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8/11/2019

大圍豐盛苑起火 女主播「銀紙彤」喪火海

#火警 #豐盛苑 #100毛 #女主播

  【晴報專訊】沙田豐盛苑一個單位昨天凌晨冒煙起火,消防趕到將火撲熄後,在其中一個房間發現26歲女住客已燒焦的屍體,《100毛》證實死者是網媒女主播「銀紙彤」。

 

「銀紙彤」曾主持《膠易現場》。

 

  火警發生在豐盛苑富盛樓9樓一單位;該單位原住有一對曾姓夫婦和26歲女兒。昨天凌晨4時許,上址突然起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濃煙滾滾。

 

女死者遺體稍後由仵工移送殮房。

 

  消息稱,當時戶主的女兒被驚醒,立即叫醒父母,期間女戶主先行逃出屋外求救,但卻發現丈夫和女兒被困,一度情緒激動,甚至試圖返回火場救人。

 

600人疏散

 

起火單位的外牆亦熏黑。

 

  未幾消防接報趕到,迅速把躲在其中一個房間內的60歲男戶主救出,又出動2條喉及2隊煙帽隊撲救,約半小時將火救熄。隨後消防員在現場另一個房間發現一具燒焦女屍,確認是戶主26歲女兒。另外,火警期間附近約600名街坊需要疏散,當中獲救男戶主和一名女街坊吸入濃煙不適。

 

  其後有消息稱,命喪火海的26歲女子,疑是網媒《100毛》的女主播「銀紙彤」曾穎欣,她曾以急口令式報道「財經新聞」而受關注。《100毛》昨晚在fb證實曾穎欣遇難的消息。

 

  目前當局正就火警展開調查,而警方沙田重案組亦已介入,釐清箇中是否有可疑。

 

 

03/08/2017

《100毛》吸金5招 年收1億上市抽水

#100毛

  抽水至叻的《100毛》,上周驚傳以「毛記葵涌」申請主板上市,消息震盪網絡世界,就連iM網站都因這條新聞人流激增,網站更差點兒跪倒,吸引力更勝誠哥、發哥。

 

  毛記上市被股評為抽水,甚至意圖賣殼,但一眾毛毛粉絲一於少理,齊齊發文力撐毛記有前景,有股評人笑言,毛記葵涌可能是香港股壇史上最多門外漢閱讀的上市文件。

 

  毛記葵涌的業績絕對有睇頭,首次披露毛記原來年吸9,522萬元生意,毛利率高達61%,63人的小公司人均吸金力過百萬元,單一台慶活動更賺千萬,數據亮麗,勝過不少傳統媒體。

 

  到底毛記有何吸金妙法?股評人又如何看其投資價值?

 

 

盈利篇:毛記葵涌利潤逾3000萬

 

  港人熟悉的《100毛》和毛記電視母公司毛記葵涌已提交主板上市申請;毛記葵涌是一間媒體服務公司,旗下包括毛記電視和《100毛》,現時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數碼廣告方案及平台、活動策劃和藝人管理。

 

第一招)廣告創作:紙媒轉型拍廣告 抽水力最強

 

 

  毛記葵涌最初是印刷媒體公司,發刊《黑紙》和《100毛》為主,至2016年轉型做廣告公司。在短短一年間,製作多個創意和抽水力十足的網絡廣告,既吸睛又吸金,贏得不少大品牌的支持。截至今年3月為止,廣告業務佔公司收入78.2%,毛利為4,784萬,再說毛記是傳媒已經不準確了。

 

五大客戶貢獻逾3000萬

 

  這些短片背後全由毛記上下共63名員工一手包辦,提供標語設計、市場推廣策略及目標規劃、廣告創意構思及成型、廣告製作及編輯,以及藝術與數碼圖像設計至媒體分銷服務。此外,毛記為客戶提供高人氣的網絡平台播廣告,公司旗下兩個人氣臉書專頁「100毛」和「毛記電視」分別有逾110萬和68萬讚好,影響力不容忽視,絕對能吸引年輕客群注意。

 

  根據其上市申請文件首次披露的數字,去年毛記五大客戶來自廣告代理商、銀行及金融、電訊,為公司帶來逾3,600萬元,已佔其總收入37.9%,當中最大客戶更佔總收入近兩成。毛記客戶主要包括本地及跨國品牌擁有人、香港品牌擁有人的廣告代理商、雜誌分銷商及書籍分銷商等,遍及各行各業。

 

  雖然毛記去年才開始發展廣告業務,3位「腦細」創意無限,不時將政治、時事內容入題,其惡搞的廣告內容突破傳統框框,廣告片網上點擊率爆哂燈。「腦細」兼填詞人林日曦更經常就廣告內容改編歌詞,令廣告歌更洗腦和盞鬼,贏得網民熱愛,廣告生意自然愈做愈大。

 

◎創意金句大爆發

 

 

  有銀行聘請黃子華力Sell信用卡,廣告中子華大爆金句,如「如果我呢世人都係從來人咁我又咁,咁就可能做唔到我今日咁。」夠精警之餘,也令觀眾有所反思。

 

◎Hardsell也吸Like

 

  

  在特首選戰期間,毛記惡搞當時兩位熱門的特首參選人,化身為小學生參加常識問答比賽分出勝負,抽水力強,即使片尾內容Hardsell,網民也甘願由頭睇到落尾。

 

◎自嘲廣告有驚喜

 

 

  毛記試過將平常公司和廣告Agency傾廣告構思的畫面呈現在廣告中,邀請鄭秀文拍攝,廣告內卻反以毛記「偽員」羅若Off做主角,內容出乎意料。

 

◎黎明掀白咖啡熱

 

  雀巢幕後推手︰欣賞毛記精益求精

 

  去年,雀巢致力發展Online Digital Campaign,找來黎明做代言NESCAFÉ白咖啡。由傳統廣告轉戰網絡平台,雀巢市務經理林嘉琪(Kim)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廣告「要爆」,其後看中100毛的無窮創意,埋下合作伏線。「回想起當時要做好多公司內部游說的工作,也要解釋點解唔揀傳統廣告公司,而是選擇100毛。」雖然游說過程艱辛,但一切也值得,皆因白咖啡廣告片播出後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有超過620萬人次觀看,黎明的即場爆肚、劉江出現等場面,令廣告更為吸睛。

 

 

  事隔一年,NESCAFÉ再度與毛記合作,沿用舊班底黎明、腦細林日曦、劉江等推銷雀巢越南啡。Kim接受本刊訪問時透露,在合作之前,原來公司、黎明和100毛三方面同樣有壓力,「起初第二次都諗緊搵唔搵100毛合作,因為有好多對眼望住,我們好擔心(效果)無上次咁好。」今次的越南啡廣告,黎明和腦細的一段「情」同樣爆笑,廣告尾段留有伏筆,由黎明唱出「喂夕經理」後,著名填詞人林夕(毛記獨立非執董)粉墨登場,頓成網民熱話。

 

  與毛記兩次合作,Kim最欣賞毛記的創意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兩次廣告都係到出街前一個鐘仲改緊,因為他們想將最好的內容放出嚟,也會不斷自我監察。」得知毛記上市的消息,Kim也替他們感到高興,「以前成日話創意不值錢,現時(毛記)不單止搵到麵包食,仲搵到桶金。」

 

◎蹺唔怕舊三度合作 渣打︰100毛助拉近年輕客戶

 

  毛記五大客戶之一就是銀行及金融行業,不少銀行都曾與毛記合作拍廣告,當中次數最多的就是渣打銀行。自2016年3月起,渣打為推廣「亞洲萬里通」之獨家合作,推出以銀行服務及消費直接賺取里數,曾與100毛合作於Facebook直播聯營信用卡記者會,但最令網民印象深刻的,相信是由鄭秀文和毛記「偽員」黃慘盈主演的《不要驚動阿盈》短片,一改銀行廣告嚴肅的形象。上月,渣打曾邀森美和宣萱拍攝《不懂加薪的老闆》,以打工仔關注的加薪為題,宣傳出糧戶口服務。

 

 

  本周渣打再度與毛記合作,三次創作鄭秀文歌曲《如何掉眼淚》,拍攝成《姨婆掉眼淚》廣告,不論是歌詞抑或內容都盞鬼搞笑,配上惡搞歌詞宣傳,即使片中Hardsell渣打「優先理財」的里數優惠,網民也照單全收,短片上載於100毛臉書專頁僅一日,有逾120萬觀看人次。渣打銀行透過電郵書面回覆本刊指,「我們覺得100毛提出的橋段有創意又惹笑,能讓網民產生共嗚,協助我們拉近與年輕客戶的距離。」

 

第二招)印刷媒體:紙媒突破文字框框 一紙一書起家 收入比重下跌

 

  毛記是由《黑紙》和《100毛》兩份雜誌起家,2015財年這兩份刊物佔毛記的總收入99.3%,但有關收入呈大幅下降趨勢,2017財年印刷媒體佔毛記總收入降至10.3%。毛利由2015財年的1512.8萬元,毛利率達63.5%,降至2017財年的212.1萬元,毛利率21.6%,原因是《100毛》的銷量不斷減少和員工成本增加。

 

毛記曾舉辦了兩次大型活動,連同廣告費、票務費和電視台直播費等,共吸金1,390萬元。

 

  《黑紙》雜誌,於2010年1月首次推出,最後一期刊於2016年12月。《黑紙》僅有一頁紙,每期賣1元。《黑紙》以「偽娛樂雜誌」為定位,慣常用黑白照片風格,配以鮮艷的大字,當年由三位創辦人每人夾2,000元起家,並由幾個銷售點,擴至全港近千個售賣點。

 

  《100毛》於2013年3月首次推出,每周刊登近百篇以大眾娛樂為題材的短篇文章,時常用當紅人物做封面,用「食字」或用「惡搞」方式諷刺時弊。雜誌收入來源主要是提供社論式廣告(Advertorial)製作及刊登服務,藉此來推廣客戶的產品,其次是銷售雜誌所得。

 

  不過,雜誌及書籍出版收入由2015財年收入1,269.1萬元,佔業務總收入52.9%,隨後比率按年遞減,到2017財年的609.3萬元,僅佔業務總收入的6.4%。而廣告收入亦由2016年財年的1,111.8萬元,佔業務總收入的46.4%,按年遞減,2017年財年的373.3萬元,僅佔業務總收入的3.9%。2017年財年印刷媒體收入整體佔總收入降至10.3%。

 

第三招)出版書籍:白卷出版社 抽版稅12%

 

  毛記亦有擔當出版商的角色,自2013年5月起以「白卷出版社」開始書籍出版業務,出版物包括小說、散文、娛樂及紀實等多類主題,曾為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出版《我不是細路》和鄺俊宇的一系列愛情散文。2015財年至2017財年出版書籍數目分別為30本、33本及28本,當中「腦細」林日曦共撰寫過13本書。

 

白卷出版社為年輕作者出版書籍,出版選材自由度大,從時事到愛情散文都有。

 

  毛記會就著作權向作家付零售價的12%版稅,三位作家「腦細」亦不例外,2017財年阿Bu和陳強僅分別收3,000元和2,000元版稅,林日曦則收25.8萬元版稅,草擬本預計到2020財年,阿Bu和陳強的版稅達5萬元,而林日曦的版稅高達70萬元。

 

第四招)搞大Show:二次創作搬上舞台 勁收千萬

 

  毛記除了數碼和印刷媒體外,還開拓了活動策劃和藝人管理業務。在這個範疇毛利顯著提升,由2015財年的3.5萬元,僅有19.8%毛利率,升至2017財年的830.7萬元,毛利率高達76%,有賴成功舉辦了《萬千呃Like賀台慶》。

 

  毛記在2016年1月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自家製頒獎典禮《毛記電視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曲禮》。這個以二次創作為主的金曲頒獎禮,得到不少明星和贊助商支持,獲now TV現場直播,Shell冠名贊助,毛記亦相當識做,在多個場合「#多謝Shell」。

 

  有了頒獎禮的經驗,毛記於去年5月在會展舉辦的《萬千呃Like賀台慶》,雖被觀眾批評有甩轆、沉悶,但這次台慶為毛記帶來1,050萬元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和門票銷售收入較高,及和ViuTV簽下一次性播放協議後,有權與ViuTV分享若干廣告盈利。這次台慶的收入佔全年盈利約十分一,是毛記重點活動之一,毛記在上市文件的草擬本上寫截至2018年及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各年,每年策劃兩次活動將市場推廣渠道延伸至實體領域。林日曦曾說不會舉辦第二屆分獎典禮,未知是否會有其他新的大型活動舉辦。

 

第五招)「偽員」經理人:捧紅KOL 素人變「偽員」 

 

  由2016年財年開始,毛記開始藝人管理業務,毛記擔任旗下16名藝人的獨家經紀人,合約期為3或5年,當中7份2020年到期,6份2021年列期。毛記稱他們的藝人為「偽員」,名字大多從新聞主播惡搞得來,如「東方昇」、「盤菜瑩子」和「利君牙」等。他們負責主持毛記自家製節目《六點半左右新聞報道》、《星期三港案》及《今日問真啲》,亦會出演毛記製作的廣告及參加為客戶策劃的活動。

 

「偽員」除了在自家節目出現之外,有些品牌有找他們當代言人或出席活動,毛記會在從表演費中抽取一定的佣金。

 

  毛記從藝人參加的表演費中獲得一定的百分比作佣金,2016及2017財年藝人參與第三方客戶組織的市場推廣活動錄得平穩增長,分別獲得40萬元及50萬元,佔總收入0.6%及0.5%。

 

分析篇:黃國英︰毛記發展兩局限

 

  毛記創意爆棚,掀起全城話題的「分獎典禮」、黎明白咖啡等爆紅廣告,均出自一班「毛孩」手筆。他們由網絡世界走到金融市場,以「毛記葵涌」之名申請上市,能否在股壇創造奇蹟?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向來鍾情具文化軟實力的公司。他認為毛記規模太小,一年賺3,600多萬元,加上發展有兩大局限,直言「不會重注,買少少就無可厚非。」

 

 

1. 本土發展有限

 

  他分析,毛記憑本土化的時事、趣聞引起港人共鳴,本土化代表它很難擴張到其他外地市場,更「絕對沒有大陸市場」,「本土市場有空間給它擴大多少少,但不會(發展)到無限大。」他以香港電視(01137)為例,同以本土作定位,「它主導了香港的網購市場也只是20億元市值」,可見立足本土的局限。不過,他說本土定位也是優點,增加了100毛的存活能力,「(其他人)要搞它的業務不容易,即使有人抄他的模式,有心做的也不多。」

 

2. 廣告聲勢減弱

 

  黃國英一直有留意毛記的廣告和表演,「他們經過台慶『瀨嘢』已未搞過Live Show,這些活動有賣點,但要持續地做也難。」至於做廣告公司,好處是可用固定資源做更多生意,但認為毛記廣告的震撼力減弱,「黎明第二次的(咖啡)廣告,比第一次的震撼力也相差好大。」廣告聲勢減弱,但毛記廣告收費不低,他相信「廣告商也會介意它收的價錢」。

 

黃國英認為毛記以本土作定位,業務難以擴張。上圖為腦細林日曦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時攝。

 

  以上兩點局限毛記前景,黃國英認為小注投資無妨,重注不宜。

 

毛記無綫此消彼長

 

  毛記提交的上市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止財政年度,收入達9,523萬元,按年升七成!成立短短數年時間,成功行出一條賺錢方程式,那邊廂,毛記戲仿的電視廣播(00511)去年度賺5億元,較前一年的13億元少賺62%,毛記則在最近財年大賺3,626萬元,按年增長62%。變幅同為六成,但一個增、一個減,不禁令人反思傳統媒體如何在競爭激烈環境下生存。

 

◎90後殼股專家:上市「Cap水」意圖明顯

 

  今次毛記葵涌上市,保薦人為長雄證券。原來長雄去年才獲批保薦人資格,其母公司大凌集團(00211)幕後老闆是有「抽水大王」之稱的張志誠。

 

  長雄過往負責包銷的股票,經常大玩供股、合股的財技。連大凌集團也多次要股東供股,集資逾10億元、印股票不手軟,期內現金水平卻一直萎縮,引起證監會懷疑,2002年遭勒令停牌。證監會指張志誠及其妻子違反受信責任,嚴重管理不善,後法庭判二人交還8595萬元,擾讓7年終復牌。今次由長雄保薦毛記上市,難免令人有戒心。

 

  細價股專家、殼股專書《博殼多財》作者黃灝然(網名「股領袖」,見圖)直言:「(毛記)找得這個保薦人,上市集資『Cap水』的意味已好出。上市後(長雄)會否為毛記出謀獻策,如上市後宣布供股,我不會感到意外!」

 

 

  他認為毛記近年食正網絡廣告潮流、但營運模式不及傳統廣告公司般細水長流,「似是這兩三年儲夠一水,谷到條數(上市),過到海就是神仙。上了市,怎樣做也可以,每年供股『Cap水』又得,若有人有興趣,賣殼亦得,最緊要是獲得上市地位。」

 

  90後的黃灝然有留意《100毛》和毛記網站,略知毛記有哪些廣告客戶,但稍嫌不夠穩定,認為毛記的生意模式未必有高持續性,「如廣告收入、讀者人數能否持續增長呢?它上市後(業績)走樣也不奇,分分鐘有機會撈平貨。」

 

◎傳媒撈過界 廣告人曾錦強:適者生存

 

  毛記葵涌在主板申請上市,年收入近億元,截止今年3月31日為止,公司近八成收入都是廣告製作。在這人人都可做傳媒的年代,毛記這種「偽傳媒」真廣告公司的經營模式,憑住創意賺大錢,「傳媒」撈過界做廣告是包裝?還是出路?

 

 

照顧股東利益成壓力

 

  著名廣告人曾錦強(見圖)指,香港甚少廣告公司上市,上市的多為國際性廣告企業,「之前只有Guru Online上市,但只上創業板,上主板的應該沒有。有本地廣告公司上市是好事,證明廣告非夕陽行業,只是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經營。」

 

  有人擔憂毛記上市後,其二次創作的空間會有所限制,廣告收入未必可持續,「在廣告製作上,毛記上市後不會有束縛或包袱,小股東只在乎盈利,不在乎創作模式,只要創作迎合市場,能帶來盈利便可以。」不過毛記上市後,公司業務完全透明公開,經營上或許會造成束縛,「因為要照顧股東回報,而投資市場比較短視,可能會造成壓力。」

 

  互聯網出現後,整個廣告市場生態因而發生巨變,故曾錦強認為不能以傳統模式定型廣告業務,「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毛記是廣告公司撈過界,兼做傳媒。市場生態巨變下,只可以說適者生存,沒有界限之分。」

 

收購或觸發市場整合

 

  主打廣告業務的毛記上市,對廣告市場的競爭原來沒太大影響,皆因在廣告業內,人才比資金更重要,「毛記本來已經做廣告業務,對市場競爭格局也沒有帶來甚麼改變。我估計毛記集資所得,會進行收購合併,廣告界近年由於市場劇變,衍生了很多新品種,收購合併有很多選擇,正好補足毛記被定型的問題,也會觸發市場的整合。」

 

員工篇:年賺千萬沒補水 前員工:有啲不合理

 

  毛記是一個創意工場,透過《黑紙》、《100毛》雜誌、各種節目和廣告,充分體現腦細和員工們的無限創意。曾在毛記工作,不願上鏡的A(化名),志願正是做創意媒體工作,他向iM細述在毛記工作的點滴。

 

  A主要負責搜羅中外趣聞,消化後再以毛孩的風格重新包裝敘述,以及在Facebook上化身小編呃Like和覆Comment,當部分節目如《六點半左右新聞報道》、《勁曲金曲》需要臨時演員,也可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參與演出,工作種類多元化。他喜歡在毛記工作,皆因毛記不斷突破傳統媒體框架,如推出1蚊1張的黑紙、創立毛記電視,「我覺得節目短小精桿,而且有創意,所以很想成為他們的一員。」

 

 

  毛記最初創辦時,影音設備不多,有時在辦工室開個綠幕就拍攝,「拍攝時會嗌『全世界靜靜』,所有人連字都不敢打。」後來逐漸增設專業錄音拍攝設備,這些有趣的情景才消失人前。

 

廢青獲認同「發夢一樣」

 

  在毛記工作,上班時間有彈性,沒有明文規定最遲幾點回到公司,總之就是「Back after lunch」,在這裏工作的人大多都很自律,工作也十分自由,「我們度蹺時都喜歡行來行去,辦公室成個氣氛很Casual,腦細很和善,沒有架子,可以吹水。」不過,有一點與其他廣告公司無異,就是創意人的辦公室總是混亂,「雜誌、道具周圍放,即使大執完,不消一星期就可打回原形,可能因為創意人都不拘小節。」

 

  說到最難忘的工作,要數的定是分獎典禮。毛記多諷刺時弊和抽水,政治立場偏「黃」,難以找贊助商,最後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Shell贊助,「當晚全場爆滿,叫好叫座,驚喜連連,娛樂性與時代意義遠勝主流媒體的頒獎禮,又與香港人同聲同氣。我們看見觀眾反應熱烈,好似發夢一樣,估唔到做埋啲廢青嘢都會得到社會認同。」

 

歎今變「銅臭味廣告公司」 

 

  近年,100毛的業務由紙媒轉為廣告製作一條龍,業務愈做愈多,但公司只有63名員工,要OT工作也在所難免,「在這裏工作工時長,不論做網編、度廣告、雜誌編輯,經常都要OT,也要隨時候命。個客隨時話要改廣告內容,即使在家都要寫稿交稿,常常寫到半夜三更,很困身,收工不似收工,放假不似放假。」在傳媒和廣告公司工作,這種工作模式合理,但當OT作為常態,即使再喜歡這份工作也有怨言,「毛記年賺幾千萬都沒有補水,我覺得有啲不合理。」

 

  毛記上市的消息,令全港震驚,身為前員工的A也從未聽過毛記要上市,「賺錢重要,但不是終極目標,腦細上市應該為了有更多錢搞新嘢。由《黑紙》的破格,到毛記分獎典禮的創新,直至現在給人的感覺變成銅臭味濃的廣告公司、偷圖網媒,格調與創意似乎每況愈下,希望他們上市是為了做更大的創意項目吧。」

 

◎100毛兩個「神秘名字」

 

  三位「八十後」腦細阿Bu、陳強和林日曦為毛記執行董事,負責戰略管理、業務和財務營運。三位腦細當中只有陳強取得學士學位,但不是與傳媒行業有關,阿Bu和林日曦最高學歷是副學士學位和完成中學會考,他們是在商台工作時認識,繼而在2010年一同創立《黑紙》。毛記創作團隊平均年齡約20多歲,與年輕受眾同聲同氣。草擬招股書上的3名高層年齡由28歲到35歲,分別負責藝術、創意工作監督和銷售管理。

 

梁偉文

 

 

  林日曦作為毛記首腦,草擬招股書出現了兩個和林日曦相關的名字。現年55歲的梁偉文(即作詞人林夕本名)為毛記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腦細林日曦的師父。林日曦這個筆名,是2007年他發表第一首填詞作品時,與林夕一同起的名字。

 

徐太太

 

 

  另一個就是徐太太(即林日曦太太蔡明麗,又名The Pancakes),文件列明徐太太作為歌手兼音樂創作人,和毛記的業務存在明確劃分,不會搶走「偽員」的工作機會。另外徐太太以配偶權益,擁有與林日曦同等的90%股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