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iMoney 熱點
11/03/2021

新世代事業女性 分享理財創富妙計

#理財 #入息替代率 #糖妹 #胡孟青 #開店 #創業

  周一(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雖然這天並不是香港的法定假期,但也會喚起社會對本港女性地位的關注。香港盛產「女強人」,女性既是家庭支柱,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大家對此也不容置疑。

 

  過去數十年香港的教育和升學機會大大提升,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不少大型企業對女性員工的肯定不斷提升,女性在職場加速冒起,多家上市公司的「總帥」由女性擔任,如恒生(00011)不少高層職位均由女性掌舵。

 

  不過,新時代女性同時都要兼顧子女及工作,或許會忽略了自身財務狀況,若希望及早踏上財務自由,就要趁早部署學懂理財。iMoney專訪3名來自不同界別的本港女性,分享一下她們的理財創富心得。資深股評人胡孟青認同本港女性職場地位愈來愈高,女性應趁年輕就要學理財。知名藝人黃山怡(糖妹)不但對儲蓄有一門學問,而且在投資前會做足功課。同為80後女生Anna,年紀輕輕已創業,生意更在疫市中大增3倍,究竟如何做到﹖

 

港女性地位愈來愈高 商界女強人接踵而至

 

  香港女性相對於亞洲地區的女性較為突出之處,就是較為獨立,不少女性能夠做到金錢上的自主、事業心也較強。隨著女性職業和管理崗位近數十年來數量不斷增加,「女強人」成為香港女性的標誌,商界女性往往能頂不止半邊天。

 

  近年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職位由女性擔任,其中香港交易所﹙00388﹚主席查史美倫(見圖),是港交所首位女主席,也是本港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去年10月時獲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選為2020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的第43位。查史美倫自2004年起加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00005)董事會,及至2007年兼任副主席,並於2011年起擔任匯豐控股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她2018年開始擔任港交所主席一職,她也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及聯合利華獨立非執行董事,絕對是商界的女強人的典範。

 

 

  本港數家龍頭大銀行,也是由多位女性高層掌舵,如恒生銀行多年的「大班」位置由女性擔任,包括現任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見圖),她是繼梁高美懿、李慧敏後的第3位「女大班」。該行不少高層職位也是由女性擔任,如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關穎嫺、營運總監陳梁綽儀等,該行也於去年3月1日起委任左玫為恒生銀行環球銀行業務總監及執行委員會委員。而匯豐及渣打銀行(02888)的香港業務也由女CEO掛帥,包括匯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施穎茵及渣打香港行政總裁禤惠儀。

 

 

  本港大型發展發展商新世界發展(00017)也積極推動女性領導力 ,該集團於去年5月起委任兩名女執行董事,分別為黃少媚及趙慧嫻。新世界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當時也表示,淡化職場性別差異及推動女性領導力是全球領先企業的大趨勢,引入更多的女性成員能為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決策帶來更多元的角度及觀點,從而提高決策效率和管治水平。是次任命後,新世界發展董事會中,女性成員所佔比例提升至25%。

 

港女擔心理財及儲蓄能力

 

  香港女性在職場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不少人認為女性在投資及理財上投放的敏感度或許比男性低,實情是否如此﹖富達國際在全球六個地區發布首份「全球女性投資理財報告」。這次調查訪問了過萬名成人,其中有逾2,000名受訪者來自香港,調查深入探討本地女性在個人財務及退休策劃方面的習慣及傾向。

 

  調查發現,香港女性視退休後有足夠資金照顧自己為首要人生目標之一,但僅有五分之一(19%)的女性已實現此目標,當中更有超過六成(63%)55歲或以上的受訪女性表示尚未能達成此項人生目標。

 

  調查又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希望在62歲退休,年輕一代較年長一族希望更早退休。香港女性更期望退休儲備能維持退休後20年的生活,並預計平均每月需要約28,500元,目標入息替代率為86.2%。超過三分之一(38%)受訪女性在計劃退休預算時考慮了退休生活年期,然而,四成受訪女性憂慮目前的退休計劃或儲備不足,導致退休後生活資金出現缺口(Retirement income shortfall)。這與富達另一調查結果一致,七成受訪女性表示未能如期達成退休目標,相比之下, 只有62%的男性受訪者有相同看法。

 

  調查亦發現香港女性擔心自己的理財能力(49%)以及在儲蓄或投資上作出正確決定(52%)的能力,但隨著年齡及其退休金價值增長,憂慮個人財政狀況的比例有所下跌。儘管有上述各種顧慮,但香港女性對管理個人財務積極主動︰有六成的女性對財務管理感興趣,而58%的女性表示會積極理財。然而,只有四成的香港女性同意「投資適合我」的描述(男性比例為五成)。不過,該比例已高於大部分其他調查市場。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陳宇昕(見圖)表示,「與男性相比,大部分香港女性未必很了解投資背後的概念,所以在管理儲蓄和投資上相對較保守。例如,超過三分之一(36%)的女性在投資時,同時認為避免投資損失及爭取獲利市同等重要。女性對自己的投資決定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樣他們才能透過投資實現自己的目標。」

 

 

  她又指,儲備足夠的退休資金看似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只要及早計劃,是確保大家將可實現目標的最佳辦法。她舉例說,先可檢視日常消費習慣,從而找出儲蓄機會,「例如外出用膳次數或選擇更便宜的運動方式以取代定期健身會籍。即使由小額投資開始,透過長時間複合增長,可望日積月累達至可觀的回報。結合這些小改變可幫助港人向退休目標更進一步。」

 

港上市公司女性董事 比例仍需再升

 

  香港聯合交易所一向鼓勵上市公司董事會多元化,但從全球層面來看,以亞洲地區董事會中女性比例整體相對偏低。香港特許秘書公會上月發布了一份名為「錯失機遇——論香港董事會成員性別多樣化」的評估報告,指出香港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匱乏。50家恒生指數公司中,女性董事只佔七分之一,在所有香港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比例僅為 14.2%,三分之一的香港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女性董事。

 

  調查又指,香港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增長極為緩慢。過去十年中,這一比例從 10.5%僅增長至 14.2%,每年的增長率不足 0.5%按照這一速度,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要到2091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該評估報告呼籲在6年時間內,將香港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提升至30%。

  

  香港特許秘書公會會長馬琳表示,由於女性董事人數不足,使得香港距離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還有一定差距。女性董事比例失衡不僅讓香港企業錯失了大量人才,也使香港女性失去了職業發展和為香港企業服務的機會。她又指,「香港的女性並不比其他地方的女性能力差,我們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女性,完全有能力擔任董事,股東們只需要細心尋找,就不難發現。 」

 

三八婦女節由來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原來跟百多年前的一場遊行有關。1908年3月8日時,美國紐約有1.5萬名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要求縮短工作時間,並爭取更好待遇及婦女投票權,翌年美國社會黨宣布組織舉行全國婦女節。隨後歐洲各國如奧地利、德國和瑞士等也陸續都有響應爭取婦女權益的遊行活動。

 

  及至1921年,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召開,保加利亞代表建議為紀念俄國女工在革命中的英勇鬥爭,把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打從1975年開始,聯合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

 

何謂入息替代率?

 

  入息替代率(Replacement Rate)是指退休金相對在職時入息的比率,旨在讓人了解退休前後收入之分別,從而評估退休金是否足以維持退休前的消費水平。計算方法一般是將退休後的收入(包括年金、社會福利),再除以退休前的收入,例如退休後的收入是2.1萬元,退休前的收入是3萬元,替代率就是70%,即退休後的收入能夠「替代」退休前收入的七成。

 

女性如何為理財未雨綢繆?

 

1.檢視日常消費習慣

  •生活習慣小改變,尋找儲蓄機會

  •減少外出用膳次數

  •以更便宜的運動方式取代定期健身會籍

 

2.財富規劃愈早行動愈好

  •善用工具計算目標所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並定期檢視進度

  •女性期望較早退休,盡早行動顯得更重要

  •投資金額不論多少,及早開始投資可享有愈長時間複合增長

 

3.持續投資平衡保本與收益

  •採取長線方針持續定期投資,不要輕易受短期波動影響

  •在符合個人情況下,可考慮增加強積金供款或其他個人儲蓄

  •分散投資組合至不同資產類別,分散風險

 

 

糖妹化身理財小能手 由盲目儲錢到 製作「錢滾錢」過程

 

  所謂「三十而立」,30歲的你正在做甚麼?不少人認為30歲是人生的里程碑之一,已建立一套穩固的價值觀,並審視自己的理財方案。今年33歲的藝人黃山怡(糖妹)也不例外,她化身「理財小能手」,分享理財之道,她笑謎謎地說︰「整日將理財掛在嘴邊,但卻不知自己買了甚麼,這等於沒有理財!」

 

 

  黃山怡形象正面,以藝名「糖妹」更為人熟悉,她在樂壇和電視劇常常出現,去年出演TVB劇集《香港愛情故事》及今年《陀槍師姐2021》,教不少港人印象深刻。外表「細細粒」,眼大大,長相甜美的黃山怡,乍看之下彷似20歲少女。接受訪問時,她表現得大大咧咧的,十分開朗,但原來對如何理財,非常清晰。她不但懂得儲蓄,而且在投資前會做足功課,不會隨便買賣。在剛出道時,她著重儲錢、買保險、基金,到現在已開始嘗試投資,利用『錢滾錢』,目標是買樓。

 

  不少港人在大學時期對理財概念只屬「入門級」,如開戶投資、買股票賺零用錢,而「糖妹」卻恰恰相反。年輕時已為自己和家人展開理財計劃,包括購買保險和基金。自高中起,她開始參加不同類型的歌唱比賽,曾兼職電台、化妝,做暑期工賺錢。她說︰「問爸爸媽媽攞錢是很討厭的事,我就不太想每次開口問他們攞錢。」

 

  入行10多年以來,「糖妹」購入多份保險,包括儲蓄、醫療、淨基金等類型。她憶述:「老闆會說『你做藝人要周圍飛,所以需有份保險,像是意外、旅遊保』,在耳濡目染下,我便對理財有一種概念。」為免未來擔憂醫療使費,除了儲蓄外,保險和基金在「糖妹」的理財道路上,慢慢築起一個「安全網」。「一開始覺得,即使是要公司先幫我出錢,我也要購買保險,因為我想買一個保障,有甚麼事發生,起碼有個數字可以打底,不用太擔心醫療費用。」

 

先記帳後節流

 

  儲蓄習慣人人有,一來是支付日後進修使費,二來可用作未來儲備;不過儲蓄也需要技巧,不可盲目進行。「糖妹」坦言,從少到大有記帳習慣,但由於工作忙碌,曾經歷過「死儲爛儲」的過程,「當你不斷儲錢時,反而令自己甚麼也『驚住使』,令生活水平下降。」後來她逐漸意識到問題,開始反思應如何令整件事變得有流動性之餘,又可收息。

 

  近幾年間「糖妹」重拾記帳習慣,這次用的方式不是以紙筆寫下,而是使用App,「以前我以寫的形式作紀錄,月尾『埋數』時就會很苦惱;但當你使用『收支管家』這類型的App後,就可以輸入每月的人工、硬性支出,如電話費、家用等。到月尾時,你便會知道自己在那方面的支出較大。」她認為,記帳App會顯示使用者每月的支出使費,變得有條理,從而了解自己的消費行為,並進一步作出節流,「起碼我對自己的財政很清楚,每個月的收支是怎樣,令你有下一步去賺取更加多的錢的動力,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

 

  盲目儲錢帶有警惕作用,記錄收入與支出比重,才可令儲蓄變得更有效;「糖妹」又嘗試踏入股票市場,「製作」現金流收息。「一開始我都不知買了甚麼(基金),之後我嘗試去理解基金升跌的原因和走勢;如果不明白,我便會問經紀朋友。」她謙虛指自己是位「投資初哥」,所以在投資前先閱讀書籍和上網搜集資料釐清市場機制。「這兩年間,我也看多了書,同時留意國際新聞,譬如量寬措施會令環球走向低息,對甚麼有好處?如果連這些也不知道,就一定登入主要財經網站看看。」

 

透過書籍增對投資認識

 

  不要以為「糖妹」隨便說說,要她舉例看過有關理財投資的書籍,她也琅琅上口,從閱讀的過程中轉化出自己的一套投資心得。「基本都會看《富爸爸‧窮爸爸》,我覺得都是萬變不離其中,八成是說心理質素要好,不要盲目投資,不要別人說你就跟著做,要親自去研究。」她續指,除了不要受即日股票升跌影響心情外,如果有意買入心儀股票的,應先分析公司背景,再判斷是否有前景。」

 

  股票種類繁多,「糖妹」主要留意美股,其次為港股,多以作長線投資,較少在即日買賣波幅大的股票。閒談間她透露,自己也有購入像Tesla(TSLA)等大股。「巴菲特買可口可樂股票,如果你喜歡這間公司,可以買『一股半股』支持一下;我在股票上認識都不算深,所以只能『一股一股』地買入自己喜歡的美股。」購買美股的平台選擇多,她建議先比較收費和手續費,盡量控制支出。港股方面,屬於穩陣一族的她,較鍾情於大公司股票。「糖妹」打算現金流增多後,要令兩老生活變得鬆動,更要預留金錢發展音樂。

 

  因應父母退休,「糖妹」擔起「一家之主」這責任,負責家中的開銷,曾每年花約30萬元供其弟弟出國留學。眼看弟弟逐漸長大,她亦有意傳授理財方向。「好早就聽到一些所謂『成功父母』,會教小朋友在家玩模擬經營小生意遊戲,由細到大,教小朋友如何去理財,怎樣取得回報?可能你覺得好『老積』,但當有人一早教定,你到大個就會好受用。」

 

與弟交流理財之道

 

  為讓弟弟有效運用財富,兩姊弟閒時會互相交談,「糖妹」又會主動問問題,例如︰「你最想得到甚麼?」她說︰「賺錢還賺錢,但在背後你想去滿足甚麼,譬如你可以用錢去買到屋企人一個美好生活,或是用這筆錢去讀書。」這樣「傳授」理財之道,只因弟弟曾分享過,身邊同年齡的人已開始接觸IB(盈透證券)及Firstrade等投資平台,「作為家姐,我不可以『輸蝕』,我跟他探討這個問題時,也要明白他在說甚麼,這樣就變成了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踏入33歲的「糖妹」,原本住在深水埗唐樓,後來因工作關係,便租住南區的貝沙灣,並有置業計劃。「我已經協助完成弟弟學業的目標,那我下一個目標,應該是為了自己。」她透過書籍和不同渠道獲得樓市資訊,避免被地產經紀矇騙,「近來我訪問過一位買樓方面的專家,他指其實不可以選太舊的單位,維修費又會『搞到你暈』,因此我的心水是購入二手樓,樓齡在30年至35年之內,即使在10年後再將單位轉售,相信難度也不太大。」

 

「糖妹」出席「香港理財月2021」啟動禮,分享數碼理財心得。

 

「糖妹」理財三部曲

 

  1.先下載記帳app,如「收支管家- 錢家有道」,分清支出範圍再作節流。

  2.為自己定下儲蓄目標,如用作進修或是結費資金,藉此推動儲蓄行動。

  3.如進入股票市場,應先「貨比三家」,弄清各交易平台收費;如有意買入股票,須先做好有關該公司發展前景的資料搜集。

 

理財「初哥」 點起步?

 

  讀者可參與由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舉辦「香港理財月2021」,以「數碼理財全面睇,洞悉危‧機最實際」為主題,全方位認識數碼理財。在3月裏,分別有「反網絡詐騙測試」,測試大眾對金融騙案的認識,是否容易成為受害人;「職場錢途網上工作坊」,協助大專生學習個人理財技巧,應付日後職場需要。

 

 

股評人胡孟青:懂得儲蓄才是投資的第一步

 

  隨著時代進步,男女地位逐漸平等,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不少大型機構和上市公司皆讓女性擔任較高的職位,例如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查史美倫,可見女性領導人並非稀見。股票評論人胡孟青,人稱「青姐」的她,笑言香港現時是「女人天下」,看見女性在職場地位日趨上升,更以身為其中一分子感到既幸運又幸福。

 

股評人胡孟青認為投資策略不分性別及年齡。

 

  回顧香港八十、九十年代,胡孟青認為,當時男女地位不如現時平等,不少人雖口邊掛著「女人頂得住半邊天」,惟部分職位並不歡迎女性工作,甚至考慮升職時,亦會以男性優先。雖然如此,青姐指自己當年在中國銀行工作時,公司也亦有特別優待女同事,「我還記得每逢三八婦女節,中銀特意辦一枱飯予女性享用。」

 

  事過境遷,現時香港社會已是十分開明,女性更易獲他人尊重,在家庭和事業上亦可有主導權和較高的地位,連賺錢和自主能力亦提升不少。育有一名兒子的青姐,她指港人能夠聘請外傭協助打理家務,令香港女性的自由度較大,彈性地調配家庭和工作時間;她亦感激自己家中有長輩幫助照顧兒子,也有「神隊友」老公協助打理家務,令她無後顧之憂,可以好好在職場打拼一番事業。

 

  她指其他國家的女性羨慕香港女性,「在韓國、日本的女性,她們大多需要親力親為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務;若分身不暇,便需從兩者之間取捨其一,而非透過第三方幫忙解決問題。至於香港男性願意分擔家務及煮食等工作,減輕另一半的負擔。」她更笑言︰「其實男人有時較我們乾淨,更愛做家務,所以香港女人基本上都十分幸福。」

 

胡孟青感激家中長輩及老公幫助照顧兒子,令她可以好好在職場打拼一番事業。

 

港人先儲蓄後投資

 

  提及專屬女性投資心得時,她卻認為這並沒有性別之分,如同在職場工作,她深信有能者居之,要增值自我,打好基礎方可站立起來,故同樣地在學習投資前,應懂得儲蓄,才有能力小試牛刀。

 

胡孟青建議,投資新手應先儲蓄後投資。

 

  初接觸投資時,她坦言自己一頭霧水。預科畢業後她加入中國銀行,對外匯有初步概念。她回憶說︰「曾有同事提議一起認購新股,我就大膽拿出2萬元,和幾十名同事共夾了40萬元投資,買入當時名為『熊谷組』(現為香港建設(00190))。」她笑言起初贏錢,後來因投資恒指期貨而輸光,但當時連怎會輸錢及原因都不知曉。

 

  她認為投資不分年齡、性別,只要到18歲便可開投資戶口,同樣地儲蓄亦不設時間限制,可隨時開始。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同時,青姐認為,亦要講求「慳」這一字,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投放於儲蓄當中,人生第一桶金就會因此而來。然而現時社會追求物質生活,加上疫情促使更多人網購,足不出戶便可購物,故需要抵抗誘惑,更不可花費未來錢,若每月薪金只用於還卡數,的確難以擁有人生第一桶金。

 

  故此,青姐建議打工仔應該盡早訂下目標,比如每月人工的兩成當作儲蓄,她說︰「積少成多,否則老年回想起時,便後悔當初不懂得『錢搵錢』。」她說自己亦時有反思︰「若我把當時花在衣服和手袋的金錢放在儲蓄、投資上,情況又會怎樣呢?」

 

從日常生活尋潛力股

 

  她又建議,可以將投資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投資類別五花八門,新一代傾向投資新經濟,選擇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近期大賣的Switch、PS5等遊戲機,其母公司股票大升。」她直言,投資時講求對社會的認知、敏銳的市場觸覺,畢竟買股票間接等於看好其行業的長發展。

 

  對於投資初哥新手上路,青姐指不妨從指數型股票基金(ETF)入手。她解釋指︰「因為整個組合已篩選較優質的股票,僅需知道其投資方向或主題,較易掌握市場節奏,分散投資;入市價位亦是其一投資關鍵,所謂高處不勝寒,若於股值過高時入市,變相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現時全球處於超低息年代,不少人視投資為建立被動收入的工具,她坦言︰「每人最多只可工作24小時,相反投資是投入金錢,讓經營公司幫忙賺錢,在不用付出勞力下,便可有回報。」她也認為,不論年輕或已婚投資者均需要設立一套系統,懂得在回報和風險之間取捨,了解自己能承受多少的投資風險,謹慎規劃,凡事量力而為,才是一個較佳投資策略。

 

80後金融界女生 開精品店 趁租平搬大舖生意額增3倍

 

  疫情下零售業大受打擊,本港1月零售銷貨值按年跌13.6%,連跌24個月。但當中一家由八十後女生開設的小店卻成「疫市贏家」,生意額不受疫情影響之餘,更於逆市中成功擴充業務,生意額更大增3倍。

 

 

  店主Anna以前是位財經記者,現投身金融行業,4年前開設網店,從事玩具精品代購生意,利用工餘時間經營。Anna憶述,自己是「Line Friends」的小粉絲,去旅遊時會幫其他粉絲代購,加上社交媒體Instagram流行,就試試把東西放上Instagram出售,發現反應不錯就開設網店,現在更開設實體門店「LINE BOX STATION」。

 

誤打誤撞下的機遇

 

  被問到當初為甚麼要設立網店,Anna直言開店「因為要搵錢」,指以前做記者時有投資股票,但不穩定,有贏有輸,「但如果做一個Bussiness(生意)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就會好一點。」加上喜歡「Line Friends」,在網上加了不少粉絲群組,一去旅行,就會有其他粉絲叫她幫忙代購「Line Friends」的產品,當時的她一邊幫人買,就出現一個念頭,「不如就自己拿來做吧。」

 

  一開始Anna只做網上代購,後來她發現「有數可計」,就嘗試開實體店。但開店過程並不順利,起初選擇在葵涌廣場開設「格仔舖」,在某幾格擺放「Line Friends」玩偶。她表示︰「當時我不敢整間舖都賣玩偶,因為香港有Line store(官方旗艦店)。」不過,「格仔舖」招租反應不太理想,商品銷售情況也不好。她分析說︰「葵涌廣場一直以賣衫和食物為住,我開精品店相對較難吸客。」她提到不少顧客經過會覺得「好得意但不會買」,再加上葵涌廣場租金昂貴,難以賺錢,於是她的男友就提議將舖位搬到旺角信和中心。

 

  搬到信和中心後,Anna發現這裏有「聚集經濟」。Anna說︰「這處賣玩偶的店舖很多,不少顧客都會專門來買,比葵涌廣場會花錢的顧客多出很多。自從由葵涌搬到旺角店後,我們的生意額多了三倍。所以我覺得如果要開舖,選擇合適的地段很重要。」

 

  網店成本比實體店低許多,很多人都不敢冒險開實體店,但Anna就指,其實有實體店後可以連帶網店的生意額都上升,「網上有很多人賣這些東西,雖然人工成本是貴一點,但很多人寧願光顧我們。因為有實體店還有商業登記,一定不會假。我認為這些都好重要,因為在網上很容易買到假貨。」

 

疫情下捉緊機會 

 

  疫情下不少業主都會減租,Anna亦因此看準時機,成功由「細舖搬大舖」。Anna原先搬到信和中心另一個舖,原來的舖只及現在的一半面積,約100呎,月租16,000元,去年搬到新舖,大了一倍有200多呎,租金只需20,000元,業主因應疫情願意減租。

 

靠自家製「換衫公仔」突圍而出

 

  能在芸芸眾多網店中突圍而出,Anna的店舖到底有甚麼魔力?她發揮創意,店舖賣的是「換衫公仔」,這是店舖最受歡迎的商品。她找人度身訂造玩偶的衣服,將不同造型套上玩偶中,令每一個玩偶都獨一無二,「它本來是很普通的玩偶,找人整衣服後,例如是扮柯南,就成為不一樣的玩偶。」對於經營之道,Anna採取入貨量少但種類多的策略,稱可以吸引客人「不買也過來看看,可以有少少noise,令客人不買也專程過來看。就算今次不買可能下次會買。」

 

  Anna本身很喜歡「Line Friends」系列玩偶,所以吸引了一班忠實粉絲來光顧。Anna透露自己和其他粉絲很「啱傾」,「就算以前有Line store ,會跟粉絲們聊天,聊很多最新的東西,或者會與他們說一下熊仔的造型,所以他們都喜歡光顧我。」

 

Anna 指店中的皇牌產品是「可換衫」的玩偶。

 

  此外,Anna亦加入不少社交媒體群組,因此認識了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透過她們可以於世界各地搜羅最新的商品,甚至連泰國、韓國限定的商品都能買到,「韓國,台灣,泰國都認識到一些朋友,那他們就會替我代購,然後我再轉售給香港的粉絲們。」

 

  疫情下市民多了網上購物,除了實體舖,Anna同時經營網店,對於經營網店她亦有不少心得,「要在社交媒體出多些帖文,一懶幾天不出,就好像流失很多View(瀏覽量)。」另外,跟客人聯繫亦要有技巧,Anna平常會透過Whatsapp和Facebook與客人聊天。不過,她不會一直發一些推廣信息給客人,「別人這樣對我,我也覺得煩」。所以,她只會在推出一些限量版時,再問客人訂不訂。跟一些舊客比較熟時會推銷多一點。另外,Anna認為自己推銷得比其他人到位,而且作為女孩子有優勢,「女孩子給人感覺沒有這麼Hard sell(強迫推銷),有時候我又很喜歡跟他們聊天,像交個朋友似的。」

 

  Anna因為是女孩子,經營網店有獨特的優勢,「有些女生會學整花,賣蛋糕,通常這些Side Business (副業)都是女仔為主。」她認為如果女士在這一方面進修,然後再用來賺外快,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Anna更稱讚,香港的女孩子有上進心,「香港女仔很多都會去學做手工藝,我建議女仔可以嘗試學習不同的東西,「有些女仔會在『IG Shop 』賣首飾、整蠟燭,這些都可以去嘗試」,不過她亦指出最重要是自己做喜歡的東西,「我覺得就會做得好。」

 

投資心得:ETF最穩陣

 

  曾任職財經記者的Anna,現投身金融業的她,亦向大家分享個人投資心得。她表示,經歷過2015年股市大幅動盪,她不敢再投資細價股,轉為投資新經濟股。「恒生指數成分股將會增至100隻,我預計當中有三分之一都會是新經濟股。」她也同時看好美股。不過,對於「初哥級」投資者來說,她指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最為穩陣。「如果想買點可以買2倍槓桿 ,若美股的投資者更可選擇3倍槓桿。」

 

07/06/2024

有錢人特質 | 日本財經作家分析富豪生活習慣!42%有錢人愛穿這個貼地時裝品牌!富豪眼中時間唔係金錢?願意花錢在哪裏?

#運動 #理財 #生活習慣 #旅行 #人際關係 #Uniqlo #富豪 #Pantry熱話 #日本 #LIMO

  大家對有錢人的印象是怎樣?滿身名牌?享受高級晚餐?但只愛「獨食」,不愛分享十分吝嗇?日媒《LIMO》報道,曾從事銀行行業10年的財經作家椿慧理,觀察很多持「黑卡」的富豪生活習慣,發現4個共通特徵,他們的生活可能比大家想像中平淡!立即看看是不是你眼中的富有生活日常?

 

生活習慣一:健康就是金錢!保持運動習慣管理好身體

 

  俗語有話:「時間就是金錢」,有錢人未必這樣想,他們相信沒有健康的體魄很難管理好自己的事業!他們有「身體是資本」的概念,平日注重睡眠質素、健康及飲食習慣等等。他們會經常運動,可以保持健康之餘,還可以減壓,可見他們覺得做好對身體的「自我投資」才是長期成功的秘訣!當鍛鍊好身體,在生理及心理上都有助更有效率地工作。

 

(圖片來源:Envato)

 

生活習慣二:不追求潮流!日本富豪最愛哪個「平民」時裝品牌?

 

  滿身名牌可能是大家對富裕人家的既定印象,但調查顯示42.1%的富有人士會選擇穿著平價品牌UNIQLO!比起奢侈品的Logo標誌,他們更著重衣物的實用性及舒適度。可見很多富豪為人「貼地」,下次到平價服裝店選購衣服時,分分鐘隔離就是一個富翁!

 

(圖片來源:Envato)

 

生活習慣三:重視人際關係!常有同學聚會、請員工去旅行?

 

  富有人士生活日理萬機,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必定沒有社交生活,不能和朋友聚會?但富翁們往往重視人與人的連結,他們周不時會與舊同學相聚,又或者和家人去旅行維繫家庭關係!有些老闆對員工更猶如自己的親朋好友般,會定期帶他們組織員工旅行,他們相信重視人際關係,有助他們的事業,以及擴闊社交網絡。

 

(圖片來源:Envato)

 

生活習慣四:不吝嗇為他人花錢!

 

  懂得守財才會發達?不完全正確!很多富翁對自己的花費十分謹慎,但很願意花錢在他人身上,例如包辦家人旅費,或者捐款幫助有需要人士。令到身邊人感到幸福,同時亦增加他們的滿足感!

 

(圖片來源:Envato)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