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1/10/2020

防疫鬆綁 旅社即推本地遊$68起 婚禮會議同放寬

#防疫措施 #本地遊 #旅遊業 #婚禮 #強制檢測 #肺炎 #疫情 #檢測

  【晴報專訊】港府昨宣布放寬多項防疫措施,本周五(23日)起允許旅行社復辦本地團,但人數不多於30人,且要旅行社簽署防疫承諾書,規定需為旅客買健康保險,及乘坐交通工具只可半滿等;多間旅行社搶閘推本地遊,介乎68至299元。業界指,新規定令團費成本增約20元或轉嫁旅客。政府強調允許出團是「風險可控」,強調「非無條件放行」。

 

  港府昨刊憲放寬部分防疫措施,本周五起生效,至下周四(29日)再檢討。旅行社允許籌辦本地團,連同領隊、導遊,全團不可多於30人,且要簽署《本地遊防疫承諾書》,規定帶團人員需作1次病毒檢測、需為旅客買健康保險、乘坐交通工具只可半滿、需登記旅客和職員聯絡資料及量體溫等,且除用膳外,全團全程要戴口罩。

 

要簽承諾書 為旅客買健康保險

 

  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稱,旅行社開團可申請2項政府資助,其中「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將延長至明年3月,接待每位旅客可獲資助200元。旅發局配合推出「賞你遊香港」活動,市民在本地零售和餐飲店消費滿800元,即可換本地遊名額1個,旅行社接待團友亦可獲資助,初步名額1萬個,下周二(27日)起接受報團。若旅行社違規,旅議會將會禁止其登記本地團1個月,且撤回資助。

 

  陳肇始表示,允許出團「風險可控」,加上有旅議會監察,強調「非無條件放行」,又稱業界「想政府鬆更多」,惟本地仍有隱形傳播鏈,未能全面放寬。邱指,旅議會將調節本地團到景點的數量。

 

  消息公布後,縱橫遊即推出屏山文物徑及米芝蓮點心等168元本地一天遊,最快本周六出發。常務董事袁振寧稱,冰封數月終解封,將推出多款本地島嶼遊、主題樂園配綠色生態遊。

 

  東瀛遊則推4條本地遊路綫,包括活化遺產遊、文化親子遊、港島歷史遊等,由68至198元不等。執行董事禤國全稱,須解決部分細節,包括健康保險要求、交通工具限制半滿,「旅遊巴以往可坐滿45至49人,現最多坐20幾人」,團費成本需重新計算。康泰則推299元塔門環島、海下灣1天遊,下月1日起出發。

 

業界:起碼有工開 成本或轉嫁

 

  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稱,政府「保就業」資助下月結束,放寬本地遊「起碼有工開」,對規定要為旅客買健康保險及交通工具半滿,料團費成本增約20元,或要轉嫁予旅客。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稱,健康保險可減輕政府醫療負擔,「有事時起碼承擔住院,甚至全車30人隔離的酒店住宿費。」

 

婚禮亦放寬至50人,但不可飲食,業界料受惠的新人不多。

 

  婚禮和股東會等會議昨亦放寬聚集人數上限至50人,但不得提供食物和飲品;若會議人數逾50人需作區隔;泳池進行隊際運動上限亦可多於4人。食肆4人同枱、口罩令等維持不變。專辦婚宴的ClubONE稱,婚禮放寬至50人,只對午間證婚安排提供有限度彈性,但新人結婚仍未能與親友一起用餐分享喜悅,相信只有絕少數新人受惠。

 

 

下一頁 染疫OL曾求診 私醫被指無安排檢測 涉事醫生反駁:有寫信轉介公院化驗

染疫OL曾求診 私醫被指無安排檢測 涉事醫生反駁:有寫信轉介公院化驗

 

涉事私家醫生指曾向衛生防護中心解釋有寫轉介信,遺憾對方「理解唔到」。

 

  疫情趨穩,但源頭不明個案再現。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5宗新確診,指有32歲女文員因發熱發冷向私醫求診,但醫生未主動驗病毒,她其後到油麻地臨時檢測中心取樣終確診。傳染病主任張竹君坦言臨檢中心主要服務無病徵者,惟不評論醫生臨床決定。但涉事醫生指有寫信轉介事主到公院化驗。對於推強制檢測,特首林鄭月娥強調要有法律依據;醫學會則憂醫生臨床判斷或惹爭拗,及破壞醫患互信。

 

  相隔3日後,源頭不明個案再現,昨5宗新症中,1宗本地個案涉及源頭不明的32歲女子,她與家人居於西灣河嘉亨灣1座,於醫學美容集團Neo Derm任職,在太古坊港島東中心上班,約6名親友因同住或「同屋食飯」要隔離,公司鄰座的3名同事要入檢疫中心;中心會向其公司同層約100名同事派樽檢測。

 

事主經臨檢中心確診

 

當局指臨時檢測中心人員已做好防疫措施,不擔心有人被傳染。

 

  張竹君指染病女子上周五(16日)起發冷發熱,2日後到筲箕灣愛蝶灣商場向鍾姓醫生求醫,但對方指其病徵與新冠肺炎不相似,建議若擔心可到臨檢中心化驗,故同日女子丈夫駕車接載她到油麻地臨時檢測中心取鼻咽樣本後確診,體內CT值達23,即仍具傳染力。張稱臨檢中心服務無病徵者,但中心人員已做好防疫措施,不擔心有人被傳染。她不評論醫生臨床決定,但重申醫生取樽化驗毋須額外申請,相信「有醫生太忙無留意」,會再提醒。

 

強制檢測 憂臨床判斷惹爭拗

 

  鍾緯略醫生則向傳媒指,女患者在周日中午求診,當時有感冒發燒,應做檢測,惟因公眾假期無私人化驗所營業,故寫信予她去公院檢測,但患者自行到臨檢中心。

 

  其餘4宗涉3男1女為輸入個案,全部無病徵,包括俄羅斯貨機機師、印度和英、法返港者。另昨錄得少於10宗初陽,當中1人是殘疾院舍「國寶之家」院友,累計20人中招。

 

  針對擬推強制檢測,林鄭月娥指需有法律依據,因涉及人權,強調專家和社會均認同須以嚴厲手段控制疫情。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指正研究法律框架。醫學會會長蔡堅指,政府初步計劃通過網上系統通報有輕微病徵或高風險人士,但醫生臨床判斷或有不同,易惹爭拗,且強制檢測亦是「矯枉過正」,最後只會破壞醫患互信關係,且恐令人對政府更反感。

 

 

下一頁 近8成人常與家人分享疫訊 專家促先核實

近8成人常與家人分享疫訊 專家促先核實

 

專家稱如轉發過多疫情以外的健康資訊,容易對家人構成壓力。(iStock)

 

  通訊軟件在疫情下成為家人溝通的重要渠道,港大團隊進行研究發現,近8成市民經常在家庭群組收發疫情資訊,約3成人經常轉發相關資訊予家人。團隊指經常轉發、並在轉發信息前先查核真確性的人,其家庭和諧快樂及溝通質素均較高,呼籲市民發信息前多加思考,並多向家人發放正面信息。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團隊,今年5月下旬以網上問卷訪問了4,914人,結果發現有77.8%受訪者表示會在家庭通訊群組收發疫情資訊,相對而言收發讚賞、祝福或鼓勵語句等「正面信息」的比例只介乎8%至16%,但研究顯示在群組收發愈多這類正面信息的市民,在家庭和諧、家庭快樂及家庭溝通質素三方面的評分均較高。

 

  另外,約3成受訪者稱會經常轉發疫情資訊,約34.2%人稱轉發資訊前會查核可信性;而經常轉發及查核疫情資訊內容的人,在家庭和諧、家庭快樂及家庭溝通質素三方面的評分,均較有時、甚少或從未查核信息內容的人評分為高。

 

  該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呼籲,市民傳送疫情資訊前應多加思考是否真確可信,並盡量查核信息來源。他又稱如轉發過多疫情以外的健康資訊,容易對家人構成壓力,市民應自行判斷是否有需要。

 

多發貼圖表誠意

 

  林大慶稱如能「更進一步」向家人傳送特製圖案或貼圖,更可令人感受到信息誠意。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