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13/07/2020

再多30宗本地感染 疫情遍全港 張竹君︰恐幾何式爆發

#衞生防護中心 #張竹君 #社區傳播 #新冠肺炎 #肺炎疫情 #病毒變種 #食物 #袁國勇

  【晴報專訊】社區爆發不可收拾,本港昨增38宗確診,當中30宗為本地感染,但其中13宗源頭不明;另有2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患者活動範疇廣泛,涵蓋全港,且涉及各行各業,最少3間教育補習機構有人中招、4間食肆食客或員工染疫。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承認情況「有啲失控」,疫情「非好易停」,促市民少出街少聚會,家長應停止補習,僱主可考慮員工在家工作,否則恐幾何式大爆發。

 

第3波疫情來勢洶洶,昨日新增個案遍及全港,市民宜保持高度防疫意識。

 

  本地個案連日激增,衞生防護中心昨錄得38宗確診,當中8宗為輸入個案,涉及菲律賓海員、菲傭、美國留學生,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返港者。至於30宗本土地個案,患者分布港九新界,遍及各行各業。另有2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

 

慈雲山重災 第3波至今逾50宗

 

  其中九龍東疫情尤其嚴重,在慈雲山區最少增3宗確診,包括1名27歲男入境處職員,他居於慈正邨,在深圳灣服務(CASE 1445);另3宗初陽個案,亦涉居於慈民邨、在九龍塘上班的地產經紀,及2名港泰護老中心院友,有院友88歲丈夫在門口探望太太亦中招。連同早前安老院個案,即第3波疫情以來最少50宗個案居於慈雲山。

 

彩輝邨彩華樓再多4宗個案,令大廈確診數字增至14宗。

 

  彩輝邨彩華樓再多4宗個案,包括一對89歲和73歲夫婦(CASE 1450、1458),單計該大廈已有16宗個案。

 

  而黃大仙鳳德邨百佳有41歲女乾貨部兼職員工初步確診,百佳指昨起停業3日消毒分店,員工要在家隔離14日;另在九龍西,除「新發」再爆個案,尖沙咀寶御酒店有53歲房間經理初步確診。

 

食肆續爆疫 上環點心店3初陽

 

  新界東方面,繼早前禾輋邨和水泉澳邨連環爆疫後,1名40歲莎莎沙田中心分店店員(CASE 1434)亦中招,她曾與早前確診的馬鞍山分店女店員(CASE 1372)聚會,令集團內確診人數增至3人,沙田區累計18人確診。

 

  食肆繼續是爆疫重災區,佐敦新發茶餐廳有57歲男食客(CASE 1449)和63歲男的士司機(CASE 1438)確診,累計9人染病,坪石邨彬記粥麵則有67歲男食客(CASE 1456)和62歲妻子(CASE 1455)中招,他們兒子早前已確診。另黃大仙翠華餐廳有48歲女食客(CASE 1444)光顧後確診,同行者亦初步陽性。上環聚點坊點心的60歲老闆、其妻及該店54歲點心師傅亦初步陽性。

 

學界多人中 籲補習班停一停

 

北角雋妍教育中心多1名男童確診,10多學生要入檢疫中心。

 

  學界情況更令人關注,德望學校再有13歲女生確診(CASE 1437),她曾與早前確診者一同放學,為校內第3人;其父母和外傭亦染疫。北角雋妍教育中心繼負責人(CASE 1390)發病,再多1名7歲男童確診(CASE 1447),另有10多名學生要入檢疫中心。荔枝角創匯國際中心「七天娛樂文化中心」,有64歲女訪客探兒子後確診(CASE 1464),她曾與「新發」患者聚餐。石門智優教育中心亦有補習老師初步確診。

 

張竹君建議市民減少出街及聚會。

 

  張竹君承認疫情「有啲失控」,擔心會有幾何式爆發,雖然公共屋邨個案較多,惟香港情況與內地不同,難以封邨防疫,建議市民應「少出街少聚會」。而因補習中心一般空間較細,她建議家長應考慮「停一停」,讓孩子提早放暑假,另僱主最好可安排在家工作。

 

暫4人危殆 嚴重併發者多

 

  本港目前有4名患者危殆,包括95歲港泰女院友(CASE 1341)和56歲彩華樓男街坊(CASE 1401)。

 

  張竹君指,調查發現今次疫情屬聚集性爆發個案,正研究病毒傳播力是否變高,但暫未見此情況,惟出現嚴重併發症者比以往多,「今次長者患者較多,社區擴散機會是會較大。」。

 

  醫管局指,95歲女病人無長期病患,起初更無病徵,但入院翌日下午病況轉差;56歲男患者則有長期病,前日下午情況變差。總行政經理何婉霞認為,問題與長者較易出現併發症有關。

 

 

下一頁 病毒變種可1傳4 吃未加熱食物恐染疫 易經交通工具擴散

病毒變種可1傳4 吃未加熱食物恐染疫 易經交通工具擴散

 

袁國勇指交通工具是高危地點,若乘客不戴口罩,易令病毒擴散至全港。

 

  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形容疫情嚴重,擔心市民一旦進入「防疫疲勞」,各區食肆人頭湧湧,如食物未加熱,染病廚師可經食物播毒;加上若乘客不戴口罩,容易經交通工具傳播至全港。而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指,新的病毒傳播率增30%,即1人可傳3至4人,估計現時社區最少有50至60名隱形傳播者。

 

袁國勇

 

  政府專家顧問之一的袁國勇表示,3月時已發現病毒變種,疫情至今才爆發是因市民的防疫意識鬆懈,食肆人頭湧湧,「如果大家都再無意志去防疫,政府搞乜都無用」。

 

袁國勇:市民做足防疫 盼14日內受控

 

專家建議市民回復數月前情況,盡量購買外賣代替堂食。

 

  在今波疫情下,許多患者在食肆感染,他指市民吃飯時脫下口罩,加上夏天喜歡進食冰冷食物,食物未完全加熱,若廚師染病易經食物播毒,客人進食後或經喉嚨感染;而第二高危地點是交通工具,尤其的士,若乘客不戴口罩,容易將病毒經公共運輸系統傳播至全港,形容不期望感染會「斷纜」,只能希望控制至不要令醫療系統癱瘓。

 

  至於應否收緊防疫措施,全面停課及在家工作,他指收緊後疫情確實會緩和,但一旦再放鬆措施又會再重來,認為未必是長遠策略,可再觀察5至7日後,如惡化才收緊至3月時最嚴厲的水平,但如市民做足防疫措施,盡量購買外賣代替堂食,估計可在7至14日內受控。

 

梁卓偉估計 社區最少有50隱形傳播者

 

梁卓偉

 

  另一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認為,沙田水泉澳邨的源頭,很可能是來自較早前爆發疫情的瀝源邨,傳播鏈一直未止,而慈雲山及沙田一帶是高危的地理群組,情況令人擔憂。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已變種,其傳播率增30%,「相等於1名確診患者可傳播給3至4人」,較1月底疫情初期更嚴重,又估計現時社區最少有50至60名隱形傳播者。

 

  不少專家建議政府擴大檢測範圍,袁國勇說,本港每日維持4,000至5,000檢測量,而不做大型篩查是一大錯誤,應參考南韓及內地等,有輕微病徵者毋須見醫生,可即時做檢測。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現最重要重新收緊措施,包括所有入境人士到港後,都應即時做病毒測試及家居隔離,「至少口水採樣5次」,並可在有大型爆發地區作「地氈式測試」,找出隱形病患者。梁卓偉建議優先為東九龍的安老院舍作檢測。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建議港府向內地學習,擴大檢測範圍,據現時內地全國每日作378萬個檢測,即每100萬人要做2,750個,按此推算本港每日應作2萬個檢測。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