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21/12/2022

在米蘭火車上錯過的球賽

#大國博弈 #世界盃 #阿根廷 #米蘭 #意大利 #韓國 #球賽 #政治 #足球 #戰鬥

  星期日深夜蹓犬回家,兒子與一眾同學正在看世界盃決賽,告訴我阿根廷已入兩球。我聽罷頓覺賽果已無懸念,於是回房瞓覺。次日上午,所有知我當晚大覺瞓的人,都猶如遇上外星人般瞪著我……
 
  很多年前,在巴塞隆拿前往米蘭的長途臥舖火車上,我錯失過另外一場球賽。當晚同房有一位美國青年,在紐約百老匯做舞台設計,專程來意大利採風。兩人坐在窗邊交談,他問我最喜歡哪部美國電影?我脫口而出《星球大戰》,他似乎有點失望,畢竟在前往意大利的路上,我們至少也應該談論《教父》吧?

 

阿根廷迅速贏得頭兩球令人以為賽事已沒有懸念(美聯社)

 

 
  他於是問我為甚麼?我說因為它是太空時代的牛仔片,白兵代表蘋果,反抗軍代表微軟,難道這不是美國大眾文化最為精粹的寓言嗎?對方聽罷連連點頭,笑說有道理。不過就在誇誇其談之際,我感到周遭有種異樣的氣氛,似乎除了美國青年和我有兩句之外,其他人都在保持距離,冷眼旁觀……
 
lost in translation
 
  大概因為只有我和美國青年是遊客吧?又或者是我個人的問題?第二天上午就快到米蘭,仍舊只有我和美國青年坐在窗邊交談,話題轉為沉重的九一一恐襲。此時突然有一名頂著大肚腩的中年意男向我們搭訕;他一臉嚴肅,指手劃腳,很努力地用英文向我們指出,意大利人給了韓國太多好處,買了太多韓國汽車,此風不可再長!
 
  韓國?汽車?我聽罷直頭覺得自己lost in translation;然後那位美國青年,我突然記起他的名字似乎叫James,居然又轉為用流利意文同對方談起來,只見中年意男子緊繃的臉忽然鬆弛下來,向我拋出一長串本地話就閃身而去。再然後,在抵達米蘭前的短暫時刻,車廂內忽然升起了暖意,因為我察覺,中年意男等人開始對我有笑容了。
 
  到了米蘭,我向前來接站的朋友講起車上的怪事,朋友禁不住哈哈笑道:「你不知道?我們剛輸給了韓國隊!」噢,我明白了,James肯定是告知那位意男,我不是韓國人,跟韓國車沒有半點關係。於是在意大利輸波而風高浪急的那兩天,我但凡遇上任何當地人,街市老闆、餐廳侍應,都不忘半開玩笑以一句「我不是韓國人」作為開場白,常會引發一陣轟笑。
 
  但仍舊是見了鬼般,一連兩天清晨,我去街市飲早啡時,被大理石拱門上的和平鴿空襲,而且鴿屎每次都精準擊中我膊頭。我不由得對朋友說:「這場波輸慘了,連鴿子都耿耿於懷。」
 
  那一年的夏天我留連於東羅馬帝國用紅磚築起的宏偉廣場,和但丁的大理石墓園,一直與世界盃離得遠遠的,不過在波洛尼亞機場候機時,居然看到了決賽直播。候機廳內的乘客猶如像在前往米蘭火車上盯著我的眼神一般,冷眼看著巴西與德國隊的交鋒。沒有了意大利的賽事,顯然已經挑不動他們的神經。
 

 

馬克龍在場外脫掉外套猶如法國隊總指揮(美聯社)


如果政治也是一場球賽
 
  在意大利體驗輸波的經歷至少是讓我個人認為,相對於日本球迷執抬垃圾引發的各種話題,其實歐陸的球迷們沒有那麼多的「高大尚」。在球場上,國與國的代表隊以一種守規則的競賽方式一爭高下;在觀眾席、電視機前的公眾,則面對個人情緒與現實的交鋒。
 
  現實既包括比賽的結果,也包括對社會狀況的感受。當個人情緒上升為群體情緒時,就連政治領袖也要買怕。所以俄烏戰爭打得多慘烈,冬季能源有多短缺,法國總統馬克龍仍要親赴卡塔爾的決賽競技場。在賽事高潮之時,他脫掉身上西裝七情上面,你稍微懵懂些都會誤以為他,才是法國隊的總指揮。
 
  確實,如果法國隊勝利了,千千萬萬巴黎人會擠上香榭麗舍大道開懷慶祝,通脹?寒冬?失業?不要緊,馬克龍,我們統統原諒你,啊!至少原諒你到新年假期結束後,那時冬天都過了一小半了。但若輸了,巴黎人,當然還有尼斯人、波爾多人同樣會湧上街頭,通脹!寒冬!失業!還輸波!你馬克龍還有甚麼資格當總統?
 
  一場球賽能決定馬克龍的輸贏,你聽他輸波後在球員更衣室裹喊出的口號:「為法國隊在本屆世界盃上的表現和戰鬥精神喝彩!」「你們踢出了偉大的足球,……比我這總統做得更多!」「共和國萬歲!法蘭西萬歲!」
 
  所以,當政治以一種足球賽的方式進行,場內外的情緒就會得到昇華,例如總統會認為,足球隊員會比他的貢獻更多。而我同意馬克龍的話,對於歐洲人來說,足球就是關於「戰鬥」,而不是「執垃圾」。戰鬥精神有賴於酒精的提振,所以卡塔爾禁酒條例引起的不滿可想而知:球場外的大街小巷,怎少得了啤酒與失禁尿液溝出來的歡樂氣息?
 

法國隊在決賽落敗引發巴黎球迷示威(美聯社)

 


馬賽港的足球流氓
 
  提到酒精,有趣的是我還偏偏參與過1998年法國世界盃採訪。當年環繞法國的每一個賽場,巴黎、馬賽、圖盧茲、波爾多等等,我都去過。印象最深的是賽前在馬賽港採訪當地食肆,有位酒吧老闆歡天喜地迎我入內參觀。他伸手展示著店面說:「全新的裝修,花了我們100萬法朗,就等著球賽開鑼!」
 
  採訪完回酒店寫稿,稍事休息後打開電視。新聞報道說,英國足球流氓傍晚在馬賽港大肆破壞,打砸酒吧店舖。但見畫面中一名醉醺醺的青年舉起鐵椅,正在砸我採訪過的那家酒吧的玻璃窗……
 
  那一年世界盃之前,歐盟在威爾斯加迪夫舉行峰會,宣布歐洲央行成立,並正式確定歐元的最後準備時間表。我去了會場,雖然南斯拉夫爆發戰爭,但現場洋溢著歐洲大一統的樂觀氣氛。在馬賽想起那位被英國流氓砸了店的法國酒吧老闆,我卻對歐洲融合的前景產生了些少懷疑。

 

07/06/2024

中俄聯合聲明 對地緣政治影響深遠

#大國博弈 #中俄關係 #中俄聯合聲明

  5月16日中俄藉兩國建交75周年紀念之時,公布了一份全面戰略協作及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此聲明是世界歷史正在急劇改變的標誌性文件,但香港懂得重視的人似乎不多。美國的戰略家倒是懂的,頗有些氣急敗壞。舊金山(即三藩市)著名的評論家梁建鋒老總在其視頻說,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充滿台獨意味,部分原因是美國為抵擋中俄這份聲明而吩咐賴清德發表的。此說大有道理,美國的確應該為這聲明煩惱不已,因為它可能是美國走向衰敗的另一個里程碑。

 

中俄聯合聲明可能是美國走向衰敗的另一里程碑。(AP)

 

中俄聯合聲明 或成美衰敗關鍵

 

  這份聯合聲明有萬多字,共分10個部分,所包含領域,涉及兩國合作的所有層面,在國際事務上亦極具針對性,顯示兩國為此聲明的撰寫就花了大量時間。選其犖犖大者,有貿易優化、投資、能源、情報、創新領域、信息通訊、航天科技、農產品、交通物流、海關、知識產權、環保、基礎設施、一帶一路等等方面的合作;又指明要推動文化、科技、電影、醫學、體育的交流。

 

  兩國又聲明要捍衞二戰勝利成果及載入了「聯合國憲章」的戰後世界秩序,並指出各國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及其財產(包括主權儲備)享有豁免的國際義務,譴責沒收外國資產和財產的企圖,並強調可採反制措施。聲明提出,任何國家不應以犧性他國安全為代價謀求自身安全,正是對美國防長掛在口邊,沒有美國在亞太的安全便沒有美國的安全此種講法的當頭棒喝。

 

  在經濟意義上,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的發展深度融入,及中俄兩國貨運可經北極航道運至歐洲。且距離較經紅海地中海距離更短,更是可直接化解美國在馬六甲海峽設限所造成的風險,極具戰略意義。

 

中俄合作互補強 美歐恐難匹敵

 

  中俄深度合作,是歷代美國戰略家的噩夢,必欲千方百計防止其出現,想不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如此愚笨,一手造成這合作。中俄兩國土地面積共佔地球陸地面積17%,是美國的2.8倍。兩國互補性極強,中國地大物不博、缺乏能源、耕地也略有不夠,但製造業是全球的超級大國,產值比第2至第11名加起來還要多,且高新科技有不少項目全球領先。俄羅斯則天然資源豐富,能源可供出口,遠東有大量土地可供開發,種植農產品,且俄羅斯人民科學及數學水平極高,不可輕侮。中俄兩國皆是軍事強國,就算不計雙方的核武,也沒有甚麼國家敢質疑她們的國防力量。兩國一連結起來,地球也要抖三抖!美國的很多全球部署,恐怕也要重新檢查。

 

昔蘇聯顧忌華崛起 今深化合作

 

  歐洲素來患有恐俄症,俄羅斯與中國合作,假以時日大有可能重振雄風,洗脫過去30多年被羞辱之恥。就算沒有中國之助,舉北約洪荒之力也無法挫敗俄羅斯,歐洲怎能不驚?歐洲戰後福利主義抬頭,人民工作時間愈縮愈短,享樂度假時間愈拉愈長,若讓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回了氣,歐洲恐怕不是對手。也許德國的工匠精神及法國或意大利人民的藝術細胞,可助歐洲國家抗衡俄羅斯一段時間,但俄羅斯人若睡醒了,其勢不易抵擋。

 

  中國與俄羅斯兩國被地緣政治的動力拉在一起,也使人感到歷史的無常。蘇聯在中共建國前已率先與中國建交,意識形態及利益上的淵源深厚。但50年代蘇聯已顧忌中國國力的崛起,恐其對己不利,在50年代後期撤走了大量專家,使中國的發展近乎陷入困境。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中共在《人民日報》及《紅旗》雜誌發表9篇雄文,嚴厲批判蘇聯的修正主義路綫,從此「蘇修」與「美帝」在神州大地上都成為了負面的詞語。1969年3月中蘇還在珍寶島上開戰,以中國勝利告終。在60年代後期,蘇聯領導人還考慮過向中國發動核戰,導致了中國發動「深控洞、廣積糧」的全民運動,後因美國並不支持,這場核攻擊才沒有發生。此事傳說甚多,這裏表過不提。由此可見,中俄歷史糾纏不清,若非美國政客愚蠢,不會把本來想加入北約、輕視亞洲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推向中國一方。

 

  港人極少人懂得俄羅斯,懂俄語的人亦極少,中俄合作,香港起不了多大貢獻。港人熟悉的是歐美,這方面關係與知識的價值會否下降?也不見得如此,世事無常,未來50年也許世界要被中俄合作帶來巨大影響,但正因如此,在中國的土地上保留一處與西方國家有較深入關係的地方,對中國長遠利益有好處。港人不用斷絕與西方的關係,反而可加強發展。
 
---------------------------------
 
【知識庫】中俄聯合聲明知多些
 
‧5月16日中俄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發表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聲明提出,中國支持俄羅斯維護領土完整,反對外部干涉。

‧俄羅斯認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公正客觀;並重申對「一個中國」承諾,反對台獨。

‧中俄同意加強能源領域的戰略夥伴關係。

‧中俄同意深化軍事領域合作,擴大聯合演習規模。

‧中俄關切美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帶來的威脅。

‧中俄關切美國破壞地區戰略安全平衡的企圖。

 

(本文原載於6月7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