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4/04/2019

【地球有多少個十年】深入南極親眼看冰川融化!退休公務員為保育任導賞員

#人物專訪 #銀髮族 #環保生活

  被無盡的冰雪覆蓋,海面上倒映出連綿的冰山,企鵝、海獅、鯨魚等極地動物無所顧忌地暢遊,這番遠離文明的美景,教南極成為很多自然愛好者的終極旅遊之地,而文志雄(Michael)在退休之齡已「提早」實現眾多旅行者的夢想。

 

  「(那裏的)企鵝數量有近幾十萬,聲勢很誇張,有不同類型的企鵝,真的很漂亮。雖然我要距離牠們五米之外,但牠們走過來時,仍可以與牠們拍照,這真是很開心的。」他馬上補了句:「但企鵝真的很臭!」Michael一臉認真地道出。雖然已是2017年末的事情,但他再次憶起這趟南極之旅仍非常興奮,畢竟南極不是一個容易前往的地方,金錢、時間和體力,缺一不可。

 

 

Read more: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讀寫障礙教師:上學如惡夢,曾被罵「籮底橙」

 

  「南極一直都是我很想去的地方,所以退休後一直在計劃。」出發往南極,第一站是到「世界盡頭」——位於阿根廷南部的烏斯懷亞(Ushuaia),大部分南極船都從這裏開出,Michael為了遊覽更多南極的自然風光,選擇了19天的旅程。

 

  走到極地,在看見企鵝、鯨魚之前,先要適應氣候和船況。南極氣候有「四最」:最寒冷、最乾燥、風力最強、暴風雪最頻繁——Michael在旅遊札記上,如此形容南極的天氣。南極一年的平均溫度大約-25℃至-30℃,在室外逗留數小時,已非一般人能做到,但在旅程中,Michael選擇體驗極地露宿。他和太太帶同睡袋、防水墊和其他基本用品,到被譽為比天堂更美的海灣「天堂灣」(Paradise Harbour)露宿一宵。「在島上過夜可看到日出和日落,可以看到所謂『日落照金山』,看到突然一聲巨響冰川倒下的情況,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感受。」

 

全團有九十九人,只有三分一人挑戰極地露宿,Michael與太太為其中兩人。

(受訪者提供)

 

 在天堂灣席地而宿,看冰山倒影,欣賞日落日出,Michael至今仍難忘當時的美景。

 (受訪者提供)

 

  聽Michael的分享,就像看一部Discovery Channel的紀錄片,隨口與他提起一種動物,他都能接下去,分享相關的趣聞。「你見到企鵝,牠很愛護自己的小朋友。牠們有些棲息在灣峽,有些住在山谷的山崖上,要走一至兩日才能到海邊吃磷蝦;而牠們自己吃飽後,又要走一兩天的旅程,帶一些磷蝦餵飼自己的子女,令我覺得父母愛非常偉大。」從大自然各種動物間的共處與互動,有時不禁讓人反省自身,人類與大自然,該以怎樣的形式在地球上和平共處呢?

 

 

  身在南極,觸目所及的都是平日難以看到的奇觀,對熱愛大自然的Michael而言,每個瞬間都不能錯過,若這次不牢牢把牠們記起來,下次再來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旅程中Michael見盡他渴望的冰川、鯨魚、企鵝等,但當他說出最深刻的感受,卻不是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去完之後發現地球真的在暖化,冰川一年一年地減少。」地球暖化雖常聽說,但若不是親眼所見,或許有人仍會覺得是個謊言。南極海面上的融冰愈來愈多,現在每年融掉的冰體約是40年前的6倍以上,極地生物的生存空間正不斷收窄。「我覺得人類要做一些保育工作,防範因地球暖化而產生的災難。」

 

 

Read more: 【惜食為樂】由一幅相片說起!股壇教父之女為行善甘做小人物

 

  Michael所說的保育工作,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從入境處退下火線後,雖擺脫工作壓力和不定時的作息,但Michael一星期的行程仍排得密密麻麻︰每星期一至兩日到嘉道理農場做義工,一、兩日到海洋公園擔任導賞員,星期六日帶學校學生行山……「我覺得退休後比未退休更忙碌,但我就完全沒有壓力,開心很多,因為現在我每日不是去遊樂,就是到不同地方做義工。」提起充實的退休生活,Michael雙眼發亮。

 

  今年二月,他在海洋公園開始新的「義工」工作,擔任熊貓館和水族館的導賞員,負責向遊客講解熊貓與其他魚類的生活習性。Michael有遠足導師的經驗,又曾在嘉道理農場帶導賞團,對於導賞工作早已熟悉不已,但來到海洋公園,接觸到另一主題的導賞,他始終不敢怠慢。

 

  每次帶團前,他都會先複習相關的資料,有時早一些到達展館,繞一圈,看看動物或魚類的位置有沒有改變,方便一會兒的解說。不過即使做足準備,掌握好館內小動物、小魚們的動態,卻難以控制他的「團友」。正如所有的導賞團,總有人顧著按電話,有人自顧自在聊天,有小朋友跑來跑去,有家長從後追逐……Michael雖早已見怪不怪,但也不代表就此接受︰「你若有一些實物,或者自己上網找多一些資料,將趣味加入其中,這樣他就會留心聽你說話。」

 

Michael自今年二月起,參加信和集團和黃金時代基金會支持舉辦的黃金導賞員計劃,鼓勵退休人士在海洋公園擔任保育大使。 

 

除熊貓館外,Michael現時亦在水族館任導賞員,他笑稱現時記憶力差了,要花較多時間記認水族館內的數百種魚。

 

  走到水族館的大魚缸前,Michael就像準備已久地娓娓道來︰「譬如小丑魚,牠們出生時全部都只有一個性別,如果牠們喪偶,其他小丑魚就會變性以繁衍後代。這樣說遊客們就會感到詫異,知道原來有這樣的一件事。」記者聽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Michael滿意地微微點頭。有時遊動物園、水族館,不帶任何背景知識而遊,再好的教育場所都只會剩下娛樂用途,離喚醒大眾對自然的關注,恍如又遠了一步。Michael嘗試藉自己的角色,擔當水族館與遊客的橋樑︰「將一些有趣的知識告訴遊客,以這些知識帶動他們保育,希望他們在保育方面下一些功夫,這就是成為黃金導賞員的挑戰。」

 

       退休,結束被工作填滿的上半生,人生下半場才剛剛開始。Michael選擇追回以前因工作失落的時間,從退休一刻起就以「生態保育」填滿每一日,不是做義工,就是去探索世界各處的自然風光。遊過南極、西藏、尼泊爾等地,趁下半場剛開始,仍有體力,Michael接下來打算去非洲,一睹動物大遷徙的奇觀!

 

Read more: 【花甲爺爺學芭蕾】退休副總裁變身「大祭司」追夢:恍如置身奇妙境界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