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25/11/2021

難民從哪來?要到哪裏去?

#難民 #歐洲 #俄羅斯 #布魯塞爾 #阿拉伯之春 #顏色革命 #利比亞 #敍利亞 #地中海 #逃難之旅 #白羅斯

  九十年代我仍在歐洲從事新聞工作時,難民給當地帶來的問題似乎僅限於一種視覺衝擊:那多半是一小段電視新聞,或是報章上的一張照片,在某個面向地中海的沙灘上,身穿比堅尼泳衣的歐洲女士,驚恐地眺望著海上漂過來的一具浮屍。

 

(AFP)

 

  此時的歐洲一片欣欣向榮:俄羅斯的寡頭新貴們正把拆解蘇聯得來的巨款,一筆筆轉到倫敦金融城﹔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員們則忙於籌備歐元誕生的各種細節與慶典。哪有人會想到數以百萬計的中東難民,會在未來某個時刻踏上歐洲的碼頭,在貫通國與國之間的鐵路和曠野上,發動一場浩浩蕩蕩而又無法阻擋的「進軍」?

 

歐洲阻擋不了的進軍

 

  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時,我已返回香港多年,繼續國際新聞報道工作;遙看斯時歐洲民眾的反應,仍只是體會到那種目睹異域政權一個接一個倒台的歡欣。顏色革命於次年演變成利比亞的武裝衝突,當卡達菲政權在美歐軍事干涉下崩潰後,大批軍火又從面向地中海的該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瞞天過海偷運到敍利亞,隨即輪到敍國內戰的上演。

 

  歐盟此時陷入反恐戰爭、希臘債務危機,在政治上需要修補內部裂痕,經濟上需要為歐元褪色的光環充電。可以預期的是,從暴政中解放出來的中東人民,不僅需要西方企業代為管理石油產業,而且還可以抵押國庫中的黃金儲備,供西方企業參與戰後重建。地中海彼岸的哀鴻遍野,顯然還沒有為歐洲人敲響警鐘。

 

地中海彼岸哀鴻遍野

 

(SHUTTERSTOCK)

 

  難民危機的到來的確也經過了一個緩慢的過程—的黎波里、班加西、大馬士革、阿勒頗的子民們用了足足4年時間,才接受他們的家園和未來都已被戰火吞噬。富裕家庭把家中值錢的物品悉數當掉,為一家大小換取地中海上死亡偷渡船的擠身之所。2015年9月初,我收到一張發自土耳其的新聞照片—一具男童的屍體被沖上該國的博德魯姆海灘。

 

  那是3歲的艾蘭,他的母親和同樣年幼的哥哥連屍體都找不著,一家四口只有父親活著游上岸。伏臥在海灘上的艾蘭成為中東現狀的最真實寫照,擊潰了歐洲政治家和民眾的心理防線,成為歐洲無法承擔其國際道義責任的惡夢開始。本來還舉棋不定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作出了她一生最勇敢,但同時亦引發最大爭議的決定-對上百萬中東難民開放國門。她為此飽受唾罵,終於在6年後拖著疲乏的身體退出政壇。

 

沒有盡頭的逃難之旅

 

  歐洲面對的難民問題卻仍然沒有盡頭。當初敍利亞爆發內戰的時候,獲得西方支持的庫爾德族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在敍利亞、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間建立他們的親西方國度。然而此時輪到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二話不說撤走了駐守在敍北的美軍,任由庫族暴露在土耳其和敍利亞軍隊的炮口下。正如數年前敍利亞人逃難般,現在輪到庫爾德人擠進天寒地凍的臨時帳篷,開始籌措他們的「逃難之旅」。

 

(SHUTTERSTOCK)

 

  這一回他們聯同其他中東難民,穿越高加索山脈進入白羅斯的叢林。因此,當歐盟嚴厲指摘白羅斯與俄羅斯在邊境製造政治陰謀時,真正的問題卻被掩飾了:「難民從哪來?要到哪裏去?」

 

  從時空角度而言,今天這些拿著玻璃樽、木棍和波蘭軍警對峙的難民,來自2002年後不斷被重炮轟擊的摩蘇爾﹔2011年軍閥混戰的的黎波里城郊﹔次年被伊斯蘭國血洗的阿勒頗;以及2019年四面楚歌的庫爾德自治區。早前喀布爾局勢的混亂,預示難民還很可能包括即將來自2021年的阿富汗……

 

歐盟參加了每一次行動

 

(SHUTTERSTOCK)

 

  歐盟成員國的軍隊,參加了這段時間製造中東難民的每一次軍事行動,白俄羅斯卻並沒有。事實上,過去數年難民取道土耳其進入希臘時,歐盟也指摘過土國搞邊境陰謀。最為諷刺的是,世上確曾有一個人死心塌地為歐洲阻截這些難民,就是10年前暴屍街頭的卡達菲,他和他曾經統治的國家現在都已死而不能復生。

 

  更何況,無論難民從何處來,他們都是想到西方去。滯留土耳其的難民已達350萬,歐盟願意向埃爾多安支付60億歐元留住這些人,算是體面地堵住了難民從地中海闖入希臘的海路。可是難民們執意要踏上歐盟的土地,現在居然迂迴到了白俄羅斯。歐盟這回若想白俄羅斯幫忙有一定難度,因為她的一些成員國,不久前還忙於推翻白俄總統盧卡申科。

 

  此刻回想90年代的歐洲,那是多麼美好?難民這個詞帶來的不安,僅限於打開電視和報紙的一刻;只要閉上眼睛,現實與新聞就會瞬間回到舒適的距離。

 

11/07/2023

英國移民政策「挑肥揀瘦」不易為

#移民 #難民 #英國

  移民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政府的移民政策主要涉及規定哪些外國人為合法移民,允許其長期居留;禁止哪些外國人入境;如何處理非法入境者,包括各種難民。6月29日,英國上訴法院裁定,政府將非法入境者安置到非洲國家盧旺達的政策屬於非法,因為盧旺達不能被視為安全的國家,被送到那裏的人可能會被驅逐到他們自己的祖國,令這些尋求庇護的人面臨迫害和其他不人道待遇。

 

  有輿論認為,這一裁決令英國首相辛偉誠(內地譯作蘇納克)的執政能力受到衝擊,因為處理非法入境者涉及人道和政治因素,在這個遣送非洲的政策推出後,一直有人批評英國政府不人道。現在法院裁定其非法,只會進一步打擊政府的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英國政府公布的最新移民數字,去年進入英國的大部分外國人並非這類非法偷渡者,而是手持有效簽證的合法移民。換句話說,這些飢寒交迫的難民並非「外國移民擠佔各類公共資源」的主角,不應成為政府減少移民人數的重點目標,真正應該做的是壓縮某些類別簽證的數量。


難民涉及「道德高地」,政府「做騷」不計工本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5月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外國人淨增60.6萬(這裏指常駐超過一年的外國人),而2021年這一數字只有不到45萬。若按新增移民的簽證來分類,與求學相關的移民人數位居第一,達36.1萬,獲發此類簽證的是外國留學生及其配偶和子女。其次是歐盟以外持工作簽證來英國打工的人,從2021年的13.7萬猛增到23.5萬,幾乎翻倍。這兩類人佔了移民總數的一大半,而以各種理由申請避難的外國人只有7.6萬人,但有關難民的爭議卻經常成為報紙的頭版頭條,因為它涉及「政府的道德標準」,影響政府領導人的民意支持度。


  英國面臨的非法移民問題與全球範圍的偷渡潮密切相關。世界各地戰火不斷,天災人禍頻繁發生,導致非洲許多國家和亞洲少數國家的人四處逃難,尋找生活出路。一些人跋山涉水抵達法國北部,嘗試乘橡皮小艇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或藏身於貨運卡車上,穿越英法海底隧道偷渡到英國。一些橡皮艇翻沉,導致偷渡者死亡。這類殘酷場面的照片和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引起公眾的不安與憤慨。英法兩國政府互相推諉,但都難逃其咎。


  在約翰遜政府時期,英國與盧旺達談判商定,由英國支出一大筆錢,將截獲的非法偷渡者送往盧旺達安置,目的是令那些試圖偷渡去英國的人知道,他們即使偷渡成功也沒機會留在英國。同時這也可以讓英國民眾感覺難民問題有出路了,減少對政府的抱怨。然而盧旺達在最初試驗階段只能接收幾百人,日後也只會根據情況逐漸擴大規模,面對每年的幾萬人名偷渡者,這個計劃實屬杯水車薪,而且至今還停留在紙上。送偷渡客去盧旺達可以節省政府開支嗎?根據6月26日英國內政部公布的預算,送一位非法入境者去盧旺達的花費將高達16.9萬英鎊,比在英國安置一名偷渡者還要多花6.3萬英鎊。難怪有人懷疑,英國政府不計代價來推動此事,是在搞「形象工程」。


工作簽證面對市場,留學簽證「人財雙收」


  在英國,選舉決定輸贏,政客必須隨時關注自己的民意支持度。與此同時,政府領導人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各種政策,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以便打造「有為政府」的正面形象。大量發放工作簽證和留學簽證就是政府官員這種思路的產物。

 

(Shutterstock)


  英國廣播公司(BBC)不久前的一篇報道提到,英國護士等職業嚴重缺人,如果外國人掌握相關的技能,便較易取得工作簽證。這類簽證實行積分制,申請人需要得到70分。假設一位大學研究人員提出申請,他已有的積分如下:已得到一份工作(20),該工作達到了一定的技術級別(20),會講英語(10),有理工科的博士學位(20),年薪2.2萬英鎊(0)。這位申請人薪水較低,但仍能滿足70分的要求。針對不同職業,英國政府設定了不同的分數標準,甚至對到英國摘水果的季節性工人都有專門的簽證。這種安排可以滿足英國市場的需求,保證人手短缺的行業能及時填補空缺。

  但從吸引人才、提高創造力的角度考慮,英國更重視外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貢獻,所以去年這方面的移民人數最多。實際上,這不僅是為了吸引人才,也是為了吸引錢財,因為外國留學生要支付遠高於英國人的學費。據一家名為Universities UK的民間機構測算,每年外國留學生對英國的財政貢獻高達400億英鎊,而且他們的學費是英國很多學校不可或缺的收入來源。


  就移民政策而言,英國政府一直是「挑肥揀瘦」,按市場需求來分配簽證名額。但眾口難調,當民意出現反對聲音時,政府會迅速轉舵,以免引起公憤,形象受損。最近的一個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大多數留學生是未婚青年,但去年發放的留學類簽證中,包含8.5萬個留學生配偶或子女的簽證,這一數字被媒體披露後,很多人表示不滿,批評政府濫發簽證給「無貢獻的移民」,增加英國社會福利的負擔。英國內政部迅速回應,從2024年1月開始,這類從屬簽證將只發給研究型研究生(多數為博士生),以免留學簽證「被濫用」。可見,有媒體監督和民意壓力,政府有可能及時糾偏,避免一條道走到黑。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