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4/09/2023

人氣作家天航與粉絲讀者經歷人生高低!研發AR遊戲、有聲書培育下一代!「窮作家」視寫作為終生事業:我可聯繫世界與時代

#人物專訪 #作家 #天航 #小說 #科幻 #愛情 #書展 #媽咪麵 #連登 #有聲書 #AR #《哈姆雷特》 #《小氣財神》 #《理智與感性》 #《咆哮山莊》 #《三分球神射手》 #《D系列》 #《戀上白羊的弓箭》

  你有沒有試過追隨一個偶像十多年,所有他的產品都會入貨,當有見到他的機會,即使排足幾小時也在所不惜?這些追星場景在現今香港很常見,但被追捧的都是當紅藝人,很難想像是一位小說作家——說的是「天航」!如果你是他的粉絲,一定說得出幾個經典系列,天航部分小說系列如《D系列》、《超超新派運動武俠系列》橫跨了十多、二十年,讀者們仍然沒有放棄追看,不少更由中小學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再到現時成家立室帶同子女「入坑」。以「窮作家」見稱的天航,堅定地說自己熱愛這份工作,人生的高低起伏,閱讀風氣改變,對他在寫作及出版界的發展有甚麼影響?

 

更詳細專訪內容,記得往下看!

 

第一本書:最難忘的生日禮物

 

  不少人面對公開試巨大的壓力,都會發掘一些興趣讓自己可以有喘息的空間,當時仍是一個預科生的天航就選擇以寫作減壓,更大膽投稿到報章及出版社;大學時期他被出版社賞識,在2000年天航生日當天,為他出版第一本《戀上白羊的弓箭》!收到這份生日禮物的雀躍,天航到現在仍然難以忘懷,更形容「是人生最開心的時刻之一」。在書界初出茅廬的天航以純愛小說《戀上白羊的弓箭》吸引不少書迷,後來推出科幻、運動有關的書同樣大受歡迎,當時的收入可以為自己賺取大學學費及宿舍費,他笑言:「當時寫書是正職,讀書是副業,畢業後未久又開了自己的出版社」。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查看他每個系列第一本書的出版年份,很多都是由2000年初,但完結篇卻在這幾年才公諸於世,當中相隔十多年。一來是因為當時報紙專欄十分流行,天航在多間報社投稿,於是愈寫愈多系列小說,分身不暇使他未能頻密地把系列逐一完成。後來天航在2013年與交往數年的台灣女朋友Emily結婚,並誕下麟兒Hugo,不久Emily癌症復發,在愛人患病至再度復發這4年間,天航暫停出書,在醫院守護太太之餘,亦慢慢寫作,為將來再次出版作準備。太太最終不幸病逝,天航沉澱一陣子重新出發,相繼完成小說系列及繼續營運出版社。

 

  面對這段傷痛,天航不帶遺憾,更慶幸自己是個作家並創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出版社營運自由度很大,因為我還有些舊書在賣,尚可維持生計,我對讀者很有信心,暫停一會都會願意等我,我陪伴太太到最後一刻,真的一點遺憾都沒有」。

 

下一頁:開設Patreon 與讀者「零距離接觸」

 

與讀者「零距離接觸」 !與網絡紅人「媽咪麵」惺惺相惜

 

  Emily逝世後,天航繼續居於台灣,獨力照顧兒子,讀者不只守候他度過家庭巨變,還讓他在疫情期間不至於難以維生。天航近年開設網上眾籌平台Patreon,「他們每個月都付費支持我,尤其疫情那幾年,我夢想還可以維持下去,要不是他們,我都很難捱」。不只上載獨家連載小說,他還向付費的讀者們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讓大家即使相隔彼岸感覺亦不會太疏離。

 

  每年書展,天航都會「回家」舉辦聚會及簽書會,見見書迷。每年出席的人數以百計,每個只能交談數句,有些讀者也許天航未必記得他的名字,卻總留下深刻印象。好像因病去世的網上討論區連登紅人「媽咪麵」,就是他的粉絲。「他的女朋友很偉大,想盡力為病重的另一半完成心願,於是拜託我集齊一套《三分球神射手》,當時這系列在香港已經買不到,其實那時我忙著出書,但難得有人那麼喜歡我的作品,怎樣也要把書訂過來再簽名送給他」。天航從台灣網上平台訂購,最終完成了「媽咪麵」的心願。「去年他來到簽名聚會,當時我不知道他是誰,他說要送我一本自己的書籍,就是《我不是燈神》,我才發現是他,原來擁有一套《三分球神射手》是他的願望清單,當時我慶幸自己沒有覺得麻煩而拒絕請求,又可以在去年見到他一面」。

 

 

下一頁:開發AR遊戲匯合閱讀讓小朋友重拾一同打機樂趣

 

開發AR遊戲結合閱讀讓小朋友重拾閱讀興趣

 

  即使成家立室,都不減天航人氣,反而令他更著重閱讀如何幫助小朋友發展。他回憶起小時候熱愛玩遊戲機,不是喜歡自己「打爆機」的感覺,而是享受與好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但看到現時一代小朋友很缺乏聚首一堂的機會,只顧自己埋首對著電話,因此想研發AR及紙牌遊戲,可以讓他們一起玩之餘,還可以跟閱讀有關。「這個遊戲的書靈就好像Pokemon的怪獸般,有些特殊能力,小朋友希望讓書靈升級,就要先看名著,回答一些問題」,如此讓小朋友由一本書延伸到遊戲世界,提升他們對閱讀的樂趣。

 

 

相信文字力量

 

  除了AR遊戲,天航還獲得台灣文化部資助,以四大經典名著《哈姆雷特》、《小氣財神》、《理智與感性》及《咆哮山莊》發行有聲書。由配音、設計、翻譯他都花足心思請台灣人才幫忙及研究AI聲演。最初是幫助視障人士閱讀,後來天航發現有聲書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中文,兒子Hugo就是「第一隻白老鼠」,只有一年級的Hugo靠著有聲書邊聽邊看,令他認得很多中文字。即使天航長居台灣,但他留意到香港近年移民的家庭增加,因此他亦特意把有聲書放到可以運送到海外的網購平台發售,讓身處異地的小朋友多一個接觸中文的機會,希望下一代會繼續學習中文。

 

 

  天航深信文字的力量,更形容「小朋友假如喜歡閱讀,長大後不會太壞」,他以Hugo為例:「看書可以讓小朋友代入到不同角色所經歷的人生,就如Hugo看《小氣財神》,看到角色唯利是圖,便會主動說自私是不對的」,小朋友從小說中觀察學習,勝過父母們只用說教方式教導正確價值觀。

 

下一頁:經歷人生高低未言棄 視作家為終生職業

 

經歷人生高低 視作家為終生職業

 

  一直為作家事業勞碌奔波,並營運出版社20多年,天航體會過收入豐盛、做作家可以置業的時代,又經歷了沙士及疫情,出版社發展回落,經常自嘲是個「窮作家」。

 

  為甚麼仍然堅持營運出版社及寫作?他說:「我從事資訊科技行業,肯定比現在賺得更多錢,但我寫一個程式沒有人會記得我,反而寫書大家會記得作者是誰。當做喜歡的事時遇上難關,應該要思考如何讓事業繼續發展下去,例如發展AR及有聲書等,讓人喜歡閱讀,而不是轉換跑道」。

 

  不停為同一件事打拼,不累嗎?天航回憶起熬夜趕工的日子:「近年試過在台灣趕稿,真的要凌晨三、四時才離開公司,接著八時再送兒子上學,每一次離開公司是疲累的,但我看著夜空,真的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滿足感,我相信這就像是日本漫畫家或動畫家,一生竭盡所能做好一件事,完成作品那刻真的十分有成功感。」

 

 

  在香港,人人都想提早退休,但天航對「退休」二字毫無概念,「假如有一日退休封筆,初初幾個月可能很輕鬆,後來就會覺得很沉悶,反而我繼續寫書,沒有斷絕與讀者及世界的聯繫,跟時代一同進步十分好玩,加上生命的意義在於希望離開人世後,仍然有人記住自己,我都找到人生意義,那為甚麼要退休?」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