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7/11/2020

通識改名削課時 教科書送審不設評級

#改革 #公屋 #土地發展 #綠置居 #國民教育 #通識科 #教育局 #港車北上 #大灣區 #年輕人

  【晴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施政報告指,須就通識科「被異化」作改革。教育局昨宣布,大規模改革通識科,雖維持必修必考,但將改名,課時及課程內容減半,亦將加強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及《基本法》等內容,考核只會分及格與否,亦會增設到內地考察要求,課本亦要送審,最快明年9月推行。教協批評如同「殺科」,讓國教科「借屍還魂」。高教評則指,改革有助教育回歸專業。

 

林鄭月娥日前稱通識科「被異化」需改革,料最快明年9月推行,現有高中生不受影響。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通識科多年來爭議不斷,認為已被「污名化」,改名可令科目有新開始,而縮減學習內容及刪除獨立專題探究(IES)有助釋放課時,科目新名稱及學習內容有待課程發展議會等決定。

 

通識科爭議多年,如今迎來改革,坊間評價不一。

 

  楊續稱,現時中學課程亦希望學生可最少回內地考察1次,通識科的內地考察可與其他科目同時進行,不會計入文憑試成績,相信不會多花學生時間。他強調,無意「弱化」通識科或改為國教科,但強調國民教育一直存在於不同科目。他又稱,最快明年9月推行,強調「愈快愈好」,但指要考慮實際情況,現有高中學生不會受影響。

 

楊潤雄:無考試壓力 表現更佳

 

楊潤雄

 

  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早前就通識科提出多項建議,楊稱,改革與小組建議最大不同只是將考核改為及格與否,因社會對如何判斷學生能力高低有懷疑,當局認為學生只需具備基本能力已足夠發展,故不再作評級,若無考試壓力或亦令學生表現更佳;引入課本送審及適用書目表亦有助聚焦教學內容,同時避免使用不恰當例子作討論。考評局稱會研究與公開考試及評核相關的建議,按既定機制跟進。

 

  教協副會長田方澤批評,當局是殺掉通識科,讓國民教育科「借屍還魂」,又稱不少老師對改革感憤怒及沮喪,擔心不細分評級及取消IES會減低學生學習誘因。

 

以往教材 不少偏頗失實

 

  中學人文及通識科主任葉家源指,課程減半有助減輕師生壓力,不細分評級亦令學生可深入分析及提升討論興趣,不必再操卷。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則稱,不少學生對內地發展不太了解,增加認識內地有助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精簡課程內容亦助學生深入掌握。但田質疑,近年學校雖有增加內地考察團,但老師要花工夫策劃,提高學生身份認同的成效低,是「勞民傷財」。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指,以往通識科校本課程有不少偏頗及誇張失實之處,今次改革有助教育回歸專業,但成效需時觀察。民建聯指改革切實回應各界批評。

 

  另國安教育是《香港國安法》的要求,楊指當局正籌備為學校提供指引及教育資源等,希望盡快向學生提供,教師亦要接受相關培訓。

 

9成考獲2級 料不影響大學收生

 

  目前大學收生最低要求是要在中、英、數及通識取得「3322」,楊潤雄稱,目前有9成以上學生在通識科取得2級或以上,相信由2級轉換為「及格」只是技術問題,稍後會與本地大學討論收生安排,認為問題不大。政府早年曾向海外大學推廣新高中課程及通識科,被問到如今是否要再作解釋,楊稱新高中課程結構無大變,近年刪減校本評核亦不影響外國認受,認為海外院校本身未必重視通識科,但會再與考評局討論有關問題。

 

  葉家源認為,近年大學收生已轉為留意最佳5科,相信不設評級對升大學影響不大,又估計考評局日後會修改評分尺度,屆時通識科及格率應達90%,大學收生調整至只看及格與否,相對較簡單。

 

 

下一頁 覓地量被指「有水份」 黃偉綸:努力交貨 綠置居可轉公屋 特首指能再考慮定位

覓地量被指「有水份」 黃偉綸:努力交貨 綠置居可轉公屋 特首指能再考慮定位

 

施政報告提及覓得330公頃用地可滿足未來10年建屋需求,部分用地來自古洞北新發展區。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房屋政策,並提及覓得330公頃用地可滿足未來10年建屋需求,惟被指「有水份」。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稱會努力「交貨」,不會為短期市場波動而放棄目標。而原定讓公屋戶向上流的綠置居,明年4,700伙將分兩批推售,餘數按情況或轉公屋用途,特首林鄭月娥明言可重新考慮綠置居定位。房委會委員認為,以公屋細格局建綠置居會削弱吸引力。

 

  330公頃用地、可建31.6萬伙公營房屋,是否「有水份」?黃偉綸稱,當中35%用地來自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已進入規劃程序,其餘40%為正改劃的210幅用地,其中140幅已完成改劃,可建20萬伙,70%為公營房屋,重申會努力「交貨」。

 

3成半用地 已進入規劃程序

 

  本屆政府建立多個房屋階梯,包括綠置居,施政報告指今年的綠置居仍在揀樓,明年的4,700伙將分2批推出,首批2,100貨於明年5月出售,運房局局長陳帆稱,綠置居可視作資助房屋出售或公屋用途。林鄭亦稱,綠置居原意為讓公屋戶「儲夠錢先換大單位」,認為定位可重新考慮。

 

  今年近3,700伙綠置居自6月起至今仍未完成揀樓,家庭配額更賣剩近半,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表示,除了受經濟下行影響,已揀樓人士中,家庭客僅佔2至3%,與單位面積太細有關,當中320呎以下單位佔達70%,認為以公屋1、2人格局建綠置居會削弱吸引力,建議綠置居面積至少達323呎。

 

不因短期波動 棄長遠目標

 

黃偉綸指當局會審慎考慮明日大嶼的融資方案。

 

  另外,明日大嶼即將上馬,被問及未來人口增長放緩是否需重新評估,黃偉綸說,據《香港2030+》最終結果,確認本港土地需求高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200公頃,雖然人口增長率下降,但總人口數字仍會上升,而住屋需要參照住戶戶數,本港住戶總數會增至逾300萬戶,加上人口及樓齡老化,30年後逾70年樓齡單位或逾30萬個,較現時增長數百倍,認為不會為短期市場波動而放棄目標,當局會就明日大嶼的融資方案作審慎考慮。

 

  林鄭亦說,北區是未來開拓土地的重點地區,北環綫或需分階段興建,發展明日大嶼既可滿足環保人士保育北區的訴求,亦可確保本港土地供應。

 

 

下一頁 入股珠海機場 發揮協同效應 港車北上 每次可留不逾30日

入股珠海機場 發揮協同效應 港車北上 每次可留不逾30日

 

  施政報告多次提及粵港大灣區合作,包括機管局將入股珠海機場,並落實「港車北上」。運房局局長陳帆昨表示,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港珠協作可擴大雙邊機遇,日後合資格人士駕車經大橋來往粵港不設配額,每次入境可連續停留不超過30日,1年內不多於180日;而入股珠海機場,相信在貨運及客運能有更好發展空間,發揮協同效應。

 

陳帆認為港車北上方案可滿足市民短期商務、旅遊及探親需要。

 

  陳帆表示,港珠澳大橋無中港牌的「港車北上」方案正與廣東省敲定細節,初步構思不設配額,合資格申請者可經港珠澳大橋自駕往返香港及廣東省,每次入境連續停留不超過30日,1年累計不超過180日,相信可滿足市民短期商務、旅遊及探親需要。

 

「躍動港島南」參考「起動九龍東」

 

  至於為何要以入股方式與珠海機場合作,陳帆解釋,機管局與珠海機場自2006年起合作,負責管理營運及諮詢,珠海機場由2006年的5間航空公司,增至目前的31間,航點由18個增至86個,客流量亦由78萬人次飈升至1,230萬人次。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後,訪客可經大橋到香港國際機場,將內地網絡與香港的國際網絡結合,無論在貨運及客運都能有更好發展空間,發揮協同效應。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的「躍動港島南」計劃,包括制定方案令海洋公園重生,並推動海洋公園與非政府機構協作,活化已結業的珍寶海鮮舫。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計劃參考「起動九龍東」經驗,不急於一朝一夕完成,又說支持海洋公園是「有理有據」,早前曾到訪水上樂園,認為設施刺激,「自己唔夠膽玩」,而海鮮舫需以非牟利形式管理,要求保留大眾化活動,不能作高價活動,對兩個項目有一定把握。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被問及,政府約20年前提出「香港仔漁人碼頭計劃」,惟拖延多年最終胎死腹中,如何避免「躍動港島南」重蹈覆轍。他說,計劃是參考已落實10年的「起動九龍東」成功之處,包括增加行人通達性、改善後巷環境、活化南區工廈、增加「一地多用」設施及泊車位等,又可以活力方式為文化、藝術活動提供空間。

 

 

下一頁 林鄭:大灣區就業計劃 並非送走青年

林鄭:大灣區就業計劃 並非送走青年

 

當局指有關計劃有助年輕人加深認識區內創科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新一份施政報告大篇幅着墨大灣區發展,包括透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補貼大灣區僱主聘請本港畢業生北上工作,她昨強調有關計劃並非輸出人才,也不是要「送走年輕人」,質疑有人想要污名化大灣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則重申,港深兩地創科合作空間廣闊,有關計劃當中400個名額將撥予本港創科畢業生。

 

  林鄭月娥昨在電台聯播節目上強調,重視年輕人發展、也喜歡年輕人,但本港在科技等產業欠缺機會,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故政府正努力助他們尋找更好前景,例如現時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在深圳及東莞等地,需要大量人才,政府希望助他們前往大灣區發展。

 

質疑有人污名化大灣區

 

  她指,政府提供補貼是為年輕人提供誘因,但強調不是要年輕人做「開荒牛」,指他們日後仍可回港,以至到外地工作。

 

  對於本港不少年輕人抗拒北上,林鄭月娥認為,這些都是源於誤會,甚至有人想要將大灣區「污名化」,指政府多談大灣區就是想掏空或邊緣化香港,她強調有關做法不利香港。

 

  另外,薛永恒昨日表示,政府正研究在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逐步落成前,由本港科技園承租管理福田科創園區部分地方,以助有興趣的公司先行落戶。至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則將分配400個創科行業名額予本港畢業生。

 

  他相信,有關計劃有助年輕人加深認識區內創科發展,亦可把握大灣區的機遇,將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