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8/03/2019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讀寫障礙教師:上學如惡夢,曾被罵「籮底橙」

#教育 #讀寫障礙 #老師 #特殊教育 #SEN #人物專訪

  望著眼前「tiger」這個生字,我們自然會聯想起老虎,但對讀寫障礙學生而言,只是一堆有直線、有圓點、有長鉤的符號,解不出意思也發不出讀音。在他們眼中,「圖」與「園」是一樣的,而「踢」與「傷」也沒分別;老師家長以為他們存心「搞搞震」,無心向學,讀障學生卻在想︰「我到底怎麼了?」

 

 

 

關於讀寫障礙這回事︰

 

  讀寫障礙學生因先天腦部發展異常,往往在認字、默寫方面出現困難。他們容易忘記學過的字,在抄寫時亦常把文字顛倒,如把「好」寫成「子女」,又或混淆結構相近的字,如同有「易」的「踢」與「傷」。讀寫障礙學生智力正常,雖然處理文字有困難,但他們在其他方面如藝術、運動、數學等都有過人的才能;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與畫家達文西,也曾患有讀寫障礙。

 

上學如惡夢 被鬧「籮底橙」

 

  「第一次看見他,他在哭。進入課室做screening時,他真的哭到口水鼻涕都流下來,躺在桌上說︰『你救我吧,我很不舒服,你送我入醫院吧!』這些情況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陳卓琪(Twiggy)每日都接觸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他們抗拒上學、討厭學習。當家長老師不明白,不懂得處理,Twiggy卻身同感受。

 

  「那時我很不喜歡上學,每天上學都會哭。」Twiggy自小有讀寫障礙卻不自知,在學習上吃了不少苦頭。每當老師問她問題、叫她朗讀,都感到很害怕。她無法將字的讀音與形狀聯繫在一起,只能無助地看著眼前的「符號」;默書時又無法寫出字句,更曾為此作弊。「老師說我是『籮底橙』,甚至每個小息我都會被罰。」在老師眼中,Twiggy是個懶學生;「但我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力,只是真的做不到。」她搖搖頭,即使多年過去,對於學習的無可奈何,仍繫在心頭上。

 

與Twiggy以文字聯絡,她的英文語句總是正確、通順的,完全看不出她有讀寫障礙。

 

遲來的診斷 終明白讀書這回事

 

  回想昔日上學的日子,恍如受難,不斷輪迴在責罵與懲罰中,Twiggy甚至做功課做到把頭皮都扯出來,傷口至今仍牢牢地刻在頭殼。「媽媽只知道我讀書很辛苦,嘗試找很多補習老師來幫我,但一直沒有好轉。」多年來,她一直都找不到讀書差的原因,直至16歲時才發現有讀寫障礙。

 

  當年會考模擬試,Twiggy除了兩科拿E,其餘全部都是U——無法給予評級。老師知道她是勤力的學生,不解其成績為何會如此差。「我很記得考完試後,老師拿著試卷考我,我是懂得回答所有問題的,但完全寫不出來。」後來老師帶她會診教育心理學家,診斷出讀寫障礙後,Twiggy需接受一對一的輔導。「當時我認為只有問題學生才會被抽離上堂,但當自己成為那個有問題的人,感覺並不好受。」但轉換了學習方法,Twiggy才逐漸明白讀書就如拼拼圖一樣,先有一個概觀,再把學到的知識逐片逐塊拼在一起,拼著拼著,她就拼出「老師」這個夢想。

 

Twiggy自小喜歡運動,尤其擅長短跑項目,經常代表學校出賽。

 

  雖然學業路上跌倒,Twiggy卻是綠茵場上的驕子,曾多次代表學校出賽,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努力練習,「我拿了獎後,除了會得到老師、學校、朋友的認同外,我會覺得自己終於有東西是擅長的。」但原來她曾因讀書成績差,被爸爸阻止加入校隊,幸得當時的體育老師遊說爸爸,助她發展長處;在所有人都因她的成績打擊她時,她從運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更拿到獎學金和大學入場劵,輾轉完成「大學夢」。「我覺得我們不是學習不到,而是需要另類的方法學習, 同時我們要有另外一個平台去shine。」

 

Twiggy憑著運動方面的天分,獲香港大學體育學系取錄。

 

教好讀書認字 改變學生同時改變家庭

 

  要在人生的舞台上發光發熱,大談夢想之前,橫亙在讀寫障礙學生與家長面前的,是一座座名為「文字」的高山——當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餐廳餐牌也看不懂,他們要如何生活呢?「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 我真的很想為這些小朋友做些事情,我覺得我們需要另類的學校。」Twiggy放棄高薪穩定的教職,創辦以讀寫障礙學生為主的教育中心。

 

  面對「非一般」學生,Twiggy上每節課都不容易,有時學生會「逃出課室」,有時她要用上十多分鐘與學生「拉鋸」,引導他們拼出一個英文生字,但在Twiggy的教導下,著實看出學生的轉變,甚至他們的家庭也起了變化。

 

讀寫障礙學生在串生字、默寫方面有困難,Twiggy會運用故事,將英文字母串連起來,幫助他們記著。

Twiggy每一次都會與學生溫習學過的生字,並記下他們常犯錯誤。

 

  Twiggy憶起其中一位學生︰他初來中心時是小一生,但因打同學、不明白上課內容,每日上學都要爺爺伴在身旁,甚至一同上課。但來到中心後,情況開始好轉,他從不懂執筆,到一筆一劃寫出自己的名字,他開始懂得閱讀,上課亦不再需要爺爺陪伴在旁。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進步,家長亦在過程中成長。媽媽曾因兒子的學業和行為問題而一味罵他,後來才逐漸明白他的需要,使母子關係慢慢好轉。「你能看到他的行為問題逐漸減少,甚至他會擁抱你,很開心、很期待每一天來這裏上課,這些是用錢買不到的。」Twiggy紅著眼眶道出。見證著每位學生從「不可能」走到「充滿可能性」,她更加肯定當初放棄國際學校的教職,創立自己的事業,是值得的。

 

教育不只一條路

 

  創辦教育中心前,Twiggy曾在主流學校執教五年。當家長紛紛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享受互動教學,Twiggy不甘心這一套學習方法在本地學校行不通,於是她跳至本地學校,試驗這件事,發現其實不是完全沒可能的。「你要改革你要改變, 你是可以在課室裏改變,但是你要改變整個教育制度,要時間,要很多人士的配合。」

 

  Twiggy跳出主流教育框架,開創教育中心,有空間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在話下,她更多了機會投入公眾教育,經常到不同學校分享教育方法、親子關係,分享中心的營運模式;她的聽眾,從不安分的學生、家長、老師,擴展到商人乃至普羅大眾,嘗試在社會層面帶來一些改變。她的夢想藍圖已不止於油麻地一間教育中心,Twiggy想開辦一間日校,一間可以成為其他學校榜樣的日校,證明︰

 

「沒有不受教的兒童,只有不合適的教學方法。」

 

除了營運教育中心,Twiggy常獲邀請演講,分享教育方法、中心營運模式等,加強公眾對讀寫障礙的認識。

 

05/06/2024

SEED Foundation致力培育中學生創科興趣及知識!激發創新創業精神

#創科人才 #創新 #商業計畫匯報比賽 #培訓人才 #創科 #etnet30週年特輯 #SEED Foundation #數碼轉型 #教育 #etnet30週年

  得悉《經濟通》創刊30周年,一直以來專注為本地讀者提供專業經濟資訊,見證著香港30載的經濟變遷。從轉口港及製造業經濟,至國際金融中心,到現在新興的創科經濟持續崛起,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創新科技將決定著全球格局及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SEED Foundation正正是在近年的科技浪潮下誕生,以冀為本地各行業從金融業到製造業以至媒體,注入創科新血。

 

 

  本地非牟利機構SEED Foundation於2021年成立,致力培育香港中學生的創科興趣及知識,至今服務對象累積達過千名中學生,冀協助新一代迎合未來新趨勢,也希望為本港經濟填補人才缺口。

 

  說起上來,SEED Foundation也即將迎來其三週年。在這三年裏,從0到1,由淺入深,一點一滴培育本地創科幼苗。今日,我亦希望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SEED Foundation的最新動向。

 

IdeaPOP! 2024圓滿結束 激發本地學子初創意念

 

 

  日前「IdeaPOP! 2024」總決賽圓滿結束,筆者亦在其中擔任評判,目睹各中學生隊伍從自身經驗及觀察中發掘社會痛點,進而配合創意並引入科技,針對問題設計出創新方案,最後制定出具水準的匯報材料。

 

  為香港學生而設的商業計畫匯報比賽「IdeaPOP!」旨在向學生提供一個平台以相互交流及切磋。事實上,「IdeaPOP!」並非只是單純的商業點子比拼及評分,當中我們特意為參賽學生隊伍配對了行業導師並提供指導,讓即使經驗尚淺的學生在經過師友指導及訓練工作坊後,能學習如何建立及匯報一份專業的商業企劃書,並可在決賽中獲得業界專家的點評。

 

  「IdeaPOP!」比賽中,其實過程為要,勝負次之,其主要目的並非是要為參賽的中學生帶來多大的曝光或榮譽,反而志在協助同學們體驗從發現到思考以至解決的全過程,並適時從旁提供專業指導及支援。未來,我們將會持續為學生尋求及蒐集資源,塑造獨特的學習體驗,為我們的下一代打下積極創新的基礎及激發創業意念。

 

聯同院校設計中學生雲計算專業課程 全方位助學生掌握科技知識

 

  「IdeaPOP!」固然是SEED Foundation的旗艦活動,但SEED Foundation為學生提供的資源不止於此。SEED Foundation的項目範圍主要分為三大範疇,一是為中學生而設的商業計畫匯報比賽「IdeaPOP!」,同時亦與院校合作打造科技教育課程,另外則是與商界合作的工作實習體驗計畫(Workplace Experience Program),覆蓋理論到實踐以至比賽中提倡的朋輩相互學習,冀望全面培育新一代的科創人才,建設更完善的生態系統。

 

  在雲計算專業課程方面,由於科技發展愈來愈快,但礙於時間或資源所限,學校或未能為學生設計適切的科技教育課程,SEED Foundation的成立正正透過積極協調AEF的網絡及資源,為本地教育填補了這一空隙。

 

  近年,SEED Foundation聯同阿里雲及香港大學校外專業進修學院量身打造適合中學生的三級制(銜接程度、初階、進階)雲計算證書課程,提供全面的雲計算入門知識,涵蓋基本的資訊科技及雲計算概念,到進階雲端伺服器運作和管理知識,而修讀學生毋須具備任何科技背景。

 

  SEED Foundation的課程由專業機構聯手打造,務求符合業界標準,同時亦利用相關的科技企業網絡,為課程的核心技能及設計方向提供專業指導,並支持課外活動的安排,為課程學生策劃企業考察活動。合作生態夥伴包括私營機構阿里雲、AlipayHK、華懋集團、屈臣氏集團,以至公營機構機電工程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等。截至2023/2024學年,SEED Foundation為超過900名學生,提供了逾1,600課時,共660節課。計畫並不希望僅僅止步於此,無論在課程設計上,還是受惠人數方面,仍然會不斷進行審視及完善,致力為本港創科教育系統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知識與體驗學習並重的學習模式 與商界合作裝備學生實戰技巧

 

  有別於純粹的教育機構,SEED Foundation具備其商業網絡,成立至今積極爭取並協調相關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將課堂理論付諸實踐,深化學生的商業知識。過去一年,安排了學生到不同機構參與為期1個月的工作體驗,今年的暑假就與19間企業合作,提供逾60個實習崗位,讓學生走出課室,進入實際工作環境。筆者亦非常高興見到有不少學生正面的實習分享及表現,當中不但讓其思考更為全面及成熟,亦加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對於時下經常以手機溝通的年輕一代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實習計畫無疑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長遠發展帶來莫大的推動力。在計畫過後,筆者發現有企業反饋,實習計畫讓企業有機會向年輕一代展示其數碼轉型的成果,吸引新一代投入相關行業。一些傳統行業如零售行業,年輕人對其的普遍印象可能只是簡單的銷售與收銀,認為其數碼化的空間不大,對進入相關行業興趣不大,變相阻隔人才流入。然而,事實上,傳統企業的數碼轉型變化卻超出學生想像,中學生實習計畫正正讓學生進入企業內部認識數碼轉型的實況,革新其固有想法,透過深入接觸而點燃他們對於行業的興趣,早日裝備相關技能及作出相關的科目選擇,更有效地規劃未來職業發展,有助企業吸納人才,促進行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筆者認為工作實習體驗計畫是一項商校合作共贏的措施,故此我們亦希望來年進一步擴大規模,延續並擴展積極正面的社會影響。

 

滋養夢想 從微小種子到繁茂大樹

 

  或許,有不少人會有疑問,中學生年紀尚小,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花費資源為其提供實習經驗及專業課程。然而,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我們過去努力不懈為中學生籌集資源,是為了在一切尚未完全定型的時候,早日為我們的下一代播下一顆名為「積極創新」的種子及基礎。

 

  筆者相信,種子雖小,但在各界的相互協作及持續灌溉下,終有一天,將會長成參天大樹,欣欣向榮。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