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2/07/2022

90後創社企、開YouTube教長者拍片!老友記拍MV、化身外賣員拍Vlog!長者KOL︰不想生活只有酒樓和投注站

#社企 #拍MV #KOL培訓 #長者 #Youngold #長者KOL #Ben哥 #KOElderly #拍YouTube #影片製作 #Youtube #KOL #人物訪問

  近來,KOL(Key Opinion Leader)如雨後春筍般冒起,隨手點開YouTube就有不同的KOL分享生活和潮流資訊。編者原以為做KOL是年輕人的專利,怎知某天發現了一個新頻道,看真點,每一條影片都有長者的參與! 而Ben哥就是其中一位長者KOL,他曾經化身為外賣員、試過拍開箱片、試過拍MV……到底他的「KOL事業」是如何展開呢?

 

 

  63歲的Ben哥是一位退休公務員,他曾經在統計署和房屋署工作,工作生涯足足長達30多年;他在2016年選擇提早退休,一方面想照顧爸爸,另一方面又想試一試追求生活的樂趣。不過Ben哥就沒有特意為自己人生新階段計劃甚麼,直至某一天的下午遇上一群年輕人,他的退休生活自此變得不一樣……

 

 

長者KOL 麥曜寶(Ben 哥)

 

  「我在茶餐廳吃下午茶,離開之際遇上John和同學,他們走上前表示想跟我做個有關於退休的訪問……」等一等,為甚麼開場白有點像詐騙案?Ben就笑說︰「我思量過覺得不像是詐騙,(若是)5個男孩(我)就會感到害怕,他們又有數位女同學,加上他們很有誠意地問問題,我心想Why Not?」訪問完結後,大家交換了電話;後來其中一位同學致電給Ben邀請他幫忙拍片介紹沙田公園,無心插柳下Ben就成為了一名KOL!有時候,世事真的很奇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睇社企的故事

 

成立長者KOL社企不簡單

 

  話說回來,Ben哥口中的John是誰?他是社企KOElderly的創辦人。KOElderly是一間專為長者提供KOL和影片拍攝訓練的社企,他們希望鼓勵長者主動發掘自己的興趣,享受退休生活。同時,社企亦有開設一個YouTube Channel 「KOElderly」,由團隊和長者KOL一起合作拍片,影片的主題十分多元化!

 

 

KOElderly 創辦人 張家華(John )

 

  早在數年前,曾有機構的調查發現,不少年輕人的「我的志願」就是要成為KOL。眼前這位90後竟不是開設個人YouTube Channel,反而有意打造長者KOL?原來這個想法是由一份功課所激發,「當時的功課需要找長者訪問,問及關於退休生活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我發現長者退休生活大多很沉悶,原因是他們多年來拼命賺錢,從來都沒思考過自己有甚麼興趣,所以一不用工作,就只有坐公園打發時間。」如是者,John就想找方法幫長者擺脫無聊的退休生活和年齡的枷鎖,而他就選擇了拍YouTube。

 

 

(網上截圖)

 

  要幫長者重拾生活樂趣的方法有好多種,就好像曾有機構幫長者改造成銀髮模特兒,為甚麼John又會選擇從YouTube和KOL入手呢?John說,眼見拍片和YouTube是大趨勢,加上愈來愈多長者都會使用電子產品和上網,所以很想在網上平台鼓勵長者不要給年齡所限制。

 

  團隊既然要幫助長者大改造,當然不能紙上談兵!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法,走到街頭跟長者聊天。John憶述,他和同學至少找了五六十位長者,吃過無數次檸檬,最後才遇上Ben哥,「一開初可以說是無技術、無器材、無人脈、無人氣,我們有的就只有信心和初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為成功找到長者後就可以一帆風順?錯了,John又要面對器材和技術的問題。由於資金不足令他們缺乏完善的攝影和收音器材,有不少影片都因而出不了街,再加上「初出茅廬」的John對剪接仍處於摸索的階段,開創社企的過程可說是不簡單。後來,團隊得到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提供金錢和技術上的支援,KOElderly 愈做愈好,更舉行了長者KOL訓練班向長者傳授影音平台運作、拍影片和做主持的技巧,目前成功培訓了10位長者成為他們的KOL!

 

 

長者KOL訓練班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繼續睇長者KOL的有趣經歷

 

長者KOL的「第一次」

 

  點開KOElderly的YouTube,大部分影片都會見到Ben哥的蹤影,事關他可說是社企的「元祖級」KOL!當社企還未正式成立,他就跟John一起拍影片。Ben哥當初首個拍攝任務就是要做主持人介紹沙田公園的環境和設施,「當時拍了很長時間,拍了3至4小時,那時的表現都很生硬和不太生動。」Ben哥回想起拍攝初體驗,感受就只有一個字——「攰」!雖然人生第一條YouTube影片最終因為器材問題而不能面世,但是這樣的經歷並沒有嚇怕Ben 哥,愈做就愈迷上影片製作,「我本身都有看YouTube的習慣,但是單是看影片就沒想過要親身參與;到今日被年輕人『看中』,自己都要落手做,慢慢開始會跟John一起構思題材。」

 

 

(圖片截自KOElderly影片)

 

  在短短3年間,他們已經合作拍攝出不少的影片,例如試過開箱吃零食、蒙眼試吃素午餐肉等等。不過說到Ben哥最深刻的,就要數到當「外賣仔」一天的Vlog。「那時正值疫情,我知道John會邊讀書邊送外賣,我經常都好奇外賣員一天可接多少單,一張單可賺多少錢。」好奇心「爆棚」的Ben就提議試當外賣員一天,怎知當日去了不太熟路的荃灣區送外賣,「當日又熱又難找路,很怕凍檸茶都變熱檸茶!」聽Ben哥的描述,拍體驗片似乎很有挑戰性,但是從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是樂在其中的。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體驗新職業,Ben哥加入KOElderly後都有過不少新嘗試,好像是第一次夾公仔、第一次吃素午餐肉等等。在眾多的「第一次」中,最特別的相信是拍MV!去年聖誕,John就將陳奕迅的《Lonely Christmas》改編歌詞和拍MV,邀請他在MV扮演爺爺一角兼要大展歌喉, Ben哥既要記歌詞、音樂,又要記動作,「我本身不認識這首歌,換成早期的鄭少秋、李龍基、葉振棠的歌就滾瓜爛熟。」Ben哥笑說。

 

 

(圖片截自KOElderly影片)

 

  雖然MV的曲目是由John挑選,但是拍攝過程並沒想像中順利,「我們10至11月才決定要拍聖誕MV,時間都很倉卒,我們拍到連冬至都沒法子回家吃飯。」John說,最深刻的是碰上二人限聚令,變相要從花多點心思研究在有限的人數下呈現劇情。雖說如此,兩人似乎都對音樂很有熱誠,Ben哥希望將來可以唱Rap,而John報讀了有關音樂後製的課程,更有意成立一隊「長者Band」,翻唱更多好歌!

 

下頁睇Ben哥和John的初印象

 

KOL非年輕人專利!

 

  在很多人眼中,長者和KOL之所以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大概是社會都為長者扣上冷漠、守舊等負面標籤。然而,John跟長者接觸一段時間後,就要為長者們平反︰「這是都是大家對他們的誤解,其實長者可能很悶,正等大家找他們聊天,只要大家不害羞,打開話匣子就可以暢談。」他又發現,長者學習新事物絕不比年輕人慢,很多時解釋一次就會上手,「有時教長者構圖,反而他們會拍到我從來沒想過的角度。」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著John和Ben哥的相處,實在不像一般的長輩和後輩,兩人隨心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相處融洽,忍不住問了一句,大家還記得看到對方的第一印象嗎?Ben 哥隨即鬼馬地說︰「我對他的印象很特別,他頂著一個爆炸頭,而我卻沒甚麼頭髮,叫我羨慕!」話畢,John就大讚Ben哥是一位充滿內涵的叔叔,經常帶不少新想法給他,「Ben永遠都會超出我預期,是一個永遠都帶給我驚喜的朋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一次我要幫師弟師妹分享,怎知我錯過了活動,Ben在沒有我的陪伴之下,依然可以做出一場出色的講座,中心的反應亦很好。」驚喜的事陸續有來,原來外賣員Vlog也有小插曲,「原本想在自己熟悉的大埔區和屯門區送外賣,但是兩邊都沒有崗位,最後只好去荃灣區。我們都不熟悉荃灣區的道路,那次的拍攝就見真章,Ben竟可以教我行有冷氣的地方,然後都可以順利到達目的地。」John發自內心地大讚Ben哥很厲害。

 

  俗話說,三年一個代溝。但眼前所見,Ben 哥似乎推翻了這個說法,他和年青人都十分投契兼有說有笑,到底他可曾擔心跟年輕人有代溝?Ben 哥自信地說︰「我這份人一直都沒代溝,我很喜歡音樂和電影,而音樂和電影是沒代溝,多舊的戲任誰都會有共鳴;經常有人會覺得,像我這樣的年紀去看《幻愛》會不明,我開初的確有點不理解,但我認識了一個「屯元天」新詞彙;人一定會老,但在老之前掌握一些新事物,起碼都算是曾經擁有過和享受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觀眾的角度看,拍攝YouTube看似很簡單,而事實上由想題材、剪接到後製,每一步都要花不少的時間和心血。到底甚麼原因驅使他們不辭勞苦拍片帶歡樂給長者呢?「在拍YouTube前,我有玩音樂劇和畫劇,我找到KOElderly這個方向,是自己喜歡又可以幫助到長者,是一個雙重意義。」John小時候有過演員夢,雖然YouTuber和KOL跟演員還有一點距離,但他亦慶幸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至於Ben哥呢?他就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元化點,做一位活潑的長者,而不是像他爸爸那年代的傳統長者,生活在茶樓和投注站,「在拍攝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年輕,又會去想很多新奇的想法,好想將這個訊息傳統給其他長者。」

 

  有人說,只要有一機在手,人人都可以做YouTuber、KOL。這樣說來並非毫無道理,但是箇中的辛酸和困難倒是要親力親為做一次才能體會。看過他們的訪問後,如果都喜歡KOElderly的影片,不妨CLSS(Comment, Like, Share, Subscribe),就當作一個小小的鼓勵吧!

 

 

KOElderly

 

Facebook:https://bit.ly/3B7xYvG

YouTube:https://bit.ly/3IWWBNr

 

15/08/2023

傳媒人轉戰社福界!社企創辦人:做「容錯官」讓年輕人自由發揮!從「根源」和初心出發才有意義

#社企 #服務 #行政管理

在傳媒廣播界打滾逾20年的蔡展煇(左),2019年轉戰社福界,與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右)合作,成立創效傳訊初創公司SONOVA。(梁偉榮攝)

 

  在本港傳媒廣播界打滾逾20年,以及擁有超過10年企業管理層培訓經驗的蔡展煇(Steven),在2019年毅然轉戰社福界,與有「社企之父」之稱的魏華星合作,盼以說故事、策劃創新活動方式,推動社會企業創新與發展。

 

  近年在培育年輕生力軍時,他坦言自己也要重新學習,放下「上司本能」,多接受及包容新世代的看法。

 

  蔡展煇接受本報訪問時分享,當日投身社福界的契機,緣於電台一次採訪,結識了由商界轉戰社企的魏華星,令他漸漸萌生轉換跑道的想法,盼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回想剛開始時,他坦言對魏華星的理念存疑,只覺他口中「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說法過於理想化,對社企的營商概念也相對模糊。

 

放下「上司本能」 學習接受意見

 

  然而,在其後的採訪中,魏華星由初期僅引述外國社企服務作例子,到後來具體在香港實行Green Monday、「要有光」等社企項目,使蔡展煇看到全貌,認同社企在本地社會的力量與可行性。

 

  於是他逐漸在電台調到兼職位置,與SVhk(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合作策劃了不少活動,在當中亦學會了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等概念,最後更辭職,與魏華星一同成立了創效傳訊初創公司SONOVA。

 

  從傳媒工作轉到社福界別後,蔡展煇直言,感覺在發展及心態上的差別不大,因為都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去影響別人,惟傳遞的平台有所不同:「跳出了那300呎的錄音室,我的平台現在是整個社區。」

 

  至近年開始接觸愈來愈多新世代,加上面對社會環境及問題似乎每一日都有變化,令他也隨之反思,在培育及管理這批生力軍時,應該改變作風及心態。他指現時正努力放下「上司本能」,學習多接受意見及包容,同時鼓勵他們勇於「試錯」。

 

  他認為,讓年輕人自由發揮及敢於表達意見,「走出傳統框架,碰撞出革新的想法和創意。」盡管計劃剛開始時未算完美,但嘗試過後就會找到新方向。

 

  舉例,早前在香港寬頻人才CSI基金推行,鼓勵年輕人大膽嘗試破格創新想法的項目「404 Not F_und?」中,他笑言自己擔任的身份是「首席容錯官」(Chief Error Officer,CEO),並自嘲:「在人生已經歷許多錯誤,足以跟年輕一代分享。」背後目的是讓所有年輕人都可以在決策中表達意見,並且容許「試錯精神」,而非top-down(由上而下),決策只由高層單獨決定。

 

創業須有明確方案 吸引投資者

 

  他補充:「當中試錯並不是指鼓勵他們擁抱失敗,或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失敗,而是讓他們小步試錯,錯中『複習』。」

 

  另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一代,資金絕對是其面對的一大問題,蔡展煇建議,年輕人應該先有一個明確、可行、且能針對社會問題的方案,才能吸引投資者。

 

  他強調,要從「根源」和初心的角度出發,才能策劃出真正有意義的方案,要是只考慮「錢源」,那就會變得毫無方向。

 

蔡展煇期望改變年輕一代的心態,希望他們可在無懼失敗的情況下,盡情發揮創意並付諸實行。(HKBN Talent CSI Fund影片截圖)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