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9/03/2019

【惜食為樂】由一幅相片說起!股壇教父之女為行善甘做小人物

#人物專訪 #環保生活 #社企 #惜食

  提起「惜食堂」,大家可能會首先想起黃子華,皆因「男神」幾年前主動請纓為惜食堂拍宣傳片,旋即吸引近七千人讚好分享。男神光環,當然搶眼;但也不能忽略那些在背後一直默默付出的「小人物」,其中之一,便是惜食堂的創辦人董愛麗(Gigi)。

 

  身為「股壇教父」董偉的女兒,就算Gigi不需要長期曝光在鎂光燈下,也鐵定不可能只是個小人物;偏偏她作風低調,對著鏡頭訪問時尤其寡言,寧願讓人把一切焦點都放在獨居長者的需要上。

 

 

  Gigi有一顆憐憫人的心,這也是促使她成立「惜食堂」的關鍵原因。「因為看到朋友拍的一輯相片,相中主角盡是在中環執紙皮的婆婆,觸發到我去思考,為甚麼在香港這樣繁華的社會裏,仍然有一班長者需要靠執紙皮過活?」

 

一張「婆婆推著紙皮車」的照片,令Gigi萌生起創立「惜食堂」的念頭。

 

吃下的不只是「飯菜」

 

  當時的她以為,只要能為這班長者提供三餐溫飽,他們便毋須再在街頭上拾荒謀生,「起初就是抱著這樣很簡單的一個想法。」直到親身和一班受惠者接觸、相處,Gigi才逐漸看到人心的需要,亦了解到獨居老人都缺乏愛與關懷,心痛他們成為別人口中的「爛茶渣」。「如果我純粹給他們一個飯餐吃,卻沒有同時釋出一份關懷,我想那個飯餐的意義已經不存在。」

 

  吃飯,向來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事,除了追求吃得飽之外,還偏好在飯桌上打交道,怪不得「國學大師」錢鍾書曾寫說,吃飯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Gigi亦有類似的體會,「因為有這個飯餐,很多獨居長者才會離開四面牆(家),來到社區中心或飯堂,和大家聚在一起吃飯,並重新建立社交。」所以每次開餐前,他們都會很用心去預備,希望可以藉著一個個熱辣辣、乾淨整齊、有營養價值,又合口味的飯盒,溫暖「老友記」的胃和心。

 

收回來的剩食,會先經過嚴格的食物安檢程序,再經中央廚房烹煮成營養均衡的熱飯餐,最後免費派發給需要食物援助的人。

獨個兒對著家裏的四面牆和電視機,是不少獨居長者的日常。難得來到社區中心/飯堂,既有熱飯餐吃,又可以與不同的人相交。

 

Read More:【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讀寫障礙教師:上學如惡夢,曾被罵「籮底橙」

 

  行善是快樂的,總能讓人一下子就忘記本來掛在心頭的煩惱事。回想「惜食堂」成立之初,只有兩名員工肩負起整間機構的運作,Gigi亦不諱言,「一個同事要做五個職位。搬運的人是他、做市場營銷的也是他;到處籌款的是他,連煮食、派飯餐的也是他……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滿足。」此刻回想,她尤其感激一班有心服侍長者的員工、義工,甚至食物捐贈者,陪著她由2011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能夠改善到受惠者的生活質素,甚至身體狀態,是我們繼續努力走下去的推動力。」

 

近年惜食文化普及,愈來愈多人為減少浪費,都會把仍可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捐贈到惜食堂。

 

惜食不等於沒有飽足感

 

  Gigi選擇以「食物」助人,既是想解決飢餓,也是要呼籲停止浪費。也許大家都不知道,香港每日在堆填區棄置的廚餘量達三千六百六十二公噸,足足佔了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的三成。Gigi說,「現今小孩對待桌上的食物,就像在櫃員機提款一樣。只要說『要』,就會有食物出現在面前;說『不要』,自然就有人換上另一款食物給他,所以要他們珍惜食物,的確是一件難事。」

 

  難怪她慨嘆,就算惜食堂把「停止浪費、解決饑餓」的宗旨說得再動聽,充其量都只屬事後補救的解決方法。「唯獨教育,能夠從源頭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成立了『粒粒皆辛館』,希望把『惜食』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但可惜的是,社會上仍有不少人一聽見「惜食」二字,便會馬上皺起眉頭,彷彿這是天底下最令人難過的一件事。「惜食不等同不食,我們仍然可以享用各種食物,而前提是,能吃多少便吃多少,不要浪費。」Gigi笑指,她夫妻倆都是吃貨,常常愛到處找好東西吃。「怎樣在找好東西吃的同時,能做到不浪費?這是很大的掙扎,但我們會盡力去做,我兩個女兒也有常常提醒爸爸說,點餐時不要叫太多食物!」

 

食得是福,「惜食」更為有福。平時外出吃飯時,如果明知自己吃不完,你會否選擇叫少飯少份量?

Gigi早前獲國泰頒發「國泰領航者」紀念獎座,表揚她身體力行,為社會作出正面影響。

 

Read More:【沒有smartphone的人】用不著就不買!一個與消費主義對抗的綠色戰士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