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6/08/2022

「丑」女講佛偈|改編COLLAR《Call My Name》變佛歌!拍片=陪眾生苦海掙扎?佛系YouTuber:想大家活得開心自在!

#人物專訪 #修行 #自我療癒 #蛀蟲米 #佛學 #YouTuber #心理情緒 #佛理 #Youtube #苦海

  Hello Strangers!This is Mi!Nice to meet you!

 

  望著那個圓圓的紅鼻子,你以為她是小丑?聽著她以聲音演繹不同人物角色,你以為她是配音員?眼前這位自稱「魔法少女」的23歲港大碩士畢業生阿米(Mi),最近因為其個人YouTube Channel「蛀蟲米Rottenamimi」而為人所知,有別於一般講玩、講食、講化妝扮靚的內容,阿米竟然最想和大家傾佛偈、講因果!

 

 

下頁睇:「蛀蟲米」是如何煉成的?

 

「蛀蟲米」是如何煉成的?

 

  少女講佛偈?佛學不該是由高僧、佛學研究者或教授傳授闡述?怎麼會是一個打扮奇怪的小女生?但年輕人是不能被小看的!阿米自大學二年級便開始副修佛學,本科畢業後再修讀了一年佛學研究碩士課程,至去年11月才以「蛀蟲米」身分拍片分享佛學概念。「很多人覺得佛學很老套,可能是因為他們平時接觸到的不同媒介,在闡述佛學時都比較直述,所以我很想用一些生活例子,去解釋佛學怎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見她絕非一時貪好玩!

 

港大佛學研究碩士畢業生阿米(Mi),最近因為個人YouTube Channel「蛀蟲米Rottenamimi」而為人所知的,有別於一般講玩、講食、講化妝扮靚的內容,她最想和大家傾佛偈、講因果!

 

  也許大家還會好奇,「蛀蟲米」這個名字到底有甚麼意思?原來這是阿米多年前在網上發布靈異小說的網名!她說,「當初設計這個名字,是因為想到家人供書教學,覺得自己的存在就像『蛀米蟲』一樣。但我不想做『蛀米蟲』,剛好又想到自己的名字都有一個類似『米』字的發音,突然『叮』一聲,就決定要做粒『蛀蟲米』!很中二病!」

 

二創COLLAR《Call My Name》成佛曲

 

  這粒「蛀蟲米」不只名字搞怪,就連探討佛學的角度都相當另類,噩耗夢魘、省錢大法、愛與性欲等,統統都是題材!她更惡搞女團COLLAR的出道作《Call My Name》,將「Call Call Call Call Call COLLAER」改編成「BU BU BU BU BU BUDDHA」,唱出不同味道的「塵世皆空」、「妄想生悲」;又將「陀地歌姬」Serrini的《樹》改成《閻浮樹》,慨歎「極痛過後先看透 信 因 果 滅 欲 求」……這些蘊藏佛學哲理的二創歌,贏得特別多的掌聲和關注,有網友更留言大讚:「佛系音樂終於跳出新框架」、「可以出佛教概念大碟了」!

 

 (影片來源:YouTube@蛀蟲米)

 

  但阿米不敢居功,因為早在她改編流行曲前,就已經有《老衲大碟》、高登音樂台等。「我只是本身很享受做這件事,加上我相信佛理是可以融入到不同事情,而歌曲或其他藝術創作都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如果我有更多資源,下一步就是推出短劇或微電影!」

 

拍片=自我療癒的開始!

 

  別看阿米在鏡頭前趣怪搞笑,其實她骨子裏是個既認真又敏感的人,「我很喜歡觀察人類,空閒無事做便會坐在運動場觀察人,也喜歡看網上討論區,看看他們正在經歷甚麼。」而她開設YouTube Channel的原意,正是因為眼見近年社會氣氛低迷,所以很想做點事去療癒大家,還有她自己。

 

  「我的短片中,其中一條是關於『和解』,裏面講到我和家人相處的小點滴⋯⋯」阿米邊說邊露出靦腆微笑,直言從未想過有一日會公開分享自己的家事,「真是到了拍片的時候才發現,這件事是有趣的,我不知道怎樣形容這種感覺……然後當我做了這件事後,收到一些反饋,知道大家都有一些類似的經歷,當下我就覺得,我和觀眾連結在一起。所以就像我剛才所說,做的當下,已經有一個自我療癒的作用。」

 

(影片來源:YouTube@蛀蟲米)

 

  以善意待人,有時不一定得到善意的回應,尤其是在充斥Haters的網絡世界裏。阿米不諱言,「見過有人留言說,當我回應一些愛情疑難時,叫人可以怎樣怎樣做,就像把眾生推落七情六慾的苦海之中,阻礙他人的修行。也有人質疑我做這些事的背後,是否利用佛學去達到另一些目的……」然而阿米始終相信,修行是一件「貼地」的事,當自己或其他人在苦海掙扎,不一定有智慧可以知道一切皆苦、做到超脫,一味在他們旁邊說「知道『無常』、『無我』就得㗎啦」、「你快啲修行啦」、「唔好再畀嗰啲嘢困住自己」,根本就是落井下石!「所以我覺得我都要一起跳下去,即時解決他們當下最急切的需要。我很想(透過「蛀蟲米」YouTube Channel)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人生如何能活得開心自在些?」

 

很多人好奇,為甚麼阿米要全黑打扮?戴小丑鼻?她笑說,暫時都不會公開原因,想為大家保留想像空間。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