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英倫出走日記
18/10/2023

移民英國 | 倫敦打工記:我老闆是猶太人!對於以巴衝突,居英港人該怎樣表態?先了解別國文化、歷史背景免出事!

#巴勒斯坦 #種族 #以巴衝突 #社交場合 #打工 #哈馬斯 #政治取態 #職場 #倫敦 #以色列

  10月7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持槍突襲一場在以色列南部舉辦的音樂節,更越過邊境突擊以色列,讓以色列時隔半世紀再次進入全面戰爭狀態。過往生活在香港,常在國際新聞看到中東戰爭、以巴衝突,對相隔半個地球的我們來說,甚有距離感,還不如追看MIRROR十二子的花邊新聞;但移民英國後,身邊環繞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尤其在倫敦,有高達四成的移民人口,面對這些國際大事是否仍能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關事的人,總有一個喺左近,如果對別國的文化、歷史完全不了解,好易出事,正如在愛爾蘭人面前稱呼他是英國人,有些人可能會很介意,也不是每個蘇格蘭人都認為自己是英格蘭人,這些關乎到他們的家國情仇。

 

  我來到英國後,一直在咖啡店打工,店舖氣氛不錯,同事相處融洽,直到以巴開戰,氣氛突然沉重起來,事關老闆正正是來自以色列的猶太人。誰也沒想過戰爭會離自己這麼近,畢竟在香港生活多年,對國際關係的認識普遍薄弱,亦很少有哪個認識的人,會受到戰火牽連,如何在職場上處理這些敏感議題竟成了一門學問,應該表態支持以色列,還是當沉默的旁觀者?

 

 

  同事看到新聞後,都第一時間慰問老闆,祝願他的家人朋友安好,上班時除了寒暄幾句,閒話家常,也識趣地儘量避免提起這場戰事。這並不代表他們政治冷感,不關心國際大事,而是倫敦太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我們不可能了解每個人的文化背景,說話稍有不當,很容易觸及對方的底線,畢竟以巴的百年恩怨與其宗教、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究竟哪方正義,何謂正確,難以二元分立地作出判斷。哈馬斯屠害平民實為不道德,但熟悉西方歷史的大概會了解,以色列數十年來不斷在巴勒斯坦拓展猶太殖民區的暴行,或許就是哈馬斯屠城的導火線。

 

 

  別國的事,有理說不清,值得留意的是,這裏很少人會急於表態支持某方,但我們同情受戰火央及的朋友,無辜的平民百姓,不管他是巴勒斯坦的平民還是以色列人,這與種族、宗教和立場無關,而是動了身以為人的惻隱之心,但願世界和平。

 

29/05/2024

被忽略的巴人西岸屠城記

#容我世說 #約旦河西岸 #猶太殖民區 #以色列 #希伯倫 #巴勒斯坦 #以巴衝突 #大國博弈

  當海牙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向內塔尼亞胡和哈馬斯領袖發出拘捕令,以及歐盟成員國西班牙、愛爾蘭和挪威共同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後,內塔尼亞胡表現得更為瘋狂,我們在新聞上可看到原本屬安全區的拉法難民營,被以軍投下的炸彈引發火災,上百巴人遭活活燒死或燒傷,無視國際社會的譴責。如此失控和反人道的大屠殺,其實也發生在約旦河西岸的巴人自治區。


  日前以軍再度襲擊西岸城鎮杰寧,如加沙一樣以醫院和文化機構為目標,有醫護人員和文化人因而犧牲,國際媒體未及關注。事實上,早於去年10月以哈戰事爆發不久時,西岸多個城鎮已陸續受到更猛烈的襲擊,死傷無數。如果細看詳情,便會發現除以軍外,猶太殖民區武裝分子亦是主要的劊子手。隨著加沙危機湧現,他們在西岸的殺戮更見瘋狂。

 

西岸城鎮杰寧的醫院和文化機構,是以軍的轟炸目標。(AP)


  大家很少了解到猶太殖民區的狀況,我曾走進西岸重要城鎮希伯倫的殖民區探個究竟。殖民區沿途的保安極為嚴密,巴人絕不能踏足半步,而殖民區居民也不歡迎記者,特別是歐洲記者。他們指稱歐洲記者反猶,但當我要求探訪時,其中一位來自英國的猶太區居民葦雲尼卻立刻答應:「你是中國人嗎?好,我們不會忘記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拯救猶太人的恩典,因此,你要來訪,絕對歡迎!」

 

  希伯倫是世界上最荒謬絕倫的地方。由於一個亞伯拉罕墓,傳統的猶太人便千山萬水來到這裏,認定是祖先的土地,堅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人一較高下。希伯倫是西岸的重要城鎮,超出了聯合國所認同的綠線(以巴合法疆界),但葦雲尼卻幽默地反問我:「哪裏是綠線?我們是色盲的,根本看不見那一條綠線。」


  葦雲尼囑咐我坐專線巴士到她家去,這輛專為猶太殖民區而設的巴士,設有防彈功能,成本昂貴,但車資卻出奇地便宜。政府大量津貼車資之外,也向殖民區提供其他的津貼和福利,單在津貼上,政府已花費了共接近10億美元之多。

 

西岸地區到處都有荷槍實彈以軍把守的檢查站,嚴重影響巴人生活。(AP)

 

  巴士在專用公路上疾馳前往殖民區,而巴人汽車則要往另一個方向去。遠望那一個方向,有軍事哨崗及手持M16步槍的以軍。由於殖民區存在的關係,當然也包括其他保安與政治原因,西岸到處設有檢查站。據估計,在小小的西岸地區,便有700個檢查站和永久的路障,嚴重打擊了巴人的生活和經濟。


  當我抵達殖民區,葦雲尼已在她的四驅車等候,準備接載我到她居住的另一個殖民區村。四驅車沿著公路轉了一圈又一圈,一座座山丘種滿橄欖樹,葦雲尼說:「這全都是我們一手種植的,是屬於我們的。」我望過去,山腳有零散的巴人房屋,有不少人為了討生活,無奈地為定居點工作,有些做園丁,有些蓋房子、修馬路。

 

  當我問到土地的問題,葦雲尼以堅定的口吻表示:「我們是主人,他們是客人。既然是客人,便應該安份作客,這樣大家還可以相處下去。他們不應跑來指控我們霸佔土地⋯⋯」


  其後,她帶我參觀了區內設施,從學校、猶太會堂、博物館,到居民的活動中心。我驚訝於其設備之完善,葦雲尼認同地點頭,說:「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加沙那一邊,與我們一樣。我們用雙手開墾了自己的土地,這裏有我們猶太人的根;撤出?談何容易?」葦雲尼的丈夫拿著配槍說,這裏每一個家庭都有槍,用來保衛家園。

 

希伯倫的博物館,展示在1929年大屠殺中遇難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照片。(AP)


  殖民區內的博物館管理員,對一群美國遊客聲嘶力竭地講述當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如何被巴人殘害、打死。仇恨,迴盪於空氣之中。來訪的那一群美國遊客,男女老幼都聽得入神,他們來自美國傳統猶太社區,是推動猶太殖民區的幕後支持者。葦雲尼帶領我走訪的每一項設施,總看到門外掛有一塊金銅色的答謝牌坊,記錄了美國某某基金會的慷慨捐助。


  美國遊客們滿意地視察殖民區的環境,活像欣賞自己的得意傑作,至少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弟兄姊妹,能夠生根在祖先的土地上,他們也出了一分力。

 

在過去半年,西岸不斷上演反人道的種族清洗行動。(AP)


  由於殖民區居民自覺要親自保衛家園,因此便發展出區內的武裝力量,而他們背後則有國家扶持,對攻擊巴人絕不手軟,儼如以色列一隊強悍的民兵組織。隨著內塔尼亞胡在加沙的屠殺行動,西岸的殖民區武裝組織比以前更肆無忌憚,呼應內塔尼亞胡的大以色列計劃,過去半年在西岸不斷上演反人道的屠城記,卻因大家聚焦加沙而避過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法庭的目光。猶太殖民者這場種族清洗運動,同樣值得大家關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