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9/06/2021

港島細價盤呎價破頂 入場費逾$770萬 5月私樓指數 貼近歷史高位

#細價盤 #本港樓市 #買樓 #置業 #陳海潮 #林浩文

  【晴報專訊】本港疫情緩和,樓市亦轉趨熾熱,差估署5月份最新私樓售價指數報393.7點,按月升0.6%,與歷史高位僅相差0.8%。其中港島區細價盤呎價更創歷史新高,逼近1.8萬元,入場費逾770萬元。有代理指,市場承接力強勁,上車盤有價有市;專家料樓市於第三季將破頂。

 

  差估署昨公布5月份私樓售價指數,報393.7點,按月升0.6%,連升5個月,重回疫情前2019年6月水平,同時僅較2019年5月的歷史高位396.9點,相差3.2點或0.8%。而431呎以下A類單位,最新報439.9點,按月升1%,已較2019年5月歷史高位的439.7點,微升0.2點或近0.05%。

 

  按地區來看,港、九、新界431呎以下細價盤,港島及九龍均錄得升幅,按月分別升3%及0.2%,新界則跌2.7%;港島區細價盤平均呎價更創歷史新高,達17,912元,即入場費達772萬元,1個月相差24萬元。

 

香港仔多白居二成交

 

鰂魚涌康怡花園受買家追捧,上月平均實呎重上1.8萬元大關。

 

  港島區向來較少細價盤,其中鰂魚涌康怡花園較受追捧,上月平均實呎重上1.8萬元大關。利嘉閣高級經理吳玉蘭表示,該屋苑本月錄15宗成交,460餘平方呎2房入場費達800萬元,較去年漲價約5%,形容買家承接力強,又指鰂魚涌逸樺園新近成交1座高層D室、614平方呎2房戶,以1,530萬元沽出,呎價創過去一年該屋苑2房單位新高。

 

  另香港置業首席高級營業經理郭詠詩指,近日香港仔有不少白居二成交,其中黃竹坑雅濤閣400至600平方呎單位,未補價入場費為700萬元,按年升10%,坦言樓市已復甦,料下半年有望衝破750萬元大關。

 

全年升幅或擴至15%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稱,疫情持續穩定受控,市場氣氛理想,帶動二手市場,料6月份樓價指數可望再升1%,上半年破頂已無懸念,若下半年能通關,全年樓價升幅有機會擴大至13%至15%。

 

  萊坊執行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指,指數升幅較預期好,料樓市會在第三季破頂,今年全年樓價續升5%。

 

 

24/05/2024

龍市樓論仍具參考價值

#買樓 #樓價 #看透樓市 #樓市點評 #龍市 #本港樓市 #置業 #物業 #地產

  2008年後,香港樓市已不能用西方泡沫經濟的「牛熊市」反映,所以筆者實踐創立「龍市理論」,成功解讀市場的新常態。雖然過去幾年在疫情、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非常時期的考驗下,龍市理論顯然需要修正,但該理論仍在當下市場提供到極具理據的參考方向。
 
  西方近代的「牛熊理論」是服務泡沫經濟的,其意義是先讓市場任性地膨脹,但當市場充滿泡沫之後,就會經歷泡沫爆破的調整。回歸後的香港資金流動方式和政府調控市場,難以避免融合社會主義特性,政府處理市場往往也是先去除泡沫,然後再讓市場能量充盈後釋放。
 
  有人在樓價跌的時候,取笑筆者這大好友,更說到「龍市」是強調永遠上升的。其實這些都是抹黑,人們稱我為大好友,是因為個人樂觀,往往在逆境中找到生路。事實上,龍市理論同樣有升有跌,政府用有形之手去除市場泡沫的階段,稱為「龍市二期」,然後再釋放力量讓樓價上升,就是「龍市一期」。經過這幾年市場考驗,告訴了我們要修正的就是「中央出手調節的時段是可以拉到很長,甚至不單只一個回合」,因為我們的政府,包括中央,可能都要面對國際複雜的環境,包括金融策略上也有進退的需要。那是否龍市理論已經沒有價值呢?筆者又不同意,因為我們仍可以相信調節完之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以牛熊市的邏輯,會認為尋底後要有冗長的調節期才對,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樓市經過調節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使其上升。(Shutterstock)

 
  為了在全民悲情負面的市道,證明筆者不同的看法,我先要確定近年的樓價下調是否泡沫爆破。我認為不是,原因是市場根本沒有借貸泡沫。
 
  去年,筆者在發展商會德豐的晚宴分享中發表了「樓市下跌並不是泡沫爆破」,十分高興曾淵滄先生同意本人這個觀點。我認為,如果樓市下跌不是泡沫爆破,市場只是應付非經濟的因素困擾,而不是牛熊市的冗長市場重建和重新積累財富。這正正是龍市理論的重點,過去很多人當了「龍市二期」是「熊市二期」,當了入貨時機是大跌前夕。
 
  最近股市回升,一升就升了3000多點,令到5萬億元市值的香港財富復活,大家可以看到市場在政府容許後的回復力度。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稍後會在地產上出現,股市回升只是開始,重點是中央認為現時是市場復甦起動的時機。另外,配合香港人口趨勢由減少轉為回升,香港資金不單只沒有消失,而且還突破17萬億元的水平。公司註冊處亦看到香港本地公司數目創歷史新高,非香港公司也同創新紀錄。
 
  數據十分清楚顯示香港正在回復中,並非在迷失中,各位請參考修正後的龍市理論,然後根據個人能承擔的風險去決定投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