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2/02/2018

英樂施會爆性醜聞 港樂施會受累 700人停捐款

#樂施會 #慈善機構

  【晴報專訊】英國樂施會員工被揭發涉嫌在2010年海地賑災期間召妓,事件造成軒然大波。香港樂施會總裁梁詠雩昨指,香港樂施會本有逾10萬名每月定額捐款者,但醜聞風波令逾700位月捐者停止捐助。樂施會指,該700名月捐者平均每月捐100至200元,即每年損失84萬至168萬捐款。事件除打擊樂施會的籌款,更可能牽連其他慈善機構。

 

 

  梁詠雩指,陸續收到不少月捐者來電,表示不滿及失望。梁對他們的不滿表示理解及歉意,樂施會員工對事件亦感氣憤、痛心。她解釋,香港樂施會與英國樂施會同屬樂施會國際聯會成員,是夥伴關係,但兩者是完全獨立。香港樂施會每年有3至4成捐款會撥去國際項目,當中包括英國樂施會。英國樂施會行政總裁戈德林說,約7,000人已取消其定期捐款。

 

其他慈善機構 醜聞接踵而來

 

  世界宣明會亦被外媒指控其職員疑在海地賑災時,要求災民提供性服務以換取糧食援助。宣明會隨即作出調查,並發聲明指涉性剝削的人員並非其僱員,而是社區志願者和「以工換酬」的人。

 

  香港世界宣明會指,收到捐款者的電話或網上查詢,知道香港人關注事件,亦擔心同業的醜聞會影響宣明會的聲譽和捐款。雖然持續有人「退捐」,但都是恒常數字,例如捐款人失業而退捐,暫未知醜聞的影響。

 

  被揭性醜聞的還有救助兒童會,其前行政總裁Justin Forsyth承認在任時曾向女職員發出不當短訊。香港救助兒童會指已有一名捐款者因有關報道停止捐款,但強調各地的救助兒童會是獨立運作,希望不會影響香港救助兒童會聲譽。無國界醫生日前亦公布,去年有24宗涉性罪行投訴。無國界醫生(香港)指,過去一周接獲23宗相關停止捐款要求。無國界醫生明白社會對事件的關注,將不斷改善預防、舉報及處理不恰當行為的程序。

 

市民頓失信心 禍及無辜機構

 

 

  有資深慈善工作者相信,事件對本港的慈善機構亦影響深遠。他說,香港的捐款者很信賴慈善機構,但今次醜聞令人失望,相信其他慈善機構也會無辜受影響。

 

  本地慈善機構評級組織「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指,今次醜聞牽涉營運和管理問題,「若是商業機構可以叫涉事者下台,市民信任的是產品或服務,但慈善機構不同,市民信任的是機構本身,對其道德水平期望較高。」

 

香港樂施會總裁梁詠雩

 

  溫相信樹大有枯枝,提醒市民可多監察其捐款機構的工作。她認為機構亦要提高透明度,最理想是可去中央化、減少中介面,以降低前線人員貪污及與災民接觸的機會。

 

26/09/2023

貧富懸殊 | 香港最高、最低家庭收入相差57.7倍!最窮每月只咁多錢過活!樂施會報告:每5人有1人貧窮!邊個行業是在職貧窮重災、最多人持續失業?

#打工仔 #劏房 #租金 #疫情 #樂施會 #家庭 #失業率 #最低工資 #貧富懸殊 #經濟活躍人口 #墟市 #失業

  疫情過後,經濟環境終於開始復常,正當大家以為財政狀況得以改善,原來香港貧富差距愈大愈大,最低與最高收入家庭甚至相差57.7倍之多!樂施會早前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今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有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即是每5個就有1個人貧窮!即睇香港人貧窮情況及樂施會建議!

 

貧富懸殊 ︳疫情後貧窮人口有增無減!最低與最高收入家庭差距57.7倍!

 

  是次報告的重點分為疫情前後的貧窮家庭變化,以及經濟活躍人口貧窮問題等。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將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數分為十等分,第一等分為最貧窮,第十等分為最富裕。樂施會回望 2019年未發生疫情前,兩者的差距為34.3倍,最貧窮家庭只有$3,500收入,而最富裕則有$12萬!以為貧距問題已經屬於嚴重?實情距離是有增無減!2022年已達至47.3倍,直到2023年第一季更是高達57.7倍!第一等分家庭僅得$2,300的收入生活,而第十等分則有$132,600,可以說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4年間最富裕家庭大幅拋離最貧窮家庭逾20倍,情況十分兩極!

 

(圖片來源:Unsplash)

 

家庭月入中位數按十等分計算

 

2019年

第一等分:$3,500

第五等分:$25,000

第十等分:$120,000

 

2022年第一季

第一等分:$2,700

第五等分:$24,800

第十等分:$127,600

 

2023年第一季

第一等分:$2,300

第五等分:$25,300

第十等分:$132,600

 

下一頁:邊個行業是在職貧窮重災區?

 

貧富懸殊 ︳邊個行業是在職貧窮重災區?

 

  即使有穩定工作,亦未必代表能擺脫貧窮,樂施會發現在3,297,200的就業人口中,有 209,800人,即6.4%的人即使有工作,仍然處於貧窮狀態,當中有84.1%的人從事低技術工作,比起疫情前的85.7%稍微下降,而在職貧窮人士中,有59.4%,即124,700人每周工作35小時或以上。

 

  不少香港人勞勞碌碌仍然無法脫貧,那甚麼職業是最難改善經濟情況?樂施會按7大行業分析,發現在行內有在職貧窮問題比例最高的行業是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共有55,900名(10.7%),即是每10個從事這一行的人,就有1個屬於在職貧窮!其次為建造業,有8.8%,之後就是製造業,有7.2%,看來相對體力勞動的行業較難幫助脫貧!

 

(圖片來源:Envato)

 

按行業劃分的在職人士貧窮率(在職人士貧窮人數)

 

1. 製造業:6,000人(7.2%)

2. 建造業:29,600人(8.8%)

3. 進出口貿易及批發:14.100人(4.7%)

4. 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55,900人(10.7%)

5. 運輸、倉儲、郵政和快遞服務、信息和通信:29,500人(7.1%)

6. 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和商業服務:36,900人(4.4%)

7. 公共行政、社會和個人服務:35,300人(4.6%)

 

貧富懸殊 ︳ 4成失業人口貧窮、過半人無工作2個月或以上?邊行最多人持續失業?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經濟蕭條,不少公司忍痛炒了很多員工!當時不少家庭叫苦連天,一時陷入財政困境,但隨著全球旅遊、經濟活動復常,失業人口有沒有減少呢?根據2019年至2023年的失業人口,疫情爆發的2022年有97,400人失業,而2023年第一季已回落至47,600人,減了近半人口,失業人口當中,有41.5%,即47,600人處於貧窮狀態!雖然失業人口大大減少,但既失業又貧窮的人並非一時三刻能解決,貧窮的失業人口中有近6成的人都是失業2個月或以上!

 

(圖片來源:Envato)

 

  而以失業前貧窮人士的失業率計算,製造業佔最高的貧窮失業率,有足足逾過半失業人口之前從事該行業!而其餘則是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以及公共行政、社會和個人服務,分別有48%及32.7%!

 

  除了失業人士外,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口亦大幅上升,即所有在統計前7天內並無職位亦無工作的人士(在這7天內正在休假的人士及失業人士除外)、料理家務者、退休人士及所有 15歲以下人士等,當中65歲或以上的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口貧窮人士佔最多,有514,600人,即54.5%!

 

下一頁:樂施會8大建議

 

貧富懸殊 ︳樂施會8大建議!解決人口老化、家庭規模縮小等問題

 

  面對著仍然有一群人難以脫貧,樂施會發現人口老化、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以及低技術崗位在勞動市場中的轉變令香港的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於是提出8大建議,希望從政府及社區改善問題。

 

  1. 每年調整最低工資:現時的最低工資是$40,分分鐘連一餐飯都吃不到!樂施會倡議政府每年調整法定最低工資,令工資水平能追及通脹、符合「一養一」原則(即能供養多一名非在職家庭成員)及高於平均綜援水平。

 

(圖片來源:晴報)

 

  2. 由政府推廣生活工資:政府應該率先向外判工支付生活工資,而且每年公布生活工資的水平,令有能力的僱主可以自願選擇向基層員工支付生活工資。

 

  3. 港交所提升ESG中「社會」披露標準至「強制披露」:港交所於2019年修訂《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披露訂「環境」的關鍵績效指標,樂施會建議將「社會」一範疇的目標都一同轉為「強制披露」,提升企業整體社會企業責任表現及透明度。

 

  4. 支援劏房家庭:政府應按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計劃擴展至18區,並定期檢討計劃成效。另外可以針對劏房的租金問題設立「起始租金」制度,確保處於弱勢的基層居民獲得合理的租金保護,以及延長「簡約公屋」居住期限,直至住戶獲分配公屋。

 

  5. 建立墟市系統:正如2013年樂施會與東涌社區發展陣線推動墟市工作,目的是拓闊基層的收入來源、為有志創業的街坊提供創業培訓,亦為居民帶來較平價的產品。

 

  6. 「官商民」合作創新項目:政府可以推動跨界合作,鼓勵各行各業共同應對社會問題;同時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例如賽馬會早前宣布撥款 50 億設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樂施會有份參與的社創基金(SIE Fund)

 

  7. 加強幼兒託管服務:當要養兒育女時,婦女就難以重投社會,報告亦看到0至2 歲和3至5歲兒童的婦女勞動參與率較低,而各區的托兒中心名額又嚴重供不應求,如果增加托兒中心服務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或能吸引婦女重新投入工作!

 

  8. 提高對零散工的保障:勞工處目前正在檢討《僱傭條例》下連續性合約的規定,如將一律改為使用 4 周的總工時計算(72、68、64 和 60 小時方案),樂施會認同60 小時方案,保障零散工的權益外,還能吸引更多潛在勞動力進入勞動市場。此外亦可應研究於各政府部門開設部分臨時性的兼職或短工時職位,讓基層市民幫補家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