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9/02/2021

政府望垃圾徵費 人均棄置廢物減45% 環團批新藍圖欠進取

#垃圾徵費 #回收

  【晴報專訊】為推動全民減廢,政府昨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新定立中期減廢目標是透過垃圾徵費,將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4成半;長遠目標冀在2035年前達至「零廢堆填」。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形容,新藍圖的大方向是務實、進取,惟有環團批評目標幾近原地踏步及欠進取,「走塑」政策最快4年後實施更是落後、「歎慢板」。

 

政府昨發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望將垃圾回收率提升至約55%。(iStock)

 

  黃錦星稱過去7年多,政府20多項減廢行動已落實且取得進展。惟垃圾徵費作為推動減廢的「火車頭」尚未落實,加上近年環球回收市場逆轉,承認本港人均垃圾棄置量仍高企。新藍圖將每5年1檢,中期目標是推行垃圾徵費,將人均垃圾棄置量逐步減少40%至45%,同時將回收率提升至約55%;長遠目標是2035年前,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實現「零廢堆填」。

 

黃錦星(左一)形容新藍圖的大方向務實及進取。

 

  黃稱,垃圾徵費正在立法會審議,冀可盡快通過條例草案。當局亦將推動多項政策,如塑膠飲料容器推展生產者責任制;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並處理其他單次使用塑膠等。

 

  當局又擬籌備發展新設施處理廚餘,冀在2035年前每日處理全港一半廚餘,即約1,500公噸。至於本港首個焚化爐料延至2025年運作,消息指當局擬另建新焚化爐,黃稱選址及詳情將適時再公布。

 

走塑等到2025年 被質疑落後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在2013年首度提出,當年目標擬由2011年人均垃圾棄置量1.27公斤,在2017年及2022年分別減至1公斤及0.8公斤,減幅為約20%及40%。惟環保署最新數據,2019年人均垃圾棄置量卻高達1.47公斤。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批評,上一份藍圖不達標且垃圾棄置量倒升,新藍圖目標是人均減至約0.89至0.81公斤,與早年目標相若,認為有欠進取;且回收率維持不變更是原地踏步。

 

  何又稱,對比歐盟今年起全面禁用膠餐具,本港走塑政策最快2025年才實施是遠遠落後,批評港府歎慢板。他指焚化爐並非最佳減廢措施,當局未做好源頭減廢及回收工作,沒理據再興建新焚化爐。

 

全港22個回收便利點 接待逾5萬人次

 

  位於九龍城的回收便利點「綠在寨城」昨開幕,黃錦星稱,全港22個回收便利點於去年11月起相繼投入服務,至今接待逾5萬人次。截至去年底,便利點連同逾100個定時定點運作的回收流動點,合共收集逾750公噸回收物,回收量較上一代社區回收中心升近8成。

 

  回收便利點主要為周邊單幢大廈或「三無大廈」提供一站式服務,回收8大類回收物,包括紙張、金屬、膠樽、塑膠、玻璃樽、慳電膽及光管、小型電器等。回收時市民可憑「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賺取積分兌換禮品,至今近3萬人參與。

 

 

06/06/2024

香港垃圾徵費延期與蹇卦(有片)

#易經看世界 #玄學 #垃圾徵費 #謝展寰 #環境及生態局

  香港的垃圾徵費,是按「污染者自付」原則,對全港所有住宅和非住宅產生的垃圾按量收費,減少整體垃圾棄置量。現時政府已宣布暫緩實施,評估情況,以期在2025年中向立法會匯報。

 

  其實早在2005年董建華年代,廖秀冬出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期間,已曾提出垃圾徵費概念,而政府也在2013年推出首份廢物處理藍圖,至2016年由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提交修例草案,並於2021年8月獲得通過。其後政府先後押後至今年4月及8月實施,引起爭議。如今垃圾徵費又再無限延期,可謂一波三折。

 

  事實上,垃圾徵費的先行先試計劃已凸顯了不同問題,包括配套及誘因不足,市民大多認為擾民。這場風波,顯示出政府的思慮不周,令市民無所適從。

 

市民大多認為垃圾徵費是擾民之舉(政府垃圾收費網頁圖片)

 

  過去3年政府單在籌備及宣傳,前後花了1.77億元;原本推算計劃落實後,今年可為庫房帶來近18億元收入,如今付諸流水。另外,環保署去年批出總值11.49億元指定袋合約予四間生產商,現時庫存多達1.7億個指定袋,成本約7400萬元,後續會將指定袋免費派發給84萬個公屋住戶。

 

  從《易經》看今次的垃圾徵費延期,不用占卜,已可用第39卦的蹇卦說明。「蹇」的原意為跛腳,跛腳之人走路困難,引申為事情難行。《雜卦傳》謂:「蹇,難也。」馬王堆帛書的《易經》,「蹇」字下的「足」作「走」,應是蹇的異體,兩字相通。

 

蹇卦 

 

  按清代訓詁學家段玉裁的說法,「蹇」字除了行難,也可作言難,「蹇」字通「謇」,可見此卦同時意指行難和言難。相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也認為,此一爭議是有口難言,且是一言難盡。

 

  蹇卦的上卦是坎,坎為險;下卦為艮,艮為止,卦義是難,因為前面有危險而無法前進。《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可見垃圾徵費延期是明智之舉,否則如果硬推,損害可能更大。蹇卦是在危險之前就已知要停止,是有先見之明;反之,若在危險之後才知停止,便是後知後覺,是蒙昧,那是蒙卦,艮在外,坎在內。

 

  先看蹇卦的初六爻:「往蹇,來譽。」往是前進,即不延期;來是回來,即延期,值得稱譽。《象傳》說:「往蹇來譽,宜待也。」意思是必須再等待時機。而六二爻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蹇蹇是雙重蹇難,「王」指李家超,「臣」指謝展寰,「匪躬之故」是不用問責,是時運不濟,大環境未能配合而已。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左二)負責推行垃圾徵費,遇到重重困難。(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再看九三爻:「往蹇來反」,《象傳》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意思是前進有難,還是回來比較好,換言之垃圾徵費延期是好事。而六四爻則說:「往蹇來連」,也就是來去都是險,但硬推之險應大於延期之險。至於九五爻的「大蹇朋來」,指最險難的時候,朋友來。這個「朋」,其實是民意,民意反映,垃圾徵費是延期比不延期好。

 

  最後是上六爻的「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碩是豐碩,即有結果,條件是「利見大人」,這個「大人」,也許是謝展寰不用問責下台,但可調職,找個中女出任,因九運利中女。又或者,這個大人,指2028年的下任特首,也不足為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