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4/06/2021

復必泰獲准降至12歲 有家長同意書可打

#復必泰 #疫苗 #肺炎 #中大 #劉澤星 #疫苗猶豫 #陳基湘 #慢阻肺病 #防疫

  【晴報專訊】當局正式批准復必泰接種年齡降至12歲,消息指,兒童只需持家長同意書,即可在社區疫苗中心預約打針,而政府亦正研究到校接種。惟中大調查指,近6成年輕人半年內無意打針,倡政府增多重誘因。

 

華懋集團擲2,000萬作大抽獎,包括如心酒店全年自助晚餐。

 

  商界推獎賞鼓勵接種陸續有來,有地產商推2,000萬大抽獎,香港總商會亦推包括港鐵全年車票、商務機票等獎品鼓勵市民打針。

 

  本港連續41日「清零」,昨僅1宗輸入個案,37歲印傭在酒店隔離時確診;初陽個案則少於5宗。

 

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獲批降至12歲,有專家預計外展隊將會到校接種,或有助全面復課。

 

  為防疫情重燃,港府續擴大疫苗接種群組,食衞局局長昨正式批准復必泰接種年齡降至12歲,下周初公布相關安排。消息指,青少年需持家長同意書預約在各社區疫苗中心打針。而政府專家顧許樹昌指,預計外展隊亦將到校接種,若校內接種率達7成,全面復課風險大減,除恢復面授課,校運會可望「除口罩」;而醫管局昨起將分析公院青少年死亡和心臟病個案,以作為背景監察數據。

 

針口痛多屬心理原因

 

 

  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指,研究顯示復必泰對12至15歲兒童「成效幾顯著」,保護率達100%,且抗體出現率高於16至25歲群組;雖較多人有針口痛情況,但多屬心理原因。

 

  但年輕人的「疫苗猶豫」嚴重。中大醫學院訪問逾1,200人,907名未接種者中僅25%人欲於半年內接種,當中18至39歲群組猶豫度最高,59.9%人指半年內「唔會」打針;40至59歲則最踴躍,29.5%人有意於半年之內接種。

 

18-39歲群組 6成拒接種

 

  中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受訪者3大理由拒接種,包括擔心疫苗有致命副作用、對港府無信心,或想等更好疫苗面世。他批評接種誘因不足,以「最吸引」的疫苗護照為例,調查以10分為滿分,這方面僅獲4.4分,「縱有打針送樓,亦僅能吸引小部分人,全港最終接種率恐得30%。」

 

  疫苗獎賞亦陸續有來。特首林鄭月娥前晚在社交網透露,有地產商正籌劃「一項頗有分量的獎賞」,之後華懋集團宣布推總值2,000萬獎賞;另香港總商會亦同樣推出2,000萬元抽獎,完成接種市民可參加。

 

 

下一頁 患慢阻肺病染新冠 死亡風險增2倍

患慢阻肺病染新冠 死亡風險增2倍

 

  本港至今逾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有5旬煙民一直欠缺動力戒煙,染疫入院留醫25日,歷經發燒乏力及氧氣治療,出院後終下定決心,戒煙之餘堅持日行一萬步,加快身體恢復。有醫生引述海外研究,指慢阻肺病者感染新冠肺炎後死亡風險增逾2倍,而長期吸煙為患病最主要原因,籲及早戒煙。

 

煙民王先生(左)染新冠肺炎康復後,終下定決心戒煙。右為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黃慕蓮。

 

  57歲的王先生,有42年煙齡,雖然婚後曾承諾妻子戒煙,但一直未付諸實行。

 

煙民染疫須氧氣治療

 

  去年11月他確診新冠肺炎,起初無病徵,但化驗顯示其CT值達16.9,病毒量偏高,其後他連日發燒,並需使用4.5度氧氣。

 

  他指自己本身愛運動,如行山、跑步及游水等,但留醫期間臥床多日,感氣促兼說話乏力,期間望到窗外有人在行山跑步,「當時反思,自己對腳覺得痕,心諗要試下行路返屋企。」

 

長期吸煙為慢阻肺病最主要原因,專家建議及早戒煙。

 

  康復出院後,他形容自己「大步檻過」,「覺得自己仲有好多嘢想做」,終下定決心戒煙癮,即使朋友邀請再吸煙亦無感覺,「係你控制支煙,唔係煙控制你」,戒煙後喉嚨多痰及鼻敏感問題亦改善。他亦積極運動,如訓練自己上落樓梯,堅持每日提早下車,繞路行山再上班,下班則從工作地點直接步行返住所,工作態度亦較放鬆,爭取時間運動。

 

  現時本港有1.1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據悉當中約12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黃慕蓮引述一項今年3月發表的研究,當中分析16個國家的59項研究,發現慢阻肺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機會可增4倍,死亡風險亦增逾2倍,而臨床上相關患者染疫後情況會較差。

 

專家呼籲戒煙打疫苗

 

  黃指,長期吸煙為慢阻肺病最主要原因,因吸煙會產生大量污染物,損害呼吸道健康,呼籲市民戒煙及接種疫苗,減少染疫及出現嚴重影響的機會。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