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14/03/2024

在碰撞中建構西太平洋安全空間

#大國博弈 #台海 #南海 #菲律賓 #中國 #兩會 #AUKUS #海軍

  就在北京舉行兩會的這段時間,台海和南海相繼發生「碰撞」事件:先是會前金門撞船導致大陸漁民傷亡;至兩會期間,菲律賓海警又駕駛日本提供的大型海警船,在仁愛礁衝擊執行攔截任務的中方海警船。

 

左:金門撞船致大陸漁民傷亡;右:菲律賓海警船衝擊中方船隻(互聯網)

 

  兩宗碰撞事件不僅導致中國民間要求強硬反應的呼聲四起,也確實給兩會期間的北京帶來了兩難:如任由事態發展,則中國周邊反華勢力恐變本加厲,以致將來更難收拾;但若順應國內強硬派民意重拳還擊,又難免擾亂以兩會為起跑點的年度經濟布局。

 

碰撞事件為北京帶來兩難

 

  2024年兩會的核心議題,正是在美國即將進入減息周期,而日本亦將告別負利率的節點上,按部就班推進、鞏固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革新,並爭取擴大民間企業和國民在經濟變革中的獲利份額和感知。這就涉及到一套非常全面而又異常複雜的操作,既要穩住傳統的「三駕馬車」,改善各層級資產負債表,提升金融安全,又要在基礎研發、新興產業等領域持續取得突破。

 

  因此2024年,毫無疑問是中國力求經濟由變至穩的轉折年。是否以放棄經濟布局為代價,迅速反制外來安全隱患,取決於北京的政治意志。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智囊及學術精英認真而深入研究過西方列強史,其中獲得較大認同的,當推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所著《大國的興衰》。簡言之,就是產業改新與經濟增長,是過去西方強權更迭的關鍵因素。

 

  北京在為百年變局的「驚濤駭浪」掌舵時,顯然亦意識到在新能源、AI運算等新興科技領域和軍事技術上的彎道超車,對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研判對台海及南海的風波做何種反應時,北京恐怕仍不樂見其經濟布局受到外來因素干擾。

 

美國與菲律賓加緊軍事合作(資料圖片)

 

 

警惕被拖入烏克蘭式代理人戰爭

 

  更何況,此刻正值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北京必然警惕像俄羅斯在亞歐大陸西線那樣,被一場局部代理人戰爭拖入國力消耗的泥濘。亦因此,北京對相關安全形勢的研判與部署,亦必然是牽一髮動全身,焉能是「只識彎弓射大雕」,任由幕後操盤者作壁上觀?

 

  凡此種種考慮,促成北京在兩會期間仍展示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施政策略。最為明顯的事例,就是已舉辦了31年的總理中外記者會被取消,使得總理李強得以專注經濟工作部署,而避免被台海和南海的碰撞事件「喧賓奪主」,被外媒帶風向。

 

  而在會場之外的萬里碧波之上,北京處理台海和南海問題的軍事力量,其實早已突破第一島鏈而前出深藍。較為顯見的,是央視早前披露055大驅南昌號曾脫離航母編隊,在距關島只有260公里的海域,單艦與美軍航母艦群纏鬥20多天。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啟動054B新型護衛艦的「下餃子」工程。這說明,海軍已經意識到美英澳AUKUS軍事同盟全力推進核潛艇建造的威脅。該軍事同盟的戰略思維源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時代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包括利用潛艇等海軍力量,在第二、第三島鏈之間對中國實施遠海封鎖。

 

俄羅斯在烏克蘭陷入消耗戰(資料圖片)

 

AUKUS遠海封鎖與偽旗行動

 

  AUKUS的成立說穿了,協助澳洲造艦還在其次,真正的優勢是三國海軍部隊可以憑借通用英文的優勢,在完成美軍作戰體系訓練後,隨時進入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核潛艇補充兵員,而澳洲在必要時不排除可以通過租借等手段,快速獲得成建制的核潛艇部隊。

 

  這種多國海軍核潛艇協同活動的模式,給西太平洋安全帶來全新的變數,因為它不僅可以實施遠海封鎖,同時可以逼近中國沿海執行各種特種作戰和偽旗行動。舉一個天馬行空的極端例子,如果某艘核潛艇在台東海域發射巡航導彈,經台島上空擊向大陸沿岸城市,大陸若欠缺偵察手段,就有可能誤認這枚導彈來自台島。

 

  因此,未來一方面054B等水面艦隻將在西太平洋進行頻密的反潛偵測,以防更大型的海軍艦隻和編隊遭到水下襲擊;而另一方面,更不為公眾所知的是空天領域的技術競賽,例如鋪天蓋地地搶建衛星偵察網,力求捕捉可疑目標在水面的任何蛛絲馬跡,防範敵意國家做出鋌而走險的行為。

 

  這才是中國在東部海域建構國防安全的全貌,因應國力及國際地位的上升,北京在有關地區的安全觀念和戰略布局,亦有必要從傳統意義上的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擴大至建構完整的西太平洋安全空間。而這一安全空間概念,又和諸如新殖民主義等掠奪性強權思維具有本質性分別:

 

  因為其一、它的目標是在區內建構平等的貿易和經濟互利關係;其二、其軍事力量的作用在於北京經常提出的「止戰止亂」,防止區域矛盾被激化、甚至爆發代理人戰爭。做到這兩點,這個安全空間概念就不難獲得區內大多數國家支持。

 

14/06/2024

歐議會大選,極右派執政的前奏?

#歐洲議會 #容我世說 #大國博弈 #極右派 #右翼 #民粹

  歐洲議會大選之時,我剛到土耳其東南部探訪,這個地區與敘利亞接壤,聚居了不少因過去10年敘國內戰而流亡至此的敘利亞難民,到現在還有不少仍盼望能移民到歐洲去。其中一名我去年認識的敘利亞年輕作家,之前曾偷渡到希臘不果,今次見他,他表示正計劃多試一次,循這條最兇險卻是唯一的偷渡路線,首先前往希臘再到德國或法國等西歐國家。我只能告訴他,歐洲右翼民粹當道,反移民情緒高漲,當地移民特別是穆斯林非法移民面對很大的挑戰,請他三思。

 

勒龐(左)領導的極右民粹黨團「國民聯盟」,於法國大選勢如破竹。(AP)

 

  事實上,上屆歐洲議會大選極右黨團迅速崛起,大家早議論紛紛,剛在6月9日結束的今屆大選,極右陣營更是勢如破竹,而法國總統馬克龍領導的執政黨團「歐洲復興黨」(Renew Europe),在國內只得票14.60%,竟大幅輸給由勒龐家族創立的極右民粹黨團「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所獲得的31.37%,氣得馬克龍立刻解散國會,宣布在今個月底至7月初進行國會重選,再與「國民聯盟」一較高下。無論如何,人們最關心的是,按目前的發展,這會否是2027年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上台執政的前奏?

 

  換言之,不需等待若干年,就在下屈總統大選,這個標榜自由平等博愛的法蘭西,出現第一位極右總統也未可逆料。這似乎是歐洲的大趨勢,觀乎今屆歐洲議會大選結果,各歐盟成員國的極右勢力一樣取得亮麗的成績,意大利政壇早已給極右陣營把持,種族主義陰霾正籠罩著歐洲,新聞指德國更有富二代肆無忌憚在派對中舉起納粹手勢。歐洲將來的內外政策如何,惹人關注。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極右翼「意大利兄弟黨」,在大選中強勢報捷。(AP)

 

  首先,歐洲這股極右力量緣何而來?又怎樣壯大至挑戰主流的中間偏左或偏右陣營?在正常的政治光譜上,本來極右派乃是從傳統右派走向更偏激的派別,就好像美國共和黨的特朗普,在經濟政策上實行「美國第一」的極端保護主義,他也非常反移民,白人至上,但這面旗幟仍然不敢太過張揚,可是歐洲的極右翼卻敢於否定公民背後平等原則的歐洲核心價值,高調強化他們所認同的民族文化並要保護之,其他的都是他者,必須被區別於外。

 

  種族主義和反移民本來是這些歐洲極右派的鮮明旗幟,不過近年他們已跳出這個單一議題,表現出更多政治創新,涵蓋更多領域,包括氣候變化,他們甚至圍繞綠色轉型引發了一場文化戰爭,指這實在是要求老百姓付出高昂代價,從而引導基層選民同仇敵愾。他們甚至否定氣候變化這個現象,這和特朗普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從特朗普身上取得不少靈感。

 

歐盟為對抗全球暖化而推行「綠色新政」,惟農民認為打擊他們生計。(AP)

 

  歐洲極右派涉及的社會領域愈來愈廣,從外交政策、經濟政策,到社會和文化政策,他們更會用文明、種族和宗教的術語來談論歐洲,企圖令選民在他們身上尋求更多的情感和身份認同。看來,歐洲這股極右力量也是一場想要涵蓋所有政策領域的運動,他們才可以擴大他們的選民基礎,從而踏上執政之路。今次歐洲議會大選結果已向外界發出警示,我們且拭目而待。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