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7/07/2020

社會事件、經濟下滑、新冠疫情三大打擊 5個港人1個「愁」

#心理情緒

  【晴報專訊】本港面對社會事件、疫情及經濟下滑等3大打擊,一項調查顯示,港人對此有負面影響及出現心理困擾,平均每5個人有1人,感到中度以上焦慮或抑鬱。有臨床心理學家表示,疫情下市民擔心自己及家人出事,均會放大不安情緒,如發現有情緒問題,應即尋求專家協助。

 

調查指今年市民的快樂指數評分較去年低。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與心理健康會在今年5月中至6月中訪問1,262名市民,受訪者年齡由15至70歲以上。

 

兩成人 感中度焦慮或抑鬱

 

  調查發現,在3大創傷性打擊中,由0至10的評分(10分為極大影響),社會事件的負面影響程度為最高,平均分為5.82分,當中有43%人指有中度以上(5分以上)負面影響;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平均分為5.68分,有38%人感中度以上負面影響;最後則是經濟下滑的影響,平均分有4.39分。

 

  此外,在3大創傷事件夾攻下,以10分為最高,港人的抑鬱和焦慮程度分別為3.81及4.03分,當中均有約2成人選擇5分或以上,即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感中等程度以上的焦慮或抑鬱;而今年市民的快樂指數為5.65分,較去年6.39分低。

 

  臨床心理學家鄭健榮博士表示,社會事件是香港歷史中未曾遇過,在毫無任何心理的預期下,市民對事件的不確定性及相關的負面情緒容易較高。

 

  他稱,在社會事件下,親友之間的人際關係因看法不同易生衝突,造成不開心情緒,而各種暴力情景亦會致創傷後遺反應,即使過一段時間仍牽動情緒。

 

憂自己家人出事 放大不安

 

  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博士則稱,市民在社會事件中接受不少衝突資訊,而疫情下亦會擔心自己及家人出事,均會放大不安情緒,建議如發現自己出現抑鬱及焦慮等情緒,應向專業人士包括社工、心理學家或醫生求助。

 

  本身是社工的Anna幾年前確診罕見病「系統性硬皮症」,該病嚴重可致死曾令她感絕望,幸憑信仰及自我調整心態,終能正面應對病情。她建議港人如面對負面情緒,宜先冷靜自己及持正面態度面對。

 

 

16/05/2024

黃翊太太分享患慢性腎衰竭經歷!陳存正曾因腎病休克13日靠洗血保命!

#晴報文章 #娛樂 #黃翔 #歌手 #綜藝節目 #腎衰竭 #影視娛樂 #慢性腎衰竭 #腎病 #抗癌藥 #後遺症 #貧血 #末期腎衰竭 #抑鬱症 #心理情緒 #腎或泌尿科

  黃翊與前藝人太太陳存正結婚多年,兩人婚後育有一兒黃睿(Wesley),不過陳存正因長期患病,多年來生活都非常低調。陳存正早前激罕現身TVB健康節目《早D知早D醫》,大方分享自己患有慢性腎衰竭的經歷,相當艱辛,但幸好家人全力支持和照顧,令她勇敢樂觀面對疾病。

 

 

  陳存正1992年憑參加「十九區歌王之王爭霸戰」獲得亞軍,隨後加入亞洲電視,多作為節目主持亮相,曾為《今日睇真D》主持。 淡出演藝圈後,她專心相夫教子,並幫忙管理在大埔的熟食大排檔生意,多年來都未有公開露面。陳存正今次在節目中分享自己先天性有遺傳性的腎病,2010年確診患有慢性腎衰竭,「由細到大都有檢查住,但由細到大都做好多運動,唔知道腰痛原來同個腎有關,以為做運動做得多,腰痛好正常。突然間有蛋白尿同血尿,成個馬桶都係,即刻去檢查個腎。」

 

 

  陳存正表示當時醫生為她開的是抗癌藥,因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腎臟,可惜帶來相當大的後遺症,「後遺症就慘囉!甩頭髮囉,我食類固醇主要係搞到塊面好腫大,個頭突然大咗好多,好多帽都戴唔到,又唔敢化妝怕越化越核突。甩頭髮嘅程度係去到用手細細力抓一下,或者大風輕輕掃一下,成手都係頭髮。突然間變成咁,我都好難接受。加上血尿自然導致貧血,貧血就冇力,乜都做唔到,想抱囝囝都冇力,搞到有產後抑鬱,身體硬件有腎病,精神上又有唔妥。」

 

  陳存正透露因腎病的關係而曾經休克13日,甚至老公黃翊見到儀器上太太連呼吸都暫停,幸好及時供氧氣,否認已經死去。陳存正的腎病慢慢演變成末期腎衰竭,全身佈滿傷痕,因在不同部分接駁喉管安排洗肚及洗血,樂觀的她說:「習慣咗,唔覺得係咩,呢啲係戰績嚟呀,總知有得醫就係好。」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