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4/06/2019

李慧琼︰倘撤例 支持者會理解

#逃犯條例 #民建聯

  【晴報專訊】市民對政府暫緩修逃犯例「不收貨」,曾稱理解政府暫緩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昨改口稱,政府回應不對焦,若政府決定撤回,民建聯支持者會理解,又認為政府可考慮與示威者對話;另32名前高官及議員聯署籲特首撤例。

 

  台灣殺人案死者潘曉穎的家屬,一直尋求民建聯協助,本月中政府宣布暫緩修例後,李慧琼曾指尊重及理解。但她昨改口風稱,政府以「暫緩」回應,「確實不是很實際及不對焦。政府上上下下都知道相關工作已停止,很多人都會問,為何要堅持下去呢?」若政府決定宣布「撤回」,相信民建聯支持者會理解。

 

李慧琼指政府回應不對焦

 

李慧琼

 

  她指港府已付出很大代價,不認為要有問責高官下台,改組行政會議也未必有助解決問題,要解決困局可考慮與示威者對話,建議由宗教界等人士做中間人。她重申民建聯沒「盲撐」,6月9日遊行後,該黨有建議在草案附加額外要求回應民情。

 

  港區人大代表譚耀宗強調暫緩等同撤回,認為市民無謂再糾纏,政府應解決民生經濟等問題回應市民需求,並加強與年輕人溝通,籲社會回歸理性;又重申中央續支持港府依法施政,對林鄭月娥的信任亦沒變化,又質疑有人到外國唱衰香港,令外媒大肆報道。

 

多個團體前日於中環舉行撐警集會,正義聯盟主席李偲嫣指,希望向警察表達支持。

 

  另32名前高官及議員發聯署聲明,呼籲特首立即公布撤回修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6.12衝突、收回6.12暴動說法,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前保安局局長黎慶寧、前經濟司布簡瓊及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等。聲明指政府就修訂宣布暫緩,只取消恢復二讀辯論通知,不等同取消法案,雖然政府稱沒修例工作到明年7月會期終結時,法案便自動失效,但暫緩只會加重各界疑心,「在此時刻,初心不再重要,因民心已經盡失」。

 

學者:管治威信民望盡失

 

昨仍有反修例示威者留守立法會示威區。

 

  自由黨鍾國斌認為,林鄭月娥只道歉不行動難以服眾,相信最快平息民怨的方法是重組行會架構,令架構內有正反意見。民主黨鄺俊宇稱,特首、司局長、警隊一哥都在「割席」,「於冷氣房內漠視民意。」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盧永鴻指,目前社會形勢反映政府回應不足,坦言政府四面楚歌,管治威信、公信力及民望盡失。對有指政府正考慮與示威者對話,他認為政府需放下強硬姿態,但因今次示威無領袖,可選擇與主流團體對話。

 

 

下一頁 多名司局長網誌撰文 冀盡快修補社會裂痕

多名司局長網誌撰文 冀盡快修補社會裂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多名司局長昨在網誌撰文,冀盡快修補社會裂痕。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政府已完全停止逃犯條例修訂工作,未來3年會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與青年溝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政府官員已就工作上的不足及所引起的矛盾及紛爭,作真誠道歉,相信絕大部分港人都不希望再看見衝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希望大家放下嫌隙,讓社會可盡快修補裂痕。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修例已為廣大市民丶政府同事以至問責團隊帶來很多反思,認為除充分了解市民想法及期望,需平衡社會不同意見。

 

下一頁 盧偉聰向警隊發公告 共同進退

盧偉聰向警隊發公告 共同進退

 

  灣仔警總上周五被示威者包圍,遭質疑令警隊蒙羞。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強調與警員共同進退,有警員則對當日未能執法「不是味兒」。有建制派倡設獨立調查委員會,釐清來龍去脈。另有指警察有工會欲晤港府最高層反映訴求。

 

盧偉聰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發出內部公告,強調一直與管理層留守警總共同進退,明白警員承受巨大壓力,但基於公眾利益及同僚福祉下作出相關行動決定。多名留守警總的高層亦有拍片,包括監管處處長劉賜蕙等,形容目前是艱難時勢,促同袍「加油撑下去」。

 

警員個人資料涉被放上網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稱,目前警員的情緒和工作壓力大增,形容有同事對出於客觀因素未能執法「心中不是味兒」︰「已向管理層反映同事聲音,管理層有正面和積極回應,尤其對未來示威者的包圍行動,相信部署會有深切檢討。」他謂警員連日來遭抹黑,包括個人資料被放上網,當中若涉刑事成分,警方應進行刑事調查,並轉介私隱專員跟進。

 

  退休總督察林先生表示,任何正面鼓勵和溝通都是好事︰「另可仿效過去《4點鐘許Sir》做法,增加大眾對事態的了解。事件亦有助警方檢討防守性部署,如增加空中支援方案等。」消息指出,有警察工會擬約見政府最高層反映訴求。

 

  對於有逾30名前高官及議員,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等人聯署倡設獨立調查委員會,自由黨議員鍾國斌認同除警方外,委員會亦可檢視示威者有沒有用鐵枝攻擊警員,及有沒有外國勢力介入。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認為,僅調查警方或致結論偏頗,至於全面調查,則要看「屆時(社會)意見如何」。

 

  監警會前委員鄭承隆建議,獨立委員會成員可包括監警會主席在內,並與監警會同步調查,令報告更全面。但林志偉稱現時投訴機制已足夠,港區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亦認為調查會影響警隊士氣。

 

網傳警總送院者濫用白車

 

  對於警方指摘包圍事件令不適人士延誤送院,fb群組「HA Secrets」引述消息稱有警總送院人士未登記便離開,質疑有人濫用救護車。消防處表示,當日共將15人送院,期間曾研究以直升機接送,但因技術等問題擱置。醫管局證有12人因事件送院;警方則謂有13名總部人員當晚不適送院。

 

  私隱專員公署確認,截至上周五下午4時,共接獲68宗涉及警員及其親友遭「網上起底」投訴和查詢,強調將個人資料用作欺凌、具煽動性或恫嚇「肯定不合法」,已主動聯絡相關網上平台和討論區營運商,要求移取和停止上載相關內容。

 

民陣促設獨立會 徹查警濫權

 

曾健超

 

  民陣昨晚8時在立法會示威區舉辦「追究警察濫權集會」,表示會透過現有制度向警方投訴,惟同時亦會將把香港警察濫權情況向國際反映,希望發揮國際輿論壓力,有數百名市民出席。7警案的曾健超及朱經緯案的鄭仲恆昨亦有出席發言,批評投訴警察課「自己人查自己人」,監警會亦是「無牙老虎」,認為必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或循刑事方向跟進。另民陣周三(26日)晚將再舉辦集會,希望於G20高峰會談前,藉國際壓力向特首林鄭月娥施壓。

 

下一頁 5傷者公院被捕 4人涉暴動罪

5傷者公院被捕 4人涉暴動罪

 

 

  早前有5名病人疑參與示威後在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及仁濟醫院內被捕,當中4人涉暴動罪。82名選委及6個相關界別專業團體昨發聲明,要求警方停止向醫護隨意查詢病人資料。曾有醫護報稱遭沒配戴委任證警員恐嚇交出傷者資料。

 

黃任匡醫生

 

  由法律界、醫學界及衞生服務界聯署聲明指,警方在醫院內向醫護人員索取病人資料,有違《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原則。衞生服務界選委洪梓然表示收到反映,12日衝突後,沒有佩戴委任證的警員,在醫院內偷聽醫護人員說話,甚至恐嚇醫護人員,詢問傷者資料。法政匯思成員游月華表示,目前已知警方分別在伊院、廣華及仁濟拘5人。警方至截稿前未回應。醫學界選委黃任匡醫生稱若警方有需要,應循正常途徑索取資料。

 

  有報道稱,伊院急症室有護士問警員「催淚彈個『催』字點寫」,事後有關病人被捕。另一衞生服務界選委袁偉傑認為同事或是「執筆忘字」,未必意識到潛在後果。他續稱,不認同有網民稱「公審」該護士,認為可先從現有投訴機制處理。

 

促警停向醫護查詢病人資料

 

  法政匯思召集人、執業大律師吳宗鑾表示以不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或影響呈堂,但法庭亦不一定會拒絕接受,被告僅能就不當取證行為向警方投訴有關警員。

 

  醫管局回應稱,知悉有3宗警員在3間醫院進行拘捕,會以病人安全為首要考慮,亦提醒其他執法機構於醫院環境須注意尊重病人私隱。

 

  私隱專員黃繼兒指出,私隱條例訂明個別情況下可獲豁免,但醫院沒有責任引用豁免而提供資料。若有爭議,要求方可申請法庭手令。公署至今收到32宗疑有醫護人員未得批准自行向警方提供資料的投訴及查詢。

 

 

下一頁 天主教大專聯會 促教宗繼續關心香港

天主教大專聯會 促教宗繼續關心香港

 

  修例爭議亦引起本港多個宗教團體發聲,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2名成員吳穎堯及黃軍龍,前日獲教宗方濟各接見。期間二人呈上信函,簡介香港反修例示威,並促請方濟各繼續關心和顧念香港社會。

 

(天主教大專聯會fb圖片)

 

  另約40名僑居瑞士的港人前日亦到當地中國領事館示威,要求港府撤回修例,譴責警方濫用暴力,並促港府盡早撤回對示威者的檢控。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早前亦發聲明,促請政府明確撤回修例,並獨立調查警民衝突。

 

01/02/2024

23條立法,速戰速決;美西方反應,氣急敗壞

#政是有心 #23條立法 #蘋果日報 #黎智英 #張劍虹 #港聞娛樂 #逃犯條例

  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規定,為23條立法,是香港憲制責任。為甚麼美國和西方國家反應如此激烈?好像我們立的法是加在他們頭上一樣。

 

  但更好笑的是,她們自己有的《國家安全法》,比我們立的多、立的辣,卻反過來批評我們,說不應立法!

 

  真的奇怪,外國人在香港做生意過生活,隨便可以,你們為甚麼對23條立法那麼在意反對?香港刑事法例多的是,又不見得你關心,更談不上在意反對了。

 

23條立法已展開公眾諮詢。(政府網站圖片)

 

  說穿了,不就是妨礙了你吧。

 

  現在開審的「黎智英案」,才使大家明白如果23條立了法,真的會妨礙她們啊!

 

  只看一件事:從犯證人張劍虹是《蘋果日報》行政總裁,作供時指在2019年3月,黎智英發給他一段信息,附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於華盛頓獲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接見的相片,吩咐他將新聞做最大。

 

  黎智英還將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一短訊轉發給他,當中郭明瀚建議黎智英要把該新聞發揮到最大效果。這是甚麼意思?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退休高官陳方安生飛去地球另一邊,所為何事?而且見的是副總統彭斯,似乎不合常理。原來是反對當時正在諮詢的《逃犯條例》。

 

  由此已看得出,一個前美國駐港總領事,向《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建議,而黎智英非常重視,責成張劍虹等跟進,郭明瀚儼然直接介入《蘋果日報》的新聞處理。

 

  從目前披露的案情,郭明瀚在短訊表示與陳方安生的會面有良好對話,陳方安生提出要否決《逃犯條例》,他則建議她於訪美期間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此事時,以此為主軸。

 

  當《逃犯條例》剛開始諮詢,香港人仍未有太多反對時,有形之手已經磨刀霍霍了。之後《蘋果日報》所做的一切一切,就正好說明一切了。

 

  怪不得一講23條立法,美西方的反應就氣急敗壞,所以立法既是刻不容緩,而且必須速戰速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