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13/05/2024

AI假照片 | 有圖未必有真相?AI生成假圖觸發不實資訊傳播危機,以數碼浮水印作防偽標記是否最佳解決方法?

#創科 #Smart Living #Google #AI #OpenAI #不實資訊 #假圖片 #假圖 #數碼浮水印 #生成式AI #智慧生活

  俗語說:「有圖有真相」,但隨著生成式AI愈來愈流行,用戶可以輕鬆地利用AI工具產製以假亂真的圖片後,此說法已開始站不住腳了!為降低假圖片、假消息等不良資訊的傳播風險,Google、OpenAI等科技巨頭已先後替AI生成內容加入數碼浮水印,幫助用戶確認圖片是否為AI產製。數碼浮水印是甚麼呢?它是否真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辨識圖片真偽?

 

建立內容憑證緩解AI假圖亂象

 

  2023年3月,網上瘋傳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身穿白色羽絨外套、戴上墨鏡的圖片,讓人誤以為教宗想改變形象,但這其實是網民使用AI製圖工具Midjourney生成的影像,外界稱之為全球首宗大規模AI假消息傳播事件。2024年1月,詐騙集團利用深偽(Deepfake)技術冒充一家跨國企業的財務長,透過視訊會議要求香港員工將錢轉入指定的銀行帳戶,騙取約2億港元(2,600萬美元),這是香港首起深偽詐騙案件。

 

網民Pablo Xavier利用Midjourney產生教宗方濟各身穿白色羽絨外套的照片,一度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相片來源:Facebook@Guerrero Art)

 

  為遏制上述亂象,AI科技巨頭與影像產業公司遂著手制定內容憑證標準,藉由數碼浮水印技術,在AI生成作品中加入一些人眼不可見的資訊,惟用戶可以透過特殊工具識別該作品是否由AI產製。這種AI內容識別技術可以分為3大陣營,分別為Google的SynthID技術、C2PA聯盟的內容憑證、以及IPTC的中繼資料。

 

添加SynthID浮水印無損畫質

 

  由Google DeepMind開發的SynthID技術,依靠兩個深度學習AI模型來運行:第一個為浮水印產生模型,使用嵌入式浮水印技術,將數碼浮水印直接添加到AI產生的內容,過程中會將浮水印與原始內容對齊,以提高浮水印的不可察覺性;第二個為識別模型,能夠掃描影像或音訊中的浮水印,藉此辨識數碼作品是否由AI生成。

 

  添加SynthID浮水印後,影像畫質不會受損。就算影像曾被裁切、加入濾鏡、更改顏色、甚至使用有損壓縮方案來儲存檔案,浮水印依然會存在。目前可被加上SynthID的影像只限由Google製圖工具Imagen所產生的作品,同時該公司亦表示這項技術「並非萬無一失」且「並不完美」。

 

影像被添加肉眼不可見的SynthID浮水印後,畫質不會受到絲毫損害。(相片來源:Google官方網誌)

即使圖片被加入多重濾鏡,影像中暗藏的SynthID浮水印依然無法去除。(相片來源:Google官方網誌)

 

點擊CR憑證圖示查看影像來源

 

  另一AI內容識別技術是來自C2PA,其全名是「Coalition for Content Provenance and Authenticity」(內容來源和真實性聯盟)。這是由Adobe發起的技術聯盟,成員包括:Nikon、Leica、Microsoft、Intel、ARM等。

 

  這個聯盟建立一個名為「內容憑證」(Content cRedentials,CR)的開放性標準,任何廠商均可以遵循標準替圖片、影片或文件檔案嵌入數碼內容標記。當支援CR憑證的網站發現影像中含有憑證標記,即會在影像右上方加入「cr」圖示;用戶點擊圖示,即可以查看影像的來源資訊,確認作品是否由AI產生。

 

由Adobe Firefly生成的影像作品,右上方均會嵌入「cr」圖示,可供用戶查看影像的來源資訊。(相片來源:Adobe官網)

 

  即使刊登圖片的網站不支援CR憑證識別,用戶也可以把圖片拿到C2PA提供的驗證網站進行辨識,讀取內裏的憑證資訊。再者,CR憑證亦會記下影像的編輯歷史,讓用戶可以追蹤圖片的詳細變化記錄。OpenAI表示,2024年初已替AI繪圖工具DALL·E 3加入CR憑證功能,未來更會把這項識別技術整合到影片生成模型Sora。此外,Adobe影像生成模型Firefly產製的作品,也會自動加插入CR憑證。

 

IPTC中繼資料支援性最為廣泛

 

  最後要介紹的是一項較古舊、但支援性卻更廣泛的內容識別技術——IPTC中繼資料(Metadata)。國際新聞及通訊組織IPTC(International Press Telecommunications Council)在1990年訂定一項描述多媒體狀況的資訊標準,裏面定義了照片標題、照片描述、分類標籤、攝影師與版權等資訊欄目。

 

  IPTC在影像業界已成為廣泛採用的標準,譬如《Photoshop》就可以直接編輯相片中的IPTC資訊。Google I/O 2023開發者大會上,該公司表示計劃在Google圖片搜尋結果中參考IPTC資料來標記圖片。Midjourney、Stability AI、Shutterstock亦已宣布採用IPTC中繼資料來標記其AI生成內容。

 

互聯網一切事物不再是眼見為實

 

  雖然業界已研發出各種AI識別浮水印,但美國馬利蘭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蘇希爾·費茲(Soheil Feizi)卻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款浮水印是完全可靠的,有心人仍可以想方設法繞過浮水印,這情況就好比資訊安全公司與黑客之間長年累月的網絡攻防戰。

 

  此外,當AI生成內容被插入到人類創作的作品中,浮水印應該如何標註將是一大挑戰。假如有人將真實錄製的錄音檔放入經過AI處理的照片或影片上,那麼平台就要弄清楚如何標記那個部分是AI產生的、那個部分是人類製作的,這將是一項非常繁瑣、易犯錯、兼且具爭議性的任務。盡管如此,有浮水印總比沒有好,至少可以讓公眾意識到,在AI時代下網上一切事物不再是眼見為實!

 

05/06/2024

2024年行銷趨勢:新中式風潮從服裝、美妝到餐飲無處不在!深受年輕消費者熱愛

#深受年輕消費者 #新中式 #新中式行銷 #行銷策略 #網上營銷 #中國巿場 #數碼轉型 #品牌 #抖音 #創科 #小紅書 #數碼營銷

  2024年,當談論行銷的新趨勢時,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便是「新中式」。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時尚潮流,更成為了各大品牌競相探索的行銷新方向。從服裝、美妝到食品飲料,再到各類線下體驗,新中式元素無處不在,引領著市場的風向標。

 

  據數據顯示,新中式話題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的搜索和播放量已飆升至127.6億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年輕消費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也是品牌對於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

 

一. 新中式席捲各領域

 

  (1)服裝領域,新中式風格的設計以其獨特的韻味和審美,受到了愈來愈多年輕人的喜愛。設計師們巧妙地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剪裁相結合,打造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服飾。無論是旗袍的改良版,還是融入刺繡、盤扣等元素的現代服裝,都展現出了新中式風格的獨特魅力。

 

 

  (2)食品飲料行業,新中式風格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從茶顏悅色的國風奶茶,到古茗的書法杯和桂花烏龍茶,再到百事可樂推出的國風口味,各大品牌都在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些產品不僅口感獨特,更在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上融入了濃厚的中式風格,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品牌還在通過場景體驗的創新來探索新中式行銷的可能性。例如,一些餐廳和酒店開始推出沉浸式的美食體驗,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餐飲相結合,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餐體驗。 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形象,更增加了消費者的黏性和忠誠度。

 

 

二. 新中式行銷遇到的挑戰

 

  新中式行銷的火熱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市場的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 隨著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嘗試新中式行銷,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類似的產品和策略,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一些品牌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過於淺顯,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元素堆砌在一起,而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這種膚淺的行銷方式不僅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還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三. 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品牌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確保行銷策略與品牌形象相契合。同時,品牌還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避免陷入市場同質化的泥潭。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品牌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融合。品牌應該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將其與現代審美和消費需求相結合,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和服務。

 

  (2)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新中式行銷不僅僅是產品和策略的變革,更是與消費者情感溝通的橋樑。品牌應該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富有情感共鳴的行銷策略,來打動消費者的心弦。

 

  (3)創新場景體驗。品牌可以通過打造沉浸式的場景體驗,讓消費者在享受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韻味。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將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4)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品牌可以積極尋求與其他文化產業的跨界合作,通過資源整合和共用,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服務。

 

 

  新中式風潮作為2024年行銷的新趨勢,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和影響力。品牌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也需要面對市場的挑戰和變化。只有不斷創新和突破,深入理解文化元素,才能確保行銷策略的長遠發展和品牌形象的正面構建。

 

  隨著市場的不斷演進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新中式行銷將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品牌加入到這一趨勢中來,共同推動新中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同時,消費者也將能夠享受到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