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6/06/2020

短訊查問近況 直播教做運動 長者服務IT化

#林鄭月娥 #疫情 #IT #檢測 #口罩 #新冠肺炎 #長者

  【晴報專訊】長者年老體弱,易受病毒攻擊。疫情下長者服務亦要轉型,不少服務單位改用「高科技」接觸長者,以手機傳短訊、拍片繼續服務,甚至推出「直播做運動」等模式助長者維持健康體魄。雖然不少興趣班改為「小班制」,令長者實體社交網收窄,但有醫生觀察到不少長者使用智能手機進步神速,「無得打牌,一樣可練下腦力。」

 

  疫情促使長者服務IT化。醫學會會董陳念德表示,會方素有舉辦社區學堂與長者聯繫,並由義工進行定期探訪,惟疫情下不便聚集和上門探訪,服務亦轉向「WhatsApp化」:「例如用短訊問長者是否夠口罩、漂白水等防疫用品,再安排送上門;亦會拍短片傳授健康資訊,例如怎樣保持社交距離買餸等。」

 

長者更懂得用智能手機

 

  陳醫生稱,不少70、80歲長者在疫情催迫下,使用智能手機技巧有提升,「有時唔識打字,便錄音發問」。他又說:「有長者覺得嗅覺轉差,擔心『中招』。我們會問他是否聞到其他食物味道,並告訴他失去味覺、嗅覺通常是年輕新冠肺炎患者才有,慢慢令他沒那麼擔心。」

 

  此外,疫情亦令社區活動人流大減,陳醫生坦言,過去安排20人活動,現在只有約5、6人,且以低接觸為主,「一個踏單車、一個睇報紙,很少聚在一齊,更加不可以唱歌仔和唱大戲」。

 

明愛長者中心拍攝短片教長者做運動。(受訪者提供)

 

  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督導主任馬玉霞稱,中心改行「預約制」控制人流,學習班和記憶訓練班亦採用小班制,每班不超過8人。另外,除通過短片、短訊聯絡長者,中心更開直播活動,鼓勵長者齊齊做運動,「雖然中心重開,但不少人怕聚集而不想來,用直播可增加互動性,令他們在家維持做運動等習慣」。

 

採預約制控制中心人流

 

  她續說,為了防疫,亦暫停唱歌、煮食等高危活動,改以靜態或運動類活動為主,且因注意到不少人長期留家抗疫致情緒繃緊,故增加靜觀活動助長者紓壓。她指出,疫情亦促使長者有更大動機打破科技壁壘,學用智能手機在WhatsApp群組查問有何服務。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表示,雖然疫情期間有提供服務,但不少長者不敢「落樓」。(受訪者提供)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監唐彩瑩表示,疫情下中心的支援認知障礙症等服務如常,但不少家屬或長者怕被傳染而拒來,故特意加強上門訓練服務,「比平日多了約十分一人有此需求」。

 

  社署透露,因應疫情發展,會調整資助福利服務運作安排,現時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均可透過預約參加小組和活動,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服務名額亦恢復至約平常的一半。

 

社交活動減少 認知障礙易惡化

 

  疫情下為了保社交距離,原來亦令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情況惡化。唐彩瑩說,長留家中令不少長者身體及認知能力退步,「部分人因減少活動,令小腿肌肉退化,本身識得自行去廁所和食飯,現在也要着尿片和餵食」。

 

  另外,因認知障礙症患者怕改變環境,令他們疫後重返中心亦有困難。唐解釋:「他們慣了留在家,有些人會發脾氣,不肯到中心進行訓練。」

 

 

下一頁 昨增14宗輸入個案 醫療專機菲來港 55歲男搶救3日不治

昨增14宗輸入個案 醫療專機菲來港 55歲男搶救3日不治

 

何栢良

 

  本港再有新冠肺炎患者病逝,為一周內第3名離世病人。瑪嘉烈醫院表示,1名於本周二(23日)由菲律賓坐醫療專機抵港的55歲男子,經3日搶救後仍持續惡化,延至昨晨離世,令本港累計有7名患者死亡。另衞生防護中心昨錄得14宗輸入個案,亦是連續第12日無本地個案出現。但港大專家何栢良指,本月多國疫情現升勢,尤其南美洲及南亞地區,擔心輸入個案將陸續有來。

 

  1名本周二由菲律賓抵港的55歲男子(Case 1180),經3日搶救後證實不治。瑪嘉烈醫院指,死者上月底因中風,入住菲律賓當地醫院,至本周二由醫療專機緊急運送抵港,入院時正發高燒,其後確診,治療期間曾出現敗血病,至昨晨1時30分搶救無效離世;個案會交由死因裁判官跟進。

 

  翻查資料,死者去年8月已身在菲律賓,本月13日、即抵港前10日已有發燒。連同上述個案,本港一周內已有3名患者死亡,分別為在上周六(20日)離世的78歲祿泉樓女住戶(Case 1092)和本周二離世的72歲祿泉樓男住戶(Case 1100),累計已有7人死亡。

 

專家:各地疫情重燃料持續有輸入個案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接連出現死亡個案患者年齡都較大,或是長期病患,相信是高危因素。

 

  另衞生防護中心指昨錄得14宗輸入個案,涉及9男5女,年齡介乎2至39歲,全部有外遊史,當中12人到過巴基斯坦,1人到過菲律賓,1人到過印度,令總感染人數增至1,193人。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本月起世界各地疫情重燃,尤其南美洲和南亞國家,本港過去1個月的111宗個案中,近9成都是南亞輸入,加上本港有南亞少數族裔聚居,相信未來輸入個案陸續有來。

 

林鄭:望私營機構短期內提升檢測力

 

  特首林鄭月娥則指,因應粵港澳互通健康碼及「旅遊氣泡」計劃推行在即,勢令病毒檢測需求大增,衞生署正聯絡私營機構冀提升檢測力;現時公營部門每日進行4,000個病毒檢測,較上月升逾60%,冀短期內可提升至日均7,000個。澳門特首賀一誠表示,港澳近期已就健康碼作溝通和測試,希望本港可追上澳門病毒檢測速度,冀下月有好消息。

 

下周二起派3000萬個即棄口罩 每戶獲10個

 

下周二起郵差會將1包10個的成人口罩,放入全港約288萬個地址的信箱。(政府新聞處圖片)

 

  港府下周二(30日)將全港派發3,000萬個即棄口罩,每戶可獲10個。特首林鄭月娥昨在facebook透露,派發的口罩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下首批採購產品;另銅芯抗疫口罩在1個月內亦接獲144萬宗登記,涵蓋逾393萬人。

 

  商經局指,今次計劃覆蓋全港約288萬個地址,約需花3星期派送,市民毋須預先登記,郵差會將1包10個的成人口罩直接放入信箱;若信箱太細,則會上門派遞或留下通知卡讓市民到郵局領取。

 

  另林鄭月娥又謂,「經此一疫」,市民應珍惜得來不易的穩定,讓政府可重振經濟和改善就業,重申香港經不起「亂」。她又調,抗疫工作是「三人拔河」,需平衡公共衞生、經濟影響和市民接受程度,政策非「簡單科學計算」,但政治考慮不是一個需評估因素,並未借抗疫打擊遊行示威活動。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