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20/03/2024

歐洲大和解取決於遠東

#政經范局 #俄烏戰爭 #大國博弈 #烏克蘭 #國際動態 #歐洲 #普京 #外交 #政治 #北約 #以巴衝突

  普京高票連任俄羅斯總統後,在勝利講話中並沒有突出與歐洲國家的敵對情緒,反而話鋒一轉,大篇幅宣示了未來中俄關係的更上一層樓。這說明,在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的背景下,普京已經意識到以中俄為核心建構遠東戰略腹地,是解決歐洲爭端的關鍵。
  
  普京在講話中不僅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在台灣周邊挑釁並實施制裁的企圖注定會徹底失敗。」還就兩國經濟合作指出:「在經濟和外交政策領域都有很多契合點和共同利益。我相信未來幾年,兩國關係將得到加強,實現共贏局面,造福兩國人民。」他特別指出習近平主席倡議的「一帶一路」重要性,並說:「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向創新型轉變,我們俄羅斯也面臨著同樣的任務。」

 

普京勝選後前往競選總部發表講話(美聯社)


久加諾夫:習近平主席在等著您

  在普京發表勝利講話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俄羅斯媒體還詳細報道了俄共主席久加諾夫與普京的對話。久加諾夫不僅祝賀普京當選,而且建議他連任後首訪中國。久加諾夫說:「必須規範生活必需品和汽油價格、住房公共服務成本,中國就是這麼做的。」

  久加諾夫續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還在他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時,我和他就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久加諾夫對普京說:「希望您首先訪問的是東方,而不是西方。習近平同志很高興地等著您,他非常熱愛我們的國家。」普京則回應稱,會考慮久加諾夫的話,包括連任後首訪中國。

 

  俄媒詳細報道普京和久加諾夫的發言,顯然反映了以下要點:一、俄羅斯將進一步向遠東尋找戰略依托,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協作關係;二、俄羅斯未來在遠東的布局,除了加強政治互信與合作,還力求與中國同乘經濟轉型的「高鐵快車」;三、考慮到俄共的影響力,建構以中俄合作為核心的遠東戰略腹地,在俄羅斯社會具有跨黨派共識,及相應的民意基礎,有助於兩國關係的長久穩定發展。

 

普京在勝利講話中強調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互信(資料圖片)


  問題在於,上述舉動亦容易造成一種更為短視,及被西方媒體廣泛採用的印象,即中俄加強合作,將令普京在未來六年更有實力在歐洲東線奪取戰略果實。從當前國際形勢發生百年變局的客觀事實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尤其是美歐迫使弱國開放市場,並干預他國內政的所謂「新殖民主義」擴張將被遏止。

普京:吸血鬼的舞會快將結束

  這裏可以引用普京的一段精闢發言:「過去幾個世紀,所謂的『黃金10億人』實際上寄生於其他地區的人民身上,他們撕裂非洲、剝削拉丁美洲和亞洲,已經習慣了『用人肉填飽肚子,用金錢填滿口袋』。但這場『吸血鬼的舞會』很快將結束。」

  那麼,在「吸血鬼的舞會」結束後,中俄會為世界帶來何種新格局?這才是比之於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取得的軍事勝利,更值得思考的深層次問題。目前擺在普京面前的困難是,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反應遠超其預期,導致雙方陷入持久而又全方位的決裂:

  從經濟角度來說,北溪燃氣管道被炸,導致普京與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透過能源及投資互補,來推動歐洲和平與繁榮的努力化為烏有;從政治角度來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主張出兵烏克蘭,亦說明俄法兩國透過外交合作為歐洲和平「定錨」的可能性近乎歸零。就在俄羅斯舉行總統選舉前夕,北約被揭討論秘密出兵烏克蘭,促使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時,再次警告將動用核武來維護國家主權。

中俄將對歐洲大和解起示範作用

  俄烏戰爭的爆發導致俄羅斯和歐洲,無論是在政府間還是民間,都墜入相互高度不信任的漩渦,且在短期內難以化解。這場戰爭一方面刺激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慌,拉高了北約的存在價值;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俄羅斯國內的強硬派力量抬頭,要求普京政府進一步重奪蘇聯時期的地緣安全主動權。

 

克里米亞民眾慶祝回歸俄羅斯10周年(美聯社)


  正是因為歐洲處於高度的,甚至是戰術核武層級的戰爭危險,中俄兩國在遠東的共同發展,對於如何化解俄羅斯與歐洲的矛盾,就將起到至關重要的示範作用。中俄作為兩個比鄰大國,既有歷史遺留的主權問題,也有大國間地緣安全的重疊,和政治、經濟利益的各自考量,如果普京政府能夠切實推進遠東的共同開發,達成中俄政治上深化互信、經濟上共同轉型的雙贏局面,他就有可能借用同一模式,在時機成熟時重建與歐洲的關係。

  就此而言,中國在俄歐爭端中所扮演的大國角色,並不在於促成哪一方的勝利,而是協助雙方穿越敵對和矛盾,實現歐洲的大和解。基於北京積極倡議並推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在烏克蘭戰場,以及潛在擴大的俄歐衝突中,仍會堅持發揮「止戰止亂」的作用,以建構政治上求共存異、經濟產業上高度互補的泛亞歐板塊。

  這個目標不僅符合俄歐雙方利益,也有助於確定中國在亞歐事務中扮演持久的協調者角色。正如本欄前文所述,北京有必要締造更為新型的「安全空間」,來促成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而在現實中,我們正目睹在泛亞歐板塊的歐洲地區,中國正在推動新一輪的俄烏停火談判;在中東地區,中國在透過聯合國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加沙的同時,又與伊朗和俄羅斯舉行了聯合海上演習,以阻嚇任何國家突襲德黑蘭的意圖。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加沙(美聯社)


  在印度洋,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了馬爾代夫等國,協助各國提升國防力量;而在南海,中國在處理菲律賓海上爭端時,也在致力與其他東盟國家建立默契,以滿足各國不受域外國家政治干預,專心獲取經濟發展紅利的願望。凡此種種皆顯示,中國在周邊地區打造各國共享的多個安全空間,正從概念轉化為現實。

05/06/2024

辛偉誠萬元backpack走我路

#政經范局 #英國 #辛偉誠 #保守黨 #博文高 #大選 #政治

  倫敦時間上周二(5月28日)晚,英國首相辛偉誠輕裝上陣,只背一個小型backpack,風塵僕僕現身帕丁頓火車站月台,準備漏夜趕科場,登上前往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Cornwall)的通宵列車,為大選拉票。

 

  所謂的「風塵僕僕」,當然只是競選團隊為他營造的親民形象,各路攝影記者早收到公關通知,來到月台捕捉首相行蹤。可是不拍照還好,一拍之下糟糕了——有眼尖的記者發現,首相肩上那個「輕裝上陣」的小小背包,竟是印有其名字簡寫RS的私人訂製豪袋。

 

辛偉誠背萬元豪袋搭火車拉票(美聯社及互聯網)


「首相大人能不倒米乎?」

  對於身家富貴的首相來說,這個袋只是區區750英鎊的隨身用品,但對於平民來說,兌港紙要超過7000元⋯⋯辛偉誠這個「頭文字RS」豪華backpack,在選戰一開始,就自揭了他作為保守黨黨魁的離地,引來黨友一片嘩嘩聲。

  其實,頭頂英國史上首位少數族裔首相光環,辛偉誠人生路上一帆風順,屬於贏在起跑線、不知民間疾苦的「人生勝利組」。出生於英格蘭南安普敦郡的印裔富裕家族,辛偉誠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藥劑師。他自幼讀名校,進牛津,再赴史丹佛商學院裝身,返英後直球進入金融城,再和史丹佛相遇的印裔富家名媛成婚。

  一路亮麗風景線固然引人入勝,但若要回顧這位大英首位少數族裔首相的成功路,其實並沒有多少可以激勵新移民或草根階層的曲折之處。換言之,當辛偉誠在7月下台離開唐寧街後——不錯,他肯定會因為保守黨的慘敗而離開——為他著書立傳的作者需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為這位來自「人生勝利組」的富貴首相,裁剪出可供草民勵志的故事元素。若然平鋪直敘論其一生,找尋心靈雞湯的讀者只會捶胸自問:「點解我無富爸爸?」

  本來在英國,有錢倒也未必可以在政圈混出名堂,但辛偉誠的政治仕途同樣福星高照。他在保守黨14年執政後期才進入內閣,此時該黨已到樹倒猢猻散之時。前首相約翰遜和卓慧思在短時間內,因為經濟崩盤而相繼倒台,反而讓出身金融城、在2020年才當上財相的辛偉誠,因為具有財金專業知識,如坐火箭般入主了唐寧街。

 

辛偉誠人生贏在起跑線,事業一帆風順。(美聯社)


  因此,當辛偉誠在上月22日宣布解散國會,於7月4日舉行一場「閃電式」大選時,他和黨友們的心情可是天淵之別。這一刻,辛偉誠無論輸贏都已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他的少數族裔首相地位將載入英國史冊。即使是輸掉大選,他進則可繼續擔任保守黨前排議員,退則重返金融城,過其對沖基金合夥人的富豪生活。

  由於在野工黨在民調中領先保守黨20個百分點,辛偉誠的絕大多數國會黨友們,開始面對政治生涯的最後一個月倒數。不少人在國會度過了14年的執政歲月,一旦輸掉,不僅政治生涯清零,甚至因為喪失議員津貼而可能陷入經濟困境。因此辛偉誠的豪袋,不要說選民,就算是他的議員黨友們看在眼裏,也難掩苦澀和憤怒:「首相大人能不倒米乎?」

保守黨懼怕「博文高時刻」

  平心而論,辛偉誠這個豪袋,換了以往國泰民安之時,倒也不失為首相的時尚風格,說不定還可以為他爭取中產選票。可如今英國飽受脫歐、疫情、通脹和失業率上升等等折磨,不要說基層赤貧加劇,連不少中產都淪為了草根。此時辛偉誠連微服出巡的一個跟身袋都是私人訂製,無疑只會給水深火熱的貧苦大眾,帶來「何不食肉糜」的赤痛。

  尤其是英國新生代貧窮化愈趨嚴重,辛偉誠的勝利人生路,及其具象徵意義的「頭文字RS」袋,都只會給基層選民帶來「階級距離感」。他的不知民間疾苦,於在大選之初就給保守黨造成了硬傷。這兩天,保守黨內一窩蜂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避免「博文高時刻」(Portillo moment)重演。

  回到上世紀80、90年代,保守黨有位少壯派國會議員博文高(Michael Portillo),因為外型英俊,思維敏捷,在出道之初即受到鐵娘子戴卓爾夫人青睞,寄託他為保守黨帶來中興。鐵娘子下台後,博文高繼續在馬卓安內閣出任高職,成為未來黨魁大熱人選。

 

博文高(右)曾是英國的政治明星,被保守黨寄予厚望。(互聯網)


  直至1997年5月大選,保守黨在貝理雅和白高敦領導的「新工黨」進逼下回天乏術,但該黨部分議員仍然勝券在握,博文高就是其中一位。在投票前的民調顯示,博文高遙遙領先工黨對手15563票,不料投票結局反轉,博文高反倒以1400票之差,輸給了當時只有30歲的工黨新人特維格(Stephen Twigg)。

  此役令博文高非常狼狽,他從原來保守黨未來黨魁人選,瞬間淪落成政壇的「遊魂野鬼」。雖然他在1999年重新贏得國會議席,出任保守黨影子財相,但卻再未能重拾昔日政治明星的光彩。英國坊間自此就用「博文高時刻」來嘲笑由高光時刻墮入人生谷底的人。

並非每條路都需要通往羅馬

  保守黨人在今次大選中不斷提醒要提防「博文高時刻」,就是深知在民心思變的情況下,無論是資深議員,還是政治新星,都可能落得博文高的下場。最新民調顯示,工黨可望在這場大選中,贏得下議院650個議席中的422個,是該黨歷來最好的成績。相反,保守黨將失去232席,只能守住140席,是該黨1906年以來最差表現。

  保守黨這個結局,將比1997年輸給新工黨的一役更慘烈。想當年,保守黨仍有博文高、夏偉林等少壯派政治新星支撐場面。看如今,該黨人才凋零,連籌組影子內閣都難以湊齊有分量的人選。辛偉誠能夠在兩年前坐火箭當上首相,其實正正反映了保守黨衰落而致朝中無人。所以,把保守黨即將迎來的慘敗全部歸咎於辛偉誠,對他倒也不公平。

  事實上,英國首季度GDP大幅增長0.6%,為經濟衰退畫上句號,而通脹亦迅速大幅放緩。基於經濟數據相對好轉,辛偉誠決定提前於7月4日大選,對保守黨而言已算是有利時機。保守黨氣數已盡,辛偉誠勉強拖延任期至最後期限,即明年1月,只會有更多黨友輸掉議席。

 

博文高離開政壇後,轉型成為當紅旅遊節目主持人。(互聯網)


  是以,當辛偉誠萬元backpack走我路時,他的下院黨友們亦有必要面對現實,檢查一下自己的銀行結餘,為未來在野的苦日子做好準備。當年因落敗而飽受嘲笑的博文高,離開政壇後轉攻傳媒,憑著主持長達5季的火車旅行節目,一躍成為英國媒體紅人。相較於辛偉誠的平步青雲,博文高的故事其實更為勵志,因為並不是每一條路都需要通往羅馬。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