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0/03/2020

【非凡人生】台灣IT大臣爆紅!如何由輟學青年變成防疫英雄?

#台灣 #防疫 #大數據 #人工智慧 #數位技術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唐鳳

  最近上網看新聞,「唐鳳」這個名字總會不時出現,甚至還被冠上「10年前人人想要多啦A夢,10年後人人想要唐鳳」的極高評價!編者的好奇心立刻就被勾起來了,不禁猜想這個「唐鳳」到底是誰?為甚麼能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現年38歲的唐鳳,是台灣史上最年輕的政務委員,也是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近月,唐鳳利用大數據分析協助台灣防疫新冠肺炎,表現出色,因而廣受日韓民眾關注,稱他為「IQ 180的天才大臣」。(圖源:daisuke1230

 

  雖然新冠肺炎肆虐,但緊鄰中國的台灣卻在疫情波及下快速應對,包括實施「口罩實名制」等政策,不但紓緩了民間的「口罩焦慮症」,更擴大口罩覆蓋率,從而降低社區爆發風險。此舉馬上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讚賞,甚至紛紛仿效;要數背後功臣,正是唐鳳!身為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她,一直在政府各部會中推動數位化,難怪可以在疫症下帶領台灣快速「轉型」,因而贏得「台灣防疫英雄」的美譽。

 

Read More:【疫轉人生】由沙士康復者到醫院院牧!疫症下坐鎮醫院回饋醫護,再思生死

 

14歲輟學:深信Study from Home學更多

 

  但當回顧唐鳳成長的歷史,才發現她這一路走來,毫不容易。

 

「很多不被當做天才的人,有他們自己的光芒;很多被當做天才的人,有他們自己的黑暗。這些都很美、都很漂亮。讓這些美存在,不要讓 IQ 存在!」

 

  IQ達180的唐鳳,5歲開始閱讀各國經典書籍、6歲便解出聯立方程式、8歲就研究關於程式設計的書籍,甚至利用自己手繪的電腦鍵盤和螢幕來模擬各種按鍵與反應(因為當時唐媽媽認為電腦是電動玩具的一種,所以不願為她添置電腦)。雖然唐鳳天資過人,但因為老師和同學無法應對、難以適應主流教育,所以求學路並不好走,單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9年,就換了9間學校!

 

  頻繁轉校是一苦,但沒想到更苦的是,小二時,唐鳳遭到善妒的同學霸凌而罹患「學校恐懼症」,終日神經緊張,還萌生過自殺的念頭。好不容易捱過了一年,她休學後又復學,直至14歲那年,唐鳳有感課本知識比網絡資訊落後近10年,加上很多研究人員樂意和她透過網路交流,唐鳳最終決定離開學校,開始「Study from Home」。期間,她更出任了網際網路公司資迅人的技術總監。16歲,唐鳳自創網路公司當老闆,研發中文搜尋引擎;後來在BenQ、Apple等公司擔任顧問,並長期參與開放原始碼社群協作、主導vTaiwan等平台走向。當時有傳言指,其年收入超過2,000萬台幣。

 

35歲入閣:目標讓群眾智慧集體參與政府政策!

 

  2014年,33歲的唐鳳從商界急流勇退,將心力投放在台灣公共領域和公民科技社群上,兩年後她被延攬入閣,成為最年輕的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說,希望可導入「群眾外包」概念,讓群眾智慧集體參與政府政策。「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我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數位社群就是設計有趣的方式,讓懶惰的人願意真正出來行動。任何人進到這個空間裡就是參與者;任何貢獻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人就是貢獻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唐鳳領導民間社群利用政府開放資料建置「口罩供需資訊平台」,讓市民自行查詢藥房的口罩貨量、製作「鑽石公主號乘客活動路線圖」釋除公眾疑竇;又率領資訊技術團隊完成「口罩實名制2.0」政策、修改報稅軟體做出「eMask口罩預約平台」等,成功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為台灣防疫把關,贏得國際媒體一片好評。

 

(圖源:YouTube截圖 )

 

  對於獲封「台灣防疫英雄」,唐鳳維持一貫的謙虛不居功,只在網路上回應:「我自己的工作,只是去把民間社群的貢獻來進行匯集。匯集的列表初版確實是自己寫的,也很感謝社群朋友們在設計上的輔助。但是能產生這樣的資料,並且願意使用開放資料的方式來釋出,主要歸功於衛福部,包含資訊處處長、健保署全體同仁,也包含疾管署的『疾管家』團隊,讓剛開始的過程就有一些具有公信力的運用出來,產生一個資料流的生態系。」

 

「對我而言,思想從來不是個人創見,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Read More:【1+1>2】民間集氣!你願意分享資源、知識和行動,讓社會從此不一樣嗎?

 

04/06/2024

520後,大陸經貿軍事兩面施壓

#台灣 #台灣熱話 #賴清德 #蔡英文 #兩岸關係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提出所謂「新兩國論」,引發北京激烈反應乃是意料之中,只是島內政客沒料到除了「聯合利劍—2024A」軍演外,經貿反擊那麼快就上場。大陸財政部在演習後,隨即宣布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34個原產於台灣進口商品的關稅減讓。

 

  大陸方面繼去年12月,以台灣違反ECFA規定,宣布今年元旦起,向原產自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終止適用協定稅率後,上周五再度出手,宣布終止包括潤滑油基礎油、競賽型自行車、部分紡織品等產品關稅減讓。

 

  這次終止關稅減讓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不過親綠傳媒和學者的說法都是堅稱影響不大,理由是蔡英文執政期間,已逐步將大陸市場分散至其他國家,例如,對外投資方面,大陸從高峰時佔83.8%,降到去年的11.4%;而貿易方面,大陸雖然仍是台灣最大出口地,但比例已從45%降到今年前兩季的30%以下。

 

大陸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134個進口商品關稅減讓,對台造成約98億美元影響。

 

  島內部分學者也預估,基於北京兩岸「融合發展」的基調沒有改變,終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只是經貿手段,不會完全廢止ECFA。因為中斷兩岸經貿交流、令兩岸經貿脫勾,不符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3月重申的「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雖然一般預料北京不會廢止ECFA,但對岸逐步終止傳統產業的關稅優惠,除了對出口雪上加霜之外,亦會引發一輪傳統產業出走潮,台灣經濟面臨空洞化,出口產業結構受到打擊,最後很可能只剩就業人數不多的高科技產業獨挑大樑。

 

  至於所謂蔡英文時期的分散市場,將面臨台灣沒法加入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因會員國已達成協議,未來10年內會員國之間90%以上產品,關稅都會降到零,令台灣出口失去競爭力。據統計,RCEP 15個會員國佔台灣出口比率高達近62%。所謂的分散市場,如果過不了這關卡,根本是一場空。

 

  除了經貿手段之外,520之後,北京的軍事施壓亦未停止過,例如從5月29日上午6時起至30日上午6時為止,有三架蘇愷-30戰機進入台灣北部應變區,最近距基隆39浬,距台北市更只有20幾浬,台灣空軍完全沒有反應的時間。

 

兩岸關係緊張,解放軍蘇愷-30戰機一度距台北僅20幾浬;圖為俄羅斯的蘇愷-30戰機。

 

  有趣的是,在北京宣布「聯合利劍—2024A」軍演後,美軍第七艦隊卻公布列根號航母離開橫須賀港,返回美國維修,接班的華盛頓號航母當時才開始航向亞洲。聲稱撐台灣的美軍這時候竟公開鬧空城計,是怕兩軍靠近擦槍走火引發戰爭,抑或美國老大哥也在藉此對賴清德台獨演說表示不滿,讓人有無限想象空間。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