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1/06/2021

跳出框框!重新定義「安老」!80後安老服務機構「話事人」︰安老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羅凱寧 #長者 #樂齡一代 #銀髮族 #創新 #科技 #安老服務 #人物專訪 #安老機構 #文化村 #安老 #迎進生活 #Forward Living #Youngold

  勞碌一生,人人都希望可以安享晚年。你又會如何定義「安老」?

 

  香港一直經歷著人口老化的問題,到了2036年,預計每3個人就會有一位是長者。安老服務的前線人員一直都青黃不接,在這個「高齡海嘯」之下,你可曾幻想過老年的生活?步履蹣跚都要跟身邊的「老朋友」吃個下午茶,還是呆坐在老人院眼白白看著四道白牆?有一位80後年輕人,不僅沒有嫌「安老」問題沉悶,更決定繼承爸爸的業務,接手安老行業,決心為「安老」重新定義。

 

 

為未來繼承安老行業

 

  談起「安老」,不少年輕人都會為它冠上「厭惡」和「辛苦」的標籤,不過有一位年輕人就毅然加入安老服務,決心為安老行業出一分力,運用創意和科技來重新定義安老,構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圈。這位年輕人就是羅凱寧(Stephanie),她接手爸爸在20年前成立的公司「文化村」,以第二代接班人的身份出任董事總經理,一手打理安老服務,由安老產品的零售批發到經營安老院都涉獵到。到底是甚麼原因驅使她繼承這個被公認為沒趣的行業?為責任?為名利?統統都不是,而是為了未來!

 

文化村董事總經理 羅凱寧 Stephanie 

 

  80後的Stephanie在大學修讀日文和心理學,科目雖與「安老」完全沒半點關係,不過她在日本留學期間卻令她對安老事業產生了一份憧憬。Stephanie在課餘時間,經常去一家宿舍旁的書店,而書店的老闆是一位年過70歲的長者。「老闆想在大學旁邊開書店,是希望可以跟年青人有溝通和交流。」在他人眼中,書店選擇在大學旁邊開店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但是這位銀髮老闆背後的原因卻不似預期,Stephanie 當下才發現原來日本的文化是十分著重自己的退休生活,老去的時候都一樣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日本人那種退而不休的精神令她想返香港發展安老事業。

 

書店老闆雖然年事已高,但是Stephanie形容老闆依然十分有活力,做到真正的退而不休。

(網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文化村是家族生意,爸爸順理成章成為她接觸安老行業的契機。在Stephanie眼中, 爸爸是一個孝順的典範,因為爸爸跟爺爺嫲嫲同住多年,稱得上是一個資深的照顧者;爸爸更是一位建築師,希望可以透過生活空間的設計來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在耳濡目染之下,Stephanie 漸漸對這個行業產生了一種使命感和抱負,眼見香港人口老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問題,腦海漸漸衍生了要改善未來安老的想法,思考會否有產品和科技可以幫助長者生活得更自主。

 

Stephanie十分欣賞爸爸(左二)的前瞻性,「文化村」的意思就是為不同背景的長者打造一個社區、村落。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睇Stephanie在安老行業的打拚之路

 

無懼「安老」的標籤  凡事親力親為 

 

  打理好一盤生意,不是單靠想法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戶的需要。編者看著眼前這位安老服務機構的「話事人」,實在好奇年紀輕輕的她如何成為銀髮族「肚裏的蟲」?Stephanie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說道︰「我們這個年紀好多父母都是樂齡一代,爺爺嫲嫲都正經歷老齡化的階段。」除了可以向身邊的人取經,她亦會去不同的門店或是親身參與展覽會以獲取第一手的資訊。反觀20年前,長者會以產品或服務的價錢和功能為重,而新一代的長者就變得更追求生活化和富有設計感的安老產品。

 

  「安老行業」嚇怕不少年輕人,無非是「壓力」和「辛苦」,不過Stephanie卻不嫌棄這個行業的詬病,更是自得「耆」樂。雖說是機構的董事總經理,但是她凡事都親力親為。好像她會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及歐洲等進行考察,數到當中深刻的經歷,她娓娓道來在日本老人院的故事。「原來膳食都可以如此花心思!」她十分驚訝日本的安老院為了可以讓長者有五感的體驗,每位長者平均一餐竟然有35至40件餐具,而且在進食之前更會先進行口腔操,訓練一下長者們的嘴巴。

 

餐具的外表看似普通,但是實情全為長者而設。餐具不但以軟身矽膠來製成以減低口腔受傷的機會,餐具上更有坑紋,防止滑手。

這個餐碗最大的特色就是碗底用上較深的顏色,目的就是為了長者可以更容易見到碗內的食物。

 

  不止餐具,食物的質素同樣講究,當地用上軟餐來為長者提供膳食,軟餐在日本已經有20年的歷史,做法是將不同的食材攪拌,然後加入酵素,再進行加熱並倒入模具塑形。長者在享用軟餐的時候不但可以減少誤嚥和嗆咳的情況,而且食物的原狀和原有的味道都得以保存。反觀香港的糊餐,長者吃軟餐的時候更開心,Stephanie明白到食是生活的基本,於是在2014年決定將軟餐引入香港。

 

Stephanie 在香港發現有吞嚥困難的長者住住都要花一段長時間進食,甚至不願意進食;明白到食是生活的基本,因此決定引入這個創新的技術到香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軟餐,她和團隊亦成功尋覓到不少可以幫助長者自立自主的產品,例如一系列適合認知障礙症長者使用的浴室扶具,包括洗手盤旁聽的扶手、掛牆式的沖涼椅等等;這個芬蘭品牌都是以紅白做配色,方便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更容易找到扶手,減低長者對照顧者的依賴。

 

文化村引入了一系列來自芬蘭的浴室輔助用品,耐用得來更可以為不同浴室度身訂造;特別用上紅白對比色,方便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辨認。

 

  然而,引進產品到香港並不是「手板眼見功夫」,前前後後都要花不少的心血。Stephanie在引入一些新產品前要先跟品牌溝通、找一些可參考的案例,然後跟業界商討產品是否合乎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安排老人院試行,單是準備功夫就已經要花不少心機,推行都不例外。Stephanie憶述在香港推行軟餐的經歷,為了令大家了解軟餐,公司需要為本地院舍的廚師提供技術的支援,更舉行試食會邀請家屬親身品嘗;同時亦要為院友找言語治療師和營養師等專業人士來進行評估後才可以正式推行。

 

目前軟餐技術可以應用到不少中式的菜式,Stephanie笑言,點心、年糕、湯圓和叉燒都深受香港老人家的歡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睇Stephanie入行感受

 

以同行者出發 為安老行業創新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不知不覺,Stephanie已經在安老行業打滾了12年的時間,她形容這10多年的經驗是由「過程」蛻變成「里程」。Stephanie經常都會審視業務有沒有可改善的地方,每次看到有院舍使用自己所引入的產品並得到業界的採納,內心都會很有滿足感,感覺自己真的踏出了一步,就好像走了一個里程。年輕人在同一個行業拚搏多年不會有改變的想法嗎?「我們見到好多樂齡一代仍然十分活躍,還發展不少的興趣,所以未來的安老行業仍然有很多的可能性,這令我一直堅持在這方面發展。」Stephanie堅定地說道。

 

Stephanie 反問,是否每人都可以多行一步、多想一步呢?她昐望不論企業還是你和我都可以為安老出一分力。

 

  雖然Stephanie一直都抱著樂觀積極的心態,但是她亦坦言香港安老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人手問題。以社會福利署推出的「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為例,推出後的3年間,學員流失率一直很高,達到41%,最後更只有18%的學員完成計劃後受聘於社福單位,實在令人擔心這個行業會有足夠的接班人嗎?「本身大家可能有錯覺,誤以為安老行業就只有安老院,其實它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Stephanie在接手的12年間,公司創新了不少新職位,好像是安老產品的引入、銷售、市場推廣,甚至乎開設網店、舉行展覽都有不少安老相關的職位。Stephanie相信香港安老行業一樣大有前景,陸續出現新的模式,需要各方面的人材,引入樂齡科技正可以幫助提升行業的形象,減低前線人員的壓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你可能會覺得安老生活仍然是遙不可及,但是安老行業對於Stephanie來說,就是等於她的未來,「不少人會覺得上了年紀或是退休後,所有社交活動和興趣都會消失,我們的身份就是以同行者和橋樑出發,思考如何透過創新的服務和產品幫助長者做到自己喜歡的事。」再次返回問題最根本:為何年紀輕輕,可以投入、投身安老行業,而且樂此不疲?Stephanie說:「因為安老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Stephanie 首個擔大旗的大型項目——新院舍Forward Living 迎進生活將會在下半年開幕,主打酒店式營運管理,完善長者生活基本,打造家的感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聽畢Stephanie的分享,編者都嘗試幻想數十年後的生活,許下了一個願望,但願人老心不老,仍可以追尋自己的夢。看完她的故事,你有說話想跟數十年後的「我」說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