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3/06/2023

90後IT男棄筍工投身麻雀夕陽行業!創香港麻雀協會帶隊打入世界賽16強︰麻雀可將人連繫

#麻雀 #打麻雀 #麻雀學會 #聯誼 #麻雀學會 #IT #香港麻雀協會 #麻雀研究學會 #呂卓仁 #麻雀比賽 #日本麻雀 #日本麻雀 #世界麻雀大賽

  「麻雀這東西很神奇,可以連繫很多人,是年輕人、老人家又可以。」

 

  香港地,很多人喜歡打麻雀,大時大節與親友打幾圈就是最好的聯誼活動。不過有位 90 後對麻雀尤其瘋狂,在大學時期已經成立學界首個麻雀學會,畢業後更有吃香 IT 筍工不做,全職投身麻雀行業,說的就是香港麻雀協會會長—呂卓仁(呂仁)。

 

 

下一頁︰學界首個麻雀學會!爭取「合法」打牌的空間

 

學界首個麻雀學會!爭取「合法」打牌的空間

 

  呂仁本來修讀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大學畢業後大可順理成章從事程式編寫或者電腦相關工作,但他在大學三年級因面書專頁「CUHK Secrets」一則貼文,聯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麻雀研究學會,開拓新一片天。要知道,當年在大學攻打四方城並非易事,一旦被發現,除了沒收麻雀,各宿舍還有不同程度的懲罰,創立學會正正是想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合法」的空間切磋牌章。

 

  只是學會成立初期並不順利 ,首年的新生註冊日更險些被保安趕走,「我記得當時很有趣就是,旁邊是樂隊學會檔攤,非常嘈吵,然後我們放幾張麻雀枱招生並打麻雀,保安前來指責我們很嘈雜,所以要把我們驅逐。我們望望旁邊,再望住保安,整件事很好笑。」他解釋,可能保安認為打麻雀就是賭錢及嘈吵,影響市容,於是執意趕走他們。

 

麻雀研究學會新生註冊日(受訪者提供)

 

  幸好他們跟學生會一直向學校爭取,捱過無資金、無會員、無物資,無學校支持的「N無」時刻,慢慢招收到新會員、辦過麻雀活動,更舉辦中大首個校內麻雀比賽,其他院校的學生羨慕不已,最後更擴大規模舉辦大專聯校麻雀大賽。

 

中大首個校內麻雀比賽(受訪者提供)

 

下一頁︰行業老化!創立協會推競技麻雀招新血

 

行業老化!創立協會推競技麻雀招新血

 

  呂仁話不少港人對麻雀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賭博、黑社會管理麻雀館的年代,但這代年輕人打麻雀的心態已經改變,他們反而視竹戰為一場競技賽,記花色、食糊、他人出過的牌都是基本,訓練記憶力的同時也鍛煉腦筋、思考和學習計算利害,著重於當下的勝負之餘,更是一場打排名的持久賽。「如果你打麻雀賭錢的話,只會在意自己有多少錢,不理其他事,跟比賽的思維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建立到這形象及風氣,自然有人明白。」

 

  為了親身了解業界現況,他畢業後想也不想,膽粗粗去幾間麻雀會所應徵,第一份工便當上麻雀會所經理,「當時做了一年多,明顯看到麻雀行業老化,光顧的人最少 50 歲……沒有新血是嚴重問題,年輕人不會花那麼多錢去聯誼會,純粹為了娛樂。」於是他便決定設立香港麻雀協會,除了廣東牌、台灣牌,也主打競技麻雀,定期舉辦聯賽、教學聚會和海外交流等活動,讓大家用近年流行的日本麻雀切磋較量,「我自己打麻雀純粹與朋友聯誼,設立麻雀學會是貪玩,成功創立學會後反而有種使命感。」

 

 

下一頁︰世界賽直入十六強!與各地雀友connect是最大得著

 

世界賽直入十六強!與各地雀友connect是最大得著

 

  現時的協會成員由中學生至上班族都有,去年還舉辦過香港首個麻雀大師賽,最厲害是他們去年代表香港參加世界麻雀大賽。本來世界賽的香港名額只有兩個,呂仁帶隊,連同兩個參賽者一同前往奧地利。當時湊巧比賽尚有空缺,他便以後補名額入選,直入十六強才出局,實力強勁。首年參加世界賽便獲如此佳績當然是開心事,更難得的麻雀就像大家的共同語言,把不同國家、不同年紀的人連繫在一起,這也是呂仁喜歡麻雀的一大原因。

 

香港首個麻雀大師賽(受訪者提供)

 

  未來他把目光放得更遠,不只在香港繼續推廣競技麻雀,更希望把麻雀專業化及娛樂化雙綫行走,像日本的職業「雀士」般憑參加比賽、上節目等賺取收入,「觀眾看得開心,打麻雀的人都打得專業,這個其實是最想做到的事…終有一日希望香港能夠成為全球麻雀發展得最好的地方。」

 

(受訪者提供)

 

07/06/2024

駱克道55年麻雀館見證行業變遷!麻雀枱由「泥地」變「草地」、深圳碰槓牌取代傳統廣東牌!與食店合作派食物、伙旅行社辦深度遊,傳承麻雀文化

#街坊生意 #灣仔 #本地遊 #老字號 #麻雀館 #香港蔴雀娛樂公司 #老店 #麻雀 #老店情味

  談到香港人的消遣娛樂,當然少不了「攻打四方城」。麻雀耍樂於香港傳統文化植根甚深,而五、六十年代為香港麻雀館的黃金時代。昔日駱克道娛樂場所林立,入夜後,其中一塊巨型霓虹招牌尤其矚目,它正正就是屬於香港蔴雀娛樂公司。

 

  香港蔴雀娛樂的創辦人為張法平,即現任董事總經理張家寧的爺爺。張法平本為教師,在六十年代偕同妻子從廣東三水南下香港,曾在不同地方打工,後來在麻雀館晉升快,就省吃儉用,繼而成為股東。六十年代的灣仔曾經有過十間麻雀館,張法平相中灣仔一帶的發展潛力,決定自己投資,於1969年創立香港蔴雀娛樂。張法平當時也做過酒樓及歌廳生意,隨後專注投入麻雀館業務,太太則照顧家庭,從旁輔助。到2003年張家寧的嫲嫲癌症病發,痊癒後自知已到風燭殘年,便交付孫子好好管理麻雀館。他憶起小時候只會在店內砌麻雀金字塔,對如何營運完全不熟悉,連打麻雀也是後來才學。最初接管經營時,曾經做到蝕本。爺爺叫他從計數開始學,花了一段時間才逐漸上軌道。

 

昔日香港蔴雀娛樂公司的巨型招牌,今已拆卸。(照片由香港蔴雀娛樂提供 )

香港蔴雀娛樂的創辦人為張法平。(照片由香港蔴雀娛樂提供 )

 

  隨著時代變遷,香港蔴雀娛樂的營運模式也經歷了不少變化,譬如「泥地」已被「草地」淘汰。「泥地」為木枱,「草地」則為電動麻雀枱。這代表於「泥地」上打的傳統廣東牌已被「草地」上打的深圳碰槓牌取代。兩者之間的分別在於後者無法上牌。能夠上牌的時候,章法稍為重要,而碰槓牌的話,章法依然重要,但運氣佔較大比重。不過這也意味著習慣打傳統廣東牌的老人家,逼著要與時並進,改在「草地」上打麻雀。

 

「草地」,即電動麻雀枱。

 

  人手方面一樣改變不少。其一是以往無論女性表現多出色,到退休那天還是只能當侍應工作,而這一代,女性員工已上升到一半比例,現在店內亦有女經理。其二是過去麻雀館只有全職工作,現時則有部分員工為兼職工作,有些人會寧可打幾份工,較能靈活分配個人時間。至於工作天數,以前是每三天就休假一天,現在則是上班兩天就休假一天,一個月有十天的有薪假期,有此改變主要是因為招聘較以往困難。發薪日方面則由過往每天發薪,改成十五天發薪。

 

  香港蔴雀娛樂的街坊生意居多,遊客較少,故此除了提供娛樂,他們亦扮演了一個街坊聚腳點的角色。老友記可以在此聚在一起聊天,附近上班的裝潢師傅或廚師趁休息時間來麻雀館摸幾圈。他們亦與灣仔區其他食肆,如忠記粥品,合作派發食物給長者,連結駱克道一帶的街坊街里。另外,香港蔴雀娛樂之前跟遊戲《明星3缺1》合作,現在正計劃與旅行社合作舉辦深度遊,打算在營業前的時間讓觀光客參觀麻雀館,教他們打麻雀,可見他們團隊持續不斷花心思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及了解麻雀文化。文化傳承從來不易,這間五十五年的老店可謂盡心盡力。

 

 

香港蔴雀娛樂公司-灣仔

創菸:1969年

經營:麻雀館

地址:灣仔駱克道384-388號嘉賢大廈地下B舖及閣樓全層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