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11/10/2023

以巴大戰:陰謀論的可能與不可能

#大國博弈 #以巴戰爭 #以色列 #哈馬斯武裝分子 #巴勒斯坦 #哈馬斯 #內塔尼亞胡 #伊朗 #以沙關係 #以巴衝突

  在近五千枚火箭的覆蓋式打擊下,哈馬斯武裝分子通過地道、甚至是改裝滑翔翼,向以色列發動了前所未有的陸空突襲。基於這一天正好是在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次日,時間點於是呈現出一種令人遺憾的啟示。

 

哈馬斯的火箭雨令以色列墾殖區居民陷入恐慌(美聯區)

 

  雖然諾貝爾和平獎近年引發各種爭議,但在1994年,亦即將近30年前,評審委員會做出了迄今最為實至名歸的一次宣布,把獎項頒給了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

 

  此前一年,即1993年在白宮草坪,以巴兩位宿敵在克林頓穿針引線下,簽署了《奧斯陸協議》,為中東和平確定了路線圖。根據這項協議,以巴雙方互相承認其合法性,同意透過和平協議結束暴力衝突,以色列撤出加沙和西岸部分地區,巴勒斯坦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國。

 

由和談、衝突走向戰爭

 

以軍戰力神話破滅,一輛坦克被巴人摧毀(美聯社)

 

  這就是當前主流國際社會支持的「兩國方案」,也是北京目前主張盡快返回聯合國決議案的由來。瞭解這一過程,是判斷當前以巴問題根源的前提。

 

  30年前,站在白宮草坪的克林頓,不僅站在個人權力的巔峰,而且也站在後冷戰時代美國一極強權的巔峰。在「歷史已經終結」的自信下,美國的中東政策此時展示出對伊斯蘭世界「短暫的寬容」,亦即在克林頓促成的和平路線圖中,以、巴領導人均破天荒承認了對方存在的合法性。這條和平路線圖如果走得下去,實際上令西方與中東更大範圍的和解成為可能。

 

  可惜好景不長,巴勒斯坦內部激進派認為阿拉法特向以色列「投降」,巴解的權力地位被削弱,哈馬斯等激進派系在1994至1996年間,對以色列發動了頻密的自殺式炸彈襲擊。巴勒斯坦最終分裂成兩個陣營,一是佔據加沙的哈馬斯政府,另一個是位於西岸,繼承了阿拉法特「正統地位」的巴人自治政府。

 

  同一時期,以色列右翼強硬派亦不滿拉賓向巴人「投降」,結果導致他在1995年11月4日被公然刺殺。至小布殊政府上台後,美國遭受911恐襲而發動反恐戰,徹底放棄了克林頓的中東和平進程,轉向「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單邊主義,啟動以推翻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伊朗等「敵對政府」為目標的所謂新保守主義「大中東計劃」。

 

  因此,今天的以巴之戰,是以色列右翼強硬派,與哈馬斯等巴人激進組織長年惡鬥,以及美國對中東政策大幅度波動的結果。忽視以巴關係在美國一極時代下,由和談、衝突走向戰爭的來龍去脈,就可能低估了中東爆發更持久和廣泛衝突的危險,而沉迷於當前的各種陰謀論和短期利益計算。

 

內塔尼亞胡欲擒故縱?

 

以軍用重炮轟擊加沙城區(美聯社)

 

  換言之,只有依托上述大背景,才能更準確判斷當前各種陰謀論的可能與不可能。例如其中一個主要的疑點,就是對於如此大規模的進攻,為何以色列的情報機構、邊防偵察系統事先毫不察覺?會不會是內塔尼亞胡政府欲擒故縱,試圖透過巴人的進攻來激起以色列國民的團結,以便達成剿滅哈馬斯並重新奪回加沙的目的?

 

  但無論是對內塔尼亞胡政府,還是整個右翼強硬派,「欲擒故縱」在政治和軍事上都過於冒險。在政治上,內塔尼亞胡及右翼強硬派的理念基石,就是以色列必須以壓倒性的軍事實力,在國家安全和國土面積上寸步不讓,寸土必爭,這是數十年來以巴關係由和談、衝突升級至全面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襲擊發生後,以方官員用以色列的「珍珠港」和「9﹒11」來形容事態的突發性,但事實上,哈馬斯自從成立以來,一直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安全威脅,受到以方情報界嚴密監視,和壓倒性的軍事圍堵。因此,一旦哈馬斯破防,內塔尼亞胡政府就必須承擔責任,在「欲擒故縱」的問題上他沒有太多的迴旋空間。

 

  縱容哈馬斯武裝分子突破以軍防線,屠殺參加音樂節的平民,不僅遠遠超出了內塔尼亞胡等人可以承受的強硬派意識形態底線,並將導致右翼政府為以色列國民塑造的心理安全破防。如果內塔尼亞胡被揭發拿以色列軍人和平民的生命代價來「欲擒故縱」,他及其政治派系將難逃被「釘進棺材」的下場。

 

伊朗欲裂解以沙關係正常化?

 

美軍航母打擊群封鎖加沙沿岸,協助以軍發動地面戰

 

  事實上,哈馬斯發動突襲的時間點,正值以色列國內政局最為脆弱之際。由於內塔尼亞胡推動的司法改革被指攬權,引發罕見的全國示威浪潮,國防部和情報機關摩德薩內部,亦傳出不滿聲音,防長亞阿隆甚至因為反對內塔尼亞胡的極右政策而被解職。而在國外,烏克蘭戰事又吸走了以色列盟國的注意力。

 

  因此,哈馬斯趁亂得手並非不可能。一個最為根本的事實就是,無論內塔尼亞胡政府有何種「陰謀」,此次進攻是哈馬斯主動發起,武裝分子屠殺音樂節平民、挾持人質的行為亦已公諸於世,並不是一次「偽旗行動」。

 

  雖然哈馬斯過去與以軍時有衝突,但在以軍圍困下其實處於被動挨打的劣勢,為甚麼這一次表現得脫胎換骨?圍繞著這個問題,也有一種陰謀論,以色列官員公開對此表達了猜疑,就是伊朗支持了哈馬斯的行動,目的是破壞由拜登政府牽線的以色列與法特阿拉伯關係正常化。

 

  有一種情況確實可能引發伊朗擔憂,就是拜登政府在拉攏沙特和以色列的過程中,有可能向沙特提供核武技術。如果美國向沙特的核武計劃開綠燈,就自然會容許以色列也將擁核公開化。換言之,伊朗可能在區內同時面對兩個核子對手,而它本身則因為受到美國制裁,恐怕會在這場核競賽中落敗。

 

哈馬斯行動具新特點

 

  值得留意的是,哈馬斯在此次突襲行動中展示出三個新特點,一是對平民的殺戳猶如「伊斯蘭國」(IS)般殘忍,這反映了哈馬斯對以色列仇恨的升級。二是突襲策略不同以往哈馬斯與以軍散兵游勇式的打鬥,反而更像2006年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突襲以軍防線般,一開始就迅速抓捕大批人質,使得以軍在爾後對黎巴嫩的地面攻擊中投鼠忌器。

 

  三是成功破解了以軍「鐵穹」反導系統,雖然在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彈藥,通過密集的「火箭雨」就可以令「鐵穹」難以招架。但這需要哈馬斯清楚瞭解「鐵穹」的部署情況,才能計算每個防區動用的火箭數量。哈馬斯是如何獲得這些情報的?

 

  內塔尼亞胡欲擒故縱?伊朗欲裂解以沙關係正常化?陰謀論縱然各有可能,但並不改變基本事實,即採用恐怖手段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或動用重炮轟擊擠滿平民的城市,都只會令以巴,甚至中東的道德與文明沉淪。

 

  以國內部的反內塔尼亞胡示威,說明以色列也有極為高漲的和平呼聲,而哈馬斯也只是佔據了加沙,西岸的自治政府仍舊是巴人在國際社會的合法代表。這就是何以重提兩國方案,盡快促成以巴重回克林頓時代簽定的和平路線圖成為當務之急。

 

  然而現實並不樂觀,拜登政府已迅速向地中海東部派出航母打擊群,作用是封鎖加沙海岸,防止伊斯蘭世界向哈馬斯提供援助,以便以軍可以放手發動地面戰。拜登此舉等於既背離了克林頓的兩國方案,又激化了美以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矛盾。

 

29/05/2024

超越現實的對華冷戰封鎖線

#政經范局 #台灣 #兩岸關係 #美國 #中美關係 #中國 #大國博弈 #聚焦神州 #拜登

  就在賴清德發表5.20「新兩國論」就職演講,和獨派調動民間力量在台北立院外集結之時,美國的拜登政府和國會也在行動。

  首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5.20當日發給賴清德的賀文中,故意只用「台灣」,而全然不提「中華民國」;至上周三(22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國防預算中撥出專款,要求五角大樓研究在中美一旦發生武裝衝突時,美軍如何封鎖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戰略水道;到了周日(26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跨黨派訪問團啟程訪台,於周一(27日)上午會見了賴清德。

  無論是布林肯的賀辭、眾議院要求美軍研究封鎖中國戰略出海口,還是眾議院外交代表團親臨台北,無不說明了一點,美國在賴清德就職之際與之高度互動及密切配合,是其「新兩國論」演講、獨派包圍立院的幕後支持力量。認為美方難以掌握賴清德動向的看法,也因此是天真的。

 

賴清德發表「新兩國論」演講,反映島內獨派在美方支持下冒險主義抬頭。(美聯社)


白宮與眾院打同一手牌?

  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拜登政府和美國眾議院在台海問題上打的是同一手牌嗎?目前正值美國大選年,民主、共和兩黨黨爭白熱化,拜登的弱勢政府能否捱過11月選舉是未知之數,美國的對外政策亦因此呈現碎片化且脆弱多變。按常理,美國國務院是處理對華外交政策的主責機構,但頻頻在台海問題上出手的美國眾議院,卻是由共和黨主導。

  其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專案撥款,是由德州共和黨議員傑克遜(Ronny Jackson)提出。他曾任軍醫和白宮醫生,參加過伊拉克戰爭,是退役海軍少將、對華鷹派要員。如果用傳統角度來形容,他屬於共和黨中的「台灣派」,主張把台島武裝成新冷戰刺蝟。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和傑克遜是黨友,兩人的對華鷹派立場高度一致。在前者率領的六人訪問團中,有四人來自共和黨。作為5.20後首個到訪台北的美國政界代表團,麥考爾在行程中也毫不掩飾共和黨對於發動新冷戰的執著。他把中國、俄羅斯、伊朗形容為「邪惡聯盟」,宣稱加快對台售武,尤其是提供魚叉反艦導彈等海上武器,把台島再一次打造成冷戰前沿。

 

賴清德與美國眾院代表團在孫中山像前合照(互聯網)


  由此可見,雖然拜登政府和美國國會共和黨人都對台海問題擺出強硬姿態,但出發點和目的卻是各異的。拜登政府打台灣牌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推動產業鏈重組,在經濟及產業技術上「鎖死中國」;二是以此作為籌碼,逼迫中國在對俄關係、購買美債等問題上讓步;三則是拜登政府目前在俄烏和以巴兩場衝突中進退失據,尤其是以色列對加沙巴人的滅絕,正大幅削弱其競選連任機會,因此有必要將矛頭轉向中國以扭轉形勢。

共和黨執著於「冷戰懷舊」

  相對於民主黨政府的逐利與務實,共和黨則更執著於意識型態上對冷戰的「懷舊」。正如以上提到的兩名共和黨眾議院要員,俱有狂熱的「台灣派」和「抗中」色彩。基於共和黨人傾向於盡快在俄烏戰場上與俄羅斯達成均勢,以便掉轉矛頭全力打壓中國,因此勢必對台島走向全民軍武化起推波助瀾作用。

  但從客觀來看,共和黨基於老派冷戰意識形態而提出的「抗中」設想,其實嚴重脫離現實。例如傑克遜提出的專案,就向美軍提出了「不可能的任務」,要求在中美爆發衝突時,封鎖台灣海峽、南海、東海、馬六甲海峽及巽他海峽。換言之,就是全面封鎖中國的戰略出海口。

 

共和黨要求美軍全面封鎖中國出海口已變得不現實;圖為中國海南號兩棲攻擊艦。(互聯網)


  在現實中,既使美日菲、美日韓、AUKUS,再加四方五眼等等,也無可能在西太平洋全面封鎖中國的出海口。因為若有這一天,任何參與對華封鎖國家的船隻,將同樣難以安全出入西太平洋。所以傑克遜等共和黨眾議院黨團在此時提案,無非是把「封鎖中國」的概念擺上枱面,為島內獨派打氣。

  可悲的是,來自美國眾議院這種遠離現實的、海市蜃樓般的打氣,雖然沒有兌現的可能,卻仍會給島內獨派帶來無窮的憧憬,並推高其冒險性。這就是為甚麼當獨派力量在內圈包圍台北立院、解放軍在外圈包圍台島,在對外部勢力展示拒止能力的同時,制約島內的冒險主義抬頭。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