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4/01/2021

將藍隧道地盤11人中招 爆完又爆 張竹君:防疫暫難鬆綁

#疫情 #肺炎 #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 #強制檢測

  【晴報專訊】疫情再橫行,昨錄41宗確診。當中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在復工後2日再爆疫,最少11人中招,地盤要再度停工,約1,500人需再強檢。有區議員透露,地盤位置遍遠,工人用膳不便,故有人涉「聚集打邊爐」,恐因而播毒。另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坦言,現階段未有條件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復課,仍須多管齊下抗疫,若鬆懈便致反彈。

 

將藍隧道地盤復工僅2日即再爆疫,但局方認為兩波疫情無關連。

 

  本港昨多41宗確診,1宗涉22歲英女留學生,其餘40宗本地個案中,16宗源頭不明,並有逾30宗初陽。當中將藍隧道驚現「二度爆疫」,張竹君指地盤上月爆疫,於上月9日至27日一直停工,直至上月28日復工,但2日後有56歲棚架男管工現病徵,前日確診;另有10名工人初陽。

 

今涉工種較多 料與首波無關

 

  張指,地盤首波疫情涉約28人,以紮鐵工為主,今次則涉棚架、釘板和清潔工,相信兩批感染無關連,而今次染疫工人會在貨櫃休息室更衣,故曾與患者共膳或共用休息室者要入檢疫中心,而涉事貨櫃約可容納12人,空間不多。該地盤共1,500人,當中400至500人與染疫者屬同一工種,後日(6日)前要完成強檢,地盤需再停工。

 

  西貢區議員兼將藍隧道工作小組成員方國珊指,該地盤規模大,最少分5項工程,爆疫後其他地盤仍趕工,相信再停工最多令隧道延遲數月落成;運房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截稿前未回覆。據方了解,承辦商早要求工人不能「跨地盤工作」,及需檢測陰性才可開工,惟因地盤偏遠,曾見有「海鮮車」違法兜售食材,有工人與保安聚集在休息室午膳或打邊爐,恐成爆疫源頭,促當局設舉報熱綫增阻嚇力。

 

方國珊:曾見有人聚集打邊爐

 

  另聯合醫院再有送確診者「上房」事件,69歲男病人上周六因肚痛到急症室求醫,因無病徵,接受入院篩查後送入外科病房,惟至昨初陽,且因他「無戴好口罩」,4名病人要檢疫。

 

張竹君稱控疫須多管齊下,任何環節鬆懈便會爆發。

 

  對會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張竹君指控疫須多管齊下,任何一環節鬆懈疫情便會爆發,而停課和限聚均是社交距離一種。至於專家建議應「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張指現追查源頭不明個案時,已採此做法,惟市民或經公共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傳染,故未必可截斷所有傳播,且當局需研究是否所有接觸者要一律送往檢疫中心、禁上班或強檢,對市民影響亦需考慮。

 

元州邨翠林邨 各有 1廈列強檢

 

元州邨元盛樓新列入強檢名單,指定檢測站昨現人龍。

 

  再多2幢樓宇因2單位出現源頭不明個案,而須在後日前完成強檢。張竹君指,深水埗元州邨元盛樓有4人染病,2單位屬「斜對面」鄰居;而將軍澳翠林邨輝林樓則有2人中招,2單位「離好遠」,亦非同一坐向。另早前強檢的天水圍俊宏軒第2座,昨多1單位爆疫,累計8人中招。

 

  元朗吉慶圍則接連有7人確診,村內豎起告示牌促遊客「請勿進入」,有村民擔心疫情擴散。張竹君指,染疫7人是「一家人」,強調「幾多口都是同一戶」,故吉慶圍不列入強檢名單;且村屋與屋邨的密集度和共用設施迥異,未有強檢的固定指標。

 

未設採樣站 有居民「驗唔切」

 

  另港府上周要求40多幢樓宇同步強檢,限期將在今日屆滿,惟多幢樓宇附近未設流動採樣站,有居民稱「驗唔切」。其中深水埗富昌邨富韻樓檢測站昨晨才設立,有居民批評政府安排倉促,致檢測大排長龍。承辦商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主任黃利寶指,昨3小時內為500多人採樣,又透露有承辦商「甩底」,故政府才匆忙找他們替補開站。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午巡視時,未有回應檢測站遲開原因,僅逗留10分鐘便離去。張竹君亦謂不了解開站情況。

 

 

03/06/2024

銀行中港CEO經歷多次逆境!公開6大團隊內部、對外營運策略!瞄準高端客+以人為本成穩定業務關鍵

#地緣政治 #亞太 #外資 #金融 #疫情 #ESG #經濟 #香港 #銀行 #行業 #管理學 #職場人語 #荷蘭國際集團 #以人為本 #業務 #高端客 #ING

ING銀行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潘啟良表示,該行一向瞄準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優勢的高端客戶,以及在全球設立多個據點,有助維持業務穩定。(梁偉榮攝)

 

  加入歐洲大型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超過31年的潘啟良,在3年前疫情期間,出任ING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負責戰略執行及業務表現。他分享,自己與其他資深的管理層早已一同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逆境。

 

  「亞洲金融風暴、廣信倒閉、互聯網泡沫破裂、沙士、歐債危機……」,他把這些遇過的逆境與挑戰都娓娓道來,同時歸納出多年來令業務穩定的6大關鍵(見表),直言只要繼續把好關,對經濟前景抱持信心。

 

 

  過去數年,包括歐洲和印度在內的多間外資銀行撤離香港。然而,潘啟良認為香港仍具有國際金融吸引力,看好該行在亞太市場的發展,加上一向瞄準高端客戶,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的優勢。他直言:「過去幾年不論是疫情或者政治環境也好,公司都會跑出去。」

 

  而且,「對客戶而言,我們在亞太區深耕10個據點,極具網絡價值,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尤其是中資,非常看重東南亞市場。」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複雜化,在發展業務及挑選客戶方面需更加小心,可是他仍然對其挑選客戶的能力有信心,「很多客戶都與我們簽訂了十年、二十年合作,甚至三十年以上。」深信過往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保持良好規模,對市場長遠前景樂觀。

 

  對於中國市場,他認為現時正經歷調整階段,「而且始終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系,所以對長遠發展有信心。」

 

疫境因時制宜 紓企業融資壓力

 

  他又分享,早在加入ING的初期開始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回想當時適逢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我有約9年時間在國內。那時候還有稱為珠三角的地區,並且已經開始做很多中國的業務。外資或者任何資本都好,對中國的市場都看好。」

 

  此外,金融科技為銀行產業帶來變革,同業之間的競爭,有時候更像科技賽。雖然推動金融科技變革是不可逆轉的重要方向,惟潘啟良提到,期望具體策略是以「貼地」為重心,切忌「為創新而創新」,聚焦於做實事並把顧客體驗做得更好。

 

  無論過去或現在,他強調團隊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擁有涵蓋各種價值鏈和行業知識的人才及專家組,幫助建立互信關係。

 

  舉例,回顧疫情期間,毫無疑問對其不少跨行業的客戶供應鏈、銷售或盈利帶來影響,造成現金流或融資壓力。惟該行根據經驗因時制宜,在困境時,與客戶加大合作,作出「聰明且體現互信的決定」。他解釋,相信這些最高端的客戶,只是面對一個暫時性的挑戰,「而且當時願意加強合作的銀行為數不多,客戶是絕對會記住的。」翻查該集團在今年初公布的財報,由於利率高漲助攻,其2023年淨利大增近一倍至73億歐元(約617億港元)。

 

重聆聽實踐 展示以人為本特質

 

  為了解員工需求以穩定軍心,同時在市場渴才的局面之下,穩固核心團隊,該企除了透過organization health index(OHI)研究,3年前他升任CEO一職時,亦設立了「CEO Box」,即使新入職的員工都可更放心地,直接提出意見與提供對話空間,「向他們表示我已準備好」以及讓其知道CEO是「貼地」的。

 

  他認為,作為CEO必須帶頭做起,「讓員工知道我們有聆聽,我們針對大大小小的事項都會有跟進」,付諸行動。

 

  而且,他形容此情況如同:「你跟客人談完之後,你要做成事。如果甚麼事都沒有做成,其實別人會知道。」因此,這樣也是另一種形式以身作則,展示其以人為本的業務(Human Business)的特質,不論是對內或對外,都需要聆聽與實踐,重視人性化舉措,助維持業務穩定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