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iMoney 熱點
28/04/2021

5G啟用一周年 覆蓋範圍領先全球 如何改變你我生活

#5G #數碼通 #數據中心

  去年4月,5G網絡於香港全面接通,至今已剛好滿一年。5G時代來臨,被視為人類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5G的網絡速度比4G網絡可快達20倍,相當驚人。5G初啟用時,不少港人對其應用可能只限於網速的提升,令視聽娛樂上有更大的便利。

 

  但在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港人的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成不少打工仔的生活日常,網上會議、線上文件共享等需求急速上升;而學生哥也習慣網上視像課堂,可見5G在疫情下及時提供高網速服務,顛覆人們工作與生活。

 

  5G除大大提升上網速度外,更可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各項新技術,提升各行各業的科技應用。本港4大電訊商之一、於本港5G覆蓋率已逾95%的數碼通(00315),公司市務及銷售部主管林寶彤表示,5G在香港只推出了一年,但有如此高覆蓋率,可見香港絕對有發展優勢,作為電訊商,未來的重要目標是要教育市民認識5G的應用。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則認為,發展5G網絡在未來毫無選擇,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需要走的一條路,希望政府能與時並進,在5G賽場上不要落後繼續向前衝。

 

 

  去年4月開始,香港正式踏入5G年代。香港5G的起步較全球不少國家慢,如韓國、內地及加拿大早於 2019年開始已邁向5G網絡年代,密鑼緊鼓地發展高速連線技術。本港起步看似相似落後,但在過去一年,本港的5G網絡火速發展,這年來 5G 的覆蓋率已相當成熟,覆蓋全港九新界。

 

  目前本港的5G網絡服務,由4大電訊商︰中移動 (CMHK )(00941)、數碼通(SmarTone)、香港電訊(HKT)及和電香港(00215)旗下3香港提供。其中,中移動是本港擁有最多5G頻譜的本地流動網絡營運商,據公司公布的數字,現時市區戶外覆蓋率逾95%。

 

  至於3香港是全港首家於3.5吉赫黃金頻段成功建設超過1,000個基站的電訊商,有關基站覆蓋港、九、新界人流密集的地區,現時全港網絡的5G覆蓋更高達99%。數碼通方面,其於香港的5G覆蓋率已超過95%,目標提早完成;而香港電訊公司管理層於今年2月份曾透露目前集團的5G全港覆蓋率90%。

 

本港的5G 網絡覆蓋率相當成熟, 覆蓋全港九新界。

 

  據市場調查機構Opensignal早前發表的報告,現時擁有全球最快的5G網絡的地方是南韓,平均下載速度達354.4Mbps,僅次於韓國的,分別為阿聯酋及台灣,兩地的平均下載速度分別為292.2Mbps及272.2Mbps。香港的5G網速雖然未能打入全球十強,但講到覆蓋範圍卻位列全球首位。

 

  Opensignal於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收集來自全球用戶的真實數據,從5G連線網速、體驗、覆蓋率及增長幅度等範疇,分析全球5G市場實況。在覆蓋範圍的層面,香港和南韓同得5.6分(滿分為10分),雙雙登上榜首,其次是科威特(5.2分)及美國(4.6分)。而本港於5G影片和遊戲體驗中,也分別取得81.5和81.1分(滿分100分),在全球位列第八,成績也不俗。

 

 

及時提供高網速服務

 

  5G於香港發展已達一年,目前港人對這技術的認識並不深入,5G服務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最大得益,可能是網速的提升,特別是使用流動電話看影片時更順暢。舉個例子,如利用5G網絡下載一套8GB高解析度、長度約1小時的電影,整個過程只需約4秒;而使用4G下載的話,則需時約6分鐘;用3G下載,更需時26小時。可見5G跟4G及3G的下戴速度有驚人的分別。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香港,去年更連爆多輪疫情,不少公司要求員工在家工作,除了要在家全日開動電腦工作,也不時要進行網上會議,或利用線上文件共享服務。另一邊廂,學生未能回校上課,每天也要在家出席網上視像課堂,動輒也要大半天。疫情下,不少家庭也出現以上「大人細路齊上網」的情況,傳統家居寬頻未必足夠應付多位家庭成員的數據使用,幸好有5G的出現,為不少家庭及時提供高網速服務,也令大眾對5G的使用率進一步提升。

 

  不過,以上5G的應用其實只是其眾多用途的冰山一角,其更大作用,是在於工業和商業範疇上。5G技術除了拓闊網絡頻寬、提升速度外,更可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等各項新技術,增強各行各業的科技應用之餘,亦可鞏固香港固有優勢,為未來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也可提升人類生活質素。

 

  更長遠的方向,是隨著5G未來於各行業廣泛採用,於城市發展上的層面上,5G也可以幫助香港於交通網絡、電網管理、公共安全等多方面作出優化,有助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甚麼是5G?

 

  第五代流動電訊 (5G)——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是繼4G之後推出的下一代流動電訊系統。相對前幾代的技術,5G可大幅提升數據下載和上載速度、縮短反應時間/時延(代表時延指由基站發送數據至目標接收裝置(例如流動電話)之間的時間差)、覆蓋較大範圍及連線更穩定。

 

  愛立信(Ericsson)估計,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26億5G用戶,佔世界人口多達65%及流動數據總流量45%。及至2034年,5G可為全球經濟貢獻逾2.2萬億美元(約17.2萬億港元)的收益。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簡稱ITU)亦把5G稱為2020年及以後的國際流動電信系統 (IMT-2020)。

 

5G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

 

建築︰工程地盤實地立體設計模型系統、地下工程立體模型

物業設施管理︰實時監測升降機安全、遙距技術支援

交通運輸︰實時偵測未經授權進入隧道

醫療保健︰手術機械人系統工程設計

環保︰智能回收機

教育︰擴增實境 / 虛擬實境技術教學

電競、娛樂及休閒︰遙距電競賽車、表演及活動串流直播、流動健身直播室

維修及保養︰遙距技術支援

會議展覽︰擴增實境展覽攤位設計

 

5G三大特點

 

  5G 的三個主要特點,分別是增強型流動寬頻 (eMBB)、超可靠低時延通訊 (URLLC) 及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 (mMTC),故可供個人用戶和商界作廣泛應用。

 

一、增強型流動寬頻(eMBB)

 

-於流動數據用量熱點部署

 •在熱點提供增強型流動寬頻服務

 •應付更高數據用量需求

 •例如繁忙的街道、商場、展覽中心等

 

-支援更高數據流量的應用

 •4K甚至高達8K解像度的影像串流

 

-實現更多創新應用

 •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應用

 •全息影像(hologram)

 

二、超可靠和低時延通訊(URLLC) 

 

-低時延以支持關鍵通訊應用 

 •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型運輸系統

 •遙距醫療︰遙距診症及遠程手術

 •邁向工業4.0,利用自動化機器提升生產力

 

三、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mMTC)

 

-支持大規模的物聯網(IoT)應用

 •支援更多裝置作機器間互相

 •自動通訊,促進物聯網發展

-發展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

 •智能家居︰ 遙距控制電燈、家庭電器等

 •智慧環境︰ 利用智能電錶、電網管理以節省電能等

 

香港推出5G服務的挑戰

 

  香港推出5G服務已達一年,發展尚算順利,但仍有若干問題或須處理,方能確保5G服務可持續發展。分別為5G設備安裝、5G與衛星通訊站共存、網絡安全專家的供應及個人資料外洩的保障。

 

一、5G設備的安裝

 

  5G網絡需要大量增設基站,分布密度將遠較現時為高。部分流動網絡營辦商關注到裝設5G無線電設備時,需要長時間與物業的業主磋商方能成事。有見及此,政府已積極開放1,000個合適的政府場所,以供流動網絡營辦商裝設基站

 

二、或會干擾衛星通訊站運作

 

  由於大埔和馬鞍山的衛星通訊站現時使用3.5GHz(吉赫)頻帶,但該頻帶同時被認為是5G通訊服務中最廣為使用的頻帶。為免訊號干擾,通訊辦已於大埔和赤柱設立限制區,限制在區內設置3.5GHz頻帶的流動基站。然而,限制區或會影響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學園的相關科研發展工作,以及逾70萬名市民的5G通訊。

 

三、增加網絡攻擊和個人私隱資料外洩的風險

 

  5G技術在設計上難免會增加網絡攻擊和個人私隱資料外洩的風險,但本港資訊科技界目前較缺乏富經驗的網絡安全專家。同時香港也沒有網絡安全法例,亦缺乏強制性個人資料外洩通報機制。

 

數碼通全力協助 香港成領先5G城市

 

  SmarTone(數碼通)是為本港提供5G服務的電訊商之一,現時其5G 網絡覆蓋遍布全港,覆蓋逾95%人口。SmarTone 市務及銷售部主管林寶彤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5G 技術是香港成為「智慧城市」及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的重要基建,SmarTone也希望協助香港成為領先的 5G 城市,未來的重要目標是要教育市民認識5G的應用。

 

 

  林寶彤表示,5G於香港推出一年,但覆蓋率卻非常高,是基於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十分配合,推出了很多5G頻譜供本港電訊商競投,特別是3.5GHz及3.3GHz的頻譜。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推出的頻譜價錢十分合理,她解釋︰「政府由於香港很細,人口只有700多萬,頻譜的價錢太貴的話,也是一個障礙,但我們十分感謝政府讓各家電訊商都可以去競投,大家也有機會發展,這樣也幫助5G在香港的發展。」

 

配合疫情下的客人需要

 

  SmarTone自去年5月推出5G服務,剛好是疫情剛爆發數個月的時間,林寶彤指出,疫情反令公司的5G發展有推動作用,先是家居寬頻服務SmarTone Home 5G 的發展十分理想。「其實一般的家居寬頻計劃需要『拉線』,現在我們這個計劃不用拉線,客戶只需要一個插蘇頭,再Download App就可以使用計劃,是非常容易。」以上服務不受光纖網絡限制,幫助到未有光纖覆蓋的住所,或需要付出極昂貴寬頻費用的私人樓宇 ,或網絡速度未如理想的村屋、唐樓等也能使用 。

 

  「同時,由於疫情關係,多了人在家使用Zoom的服務,用來開會,工作,或網上學習,一般的家用寬頻服務未必足夠,大家可能要搶數據使用。」因此,不少採用SmarTone Home 5G 的客人,可能本身的居住地方已有使用固網寬頻服務,但也會額外這服務。

 

  上述服務正式推出至今,市場反應超乎預期。 因應不同的客戶需求,公司近期也推出「5G 寬頻裝置租用服務」。以上服務為SmarTone 開拓新收入來源,上客量也不錯。林寶彤表示︰「出了5G計劃後,現時已有 10% SmarTone月費計劃客戶升級至 5G;新客戶中,更有五至六成客人採用5G月費計劃,我相信趨勢會愈來愈多。」

 

  她透露,現時採用SmarTone5G月費計劃的客人中,月費平均是300餘元左右,較4G計劃月費約200餘元稍高。不過她強調公司未有打算打「價格戰」,降低收費,「收費方面我們未有打算再降低,因為我們的投資額也很大。另外我也相信,當你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客人也會更願意花錢,現在手機的用途愈來愈大,有些客人寧願採用更高的質素的服務,我們一直以來也不是打價格戰,而是提供好的服務。」

 

  根據早前一項獨立市場調查顯示,SmarTone5G被選為消費者首選 5G網絡。「調查訪問了800位客戶對5G的認知,客戶認為我們公司的服務是排第一,是服務首選的網絡,當中原因是覆蓋率最廣,差不多是100%。我們在行山熱點也有覆蓋,可見十分有心。其實我們覆蓋率高,穩定度也高,因為不只要快,穩定性也十分重要。」

 

研發系統促進5G發展

 

  除為零售客戶提供寬頻服務外,SmarTone也在商業市場的5G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協助企業解決痛點及提升營運效率。林寶彤指,5G對未來商業上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幫助,如公司研發了名為「SmartWorks智安建」的系統 ,是一套綜合智能建築管理系統,促進建築用人安全、關注工人健康及提升地方工作效率,同時加強地盤的安全措施。

 

  另一個例子是「5G 智慧交通安全管理系統」, SmarTone 與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全港首個用於行車隧道和公路的「5G 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結合 5G、IoT 動態偵測相機、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分析及雲端視像分析平台等技術,高速傳送影像至隧道控制室進行辨識,實時偵測及識別誤入隧道範圍的非道路使用者,並即時發出警報,以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展望未來,林寶彤指公司作為電訊商,期望可以希望教育市民提升對5G方面的認識,「對市民來說,5G可能是虛無縹緲的技術,因此我們作出了不同行動,如早前在各大新鴻基旗下的商場舉行了很多RoadShow,希望教育香港市民甚麼是5G、為何要用5G等。」

 

  為配合5G發展,未來電訊商需要興建更多基站,林寶彤期望政府容許電訊商在公共設施上如同公共設施、政府員工宿舍,或政府的建築物上興建起基站。「如政府讓我們興建更多基站,也是可以協助香港5G的發展,現在我們也跟政府方面努力洽商,也希望加快速度。」

 

  為酒店客戶提升住宿享受, SmarTone 為新鴻基地產(00016)旗下 11 間酒店引進嶄新的極速 5G 網絡體驗。如在香港W酒店引進首個 5G 機械人,透過連接雲端即時為客人提供實用資訊,更可於酒店歡迎客人。同時,新地旗下酒店致力引進智能科技,包括智能自助登記入住/退房,及先進的智能房間控制系統,讓客人可以 iPad控制房內燈光和溫度。

 

  SmarTone也跟新地合作,將5G技術引入新地旗下商場,如於旺角MOKO新世紀廣場引入運用5G技術的智能機械人「5G Robot」,擁低時延的特性及AI人工智能,可實時偵測商場地上的障礙物,並即時報告;同時5G Robot亦會協助進行場內消毒。此外,新地旗下的商場也引入5G智慧洗手間,於洗手間走廊的入口端設置顯示屏,為顧客提供即時輪候時間及使用情況,有效分流顧客到使用率較低的洗手間。

 

  為促進建築工人安全及提升地方工作效率,SmarTone推出了綜合智能建築管理系統「SmartWorks 智安建」,此系統有助提升地方工作效率,同時加強地盤的安全措施,並在緊急情況下發出警報,從而作出即時跟進。利用5G流動物聯網應用,即使地盤沒有固網覆蓋,透過工人頭盔上的智能裝置,配合廣泛會接的 5G網絡,連接不同的安全系統,做到進出管理、人員偵測、自動上鎖及安全警報的功能,全面提升安全水平。

 

  SmarTone 與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全港首個用於行車隧道和公路的「5G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結合5G、IoT動態偵測相機、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分析及雲端視像分析平台等技術,高速傳送影像至隧道控制室進行辨識,實時偵測及識別誤入隧道範圍的非道路使用者,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提升管理效率及交通安全。

 

中文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政府要成先導者 發展5G網絡

 

  5G網絡近年不斷普及,香港已經發展了1年時間,政府更在2020年12月推出智慧都市藍圖2.0,但香港發展5G,究竟會遇到那些困難?又可以如何解決問題?於在資訊科技界有所貢獻,並於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的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接受專訪時分享看法。

 

黃錦輝表示,政府對5G 網絡的發展是有心有力,但同時可以考慮如何能夠做得更好。

 

  「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香港是只要有最新的科技,就能很快普及的地方。」根據政府統計處在3月26日就使用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超過597萬人擁有智能手機,當中2.6%的人士甚至擁有兩部或以上智能手機,10歲至44歲的人士,更接近99.9%擁有智能手機。「我相信香港的5G網絡與手機普及化的情況一樣,但如果問香港是否用最尖端的技術,可能又不是。但最多人使用、最普遍、最有用的,香港就可以很快普遍化,所以香港的5G發展並不是先進,而是成熟。」

 

  香港通訊局在2017年起拍賣多條5G頻譜,並提供資助計劃,幫助有意發展5G網絡的承辦商降低其入場門檻。與此同時,在2021年《財政預算案》,政府特別提及未來會繼續支持5G發展,包括興建基站,開放公共設施,例如政府的樓宇、辦公室等。雖然政府將大力推動5G網絡的發展,但發展5G網絡一點都不容易,可算是困難重重。

 

發展5G網絡困難重重

 

  黃錦輝表示,發展一項新技術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不論是企業的發展、學界的人才以及政府的制度,一切都密不可分。只要一方面的問題未能解決,都會影響整個5G網絡的發展,「從生意人的角度,開源和節流是一大考慮。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是通訊承辦商是否願意跨過5G的壁壘。事實上要發展5G網絡,通訊承辦商需要進行前期的投資。以興建基站為例,興建基站是需要投放大量資金,承辦商需要考慮投資後能否帶來利潤,從而令部分通訊承辦商卻步,這就是節流的一部分。而在開源方面,如何製造市場是一大問題,5G是一個新事物,所以政府要提供誘因吸引通訊承辦商加入5G發展。與此同時,就如興建一條道路時,要大量交通警察維護安全,那現在要開放網絡道路時,就需要更多管理安全的工程師,但是香港在網絡保安工程師的人才培育和招攬上則比較弱一點。」

 

  黃錦輝表示,政府的體制也是導致5G網絡發展困難的一大原因。「我一直都不理解為何資訊科技組是在創新科技局,但通訊組則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因為通訊和資訊科技是息息相關,當兩者做任何事都要打電話或電郵,並不是面對面交流,這已經浪費很多時間,再加上兩者都要根據規則做事。」

 

  「法律的問題同樣是一大困難,我認為香港更改法律的機制太慢,因為新科技會對法律會造成很大衝擊。法律是針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非尋常事件,但是基礎是建在尋常事件上,即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是當新科技是一個新常態,它沒有尋常事件。再者因為香港的法律是跟隨英國,有三讀機制,通過任何法律的修改都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但是科技不會等人,一瞬即逝。」在修改針對網絡的法律上,黃錦輝以壟斷法為例,指網上商店不能用以前實體商店的法律,因為網上有它的生態,就像交通網絡公司Uber,如果用實體商店的法律去控告,根本就是完全窒礙其公司發展。

 

可借鑒南韓、中國發展

 

  南韓在2019年4月3日啟動5G網絡服務,算是領先5G網絡發展。黃錦輝表示,「南韓是最有本事,他們有誘因、有平台、有政府的支持。因為南韓流行音樂本來需要的條件就是5G所需要的條件,要有一個好的視頻就要有一個順暢的串流,我認為他們有條件去做這件事。另外,南韓政府非常決斷,包括成立一個跨平台委員會把『產、學、研』界全部放在委員會裏進行討論,香港可以嘗試仿效做這件事。」

 

  中國則是近年發展5G網絡比較迅速的國家,在5G方面已佔有20%至30%的全球IP(智慧財產權)。黃錦輝指,「中國有科研試驗團,又稱『沙盒制』,讓其試驗團自行摸索,該制度不單是科技的創新,而且也是一個法律的創新,體制的創新。香港政府正需要此態度,以服務者而不是行政者的立場解決問題,如果不少企業都要求修改法律,這可證實系統是有問題的,到時候就應該修改法律,但如果只有少數要求修改,政府就可以個別處理。」

 

  有部分聲音質疑,5G技術會產生輻射對人體有害,黃錦輝稱如果輻射過量是會對人體有害,但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如果該區輻射量超標,政府就需要處理,一般的商務活動是不會發生電訊發放超標的事件。

 

  「5G網絡本來就能拉動香港整個經濟,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經濟主導的一個城市,未來經濟將與通訊科技、數碼科技緊緊掛勾,遙距醫療、遙距教學,無現金支付以及無人駕駛車運作,這一切都是利用5G網絡。如果香港在這方面做得差、跟不上的時候,就會影響整個經濟。」黃錦輝認為發展5G網絡在未來並無選擇,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需要走的一條路,希望政府能與時並進,在5G賽場上繼續向前,但同時香港在發展5G網絡亦要保留國際化和具包容性的特色。

 

5G發展更成熟 將推動數據中心需求

 

  踏入5G年代,帶來更快、更密集的數據流,企業有需要加速準備相關基建與應用,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大增。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工業及物流資深董事黎尚文表示,疫情刺激市場對數據服務的需求,自年初以來,投資者也積極投資數據中心,他估計隨著5G於香港發展更成熟,未來將成為數據中心的重要推動者。

 

  所謂數據中心,是指集中存放大量具備計算、儲存、交互信息能力的設備,並為之提供穩定可靠運行環境的場所,等於大眾熟悉的「機房」,大家看的文章、聽的音樂、發的照片都儲存在這個地方。各行各業海量的數據亦於這裏儲存、運算及傳輸,數據中心也成為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開發應用重要基石。黎尚文指,自今年初以來工業市場交投十分暢旺,其中數據中心更成「新寵兒」

 

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工業及物流資深董事黎尚文表示,5G 將推動數據中心的發展。

 

  投資者對工廈興趣大增的一個原因,是發展局於今年3月15日推出先導計劃,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涉及的補地價,為期兩年,推動工廈活化。黎尚文說,以上措施令市場的不明朗因素消除,「發展商如持有一幅工業樓的地皮,可能每呎加3,000元就完成補地價,這樣就很容易『計到數』,不需要像以往一樣,待政府審批一段長時間後才知道補地價的金額,現在大大減少了市場的不明確情況。」

 

將工業物業用作數據中心

 

  但與此同時,上述措施令工廈業主將工廈改建成住宅或商廈物業的難度降低,有可能令工業物業的供應量更買少見少。

 

  黎尚文表示,過去數年,投資者工業市場變得十分進取,「很多基金公司、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等也在積極找尋項目,在多國大印銀紙的情況下,大家更希望找到項目。惟去年疫情下,能夠成功購入項目的機會不大,因此市場儲了很多的資金。疫情下很多人轉為在家工作,商廈的需求受影響,而對工業樓的需求卻相對穩定,同時疫情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大增。」

 

  其中數據中心火速冒起,近年市場錄得多宗基金或大型企業購入工業地皮,或將工業地建成數據中心的個案,如內地最大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09698)於香港葵涌首座的自建數據中心「香港一號」已於3月已正式動工,預計明年中可投入服務,集團也向傳媒表示會再選2至3個地點擴展。新加坡的基金豐樹產業(Mapletree)1月以近8.13億元投得粉嶺工業地,該公司稱該土地將開發成數據中心,預料在2023年完工,建成後將出租予終端用戶或數據中心運營商。

 

  由金朝陽(00878)執行董事,陳慧苓胞妹陳慧如持有的荃灣半山街18至20號慶豐印染廠,由申請重建作工廈,最新則轉為申請放寬地積比率2成以興建20層高數據中心,屬於荃灣柴灣角區內第二幢大型數據中心。

 

  黎尚文指,將工業物業用作數據中心用途,門檻較高,「首先樓面要承重300磅,樓底也要高五米,樓面也起碼要2萬平方呎,才適合改裝成數據中心,但現在市場上可改裝成數據中心的的工業物業已不多,因此投資者傾向買入地皮,自己重建。」另外,數據中心需很大的用電量,但現在很多地區也未必有足夠的電力供應,於是不少數據中心惟有改到沙田,粉嶺等仍有足夠電力供應的地區發展。「另一個方案,就是在數據中心旁興建一個發電站,但如將工業樓中加入發電站,就要犧牲很多樓面,可能涉及3、4層樓的樓面面積,因此發展商傾向將工業樓重建,故這也是發展商也傾向買入一幢物業再重建成一棟工業樓的原因,最重要面積夠大。」

 

  黎尚文相信,香港市場對數據用量的需求會在5G網絡啟用後增加,「香港電訊商發展5G業務時,未來也需要租用更多數據中心,當未來5G的用戶明顯提升後,屆時數據傳輸的用量也大增,也增加對數據中心的需求。」

 

04/06/2024

創新科技 | 視中國大蒜、小龍蝦為國安風險?從新能源車、航天、高鐵、5G通訊領域看看中國的創新能力!

#數碼營銷 #5G #創科 #創新 #中國創新能力 #新市場破壞 #新能源車 #甘迺迪 #國家安全風險 #創新教父 #中國小龍蝦 #蔚來 #Clayton M. Christensen #國安 #創新者的兩難 #高鐵 #比亞迪 #低端破壞 #航空航天 #中國大蒜

  哈佛商學院的「創新教父」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在1997年推出了他的經典之作 The Innovator's Dilemma《創新者的兩難》。

 

 

  這本書不僅在商業界引起了一場革命,甚至還讓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Netflix 創辦人Reed Hastings、Amazon Jeff Bezos這些科技巨頭都成了他的忠實粉絲。

 

  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即使是最成功的公司,如果不懂得拋棄過時的商業模式,也可能會被新興的創新者打敗。

 

  他將創新分為兩種:「低端破壞」和「新市場破壞」。前者是指那些在高端市場中不需要所有功能的顧客,而後者則是為了滿足之前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本書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克里斯汀生於2020年去世後,他的理論仍然被廣泛討論。

 

  近年來,關於中國創新能力的討論一直存在著許多誤解和偏見。有人認為中國人無法創新,只能透過竊取他國智慧財產權來獲得技術。

 

  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比美國的新能源車,中國的新能源車在技術上表現更出色。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僅僅是從美國竊取技術,而是因為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新能源領域進行了持續的創新和投資。從底特律和Tesla等公司獲得了一些技術,但這僅僅是他們創新的一部分。

 

  事實上,中國汽車製造商之所以蓬勃發展,並不僅僅依賴於政府的補貼。事實上,華盛頓也向美國汽車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補貼。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傳統引擎汽車領域曾無法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競爭對手相提並論。

 

  因此,他們選擇通過新能源汽車進行創新。過去,中國的引擎汽車品質和設計相對較差,並且存在著仿冒和低水平的問題,這使得中國消費者不願意購買中國車。

 

  然而,中國的新創公司,如蔚來、比亞迪,意識到了要超越西方和日本汽車製造商,唯一的途徑是通過新能源汽車和新技術。他們將著重於軟體開發,將新能源汽車轉變為一個移動的智慧設備,類似於手機的概念。

 

 

 

  美國人被拋在了後面。日本和德國也是如此。

 

  事實是,傳統汽車製造商沒有採用新技術,因為他們擔心會蠶食他們的銷售,並且因為他們沒有合適的高管和管理團隊,底特律的普通員工(尤其是工程師)不想採用新技術,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失去工作和影響力。

 

 

  並且一直專注於目前利潤豐厚的銷售項目,他們不願意輕易放棄當前的銷售,透過採用新的引擎技術。

 

  結果?

 

  當東南亞、南半球國家購買中國新能源車時,美國消費者將受制於過時、價格過高的技術,這使得中國車製造商有了迎頭趕上的機會,並且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外,航空航天、高鐵、5G通訊等領域中,中國企業和科學家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全球領先,中國的5G技術建設也遠遠超越了其他國家。

 

  除了拜登永無止境的制裁和關稅之外,佛羅里達州一參議員史考特還將中國大蒜視為國家安全風險。

 

  中國外種植的大蒜,農戶使用糞便和污水給大蒜施肥、在污水中種植大蒜、漂白大蒜、在大蒜進入美國市場前去除根部以使其看起來更誘人。因此,中國大蒜值得調查。

 

 

  現在甘迺迪參議員正在追捕中國小龍蝦!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