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立會透視鏡
21/04/2023

夏寶龍訪問香港的火花

#立法會 #夏寶龍 #中聯辦 #港澳辦 #盧文端

  今日總共有85位議員陪同特首李家超上大灣區考察,訪問多個城市,成為回歸之後最大型、最多議員出席嘅訪問團。不過人多就未必係受注目,事關無晒泛民之下,全部建制派議員北上考察,其實同「返娘家」無乜大分別,所以估計毫無火花之餘,嚟緊媒體嘅著墨亦都未必會好多。

 

  講起火花,上星期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又估唔到真係會「火花四濺」,不過火花唔係來自夏主任同議員,而係來自愛國陣營之中極有份量嘅盧文端。以盧文端嘅身份地位,當然係會被安排同夏主任見面,而佢見面完之後就特別講到,今次夏主任到來,係證明中央要高度準確掌握香港實際情形,「吸收了經驗,『不會像以前只聽中聯辦匯報』」。呢句說話,政圈中人一聽到,無不嘩然。

 

(資料圖片)

 

  講呢件事之前,大家先要明白中聯辦同港澳辦喺架構同職能上有咩分別。中聯辦同港澳辦本來兩者都係正部級機關,但係架構上,港澳辦就比中聯辦高半級,而最近經過改組之後,港澳辦喺本身基本之上,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變相係由國務院層次升格去由黨中央直接管理,港澳辦可以話再跳級。

 

  中聯辦一向都係阿爺喺香港最前線嘅機構,肩負好聯絡工作,當然香港嘅各種情況,中聯辦亦都係要「匯報」去港澳辦,等港澳辦掌握最新形勢。有熟知西環運作嘅建制派就話,港澳辦官員喺國務院,就算身份地位如盧文端咁重要嘅,都唔係話見就見,所以過往有咩嘢意見想表達的話,中聯辦絕對係「唯一」傳聲筒,「你同西環講咗一啲事,佢地話會轉達畀中央知,多數亦即係指轉達畀港澳辦知,但實情幾時傳達同點樣傳達,大家都係不得而知。而中聯辦每日接到咁多訊息,總無可能乜鬼都傳達上去,咁「過濾」就少不免,係咪因為過去一啲事令到盧文端唔多高興?呢個就真係不得而知。」

 

  而綜合各方消息,夏主任喺多個場合之中亦從無直接講過「不會只聽中聯辦匯報」,所以今次事件,極可能都係盧自己一廂情願嘅演繹,亦可以睇下,建制陣營內部之中,亦都係對於一啲事上面有啲「面左左」。

 

  不過盧講完呢句說話之後,各方面都出奇平靜,無再發酵擴散,似乎「維持穩定,唔好自亂陣腳」呢方面,喺建制陣營之中係被「匯報」得最快最準。

 

27/05/2024

立法會改革芻議

#港是港非 #立法會 #政情 #議員 #改革 #政治

  第七屆立法會已經運作了兩年半,平情而論,今屆議員引入了大量專業、科技及學術界菁英,論政質素大幅提升,審議法案時更加全程投入,確實為政府提供大量寶貴意見。然而,民間對今屆議會的工作似乎認識不多,對議員的印象亦模糊不清,明顯地對議會爭取社會信任及支持有不利的地方,近期更傳出下屆議會可能需要「大換血」。筆者無意為任何人辯護,只是想指出在新時代下,舊的運作模式已經不管用,立法會不應該繼續擁抱已經過時、港英留下來的議政制度,行政立法既然已經成為執政聯盟,政府應該大膽改革,給議會更大的權責,讓議會有更大的發展舞台,以爭取社會的信任。
 
  市民對議會有距離感,筆者總結有多項原因。第一,新一屆政府用愛國者治港模式,議會不再以對抗的方式論政,改為議員「坐而論道」,簡單講,就是議會不再重演吵吵罵罵的鬧劇,對於喜歡「剝花生睇Show」的普羅大眾,自然再無吸引力。第二,新一屆議會由70個議席增加至90席,但議會時間並無大幅增加,每個議員發言時間、質詢及提議案的機會明顯減少,議員表現空間大大壓縮,議員通常只有5分鐘發表一篇演說,而且每次辯論有多達數十人輪流發言,有時的確給人「滾水淥腳」的感覺,個別議員發言難以吸引市民、媒體注意。第三,由於大幅增加專業背景的議員,議政的題材除了必不可少的民生問題,其餘增加不少經濟、專業及科技題材,這些題材無疑對香港很重要,但一般市民難免聽不明白,傳媒亦少有報道。第四,議會未能培養出新一代的政治明星,一個缺少明星的舞台,自然難以吸引觀眾垂青。據筆者觀察,新議員中不乏「有料到」的議員,當中有人雄辯滔滔、有人專精法案,更有網絡KOL,可惜少有能突圍而出,獲得全港性知名度,究其原因,與上述提及的議會環境有關。另外,新議員大多沒有加入政黨(鬆散的聯盟不算數),無政黨的培訓及背後支持,要突圍是難上加難。
 

立法會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應就新形勢作出改變。(Shutterstock)

 

  筆者相信,議會既然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亦應就新形勢而作出改變,以增加議會的功能,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首先,政府可考慮下放權力,讓議員參與更多法例的起草工作。目前法例起草完全由官員主導,通常先由官員提出有立法需要,然後公開收集議員及持份者意見,當收集好基本資料後,官員就會閉門以機密方式進行研究,並定出法例框架,以至所有細則,最後公開諮詢社會意見,但此時法例及政策基本已經拍板,細則可以傾,但大原則已經不能改變。

 

  所以,政府制訂法例的方式,過去曾被指為「閉門造車」,法例有時亦難免出現離地的情況。今日行政立法已經是執政聯盟,政府應該依重議會了解民情的專長,在政府閉門研究階段引入新機制,成立專責小組,安排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參與,參加的議員只要簽訂保密協議,就可以全程或在有需要時參與法例的研究及討論,議員一般了解民情、熟悉行業情況,官員則掌握資源運用的原則、精通法規的要求,如果兩者的優點能結合,對政府施政有極大幫助。
 
  另外,同時政府亦可以要求立法會事務委員會,為政策進行定量、定性研究,甚至安排議員落區了解民意風向,確保政策不會離地,這亦是議員應該做的事。筆者期望,有關建議可以提高議會「含金量」,同時又可以擴闊議員的工作層面,增加議員的貢獻,社會將更重視議員的工作及意見,同時又可以吸引更多菁英願意擔任議員工作。

 

在杜葉錫恩的年代,立法局申訴部是為小市民出頭的象徵。(網上圖片)

 
  其次,應考慮擴大立法會申訴部的職權。社會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立法會有一個申訴部,過去在杜葉錫恩的年代,曾經是為小市民出頭、備受尊崇的象徵,但今日已經式微,市民寧願向電視台投訴節目求助。事實上,電視台節目成功之處,就是得到官方、公私營機構的重視,投訴往往得到認真處理。所以,要建立議會的威信,政府可以制定高層次架構,要求各部門快速回應議會的個案,申訴部由於不屬於政府部門,只要議員同意,毋須次次跟足程序,可以化繁為簡便利行事,爭取更快速、更有效地為市民排難解紛。申訴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相信效果未必會比電視節目差。有前輩嘗言道:「幫到市民嘅,就係好議員」,筆者以為甚是,所以重振申訴部的威望,是值得立法會深思!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