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8/05/2020

晶苑友情價製銅芯口罩 創科局堅稱無利益輸送

#銅芯抗疫口罩 #認證 #巴基斯坦 #CuMask #確診個案 #口罩 #晶苑 #生產線 #創科局 #紫外光 #消毒 #嶺大 #酒吧

  【晴報專訊】全民免費派發的「銅芯抗疫口罩」(CuMask),被坊間質疑在生產上有利益輸送。創科局昨公布,口罩由晶苑國際集團的越南廠房生產,本地有廠房借出車間及提供空間擺放口罩,並在大埔消毒,澄清不存在「利益輸送」,強調情況緊急並涉公眾健康,可不招標直接採購,而晶苑更以「友情價」承接。晶苑表示,2月下旬接獲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尋求協助,基於社會責任和項目重要性全力配合及支持。

 

大埔龍達紡織的無塵工場,將消毒後的口罩由全套保護衣工人作包裝。

 

  銅芯口罩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研發,早前指每個成本約40元,由港府首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8億元資助。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早前拒透露口罩生產商,指避免原料被「截糊」,卻被外界指口罩由晶苑國際集團生產,而該集團執行董事王志輝,又是中心董事,有私相授受之嫌。而晶苑股價昨升12.5%,相當於市值增7.13億元,收市報2.25元。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昨終公開口罩是由晶苑國際在越南廠房生產,而荃灣南豐紗廠、土瓜灣聯業製衣則借出車間及提供空間擺放口罩,還有位於大埔工業邨的龍達紡織公司環保紗廠提供無塵室,為口罩進行臭氧消毒。

 

晶苑:非商業考量 按成本報價

 

  蔡稱,晶苑是以「友情價」承接生產,不明外界為何認為是有利益輸送,因對方未必能收回成本;另考慮到情況緊急及涉公眾健康,可不招標直接採購。蔡強調中心是以非牟利性質承接項目,不會有個人得益。

 

陳慧欣

 

  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業務拓展)陳慧欣昨表示,中心及政府均知悉王志輝的身份,他亦有避席參與項目。晶苑則發聲明指,集團於2月下旬接獲中心尋求生產技術協助,遂調動上萬員工生產,以達至6星期內完成生產700多萬個口罩的指標,又稱集團非從一般商業角度作考量,只按生產成本報價,每個口罩加工費報價少於1美元,王志輝亦已於2月底申報利益。

 

  但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政府透明度不足,認為當局應交代決策過程。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認為,暫未能評估約3億元生產費用是否合理,政府應在口罩完成生產後,交代和解釋未就生產公開招標原因和生產商資料,以免令人覺得「自己人益自己人」,又質疑是「益了越南」。

 

大埔無塵間作消毒 日產 7萬個

 

  中心昨開放位於大埔龍達紡織的無塵工場予傳媒參觀,工場設有4部臭氧機消毒口罩,過程約1小時,完成後由輸送帶運入旁邊無塵間,由全套保護衣工人包裝。陳慧欣表示,銅芯口罩總產量900萬,其中約850萬由晶苑在越南廠房生產,當中約500萬已完成裁布、車衣、消毒和包裝,其餘部分未消毒;本地生產則由中心統籌,在南豐紗廠和聯業製衣生產,產量約50萬個。

 

  陳又解釋,龍達紡織無塵間達ISO 8級水平,即消毒包裝食品的等級,3月中完成測試後開始消毒和包裝,實際日產量約7萬個,投產至今已消毒155萬個,包括港產和越南產,仍有150萬個待消毒,料5月內完成。

 

下一頁 本地口罩20條生產線 僅4條獲認證

本地口罩20條生產線 僅4條獲認證

 

口罩早前短缺,政府推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希望促進本地口罩生產。

 

  銅芯口罩反應熱烈,至昨天網上登記人數已逾229萬,但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進展卻不理想。據了解,由於目前全球認證需求大增,加上本港缺乏技術支援,目前在20條生產線中,只有2間獲資助生產商共4條生產線已取得ASTM認證。有議員批評,計劃雷聲大雨點小;而商經局則回應指,容許有關公司申請延期供貨,惟如無合理原因,如延期超過1個月,資助便會被撤銷。

 

「國藥科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稱其生產的「SPT口罩」已獲認證。(fb圖片)

 

  目前有15間公司參與資助計劃,當中5間更獲批2條生產線。其中1間「益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先生表示,公司出產的口罩已取得ASTM LEVEL1認證,兩條生產線共提供300萬個口罩予政府,其中一條的200萬口罩已準備好供貨,只待政府有關審批程序;而另一間同獲批2條生產線的「國藥科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早前亦在fb專頁稱其「SPT口罩」已取得認證。

 

認證需求增 要較長時間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視察在南豐紗廠的銅芯口罩生產工場。

 

  商經局昨未回應廠商認證及供貨情況,但稱目前全球各地都爭相設廠生產口罩,並紛紛把口罩樣本送往外地認證,以致需較長時間。政府將按指引,容許因等候報告而未能如期供貨的公司,申請延期一個月,但若無特殊及充分理由,逾期逾一個月者的資助會被撤銷。

 

  據了解,不少獲批資助的公司,本身欠缺生產口罩經驗及設施,以致未能在首次測試「過關」,加上目前認證需求急增,估計可能最快要到7月才可以取得認證。

 

  資助計劃早在2月公布,由立法會通過撥款至今已逾兩個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計劃「雷聲大雨點小」,當局未考慮執行細節,以致開支達15億但表現卻令市民失望;反觀部分未申請資助的廠商生產進度反較快,價格亦較便宜。

 

議員批「雷聲大雨點小」

 

  負責工聯會口罩工場的立法會議員何啟明指,由於口罩要送到外地認證,工聯會送檢時亦曾被扣關影響進度,加上本地沒生產口罩的技術人員,而封關影響有關人員來港,估計無生產口罩經驗的公司難及時覓得技術支援。他又稱,由於內地口罩標準較低,且原料質素未必有保證,以致未能「一擊即中」取得認證,認為當局未考慮技術難度,將生產要求訂得太高。

 

 

下一頁 36歲男出院3周「復陽」 新增4宗輸入個案 全由巴基斯坦返港

36歲男出院3周「復陽」 新增4宗輸入個案 全由巴基斯坦返港

 

昨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皆由外國輸入,連續18日本地零確診紀錄則仍穩守。

 

  本港昨多4宗新冠肺炎輸入個案,打破連續兩日零確診紀錄,患者全部為巴基斯坦返港人士。衞生防護中心又透露,1名36歲男子在出院3周後再有病徵,及後證實「復陽」。另外,港隊空手道代表李振豪留院51日後,昨日終於出院。至於科學委員會建議驗出有病毒抗體者可出院的新指引,醫管局指因涉及血檢仍需時間安排。

 

  繼本周一(4日)出現美國輸入個案後,本港昨日多4宗巴基斯坦輸入個案,令連續2日的零確診紀錄被打破;幸連續18日本地零確診紀錄仍然穩守。

 

張竹君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新個案全部無病徵,均由巴基斯坦經多哈來港,乘坐前日(6日)抵港的卡塔爾航空QR 818航班,當中包括一對叔姪,11歲姪兒(CASE 1042)在2月隨家人回巴基斯坦探親,29歲叔叔(CASE 1044)在3月和家人返回巴基斯坦,二人在當地未有同住,但4月底曾一起晚膳,未知是否經此傳播;其同行8名親友都需檢疫隔離。

 

同機4人出事 反映當地感染情況

 

  其餘個案涉及1名47歲男子(CASE 1043),他在2月初獨自到巴基斯坦,但與表兄弟一同返港;另1名40歲男子(CASE 1045)則在4月中與家人到巴基斯坦。對於同機有4人出事,是否意味飛機存播毒風險,張竹君認為更多反映當地感染情況,而非機內播毒風險高。

 

  另外,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證實,本港再有復陽個案,1名36歲男子(CASE 410)在4月16日出院,但21日後即本周二(5日)再出現肚痛、腹瀉等病徵,到瑪麗醫院求診及經衞生署覆檢後,證實對病毒呈陽性,現時情況穩定。劉稱,將安排病人再做血液抗體測試,但相信傳染性極低,強調當時病人對病毒兩度呈陰性才獲出院。翻查資料,涉事病人在2月中遊荷蘭、奧地利和瑞士後,3月17日出現發燒和咳嗽等病徵,3月24日到瑪麗醫院求診後,翌日確診。

 

  劉續指,早前曾為部分出院後復陽患者抽取樣本作病毒培植,但未能種出病毒,且大部分人都有抗體,專家認為他們應無傳染性。至於科學委員會前日公布的新出院指標,劉指未有資料顯示有病人按新準則出院,又謂檢測病毒抗體涉及血檢程序,仍需時安排。

 

空手道港隊李振豪戰勝病毒

 

  張竹君補充,委員會建議以發病後10日為出院準則之一,是因過去病例顯示,病人體內病毒在發病8、9日後會漸消退,至發病後10日會無法種出病毒,故認為是較安全指標。

 

  此外,留院長達51日的港隊空手道運動員李振豪昨在fb宣布,終於戰勝「難纏病毒」出院,感謝各界關心和鼓勵,及醫護無私付出,冀「好好感受一下生活」後,重回正式訓練。

 

傳政府下周派包機往印度首批接300港人

 

傳印度包機抵港後全部人需即時作病毒檢測,並入住駿洋邨隔離。

 

  消息指政府將派包機到印度接回滯留港人,最快可在下周六(16日)或下周日(17日)成行,料每人需支付8,000元機票費用,首批最多可接戴300人回港。

 

  消息指,包機將由新德里出發,抵港後全部人需即時作病毒檢測,並入住駿洋邨隔離。保安局表示,正與多間航空公司和部門聯絡包機事宜,專機出發時間和地點等具體安排,因要待當地政府審批時間及本地疫情發展等因素而定,若有決定會盡快公布。

 

 

下一頁 部分酒吧下午起營業 8類場所今解禁 需守8人限制

部分酒吧下午起營業 8類場所今解禁 需守8人限制

 

早前蘭桂坊多間酒吧受禁令限制而暫停營業,不少酒吧將於今年起重新營業。

 

  8類場所今日凌晨起可重新營業,但需遵守8人上限規管,業界表明準備就緒。蘭桂坊協會稱,大部分酒吧會在今午起營業,協會亦有專員每周輪流檢視酒吧衞生措施。戲院商會指會要求客人入場時探熱。有健身中心和遊戲機中心表示,會奉政府籲將器材分隔或加裝隔板。

 

  今日起戲院、美容院、按摩院、健身中心、遊戲機中心、麻雀館、遊樂場所和酒吧可重新營業。蘭桂坊協會總監張素媚稱,大部分酒吧會於今午開業,不少店面已噴灑光觸媒消毒塗層,協會更設監察小隊每周輪流到酒吧檢視員工、顧客及場地的衞生措施。但她指政府禁止音樂和歌舞表演對生意有影響,亦難要求客人不飲酒時即戴口罩,希望管制能再放寬。

 

  戲院商會副理事長崔顯威說,會要求客人入場時需探熱,入場後不能飲食等,兩周後再檢討成效。

 

  另有太古健身中心負責人蘇先生指,政府要求器材之間隔1.5米等措施,大部分能執行,但因難限制客人逗留時間,要設法配合8人聚集的限制。

 

派對場所桑拿場 望同時復業

 

  持牌遊戲機中心商會秘書羅小姐則說,能復業是遲來的好消息,業界已做好物資和人手準備,如兩台遊戲機之間有隔板分隔或禁同時運作等。

 

  惟現時桑拿場和派對場仍需停業。香港派對場地協會會長林漢然稱,業界主要做包廂預約,限制人數和追蹤客人比食肆和酒吧更佳,不明白為何未能同時復工,倡政府一視同仁。按摩業總會會長周鎮宇亦指,桑拿場與按摩院大部分設施無分別,願停用公共浴池和桑拿浴設施,冀能一併復業。

 

 

下一頁 嶺大製紫外光裝置 為1000劏房免費消毒

嶺大製紫外光裝置 為1000劏房免費消毒

 

  市民在疫情下更需注重家居衞生,嶺南大學自製30部紫外光消毒器,並與社福機構推出「紫『礙』線計劃」,獲賽馬會資助,初步預計可為1,000個劏房戶免費提供家居消毒服務。有受惠者表示「家中消毒後感覺安心多了」;嶺大期望未來可增加300部紫外光燈裝置,惠及更多有需要家庭。

 

  嶺南大學聯同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醫護行者及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等社福機構,合辦「紫『礙』線計劃」,並獲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資助50萬元。

 

受惠劏房戶:感覺更安心

 

  由嶺南大學嶺大創業行動自行設計及組裝的30部紫外光消毒器,採用傳統生物科學實驗室輻射波長253.7nm的紫外光燈為基礎;經科研證實,能有效殺滅照射範圍內95%的病毒、細菌及真菌,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

 

高永賢(左)期望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

 

  嶺大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博士表示,此計劃是本港首個於社區廣泛應用紫外光消毒技術的項目,同時亦培訓了約120名抗疫大使,於4月底至今已為150個劏房戶進行了紫外光燈消毒,初步計劃為1,000個劏房戶免費提供家居消毒服務;另期望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為更多居於狹小空間的家庭提供服務。

 

  現居於160呎細小劏房的馮女士,屬「一劏三」單位其中一戶。她指,疫情下多數留在家,雖然每日會以熱水拖地3次,但仍擔心兩名兒子會染疫,她在3月申請了上述服務,形容居所消毒後感安心多了。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