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有種生活
31/08/2016

炮製卡通便當 成最佳親子活動

#親子

   【晴報專訊】日式便當往往有造型可愛的卡通,令小孩食指大動。有喜歡入廚的半職媽媽,每日都與子女一同準備便當、甜品等,坦言「父母只要花1分鐘一起蓋印模,已是一項親子活動」;亦有平日忙於工作的父母,報名參加親子便當班,要與子女炮製美好回憶。

 

 

  現代人為生活廢寢忘餐,就連與子女相處的時間亦少之有少。但對於梁翠珊(Melissa)來說,她則喜歡透過料理與子女建立關係,「每日都要吃飯,整便當、紙杯蛋糕、飛碟三文治等,需時只是20分鐘」,於是在大仔4歲時已養成一齊入廚的習慣,更可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孩學會自理不偏食

 

Melissa指,不少參加便當教室的家長,除想學習如何拼出有營便當外,亦期望與別的家長交流育兒心得。

 

  Melissa表示,日式便當的煮法多以白焯及輕煎為主,蔬菜與肉類的比例為7比3,配上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而造型所需的加工食品,盡量避免使用醃製品。調味料則可用少許鹽、胡椒粉、蒜頭等,亦可在家中自行種植香草,「既食得健康,種植過程又可當為親子活動。」

 

  今年她更首次開班教學,主要針對3至8歲的小孩及其家長,她笑言,有討厭吃米飯的小孩,當把飯拼成卡通小熊的模樣後,居然用手直接拿飯來吃,並直呼:「咁樣整(飯),好好味!」她續說,教育小孩應從生活小事做起,以免長大後不會自理兼偏食。

 

  姚生及姚太一直忙於工作,平日下班後與兒子的溝通時間僅剩1小時,「仔仔會投訴,叫我哋唔好返工。」因此周末會安排親子活動,包括炮製便當。她指,早前參加便當班時,十分享受一家人一起煮食,「仔仔第一次拿刀切食物,過程好開心!」她坦言是一個美好回憶。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表示,正值發育階段的兒童,應按照衞生署建議的「321」飯盒比例,即3份穀物、2份蔬菜、1份蛋白質。她稱米飯可轉為紅米或十穀米,增加纖維有助增高,蛋白質多選擇蛋、豆腐、水浸吞拿魚,避免用加工或醃製食品。

 

 

 

22/04/2024

釋放小朋友思維

#財識兼收 #投資 #親子 #教育 #理財智慧 #科技

  匯君第二場Live提到教小朋友的問題,多數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未來。例如有些小朋友可能很活潑,但不聰明而讀書成績差,擔心他未來前途;另一位小朋友可能讀書成績好,但太內向又不太懂與人溝通,家長亦會擔心他未來不能融入社會。家長們,其實我們怎去理解20年後的世界呢?

 

  回想一下20年前,大家手上的手機絕不是現在的樣子,當年時興Nokia手機,主要功能是電話通訊,連拍照功能亦欠奉,而今天的智能手機比一部桌上電腦還要厲害。對比一下,今天很多科技與知識,20年前還未出現,例如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更將在港推出)、人工智能、芯片等,當年不少想法認為這些大概只會在電影情節內出現。

 

  我們今天的想法與過去的經驗,真的對小朋友有用嗎?舉例,若未來可能是一個藍領十分吃香的年代,而小朋友又在這方面發展得十分好,那麼,在文化中小學課程的成績好壞,其實又有多大影響呢?

 

我們不應將太多既有觀念與經驗灌輸給小朋友,去左右他們的發展。(iStock)

 

  上一代家長經常叫孩子用功讀書,別浪費時間去玩耍。今時今日,看著小朋友在玩電腦、手機,應否強制要求他們停止而跑去溫書呢?此舉是好是壞,其實也是未知數,只要不沉迷,取個平衡點就可以了吧。

 

  又例如,未來可能人工智能當道,所有需要書本上知識的工作都被淘汰掉,若小朋友花一輩子讀相關學位,背誦所有專業條例,當上了律師、會計、醫生等,到頭來這些工種都被消失掉,是否害了他一生呢?

 

  再者,在合理預期下,未來20年的變化速度,絕對比過去20年的變化來得急速。近期Netflix劇《三體》成為熱話,當中有一段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對話十分值得深思。劇中外星人準備來侵佔地球,旅程需時400年,雖說今天外星人的科技超越地球人,但400年後它們並不樂觀,重點就是它們計算地球科技進步的速度。

 

  人類存在超過10萬年,大多數時間與猿人沒多大區別,停留於狩獵模式。由狩獵發展出農業需時約9萬年之久,之後由農業進入工業時代需時約1萬年,由工業時代進入原子時代需時約200年,由原子時代進入資訊時代需時約50年。這班外星人計算地球科技進步的速度是以幾何級數地加快,因此惟有一邊來地球,一邊殺掉地球的頂尖科學家,希望阻止地球科技前進。

 

  雖說這只是來自一本小說的劇情,但這個觀察很值得深思。家長們若以自己過去的感受與對未來的判斷,向小朋友的成長太過指指點點,對小朋友的發展未必是好事。較好的做法,或許是從旁啟發,與小朋友一起應對未來的變化,把自己的經驗分享予小朋友,但又別太主觀地去左右小朋友的發展。除學術知識外,更重要是做人處事的態度,這更有意思。

 

  記得其中一個匯君Live的問題,指網友於投資時聽取一位老人家的意見。同樣道理,這個又要小心,因為近年的投資環境亦變化得很厲害。金融海嘯後持續12年的低息環境、各國瘋狂印銀紙、加密貨幣、人工智能股、芯片股、電動車股、生物化學股等,皆是前所未見的。當然,老人家也可以與時並進的,但若該位老人家真的只記著80、90年代的投資教條,年輕人不加思索地去採納這些意見,結果並不理想。

 

相關連結:

【匯君 4週年 Q&A live 第二場】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ui-jun-4zhou-q-102243547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