ‧記得別重複入表!所有重複申請均不獲受理iBond入場費用和債券年期?

  ‧每手iBond金額為1萬元

  ‧債券為3年期,每半年派息一次,每年保證回報至少2厘

 

何時上市?

 

  ‧iBond 2020將於11月16日發行,11月17日在聯交所掛牌上市供二手買賣申請iBond後,還可認購銀色債券嗎?

  ‧雖然金管局未公布銀色債券的發售詳情,但65歲以上合資格長者,在認購iBond後仍可申請銀色債券。

 

銀行及券商例牌推優惠

 

  一如既往,參與iBond配售的銀行、證券行均推出認購iBond優惠,例如豁免認購手續費、代收利息費、贖回費等,至少也提供「五免」優惠。(見表二)有金融機構推出「10厘」優惠吸客,平保(02318)陸金所旗下陸香港的新客戶透過陸香港APP抽iBond,可在iBond的2厘保證回報外,額外獲陸香港補貼8厘息率收益券,上限3個月。每位客戶最多2手iBond可參與此優惠。另外,陸香港平台客戶每成功推薦一名香港地區新客,即可額外獲200元超市現金券。

 

 

iBond代替品 4大提案

 

  近期本港通脹維持溫和,過去半年平均通脹率不足1%,新一批iBond提供2厘保證息率,預期認購反應熱烈,根據往績估計申請人最多獲派三手,對於「食息一族」又怎會夠喉?記者盤點以下4個投資產品,入場費只需數萬元,與iBond相若,派息也不遜iBond的2厘保證回報。

 

1)外幣定存

 

  現時港元定存息率普遍不足1厘,想靠定存食息,不少人已重投人民幣定存的懷抱,部分銀行的人民幣定存,短至3個月也有年利率2厘。截至周四(22日),招商永隆銀行定存1萬元人民幣,以該行手機應用程式敘造,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也有2.45厘。

 

  多間大行早前也看好人民幣匯價前景,渣打(02888)早前預料人民幣在岸價明年上半年挑戰6.4,較現價有約4%潛在升幅。人民幣在岸價(CNY)亦在上周三(21日)升穿6.67,創2018年7月以來最高。不過,自人民幣2015年匯改,上演「暴力貶值」後,人民幣匯價始終可升可跌,存人民幣要重演六七年前匯價直升、財息兼收的好日子,相信機會不大。

 

  優點︰入場門檻低,起存額低至1萬元人民幣;可因應資金需要決定存款期。

  缺點︰人民幣匯價可升可跌,一旦人民幣貶值,兌回港元有機會承受損失。

 

2)儲蓄保險

 

  儲蓄保險可謂「懶人之選」,向來受無暇投資或不擅投資的人士歡迎,因儲蓄保險會派發「保證紅利」及「非保證紅利」,「保證紅利」在認購保單時已白紙黑字定明,「非保證紅利」則按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而派發。到保單期滿,投資者可一筆過取回本金、保證紅利及非保證紅利。

 

 

  坊間一些儲蓄保單的保證派息率達3厘。舉例立橋人壽的一隻產品,保單期5年,投保人需繳付兩年保費,期滿可獲保證現金價值,每年保證回報率分別有2.8厘(以港元投保)及3.27厘(以美元投保),一筆過預繳兩年保費,每年保證回報率則為2.82厘(以港元投保)及3.3厘(以美元投保)。入場費方面,該產品最低年繳保費2,500美元或2萬港元。

 

  網上壽險公司Blue的5年期的儲蓄保單,需以美元投保,最低整付保費4,000美元(約3.12萬港元)。5個保單年度內,保證派息率按年遞增,介乎2至4.05厘,持有5年至保單期滿,平均每年保證派息率2.6厘。

 

  優點︰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適合無暇投資或不擅投資的人士。

  缺點︰需要供款數年後才派息;儲蓄保險並非存款產品,不受存款保障計劃所保障。

 

3)債券基金

 

  政府每次發行iBond時均表示,其中一個目的是促進零售債券市場發展,皆因大部分企業債入場金額門檻高,只接受機構投資者或私人銀行客戶認購,一般小投資者很難買到。小投資者只好投資債券基金或債券ETF,間接地投資債券市場。

 

 

  投資者在坊間的基金投資平台如Fundsupermart,可找到一些主打派高息的債券基金,提供定期現金派息,派息頻率由每年、每半年、每季到每月也有,入場費低至8,000港元。有部分基金的年化股息率更達9厘,不過高息背後,全因基金投資了一些沒有投資級別的內房債券,投資風險相當高。

 

  投資者必須留意,債券基金及債券ETF並不等於債券,基金及ETF價格可升亦可跌,投資者沽出時有可能蒙受價格損失;債券基金亦可以從基金資本中支付派息,即動用投資者自己的本金派息給自己。

 

  優點︰債券基金入場費低;可隨時沽出,投資期靈活。

  缺點︰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派息可從債券基金資本中支付。

 

4)高息股票

 

  自從匯豐控股(00005)宣布不派股息,傷透股民心,不少「食息一族」開始對買股票收息存有戒心。期望收息的投資者宜物色業務風險較低的公用股,例如中電控股(00002)、港燈(02638)、香港電訊(06823)及粵海投資(00270)等,這些公司均有電力、電訊及水務的專營權,不易受到外來競爭之餘,經濟不景下市民仍要使用其服務,故較能維持派息水平。

 

 

  以周四(23日)收市價計,以上幾隻公用股的股息率均有4至6厘(見表)。當然,投資者買股票前記得做好功課,了解公司業務及業績表現。股價可升亦可跌,投資者沽貨時有可能蒙受價格損失。

 

  優點︰股息率普遍達4厘;可隨時沽出,投資期靈活。

  缺點︰股價可升亦可跌;視乎業績,上市公司可能削減派息,或完全不派息。

 

 

債券ETF建 環球平衡組合

 

  金管局歷年推出的iBond,可有開啟大家的債券投資之路?事實上,投資市場愈來愈波動,不少環球的資深投資者均會加入債券資產,平衡組合的風險,這樣即使遇上股市大跌,也可以減少損失。在今年3月中、在美股兩度暴跌觸發熔斷後,台灣著名財經博客綠角撰文指出,雖然股票預期回報勝過債券,但投資者也不應該100%全部投資股票。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高評級債券的作用便「見真章」。

 

高級國債相對更安全全

 

  綠角在文章中,比較債券ETF及股市ETF在今年3月9日及3月12日的表現,這兩個交易日美股均暴跌並觸發熔斷。一隻美國中期國債ETF,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IEI),在3月9日及12日分別逆市升0.46%及0.11%。

 

  相反,追蹤股市指數的ETF,在這兩個交易日分別普遍大跌6%及10%,例如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VTI)在3月9日及3月12日分別跌6.68%及跌9.72%;Vanguard FTSE Europe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VGK)則分別跌8.43%及跌11.33%。

 

  綠角認為,持有高評級的國債,讓整體投資組合損失較少,波動較低,「讓投資人比較能通過股市下跌的考驗。」他指出,投資股市時,要為潛在的風險做好準備,高評級的國債是相對安全的資產,「是每個投資人應該認真考慮的安全網。」

 

開美股戶口 輕鬆買國債ETF

 

  近年香港人的投資眼光愈來愈具國際視野,不少人已開立美股戶口,除了買各大科網巨頭的股票及熱門的指數ETF,有投資者也開始買入少量債券ETF,建立平衡的投資組合。例如前述的IEI,追蹤ICE 3到7年期美國國債指數(ICE US Treasury 3-7 Year Bond Index)。IEI會一直持有將在未來3至7年到期的美國國債,若1年過去,3年期債券變成還有2年便到期,它會「換馬」另一隻3至7年到期的國債。

 

國債ETF或能價息兼收

 

  IEI每個月派息,對上一次除淨日在10月1日,每股派0.09527美元(約0.74港元),以周三(21日)收報133.06美元計,現時股息率為1.33厘。此外,今年來這隻ETF表現不俗,年初至今升了6.8%。除了IEI,安碩(iShares)亦有緊貼7至10年美國國債表現的ETF,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IEF),年初至今升10.42%,現時股息率為1.29厘。

 

  不想只投資政府債,可留意領航整體債券市場ETF,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BND),主要投資在美國國債、有投資級別的公司債,以及美元計價的國際債券。BND亦為每月派息,對上一次除淨日在10月1日,每股派0.150293美元(約1.17港元),現時股息率為2.36厘,年初至今升6.45%。

 

  最後,必須再次提醒,投資債券ETF並不等於投資債券,債券ETF派息的息率及次數不設保證;投資債券ETF沒有到期日,而且ETF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要小心沽貨時蒙受價格損失。

 

香港也可買美元及亞洲債券ETF

 

  沒有美股戶口?其實香港也有債券ETF的選擇,只是選擇並不多,交投亦較疏落,較具規模的債券ETF有沛富基金(02821)及BMO亞投債(03141)。

 

  沛富基金追蹤iBoxx ABF泛亞洲指數,主要投資於亞洲市場政府債券。這隻債券ETF每半年派息一次,對上一次除淨日在7月21日,派息1.23美元,以上周四(22日)收報122.8美元計,股息率約2.1厘。該債券ETF在港交所(00388)掛牌,買賣方法跟股票ETF一樣,入場費為1228美元(約9,578港元)。

 

  BMO亞投債追蹤彭博巴克萊亞洲美元投資級別債券指數,該指數投資於有投資級別(即擁有BBB-或Baa3級以上的信貸評級)的亞洲地區(日本除外)的政府相關債券及企業債券。BMO亞投債每季派息一次,對上一次除淨日在10月5日,派息11仙,以周四(22日)收報16.37元計,股息率約2.8厘,入場費約3,200港元。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