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8/11/2019

【碩果僅存】為承傳工藝蝕近三千萬!台灣鑄字師:我只是一個儍子!

#鑄字 #活版印刷 #台灣 #香港 #文青

  台灣,也許大家都曾經去過,更愛在大大小小的夜市上穿梭覓食。然而你可知道,在台北巿大同區、距離「台北人的胃」寧夏夜市約七分鐘步程的一條小巷裏,有一間屹立五十年的老店,叫日星鑄字行;雖然門面毫不起眼,人流也不多,內裏卻保存了全球最後一批繁體鉛字銅模(即用來鑄造鉛字的母模)。

 

「好像是上天要我來承接這個擔子,重建台灣的活版印刷產業,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只是一個儍子。」

 

  這個自嘲「儍子」的人,叫張介冠,是日星鑄字行的第二代店主。據聞,鑄字行之所以改名「日星」,是取「日日生」之意,寄望工廠能日日生產。只可惜,自數位印刷取代傳統出版印刷後,文字輸入、排版編輯、美工設計等均由電腦完成,鉛字粒無疑已徹底被淘汰,再不復見「常常忙到一年只能休初一上午」的全盛時期。

 

日星鑄字行第二代老闆張介冠。(截圖自《【日星鑄字行】鉛字不能亡.2017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日星鑄字行隱身在台北巿大同區的一條小巷裏,巷口、門口都沒有擺放任何宣傳物,頗不起眼,很容易錯過。(圖源:日星鑄字行Fb)

 

  17歲便投身印刷產業的張介冠,對鉛字粒有着旁人不能理解的感情,哪怕活版印刷產業式微後,仍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從創辦「日星」的父親張錫齡手上接手鑄字行。「他們都希望我趕快收掉吧。因為那時每年的營業額不超過五千元(約一千三百港元),連水電費都不夠付。」沒想到十多年下來,鑄字行一直處於虧本狀態。早幾個月前,他接受傳媒採訪時亦粗略計算了一下,說是蝕了大概三千萬元(約七百七十萬港元),而他一點都不後悔。

 

「我下定決心,即使日子再怎麼難過,只要台灣還有印刷廠需要用到鉛字,日星就會陪着走到最後!」

 

  隨着活版印刷產業急速沒落,張介冠愈來愈憂心鑄字手藝將逐漸失傳,於是在2008年展開「活版字體復刻計畫」,招募大量義工先修復「正楷」銅模字體,卻因不是每一個人都熟悉「正楷」書法,最終未能建立出統一的修復標準,以致修復出來的字看起來並不像是同一套字型。這對張介冠來說,實在是巨大的打擊!

 

  因為不能採用這批新字型,張介冠自覺有愧於義工的付出,便把修復計畫擱置。但眼見着一個又一個重要的銅模持續損毀,他心裏焦急萬分,終於在2016年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把字體數位化:將損壞得最嚴重的「正楷」初號鉛字、部分「宋體」一、二號鉛字進行掃描、保存,然後把掃描檔案轉換成「字型檔」,再用電腦進行精修。他更嘗試用CNC機器鑄造新銅模,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讓鉛字粒繼續存留在數位年代。

 

Read More:【自己廣東話自己撐】寫口語=無文化?《粵典》創辦人教你乜係「哬哚嘴」 

 

  走進「日星」,只見店內四處都貼有告示,提醒客人選購鉛字粒前,必須先寄存隨身物品,免得一不留神便會掃落鉛字粒。鉛字粒有不同大小,由大至小的順序是初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等;又分了宋體、方體、楷書等字型,一粒一粒的、密密麻麻地排放着,在緊緊相依的的金字塔型架內。視線遊走之際,更發現有日文拼音、英文字母、符號圖形呢,真是多樣!

 

創辦於1969年的日星鑄字行,是台灣現時唯一一家仍在營運的鑄字行,裏面存有近百萬枚鉛字粒,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參觀及選購。

 

除了中文繁體字外,還有日文拼音、英文字母、符號圖形等。

 

  看過這樣小巧卻蘊藏着文化內涵的鉛字粒,或許身在香港的你和我,都會忍不住想跑去台灣一趟,尤其翻查網上資料後,發現香港的五家鑄字店:永成、博文、建國、達興及ABC,早已在九十年代消失。哪怕近年有少數(偽)文青聞到「活印」之趣,而紛紛跑去參加活字印刷工作坊,惟坊間有關鉛字活版印刷的話題亦買少見少,更遑論有人會再提起鑄字業了。

 

Read More:【多語神人】通曉25國語言!成功在於「像變色龍一樣去旅行」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