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7/04/2020

佛誕+勞動節4日假 防疫勿鬆懈 連續7天無本地個案

#假期 #本地遊 #新冠肺炎 #勞動節 #佛誕 #CLeanTech #限聚令 #OL #機管局 #外傭 #的士牌 #打工仔 #抗疫基金 #保就業 #情緒 #長者 #本地確診

  【晴報專訊】本港昨沒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一周內第3次零感染,亦是持續7天無本地個案。疫情緩和,多了市民外出,本周四起將是勞動節及佛誕長假期,有旅行社舉辦本地遊,但限3人報團。惟政府籲市民勿鬆懈,因社區危機未解除。專家指,市民只要做足預防措施,不擔心長假期後大爆發,惟若計算對上一宗源頭未明的本地個案,相信要守到下月18日放寬防疫措施才安全。

 

長期抗疫令港人感疲累,不少人已「忍唔住」要出街,長洲於剛過去的周六日人頭湧湧。

 

  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截至昨午4時未有新增確診個案,是連續7天無本地個案,累計個案維持1,037宗,772人已出院,惟中心提醒,市民應繼續盡量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網誌稱,明白自疫情爆發以來,市民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但仍須保持高度防疫意識,以免抗疫前功盡廢,一發不可收拾,籲市民在本周後期的長假期下繼續堅持和忍耐,減少外出及避免聚餐或聚會等社交活動,以減低社區出現群組傳染個案風險。食衞局局長陳肇始亦稱,全球疫情仍嚴峻及不穩定,籲社會各界勿鬆懈。

 

專家:至少守到下月中才放心

 

商場人流亦有所改善,部分食肆現排隊人龍。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留意到近期有較多市民外出,但大部分人均戴上口罩,相信只要繼續做好預防措施,不擔心長假期會引致本地爆發,亦坦言「好難叫市民長期唔出街」。但他擔心,早前第1,036宗個案確診男子,曾隱瞞家居檢疫期間有病徵,又曾上班、拔牙及理髮,或已傳播病毒;而最後一宗本地個案,即4月19日確診、維珍航空女地勤的感染源未明,強調應由當日起計28日,即到下月18日再無新增個案,疫情才可叫放心。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指,早前復活節假期亦有大批市民外出,「自然實驗」亦未見問題,現已一周無本地個案,認為不必遵守28日無新增個案才可解禁限聚令的「硬指標」,目前診所檢測亦沒發現隱形病人,相信只要市民戴口罩,注意個人衞生,不擔心再有大型爆發。

 

旅社搞3人本地團 反應一般

 

  疫情下,海外旅行團全數叫停,有旅行社轉攻本地遊。縱橫遊常務董事袁振寧稱,限聚令下有推出只供3名團友的遠足一天遊,地點包括西貢、大帽山以及鳳凰山,但他承認反應「非常一般」,只有零星報名。而康泰旅行社則推出本地酒店住宿或晚餐套票,如銀礦灣度假酒店套票、和牛燒肉放題、外賣套餐等,惟發言人稱客人對酒店住宿仍有顧忌,主要以膳食套票及外賣為主,且估計市民怕假日多人聚集,訂購平日套票的比例有增多。專攻本地遊的駿景遊及發達行亦稱,開4人以下本地團有操作困難,相信要留待限聚令放寬後才再作評估。

 

第9宗復陽 20歲女再現病徵

 

  昨再出現第9宗康復者「復陽」個案,一名20歲女患者出院後病毒測試再呈陽性,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有關患者近日出現病徵,被安排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該患者出院後主要留在家中。中心日前指出,相信病人體內殘留病毒,未必有傳染性;惟梁子超稱,不能斷言無感染性或病毒已死,若病人本身有病徵,「可能代表病毒重新活躍」,認為醫管局要為覆診病人多做檢查。

 

機場新設消毒通道 殺菌只需40秒

 

全身智能消毒通道「CLeanTech」(機管局提供)

 

  機管局昨宣布,將引入全身智能消毒通道「CLeanTech」,是全球首個機場在實際環境試行有關設施;另會測試於所有旅客設施應用抗菌塗層及自動化清潔機械人,全面消毒機場的公共地方及旅客設施,保障旅客及機場員工。

 

  CLeanTech消毒通道的內部表層設有抗菌塗層,可利用光催化及「納米針」技術,遙距消滅人體及衣物上的病毒及細菌,通道會維持負壓狀態,避免通道內外交叉感染。設施目前專供為抵港旅客執行公共衞生、檢疫的職員使用,人員進入密閉通道後,消毒及殺菌程序為時40秒。

 

  至於抗菌塗層將應用於客運大樓內經常使用及接觸的設施表面,包括旅客捷運系統、旅客專車及手推行李車等不同設施,可消滅病菌、細菌及病毒,未來亦會考慮長遠應用。自動化清潔機械人則配備紫外綫消毒燈及空氣過濾器,只需10分鐘就可消滅附近空氣及物件表面多達99.99%的細菌,並可全日用於客運大樓的公共洗手間及主要運作區。

 

下一頁 維園回復熱鬧 外傭:天氣好聚一聚 部分多於4人 群組相隔不足1.5米

維園回復熱鬧 外傭:天氣好聚一聚 部分多於4人 群組相隔不足1.5米

 

昨有不少外傭在維園聚會,群組之間的距離或未達法例要求。

 

  限聚令生效期延至5月7日,惟周末周日街上人頭湧湧。早前因限聚令變得冷清的維園昨亦回復熱鬧,有不少外傭聚會,小部分人疑違禁令,多於4人聚集,而群組之間亦不足1.5米距離,但未見有人執法。有外傭坦言,昨日天氣好故有較多人出來聚會。截至昨凌晨,警方、康文署等就「限聚令」共作51,845次巡查、7,368次勸喻,警方發出312次定額罰款和14次檢控。

 

  維園草坪大部分空間雖早已被圍封,但昨所見,仍有大批外傭在無圍封的位置架起帳篷和地攤聚會,現場有逾百個帳篷,當中大部分少於4人一組聚集,但有小部分人疑違禁令多於4人,而群組之間亦不足1.5米距離,尤其在樹蔭下,人群特別密集。

 

  來港工作8年的印傭Mary(化名)表示,昨天氣好,所以聚會人數較上周多,但已比限聚令前的7、8人少,昨僅5人聚會,要分成3人和2人兩組,擔心會有執法人員驅趕,會注意衞生和留意距離。另一印傭Annie(化名)表示,昨與朋友聚會和祈禱,禱告時要暫時脫口罩,完成後便會戴回和清潔雙手,亦擔心病毒傳播,故祈禱後便會回家。

 

勞工處提醒限聚令仍生效

 

  有勞工處人員昨在維園巡邏,向聚集的外傭派發傳單,並以外語廣播,提醒外傭限聚令仍生效,籲保持1.5米安全距離。有人員表示,目測昨日聚會外傭比上周日少,惟有外傭不知限聚令已延長,會再提醒,但通知執法人員則由公園保安負責。記者昨午在維園逗留約1小時,未見有執法人員到場。

 

  印尼移工工會昨亦派義工到維園提醒外傭,並派發口罩。義工Sustari表示,昨派了300包口罩,每包2個,認為昨維園人數較上周多,承認外傭防疫意識或稍有鬆懈,會加強解說。她又表示,有僱主過分緊張,拒讓外傭放假外出。另昨不少港人趁假期到離島鬆一鬆,長洲街頭都人頭湧湧。

 

下一頁 經濟差謀定後路 OL也考的士牌 報讀相關課程人數倍增

經濟差謀定後路 OL也考的士牌 報讀相關課程人數倍增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出現裁員減薪,部分人擔心失業,及早為未來鋪路。有駕駛學校稱,去年發生社會運動,加上疫情影響令本港經濟下滑,報讀的士課程人數大增1倍,學員亦趨年輕化。業界稱,曾見年輕OL考的士牌,冀增加一技傍身。另有業界稱有新血加入是好事,但提醒經濟不景,部分司機日均收入亦跌至200、300元。

 

  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打工仔正設法自我增值。陳先生(化名)做攝影師多年,去年有感經濟轉差,擔心被公司裁員,故決心考的士牌,他說:「就算失業都可以揸的士,多一項謀生技能。」

 

隨時失業 學多一技

 

  在本港考的士牌只需考筆試,考生報讀由運輸署授權駕駛學校開辦的課程,考試及格後再辦理的士司機證便可入行。好運駕駛學校行政主管Dorothy Li稱,去年9月每月報讀的士課程約有200人,今年2月及3月增至每月400人。「考的士牌人數增加與經濟差有關,因學費平、又易入行,可以多個搵食途徑。」她說,部分考生是中港過境巴士司機,因疫情導致「手停口停」,擬轉行揸的士。

 

  此外,考生亦趨年輕化。Dorothy說以前考生多屬40至50歲,現時多了20多歲的年輕人。據該校統計,現時21至30歲考生佔1成;30至40歲佔5成;40至50歲佔3成,她說「筆試考記性及記規條」,年輕人有一定優勢。

 

  香港駕駛教師從業員協會主席胡慶盛說,去年社會運動加上近月疫情影響經濟,「部分人或想考多一個牌,多一個出路」。他指,近年考生包括20歲出頭的年輕人及做文職女生,「以前女考生多數是新移民,現時多了OL考牌」。

 

駕駛師傅黎文傑

 

  運輪署今年2月將的士牌筆試題目由140條減至90條,加上及格標準降低,亦增加應考誘因。駕駛教師協會理事長、學車易創辦人黎文傑說,以前要答對9成以上才及格,現時答對約86%或以上便及格,且經濟衰退亦令有危機感的人想到去考牌。

 

  運輸署回覆本報,2019年有9,967人次應考的士筆試,比2017年(9,115人次)及2018年(8,997人次),分別增9.3%及10.7%。另去年共發出3,691張新批核的士駕駛執照,比2018年多逾330張。但因疫情關係,署方在1月29日起暫停筆試,轄下駕駛考試中心亦由3月23日起暫停服務。

 

業界提醒 搵食艱難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料的士業界將有一批新血加入,認為是好事,「不會青黃不接,或者只剩高齡司機」。惟近月因疫情關係,司機每日營業額撇除車租及油費後,由以往500至1,200元,跌至僅剩200至300元,「多了人入行,亦等於搵食難了」,他又說,往年6月中起是的士業旺季,希望疫情盡快緩和。

 

 

下一頁 8成受訪打工仔 抗疫基金無受惠 僅25%受訪者稱僱主會申「保就業」

8成受訪打工仔 抗疫基金無受惠 僅25%受訪者稱僱主會申「保就業」

 

  各行各業在疫情下均受打擊,員工放無薪假、被裁員等情況逐漸浮現。有工會調查發現,8成正在放無薪假的受訪打工仔認為,在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中無法受惠,僅25%人稱,其僱主會申請「保就業」計劃,促當局設失業援助金。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稱,6月起將透過綜援系統提供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

 

  工聯會本月22至25日期間,以網上問卷訪問304名正在放無薪假的基層僱員,以研究政府早前宣布為僱主提供一半薪金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成效。結果多達81%受訪僱員認為在計劃下未有受惠;41%人聽聞公司將於未來2個月減少人手;9%人稱任職的公司將結業;只有25%人表示,其僱主會申請「保就業」相關資助。

 

羅致光︰6月推失業支援計劃

 

  至於參加「保就業」計劃的僱主須承諾接受補貼期間不會裁員,補貼金額全數用於僱員工資,37%受訪員工對僱主態度不肯定,另有近3成人認為僱主「可能不會」或「一定不會」遵守承諾;工聯會認為當中反映勞資互信薄弱。

 

郭偉強(左二)認為現時「保就業」計劃未能惠及失業人士、自由工作者或放無薪假人士。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稱,現時「保就業」計劃未能惠及失業人士、自由工作者或放無薪假人士;加上放無薪假的制度存在「灰色地帶」,建議政府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同時落實「保就業計劃」細節,加強宣傳及投訴機制等。

 

羅致光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發表網誌稱,大部分領取失業綜援的家庭只是短暫需要社會支援,渡過難關便能自力更生,形容他們同樣「有手有腳、有骨氣」。他又稱,綜援可發揮安全網功能,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現金支援,故今年6月起將透過綜援系統提供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在該計劃下,健全人士的資產上限加倍,以一個4人的健全人士住戶為例,限額由8.8萬元增1倍至17.6萬元,自住物業暫時獲豁免納入資產審查。

 

 

下一頁 長者留家防疫 需情緒支援升7成

長者留家防疫 需情緒支援升7成

 

協會2月起接觸2萬名有需要長者。(網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長者擔心外出受感染,日常生活尤受影響。長者安居協會自2月推出特別行動,接觸逾2萬名有需要長者,發現當中需社工處理的情緒支援個案,較去年同期升72%;逾三分一需情緒輔導,較去年同期升約4成,主要是長期留家令長者孤獨感增。

 

  長者安居協會於今年2月起接觸逾2萬名獨居、長期病患、殘障等長者。協會發現,長者的情緒支援個案有持續上升趨勢,需社工處理的個案較去年同期升72%,其中逾三分一需進一步情緒輔導,較去年同期升約41%。社工團隊已提供累計近900小時情緒輔導,註冊護士團隊則為逾1萬名長者提供健康建議。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王蓉)稱,疫情期間長者需長留家中,停止聚會和活動令孤獨感增加,而疫情資訊亦令他們感擔憂和恐懼,籲大眾及政府部門關注長者在疫情下的情緒支援問題。

 

25/08/2023

職場女王Son姐 | $5,000日薪星期六日OT都唔制?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係咩現象?做老闆要識變通!

#搶人才 #管理心得 #人才荒 #職場小貼士 #管理 #搵工 #有工冇人做 #管理貼士 #百業待廢 #補假 #假期 #OT #蕭條 #有人冇工做 #請人 #超時補水

  經濟周期有起有落,行業盛衰起落,時代世代更換交替,是必然的事。有危有機,都說香港是塊福地,不論是受到外圍經濟環境影響,還是受到不可預計的疫情影響,香港人從來轉數適應力強,跌得低彈得高,屢創佳績,說是火鳳凰亦不為過!

 

  我知做人應該向前看,不能總是想當年,不過我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60後,見過輝煌的香港,見過低迷的香港,從未見過如此蕭條百業待廢的香港!按常理要減廢當然要由源頭開始,但在歪理才是道理的今日,源頭非但減不了廢還要增廢愈來愈廢,廢廢柴柴濟濟一堂,低低能能坐埋一枱。流失的是人才,千方百計搶返來的是甚麼才?Sorry囉,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才首尾都不見?好彩我好歹叫做讀過少少書,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明就明,唔明自己檢討下,點解唔讀多啲書!

 

  市道如此蕭條,照計好多人搵工,請人應該冇難度。但事實卻是打工仔說搵工,老闆嗌救命話請人難!究竟誰比誰更難?事出必然有因,有因必然有果。以前工廠模式用開工時間生產量計算人工,訂單多工時長,老闆賺得多,員工有OT,多勞多得,非常合理。

 

  但在講求效率創造力想像力,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重要的今日,依然沿用工業時代的薪酬計算方法,用工時計算薪酬,工作時間長短與業績表現直接掛鈎。用腦用心的付出,如何計算?教打工仔如何服氣?

 

  即使經歷了COVID的洗禮,證明家居工作是絕對可行的,更有效率更節省資源的,員工的質素無需靠年尾做評估,每日做過些甚麼看進度看交出來的功課馬上見真章的。願意改革改變工作模式的公司企業寥寥可數,絕大部分依然認為員工唔返工公司工作就是蝕底,愈夜走愈遲放工的就是勤力的員工。

 

  但是時代進步了,不再人浮於事了,更加不一定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才能夠生活的了。有父幹母幹的直情不用幹,有條件的為興趣有理想的會有選擇地幹,無條件的選擇躺平的直接洗手不幹。那些日日做足企足十幾個鐘,逢星期日公衆假期例牌冇假放要返工的工作,年青人肯定唔會選擇做,說實話,有得揀誰會有興趣意願做?

 

  當年打工仔最在意的是有冇超時補水,年尾有冇雙糧花紅。今日打工仔最在意的是假期,最緊要準時放,加幾多錢都不願意OT!舉個真實個案給大家參考,有公司出$5,000日薪請員工星期六日OT幫忙,冇人肯做。結果改為星期六日OT另外補多3日假,立刻超額完成!

 

  識得變,變得快,變得通,新世界,好世界!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