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7/01/2021

突襲封碧街東安街3廈 500居民禁足強檢 「指定區域」增油旺紅磡佐敦

#肺炎 #國藥疫苗 #疫苗 #污水 #強制檢疫 #疫情 #碧街 #圍封 #復必泰 #打工仔 #職場

  【晴報專訊】本港昨新增64宗確診,當中21宗源頭不明,政府宣布擴大佐敦指定區域,並新增油旺及紅磡指定區,區內大廈如有1宗確診或污水樣本呈陽性便需強檢。特首林鄭月娥昨晨預告將進行「突襲式」封區,至晚上7時當局即宣布,把曾出現40宗確診的油麻地碧街和東安街一帶劃為「受限區域」,涉3幢大廈約500名居民即時被禁離開該區,並須強檢,料今早6時前完成解封,部分未趕及返家居民驚惶失措。

 

林鄭月娥昨晨稱會突襲封區,晚上即封油麻地碧街和東安街作強檢,有居民感驚惶失措。

 

  日前佐敦圍封強檢揪出13確診個案,林鄭月娥昨晨在行會前形容行動成功,相信有助切斷傳播鏈,她更預告會再封區,並將「突襲式」進行,縮細範圍、聚焦指定街道或數幢樓宇。至晚上7時,當局即突襲封區,宣布即時把油麻地碧街9至27號和東安街3號列為「受限區域」,居民需留在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檢,直至區內所有人士完成檢測,目標今早6時完成行動。

 

封區內居民需即時進行強檢,料今早6時前可解封。

 

  當局指由本月11日至25日期間,該區共有逾40宗確診、涉3幢大廈,早前已撤離部分碧街居民,並留意到區內樓宇的樓齡較舊及失修,劏房情況普遍,污水樣本亦呈陽性,經評估後認為有需要封區。

 

批決定太突然 安排混亂

 

  晚上警員拉起鐵閘封鎖,部分居民在封鎖線外排隊表示「想回家」,警員遂登記及安排他們進入。有居民批評當局決定太突然;另有居民指自己剛下班,完全不知封區,認為安排混亂。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表示,該圍封區涉3幢相連大廈、約500名居民,大部分都有法團,亦已做大廈維修,而碧街15至27號、及東安街3號,早前才因有多宗確診個案需強檢,他形容突襲式封區令居民驚慌失措。民主黨指,封區時正值放工時間,令不少居民選擇不回家,當區亦有較多長者及長期病患,相信今次如上次未能妥善安排熱飯、奶粉及藥物等需要。

 

  當局昨亦宣布,擴大及新增指定區域(見附圖),令全港現有4大指定區,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相關區域內樓宇只要發現1宗確診,或污水檢測樣本呈陽性,則顯示有感染風險,其居民須強檢,區內大廈如14日內有確診,亦會優先接受污水檢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指,當局曾將13名確診者與區內污水陽性樣本大廈比較,發現全部脗合,證明污水監測準確度相當高,有助找出傳播風險。

 

 

污水監測高效 助尋毒源

 

  對指定區域劃定標準,徐僅稱當局現時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確診數目、分布及大廈管理等,指需作前瞻性部署,並無「方程式」說明哪區會出現爆發。

 

  至於早前佐敦圍封區有單位居民無人應門,他指當局已在門外貼告示,需時核實是否須再轉交其他部門跟進,違強檢令的檢控資料,則有待整理。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擴大指定區域可令本港盡快清零,認為需盡快擴大至全港18區。但他對昨晚突封碧街則有保留,「只做小區無用」,認為強檢不能只做1次,「如果強檢完多確診,3日內又要再做多一次,少確診亦要在5日內做多次」,而在封區後應做「洗樓」工作,登記住戶檢測資料。

 

  而昨新增確診中,本地個案佔63宗,21宗源頭不明,初陽個案有逾50宗。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不明源頭個案中,深水埗及佐敦各佔2宗,紅磡及油麻地各有1宗,其餘分布在天水圍、長沙灣、北角和香港仔等多區,另新增8幢大廈需強檢。

 

防疫措施再延1周 業界嘆「7日又7日」

 

  政府昨宣布2人限聚令、食肆6時後禁堂食及每枱2人等防疫措施延長7日至2月3日,美容院、戲院等多個處所繼續關閉。業界慨嘆「7日又7日」,望農曆新年前能放寬部分措施。

 

  徐德義稱,本月19至25日共有494宗確診,本地及相關個案佔469宗,不明個案佔41%,而過去兩周,無病徵個案佔約36%,顯示隱形傳播鏈仍活躍,故決定延長防疫措施。

 

飲食業界望新春前可放寬部分措施,如晚市堂食可延至10時。

 

  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稱,食肆禁晚市堂食自去年12月10日實施,至今已逾1個月,而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的金額,只夠業界應付1個月開支,認為近期已無「食肆組群」,政府可在維持每枱2人下,放寬堂食至晚上10時,並在禁堂食期間,按食肆面積每延長措施一周便發放定額補貼。

 

  梁子超稱,若在農曆新年前,擴大指定強檢區域及社交措施有成效,確診個案可在1周內減半,即可放寬措施,又建議政府與商場協調控制人流。

 

 

下一頁 疫苗將至現隱憂 恐歐盟限制出口 復星指增產滿足本港 林鄭求助中央供國藥貨

疫苗將至現隱憂 恐歐盟限制出口 復星指增產滿足本港 林鄭求助中央供國藥貨

 

梁卓偉

 

  歐美疫苗供應緊張,而本港訂購的科興疫苗亦遲遲未有數據。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稱,擔心歐盟限制疫苗出口,影響本港供應,建議政府隔日跟進供應情況;而復星及BioNTech則指會提高產量,並一定會滿足香港需求。特首林鄭月娥昨稱,約8至10日前已向中央要求提供國藥疫苗。

 

  輝瑞及AstraZeneca早前分別表示,疫苗因生產問題,在歐洲供應會減少。港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稱,擔心歐盟疫苗供應緊張會導致限制出口,直言「如果歐盟要勒住唔畀出口這麼多,或歐洲一下子唔賣給我們,就會令香港失預算。」

 

梁卓偉促政府 隔日跟進供應

 

  他稱,未知港府採購協議合約內容,惟相信有列明如涉國家行為或緊急情況,合約可失去法律效力,建議港府「睇緊啲、追緊啲」,最好隔日就向疫苗供應商查詢。

 

  本港訂購的3款疫苗中,與輝瑞疫苗同款、由復星及BioNTech合作研發的「復必泰」疫苗已獲准在港使用。BioNTech首席策略官Ryan Richardson昨稱,公司今年疫苗產量已由13億劑增至20億劑,會繼續提產以應付全球包括香港的需求。復星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則稱,一定會滿足香港需要。復星昨又披露,去年8月27日已向港澳地區簽訂提供1,000萬劑疫苗合作意向,至上月11日港府正式宣布採購最多750萬劑。

 

  對挪威出現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BioNTech稱,至目前為止的所有報告均顯示與疫苗接種沒直接關係,又稱已測試約20種病毒株,包括英國出現的變種病毒,同樣顯示出良好抗體中和反應。

 

 

  科興疫苗因未有足夠數據,建制派連日來要求港府爭取內地國藥疫苗。另一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昨晨稱,國藥疫苗同樣未有臨床數據,未聞政府會採購。但林鄭月娥在行會前表示,「復必泰」料要下月底才抵港,牛津及阿斯利康則已預告不會太早供應,本應最早供港的科興卻欠數據,故在最少8至10天前已認為有需要向內地求助取得國藥疫苗,但強調同樣要受法律框架規管。

 

接種人士 要記錄副作用反應

 

  疫苗以史無前例速度開發,不少人都擔心安全性及副作用。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稱,委員會有不同專科的專家,會留意接種者會否有嚴重不良反應,特別是面癱、影響神經系統或嚴重敏感,甚至死亡個案,並審視與疫苗是否有直接關係。他稱,當局會要求接種者寫日記記錄情況,並提供熱綫等方式,供他們在嚴重不適或神經系統有問題時求醫,有關個案會交2個專家委員會審視。

 

 

下一頁 近半打工仔 儲蓄不足3個月開支 逾3成人疫下無工開

近半打工仔 儲蓄不足3個月開支 逾3成人疫下無工開

 

工聯會調查發現有14.7%人表示被僱主要求放無薪假、減薪及停薪留職。

 

  本港失業率升至6.6%,創16年來新高。工聯會調查發現,近3分1受訪打工仔正處於無工開狀態,包括失業、放無薪假或被停薪留職。當中近半人所剩的儲蓄,不足以應付未來3個月開支。年關將至,工聯會建議政府盡快推出失業及停工現金津貼,與市民共度時艱。

 

  工聯會於去年12月底至本月初在網上訪問17,502人,發現18.1%受訪者因疫情而失業,當中逾7成人失業達半年至1年;另有14.7%人表示被僱主要求放無薪假、減薪及停薪留職。失業最嚴重的行業依次為建造、飲食、零售、交通運輸。

 

酒樓樓面失業逾1年 恐需拾荒

 

年逾60歲的萍姐原本任職酒樓樓面,因疫情而失業逾1年。

 

  調查亦發現,打仔工被解僱後倚靠兼職維生,當中34.5%人指兼職每月收入較以往少一半以上,致入不敷出,49.3%人指積蓄不足3個月開支。年逾60歲的萍姐原本任職酒樓樓面,因疫情而失業逾1年。她指現時僅餘3,000元積蓄,相信食肆在農曆新年期間無法正常營業,料無力交房租及水電費,恐要拾荒維生。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稱,政府去年推出兩輪810億元保就業計劃,惟計劃結束後失業率續升,建議政府撥出150億元向全港廿多萬名失業人士,發予每月9,000元、為期半年的失業現金津貼及停工津貼。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