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7/02/2020

3.27前DSE考試押後 中英口試或取消 楊潤雄︰生命比考試更重要

#武漢股炎 #疫情 #DSE #楊潤雄 #考試 #袁國勇 #口罩 #公筷 #潛伏期 #隔離 #日用品 #食品 #人大會議 #世界夢號 #郵輪 #檢疫 #科大 #零售業

  【晴報專訊】武漢肺炎陰霾令學校復課無期,中學文憑試(DSE)勢受影響。教育局昨宣布,本月底會考慮整體疫情,決定DSE筆試是否如期開始或延遲4星期,但3月27日前的所有考試肯定延期,中、英文科口試或雙雙取消。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強調「生命比考試更重要」,但仍籲考生以3月27日開始筆試為目標。有調查顯示,近8成考生贊成延遲文憑試。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

 

  楊潤雄昨稱,當局就DSE設2方案,分別是如期開始筆試或延至4月24日,但3月27日前的所有考試將延期;若筆試延期,中、英文科口試均會取消,再按其餘試卷調整總分。就校本評核方面,所有仍未到呈分期限的科目,期限亦一律延遲至3月31日。

 

  楊續稱,明白DSE考試對考生相當重要,延期空間有限且影響大,但強調「生命比考試更重要」,4月24日亦非「最後死線」。但他稱,在沙士期間,高考及會考仍如期進行,有信心若疫情未有惡化,仍可完成今年DSE,籲考生應以3月27日開始筆試為目標。當局務求在7月放榜,但海外升學或受影響,望家長及考生體諒。

 

或影響海外升學 爭 7月放榜

 

  當局又稱,若內地回港須隔離14天等安排在開考時仍維持,考生亦要遵守。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表示,現時相信約有378名跨境考生,若考生自身或家人須隔離,應盡早與當局聯絡。考評局會在3月5日派發准考證,今年將加強考場清潔及防疫措施。

 

 

當局稱會安排考生之間有更闊的距離,減低風險。

 

  當局建議,學校在核心科目開考期間,可停課騰出更多課室予考生。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表示,與當局初步討論後,學校或需額外借出2至3個課室,但因學生人數減少,料學校有足夠地方,毋須停課,會繼續與當局討論細節,認為若筆試如期開考較好。

 

調查:8成考生支持延期考

 

  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林日豐表示,若疫情略紓緩亦傾向繼續考,惟過往從未同時取消兩科口試,考生或對調整試卷佔比有不同感受,質疑是否公平恰當。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稱,適當延遲開考是合適做法,但期望當局盡早公布最後決定及詳細安排,以便考生及學校準備。教聯會促當局成立委員會,就延期或取消考試訂客觀準則,冀「延考不延放榜」。

 

  青年新世界本月以電話訪問805名DSE考生,逾6成人憂應考時受感染,近8成贊成延遲考試,近半贊成取消中文科口試,但僅17.4%人傾向取消整個DSE;倘疫情持續下開考,81.9%人支持取消集中禮堂應考,改用課室。

 

 

倘復課推遲 小學第3次呈分試取消

 

  教育局稱,中小學的最早復課日期仍為3月2日,但若小學在3月9日或之前未能復課,第3次呈分試將取消,以首兩次呈分試成績決定派位組別。至於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當局建議學校按情況考慮是否維持到校面試,若修訂有關安排及準則,要取得法團校董會同意並盡快通知家長。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認為,若時間不足以授課,取消是適當安排,而3次呈分試中,第1、2次極重要,第3次是拾遺補漏,若倉促為呈分而考試,效果反不好。

 

  另2,500元學習津貼申請期限亦會延長至復課後2周,當局收表後6周可發放津貼,首批津貼可望本月底發放。當局又稱,稍後會考慮學校電子學習進度,決定暑假安排。

 

 

下一頁 單日又多3宗 本地爆發風險增 袁國勇:斬斷傳播鏈最關鍵 

單日又多3宗 本地爆發風險增 袁國勇:斬斷傳播鏈最關鍵

 

本港連日均有新肺炎確診個案,昨有人穿上「全副武裝」購物。

 

  本港昨新增3宗確診武漢肺炎個案,累計24宗,其中8宗屬本地感染。衛生防護中心坦言,本地傳播風險愈來愈厲害。政府已籌備啟動7間指定診所,集中處理病情較輕及非懷疑個案。明凌晨將實施內地抵港人士強制隔離14日,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稱,目前最重要是斬斷傳播鏈,避免更多內地輸入個案,「你唔封人,人地都封你,嗰時就太遲。」

 

籲有病徵者 家中戴口罩用公筷

 

  昨新增1宗確診個案,是第21宗個案的55歲妻子,居於青衣灝景灣1座,1月28日至2月1日到訪東京,丈夫1月30日發病,兩人2月2日求診私家醫生,2月4日丈夫確診後,她當日到瑪嘉烈求診,其後回家等待結果,翌日再乘的士到瑪嘉烈急症室及隔離。她上月曾到東莞,1月17日回港,而新年留港的一段時間曾往拜年衛生防護中心正追蹤2人曾乘搭的UO651航機上乘客,及與她接觸過的親友及的士司機。

 

  另兩宗確診,一為63歲女子,居於筲箕灣道高望大樓,1月26日咳嗽曾求診中醫,2月5日求醫私家醫生,同日入住東區醫院,潛伏期及病發後曾到西灣河麗濤護老院探望其丈夫,無外遊;另一65歲有長期病患女子,居於沙田碩門村瑞碩樓,1月28日發病,1月29日及2月1日求醫私家醫生,2月5日入住威院,潛伏期內無外遊。

 

7指定診所先用 收輕症非懷疑案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主任張竹君表示,目前確診病例的家庭感染愈趨明顯,本地傳播風險愈來愈厲害,籲若有病徵在家中都需戴口罩、使用公筷及求醫。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指,醫管局按既定應變計劃,將18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改裝為指定門診,分階段先在7個醫院聯網,各啟用1間指定診所,集中處理病情較輕及非懷疑個案,最快可2日內啟用。

 

  明凌晨起,任何人從內地抵港均需強制隔離檢疫14日。袁國勇昨稱,家居隔離需衛生防護中心及警察抽樣檢測,確定隔離者無外出,不遵從者需受罰,又指目前最重要是斬斷傳播鏈,避免再有更多內地輸入個案,「如本地有嚴重爆發,你唔封人,人地都封你,嗰時就太遲。」

 

 

下一頁 糧水日用品持續瘋搶 食品商稱供貨穩定 籲市民勿囤積

糧水日用品持續瘋搶 食品商稱供貨穩定 籲市民勿囤積

 

昨日不少超市的廁紙及米糧貨架被清空。

 

  近日全城瘋搶糧食及日用品,部分超市貨架被清空。香港食品委員會昨表示,本港糧食供應在新春期間一度減少,但現已回復正常水平,強調有充裕供應,其中食米儲備連存貨達25,000噸,至少足夠供應1個月,籲市民勿恐慌性搶購和囤積物資。有供應商稱現時局部封關對貨運影響不大,但擔心若「全面封關」,或引來更大恐慌。

 

有市民購入大量樽裝食水。

 

  一「荒」未平,一「荒」又起,香港除了出現「口罩荒」、「米荒」及「廁紙荒」,昨再有人搶購支裝水和汽水,不少超市貨架被清空。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本港糧食和日用品供應在新春後已回復穩定,市民沒必要恐慌性搶購和囤積物資。

 

  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估計,因過年運輸暫停,加上封關消息,才會出現「米荒」,強調本港食米儲備達13,000噸,米商亦有至少12,000噸存貨,總存量夠供應至少1個月;本港食米9成來自泰國和越南,中國米僅佔7.7%,現供貨和船期均穩定。超市米架連日清空,他稱超市或隔2至3日才來貨,籲市民「唔搶就有貨」,不建議囤積太多食米,否則易生穀牛。

 

籲市民對糧食供應有信心

 

  新鮮豬肉方面,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透露,本港活豬6成來自廣東省,已回復每日1,800頭豬供應,強調內地疫情影響不大,會督促代理商穩定供貨。他指出,活豬供應早前因非洲豬瘟而縮減,但豬瘟疫情已受控,料下半年供應會逐漸增加。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亦說,廣東省已下令內地漁業工人自我隔離14日,本月9日前暫不出海,故內地供應減9成,現已增加進口外國海鮮,並有養殖魚補足,來貨價甚至比去年更平。

 

  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表示,現時局部封關措施對貨運影響不大,口岸已加強檢疫措施,包括填寫健康申報表、量體溫、兩次檢疫及加強消毒,過關時間增加約15分鐘,籲市民對糧食供應需有信心,憂政府「全面封關」或引來更大恐慌。

 

超市限每人每類貨購兩件

 

  香港電視日前接受電台訪問時稱,油米供應商農曆年假一般較長,料本月中旬後供應會回復穩定,而口罩供應則未能預告貨量及到貨日期,已派員赴東南亞及韓國搜購。另外,廁紙生產商維達國際昨稱其工廠在本周或下周復工,沒停廠計劃。

 

  超市昨亦推「限購令」,食米、漂白水、紙巾等每類貨品每人限購兩件。百佳稱貨品供應穩定,冀市民理性選購,盼限購措施能令市民購得所需日用品。惠康表示,由於個別貨品需求急增,為保最多顧客能購買所需貨品,對個別貨品暫設購買上限,返回正常水平便取消安排。

 

 

下一頁 存貨僅夠用20日 口罩短缺私家診所隔日開門

存貨僅夠用20日 口罩短缺私家診所隔日開門

 

醫學會表示以每間診所連醫生最少3名員工計,每日最少消耗3個口罩。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全球爆搶購口罩潮。有私家醫生指,因口罩短缺需「隔日開業」,料現時存貨僅可支撐多20日。醫學會指,目前至少10家診所因「缺罩」無法應診,憂情況持續,進一步令400家診所停業。另清潔工口罩亦告短缺,預告未來街道清潔工作或被迫暫停。

 

香港醫學會義務秘書楊協和

 

  香港醫學會義務秘書楊協和表示,其診所因口罩存量不足,需隔日開門應診,坦言若每天開門,一盒50個的口罩只能足以應付10日,為免長期病患者被迫「斷藥」,故隔日開業,望「延長得幾耐得幾耐」。

 

  醫學會早前獲港府提供600盒共3萬個由泰國生產的口罩應急,最終吸引多達1,181名醫生申請,需經抽籤方式選出600人,以來貨價170元買入;另有友好團體捐贈出2.5萬個來自南韓的N95口罩,料到貨後每名私家診所執業的會員可優先獲發5個。

 

醫學會:裝備不足不宜應診

 

  但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指,以每間診所連醫生最少3名員工計,每日最少消耗3個口罩,故一盒50個口罩僅可維持10多日,估計至今最少已有10名醫生因口罩不足停止應診,憂情況持續,或有多達400家私家診所因口罩不足停業,短缺情況比沙士期間更嚴重;恐令私家診所分流公院作用失效,公營醫護壓力百上加斤。

 

  醫學會會董陳念德亦稱,疫症當前,不論公私營醫生均正「打仗」,他新年後開業7日以來,平均每日遇到3至4名內地返港病人,具一定風險;又強調沙士期間有4位醫生殉職,當中2人為私人執業,前車可鑑,籲會員如沒足夠裝備便不應應診。

 

部分消毒清潔工作 或要停工

 

  此外,香港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表示,業內8成企業的口罩儲備僅夠用2星期,料情況持續或令部分消毒和清潔工作停工,籲有心人捐口罩。

 

  政府物流署指,續循多個渠道向全球不同供應商搜購口罩及防疫物品,但據署方上月底邀請供應商提供5,700萬個外科口罩的招標文件顯示,投標屬「價低者得」,有議員批評政府「不食人間煙火」。

 

口罩重用不能多於一天 寧以紙巾代替

 

鄭綺雯

 

  口罩短缺,不少市民都被迫重用口罩。但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提醒,市民不應把口罩重複使用多日,「隔一晚會滋生好多細菌,你唔肯定當中有無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強調重用口罩只限於一日內,坦言「如果(口罩)用多過一日,寧願唔好戴,用紙巾掩著口鼻更好」。

 

藥劑師須用「私伙」口罩工作

 

  她又指,市民佩戴口罩前應先洗手,過程盡量避免觸摸口罩中間,若需短時間內脫下口罩,應把口罩放平後,用兩張紙巾前後包好,再放入信封暫存,重新佩戴時亦應徹底清潔雙手。

 

  鄭表示,不少在藥房工作的藥劑師亦欠缺口罩,只能盡量節省使用或動用「私伙」,該會上月底去信特首林鄭月娥,要求政府確保所有醫護人員及藥劑師有充足口罩供應,惟政府至今仍未答覆有關建議。

 

 

下一頁 確診逾2.8萬宗 全國人大會議傳延期 無戴口罩企近患者 56歲男15秒中招

確診逾2.8萬宗 全國人大會議傳延期 無戴口罩企近患者 56歲男15秒中招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路透社引述消息稱,中國正考慮將原定3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延期。另外,內地確診武漢肺炎已超過2.8萬宗,565人死亡,當局更發現有民眾與病人僅一起停留了15秒,即被傳染。

 

  路透社昨天引述一名要求匿名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目前重點仍是按計劃召開人大會議,但由於預期疫情不太可能在3月被遏制,因此當局正討論一系列方案,延期舉行是其中一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全國人大新聞中心對相關報道未予置評。

 

  報道指出,中國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至關重要,因為會議將批准中國首部民法典,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的法律改革努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多地推遲召開地方兩會

 

  此外,預計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還將討論香港問題,並公布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中國的國防預算。

 

  為防控疫情,至今已有多地宣布推遲原定於本月初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

 

  全國人大會議在3月召開的慣例始於1985年。從1995年起,全國人大會議固定在3月5日開幕,全國政協會議則在3月3日。

 

  據悉,內地的確診武漢肺炎個案繼續增加,至昨天已超過2.8萬宗,其中565人死亡,比前天急增74人。湖北仍是重災區,全省有1.96萬多宗確診個案,549人死亡。而已成為確診數字第二多的廣東,至昨天有個案970宗,其中與本港相鄰的深圳有316宗。截至昨天為止,各地有1,401多人治癒出院。

 

  另一方面,武漢肺炎的傳播力令人吃驚。在浙江寧波,一名56歲男子本月4日被確診武漢肺炎,目前在隔離治療。經流行病學調查,他發病前14天內沒有在無疫區居住及旅行的紀錄,也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亦不認識區內之前確診的患者。

 

至昨日內地1401人治癒出院

 

  其後當局根據公安部門的閉路電視影片比對,發現1月23日早上7時47分,該患者在街市買菜時,曾與區內一名61歲確診女患者,在同一攤檔有過大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兩人均未佩戴口罩,懷疑因此受到感染。

 

  目前當局已追蹤到患者密切接觸者共19人,均已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下一頁 世界夢號續檢疫 1乘客發燒送院

世界夢號續檢疫 1乘客發燒送院

 

  「世界夢號」郵輪曾接載武漢肺炎確診者,昨午有衛生署職員上船替乘客量體溫。衛生防護中心稱,檢疫工作未完成前,所有人士都需留在船上;早前206人與確診者同一時間乘船,雖幾乎過了最長潛伏期,但不排除有輕微病徵者或已在社區,籲盡快聯絡衛生署。

 

  「世界夢號」仍停泊在啟德郵輪碼頭,進行港口衛生檢疫,全船約3,600名旅客及船員須繼續留在船上。昨午2時許,多名身穿保護衣衛生署職員上船,替乘客檢查。郵輪上大部分人都在房間,至於郵輪停泊的B區,地下大堂已被封鎖,但位於2樓登船大堂仍局部開放。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表示,船上33名曾有病徵船員,均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陰性反應,就對上一次有人確診的日子為1月24日,料衛生署以兩周潛伏期計算,故船上人士最快可於今日度過潛伏期。

 

不排除有輕微病徵者在社區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早前與確診患者同一時間乘船的206人,上月24日在本港登岸,有關人士由登岸至昨日已有13日,幾乎過了最長潛伏期,但不排除仍會有輕微病徵者,已在社區,認為情況較令人擔心,籲他們盡快致電熱線聯絡。她指,前日船上33名報稱身體不適的船員,當中3人送院,化驗報告均對武漢肺炎病毒呈陰性,但晚上再增1名船員因不適送院;至昨晚1名乘客亦出現發燒並送院,另8名乘客出現輕微呼吸道感染症狀。

 

  民主黨接獲7宗船上人士求助,立法會議員黃碧雲稱,有旅客只帶備原定4天行程藥物;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則代旅客購買奶粉和尿片等新生嬰兒必需品,昨把約1周分量帶到碼頭,由船公司職員送上船。他希望政府可提供必須物資給乘客。

 

 

下一頁 科大研檢測儀40分鐘驗出新肺炎

科大研檢測儀40分鐘驗出新肺炎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儀,較現時一般檢測儀快約2小時。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儀,新型檢測儀能在約40分鐘內檢測新肺炎病毒,較現時一般檢測儀快約2小時。團隊表示,現時儀器及6,000個測試劑盒已準備就緒,可供本港當局使用,待磋商細節可確定推出日期。

 

  由科大物理學系教授溫維佳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一間深圳生物科技企業合作,於今年1月20日獲取新冠病毒序列後,立刻展開針對性的研究,並於一周內成功研發出該個全新的快速檢測儀。團隊指出,目前使用的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方法,主要透過半導體加熱器,以平均每秒升4至5℃的加熱速率,先把測試樣本加熱,以擴增樣本中特定的脫氧核醣核酸(DNA)片段,從而偵測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整個過程需1.5至3個小時。至於新儀器則採用矽基薄膜微加熱器,可將溫度提升的速率加至每秒升30℃,由於提升溫度的速率更快,能在樣本裏酶(enzyme)活性降低前完成檢測,檢測病毒的所需時間僅約40分鐘內。

 

每次測試費減至50人幣

 

核酸增擴檢測分析儀

 

  溫維佳表示,新儀器設計成便攜式手提箱型,可用於各級疾控中心、海關、企業工廠等,有關儀器現已於內地深圳和廣州投入服務。他又稱目前使用的PCR儀器售價約為40萬港元,在內地每次測試費用約為200元人民幣;新儀器售價則約20萬港元,每次測試可減至50元人民幣。

 

 

下一頁 生意跌6成 零售業籲業主減租

生意跌6成 零售業籲業主減租

 


零售商如珠寶鐘錶、化妝品及服裝的生意均受近日疫情影響。

 

  受反修例示威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零售業生意大幅下滑。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昨指,上月農曆年傳統消費旺季中,大部分零售商的平均生意額下跌3至8成;料未來仍會持續下跌至6成,恐出現大型結業潮,冀業主取消收取固定租金等。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最新調查顯示,自1月24日起共10天的農曆年傳統消費旺季期間,大部分零售商平均生意額跌3至5成,個別類別如珠寶鐘錶、化妝品及服裝等跌幅達80%,預計2至3月期間,受疫情影響更下跌多4至6成,步入「超級寒冬」,或出現大型結業潮。

 

  協會呼籲,全港店舖業主應履行社會責任,向租戶提供為期半年的租金紓緩,包括取消收取固定租金,改為以營業額按百分比抽成;取消收取管理費、推廣費及冷氣費等,並因應疫情發展,酌情商議未來租金安排,共度難關。

 

 

03/06/2024

銀行中港CEO經歷多次逆境!公開6大團隊內部、對外營運策略!瞄準高端客+以人為本成穩定業務關鍵

#地緣政治 #亞太 #外資 #金融 #疫情 #ESG #經濟 #香港 #銀行 #行業 #管理學 #職場人語 #荷蘭國際集團 #以人為本 #業務 #高端客 #ING

ING銀行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潘啟良表示,該行一向瞄準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優勢的高端客戶,以及在全球設立多個據點,有助維持業務穩定。(梁偉榮攝)

 

  加入歐洲大型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超過31年的潘啟良,在3年前疫情期間,出任ING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負責戰略執行及業務表現。他分享,自己與其他資深的管理層早已一同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逆境。

 

  「亞洲金融風暴、廣信倒閉、互聯網泡沫破裂、沙士、歐債危機……」,他把這些遇過的逆境與挑戰都娓娓道來,同時歸納出多年來令業務穩定的6大關鍵(見表),直言只要繼續把好關,對經濟前景抱持信心。

 

 

  過去數年,包括歐洲和印度在內的多間外資銀行撤離香港。然而,潘啟良認為香港仍具有國際金融吸引力,看好該行在亞太市場的發展,加上一向瞄準高端客戶,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的優勢。他直言:「過去幾年不論是疫情或者政治環境也好,公司都會跑出去。」

 

  而且,「對客戶而言,我們在亞太區深耕10個據點,極具網絡價值,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尤其是中資,非常看重東南亞市場。」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複雜化,在發展業務及挑選客戶方面需更加小心,可是他仍然對其挑選客戶的能力有信心,「很多客戶都與我們簽訂了十年、二十年合作,甚至三十年以上。」深信過往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保持良好規模,對市場長遠前景樂觀。

 

  對於中國市場,他認為現時正經歷調整階段,「而且始終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系,所以對長遠發展有信心。」

 

疫境因時制宜 紓企業融資壓力

 

  他又分享,早在加入ING的初期開始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回想當時適逢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我有約9年時間在國內。那時候還有稱為珠三角的地區,並且已經開始做很多中國的業務。外資或者任何資本都好,對中國的市場都看好。」

 

  此外,金融科技為銀行產業帶來變革,同業之間的競爭,有時候更像科技賽。雖然推動金融科技變革是不可逆轉的重要方向,惟潘啟良提到,期望具體策略是以「貼地」為重心,切忌「為創新而創新」,聚焦於做實事並把顧客體驗做得更好。

 

  無論過去或現在,他強調團隊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擁有涵蓋各種價值鏈和行業知識的人才及專家組,幫助建立互信關係。

 

  舉例,回顧疫情期間,毫無疑問對其不少跨行業的客戶供應鏈、銷售或盈利帶來影響,造成現金流或融資壓力。惟該行根據經驗因時制宜,在困境時,與客戶加大合作,作出「聰明且體現互信的決定」。他解釋,相信這些最高端的客戶,只是面對一個暫時性的挑戰,「而且當時願意加強合作的銀行為數不多,客戶是絕對會記住的。」翻查該集團在今年初公布的財報,由於利率高漲助攻,其2023年淨利大增近一倍至73億歐元(約617億港元)。

 

重聆聽實踐 展示以人為本特質

 

  為了解員工需求以穩定軍心,同時在市場渴才的局面之下,穩固核心團隊,該企除了透過organization health index(OHI)研究,3年前他升任CEO一職時,亦設立了「CEO Box」,即使新入職的員工都可更放心地,直接提出意見與提供對話空間,「向他們表示我已準備好」以及讓其知道CEO是「貼地」的。

 

  他認為,作為CEO必須帶頭做起,「讓員工知道我們有聆聽,我們針對大大小小的事項都會有跟進」,付諸行動。

 

  而且,他形容此情況如同:「你跟客人談完之後,你要做成事。如果甚麼事都沒有做成,其實別人會知道。」因此,這樣也是另一種形式以身作則,展示其以人為本的業務(Human Business)的特質,不論是對內或對外,都需要聆聽與實踐,重視人性化舉措,助維持業務穩定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