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2/03/2018

【鬥木為生】大喊「媽的」!90後硬頸女木匠堅持入榫造家具

#職場 #創業 #木工 #人物專訪

  所謂勇氣,就是踏上一趟未知的旅程後,仍會選擇堅持走下去。「我不想浪費那兩年跟師傅學做木工的時間,不想玩吓就算。但現在的我,其實還在摸索可以怎樣營運這間工作室……」今年24歲的陳凱霖(阿Lam),雖然個子小小,但心口掛個勇字,大學畢業後不久便創立「媽的木工作室」,正式由學徒「升呢」成為以鬥木為生的木工師傅!

 

 

   時間回到四年前,當時還是大學生的阿Lam,一心打算由零開始去學門手藝,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她認識了老木匠龍全師傅,便膽粗粗踩上門拜師!當學徒時,阿Lam一星期有三、四日都會跑去學做木工,每晚做到差不多十時才回家。

 

去年8月,阿Lam和幾個朋友合租了一個工業大廈單位,正式成立「媽的木工作室」。

 

 

  雖然阿Lam跑工場跑得頻密,但父母都以為她只是「玩玩吓」,所以臨近畢業時,便叫她正正經經找份正職,空閒時才做木工。然而,有些事情總是出人意料地發生。某日阿Lam心血來潮,走到媽媽面前說想要開工作室,豈料媽媽竟爽快地回應了一句「好」,後來更開了一張支票給她。「可能是因為他們看我一直都沒放棄吧,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轉變。而現在,他們每逢看到任何有關木的東西,都會拍下來給我看,又叫我試試造出來。」

 

  至此,記者開始理解為何阿Lam會把工作室命名為「媽的」了。她說:「沒有媽媽,就不會有這間工作室。」然後她又忍不住笑道:「其實也是因為我做木工時,一直都很想說:『媽的!』」

 

 

做木工熱出一身汗

 

  木工從來都不是輕鬆的工作。阿Lam說:「當初在師傅的地舖工作,裏面沒有冷氣,天氣熱的時候,光是坐著已經不斷出汗,更何況我們還要一手一腳揼木、砌木!」

 

  但就算通過了耐熱考驗,還有「變通能力」這關要過,只因龍師傅的地舖裏沒有添置太多木工器材。「一般人做事,通常都會沿用既定的一套方法,包括用具;但師傅卻講求靈活變通。他平時也是隨手抄起甚麼工具,便直接動用甚麼工具,不會說沒了其中一樣工具就做不了事……所以到我現在出來開了工作室,雖然多添置了些器材,但有時還是會想,其實我不需要用到那麼多用具。」原來曾經叫阿Lam苦不堪言的日子,早已成為她成長的養分。

 

阿Lam在工作室的牆上掛上各式各樣的工具。

木工作室怎可少了木!

 

「我不要求其!」

 

  「愈學得多,愈發現自己懂得愈少。」雖然阿Lam開班授徒已經有大半年,但她很清楚知道自己必須繼續進步,於是開始多上網了解不同國家的木工藝文化,旅行時也會特意搜尋別具特色的木製工藝品。「早陣子,我在台灣阿里山旅行期間,發現了一間用原木築成的民宿!當我知道那是全人手製作時,更忍不住『嘩』了一聲出來,心想:原來有心機去做的話,甚麼事都可以做到。」

 

車床。通常用在圓柱型態的工件加工。

阿Lam笑指自己是個硬頸的人,做木工時力求盡善盡美。

 

  凡事做到最好,是阿Lam的工作宗旨。「我是個硬頸的人。如果我要做好一件事,我一定要做得很好!如果完成後,我仍然覺得做得不夠好,就會推自己不斷再做好啲、再做好啲……雖然很辛苦,但當做出來的效果很不錯時,那份滿足感是很大的。」

 

  早陣子,阿Lam有個朋友結婚,主動找她幫忙造一個結婚相架。「他趕著用,所以跟我提過,只要簡簡單單用螺絲裝實就可以了。但我一直在想,製成品會是甚麼樣子呢?拍照拍出來的效果又會是怎樣呢?」最後阿Lam決定捨易取難,改用傳統的入榫技術來製作,換來的是幾個工作到凌晨的晚上。「結婚是人生大事,就算一個結婚相架的造法有多簡單、客人的要求有多低都好,我都要做到我滿意為止。我不可以求其做。」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