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14/10/2020

增8確診2源頭不明 「港樂」百人要隔離 袁國勇倡有病徵必檢

#疫情 #肺炎 #源頭不明 #香港管弦樂團 #袁國勇 #病毒測試 #限聚令

  【晴報專訊】源頭不明個案「打孖上」,疫情隱患未消。本港昨有8宗確診,2宗屬源頭不明,當中有六旬退休漢已「一傳一」感染家人;另一名48歲男子在太古城中心任文職。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有意籍樂手初步確診,逾百名團員恐要入檢疫中心。港大專家袁國勇倡有病徵者應強制檢測;另一專家何栢良警告,冬季疫情或如「打8、9號風球」嚴峻,倡在港鐵站加派樽點作篩查。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昨多8宗確診,4宗由法、德、菲律賓和印度輸入。其餘4宗屬本地個案,當中2宗源頭不明,包括1名68歲退休漢,他在上周一(5日)起發燒,兩度向私家醫生求診,至本周日(11日)才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與他同住將軍澳天晉第8座的32歲男性家人亦確診。

 

  另一宗源頭不明個案涉及48歲男子,他居於牛頭角碧麗苑A座,上周六(10日)起發燒,翌日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求醫,本周一(12日)交還深喉唾液樣本後確診。中心指他在太古城中心1期任文職,但未知是否需接待客人,最後上班日為本月9日。

 

  剩下1名確診33歲男子是本地個案密切接觸者,他居於荃灣友聯大廈,據悉其友人去過尖沙咀港威酒店;33歲男晚上被中心納入China Secret群組,累計15人確診。

 

林鄭曾觀賞演出 有戴口罩已檢測

 

港樂低音單簧管樂手疑中招,同樂團的樂師及後台工作人員要隔離,香港文化中心演藝大樓及音樂廳亦需暫停開放。

 

  另外,香港管弦樂團有意大利籍樂手初步確診,逾百名團隊成員恐要隔離。衛生署指樂團內有35歲男樂手呈初陽,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而港樂首席單簧管樂手史安祖在fb披露,中招者是低音單簧管樂手艾爾高,他亦受累要入檢疫中心14日。

 

  港樂網頁資料顯示,艾爾高生於1985年,是意大利人,上周末他曾參與演奏活動。港樂公告指,衛生防護中心正安排相關樂師和後台工作人員在隔離營檢測和隔離,樂團辦公室已暫時關閉,10月16日起4場演出將取消。香港文化中心演藝大樓及音樂廳亦暫停開放,將在周五(16日)和本月25日重開。特首辦指,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五曾到場觀賞,期間有戴口罩,無接觸樂團,並在中場離開,衛生防護中心認為林鄭非緊密接觸者,但仍建議她接受病毒測試,而她過去2日已「不止一次接受測試」。

 

ifc蘋果店關門2日,其他分店亦關1日,蘋果稱是出於謹慎考慮。

 

  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蘋果專門店昨起一連兩日關閉,其餘5分店昨亦關閉1日;消息指與有確診者到訪過有關,更可能涉及蘋果員工。蘋果公司指關閉是出於謹慎考慮,及按衛生防護中心指引行事。

 

何栢良:冬季或嚴峻如9號風球

 

  政府專家顧問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若防疫再現缺口,冬季恐有10萬人染疫,倘推全面強制有輕微病徵者接受病毒檢測,相信疫情「有很大好轉」。他又建議商戶採用電子付款,減現金「播毒」機會。

 

  另一政府專家顧問兼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疫情在10月已踏入「第4波」,市民要留神冬季或出現「8、9號風球」般嚴重疫情,促政府進行檢測應更「進取」,包括增流動檢測車、街站和臨時檢測中心。」

 

社交限制再延7日 第4波疫情恐早臨

 

餐廳4人同枱、4人限聚令等,將繼續執行多1周。

 

  疫情隱憂未除,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延長。港府昨宣布,防疫措施將再延長7日,至下周四(22日)到期,換言之餐廳4人同枱、4人限聚令和口罩令等規定將繼續執行,而跳舞活動、蒸氣浴和桑拿等較高危活動將繼續停開。

 

  食衛局發言人稱,本地確診個案7日平均數在過去1周持續上升,且涉及多宗源頭不明個案,反映疫情極有機會出現反彈,而抗疫疲勞也使大規模社區感染「一觸即發」,加上最新病毒株具更強傳播力,本地第4波疫情有機會提早出現。

 

  惟局方強調,在新常態下「本地長期零確診」並非指標,故現時繼續以針對性模式阻截病毒進入社區,避免「一刀切」做法,令經濟和社交活動可一定程度維持。

 

03/06/2024

銀行中港CEO經歷多次逆境!公開6大團隊內部、對外營運策略!瞄準高端客+以人為本成穩定業務關鍵

#地緣政治 #亞太 #外資 #金融 #疫情 #ESG #經濟 #香港 #銀行 #行業 #管理學 #職場人語 #荷蘭國際集團 #以人為本 #業務 #高端客 #ING

ING銀行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潘啟良表示,該行一向瞄準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優勢的高端客戶,以及在全球設立多個據點,有助維持業務穩定。(梁偉榮攝)

 

  加入歐洲大型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超過31年的潘啟良,在3年前疫情期間,出任ING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負責戰略執行及業務表現。他分享,自己與其他資深的管理層早已一同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逆境。

 

  「亞洲金融風暴、廣信倒閉、互聯網泡沫破裂、沙士、歐債危機……」,他把這些遇過的逆境與挑戰都娓娓道來,同時歸納出多年來令業務穩定的6大關鍵(見表),直言只要繼續把好關,對經濟前景抱持信心。

 

 

  過去數年,包括歐洲和印度在內的多間外資銀行撤離香港。然而,潘啟良認為香港仍具有國際金融吸引力,看好該行在亞太市場的發展,加上一向瞄準高端客戶,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的優勢。他直言:「過去幾年不論是疫情或者政治環境也好,公司都會跑出去。」

 

  而且,「對客戶而言,我們在亞太區深耕10個據點,極具網絡價值,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尤其是中資,非常看重東南亞市場。」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複雜化,在發展業務及挑選客戶方面需更加小心,可是他仍然對其挑選客戶的能力有信心,「很多客戶都與我們簽訂了十年、二十年合作,甚至三十年以上。」深信過往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保持良好規模,對市場長遠前景樂觀。

 

  對於中國市場,他認為現時正經歷調整階段,「而且始終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系,所以對長遠發展有信心。」

 

疫境因時制宜 紓企業融資壓力

 

  他又分享,早在加入ING的初期開始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回想當時適逢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我有約9年時間在國內。那時候還有稱為珠三角的地區,並且已經開始做很多中國的業務。外資或者任何資本都好,對中國的市場都看好。」

 

  此外,金融科技為銀行產業帶來變革,同業之間的競爭,有時候更像科技賽。雖然推動金融科技變革是不可逆轉的重要方向,惟潘啟良提到,期望具體策略是以「貼地」為重心,切忌「為創新而創新」,聚焦於做實事並把顧客體驗做得更好。

 

  無論過去或現在,他強調團隊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擁有涵蓋各種價值鏈和行業知識的人才及專家組,幫助建立互信關係。

 

  舉例,回顧疫情期間,毫無疑問對其不少跨行業的客戶供應鏈、銷售或盈利帶來影響,造成現金流或融資壓力。惟該行根據經驗因時制宜,在困境時,與客戶加大合作,作出「聰明且體現互信的決定」。他解釋,相信這些最高端的客戶,只是面對一個暫時性的挑戰,「而且當時願意加強合作的銀行為數不多,客戶是絕對會記住的。」翻查該集團在今年初公布的財報,由於利率高漲助攻,其2023年淨利大增近一倍至73億歐元(約617億港元)。

 

重聆聽實踐 展示以人為本特質

 

  為了解員工需求以穩定軍心,同時在市場渴才的局面之下,穩固核心團隊,該企除了透過organization health index(OHI)研究,3年前他升任CEO一職時,亦設立了「CEO Box」,即使新入職的員工都可更放心地,直接提出意見與提供對話空間,「向他們表示我已準備好」以及讓其知道CEO是「貼地」的。

 

  他認為,作為CEO必須帶頭做起,「讓員工知道我們有聆聽,我們針對大大小小的事項都會有跟進」,付諸行動。

 

  而且,他形容此情況如同:「你跟客人談完之後,你要做成事。如果甚麼事都沒有做成,其實別人會知道。」因此,這樣也是另一種形式以身作則,展示其以人為本的業務(Human Business)的特質,不論是對內或對外,都需要聆聽與實踐,重視人性化舉措,助維持業務穩定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