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1/12/2021

建制奪立會89席 非建制僅1席 林鄭:議員有廣泛代表性

#建制派 #立會選舉 #狄志遠 #非建制派

  【晴報專訊】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但在投票率創回歸以來新低下,非建制派在直選全軍覆沒,僅新思維狄志遠在社福界當選,狄指即使「1對89」都無所謂,將在狹縫中爭取民主。多個建制派代表均否認新局面是「清一色」。

 

建制在地區直選全勝,未來立會兩大黨民建聯(右)及工聯會(左),分別慶祝陳恒鑌及陳穎欣在新界西南勝選。

 

  特首林鄭月娥則強調,參選人來自不同背景立場,是選民的抉擇,而90名立法會議員有廣泛代表性,但承認投票率「低一啲」,惟認為基於政治劣質化的高投票率不值得認同。

 

  今屆直選投票率僅30.2%創回歸後新低,比上屆58.28%少近一半,比2000年選舉的43.57%亦低逾10個百分點,且無效選票總數佔2.04%。多位非建制派代表日前預計低票率會拖低勝算,結果所有人在地區直選全軍盡墨,僅自稱非建制的狄志遠,在一向由民主派佔優的社福界當選,但界別投票率僅19.41%。

 

狄志遠:「1對89」無所謂

 

非建制的狄志遠(左)不認為個人在議會角色卑微

 

  狄志遠昨否認議會欠認受性,亦不認為個人在議會角色卑微,更指即使「1對89」亦無所謂,會以民意為本去監察政府,樂意與建制派及政府在民生議題上合作,又指民主派一向是議會少數派,希望在狹縫中爭取民主,並用4年時間說服非建制派支持者。

 

  林鄭月娥稱,單計投票率,今屆的確比以往「低一啲」,但仍有135萬人投票,不能不說獲很多市民支持;低投票率的原因她無法分析,要請教意見領袖。她指若高投票率基於政治劣質化,如有人藉選舉爭奪政權以危害國安及候選人互相污名化等,不會令社會進步,前年區選正屬這情況。

 

李慧琼:愛國者可百花齊放

 

  對是否未能做中央期望新選制要「五光十色」,她指在153名候選人當中,具備不同背景和立場,「結果出來選民選擇咗某一個背景、某一個立場,呢個亦都係選民嘅抉擇」。她認為,選出來的90名議員有廣泛代表性。

 

  在今次選舉中大勝的民建聯李慧琼表示,低投票率或因市民不認識候選人及新選制,但議會內均是愛國者,惟背景不同可「百花齊放」;工聯會會長吳秋北亦指,新時代不應再停留於政治對抗,並不應以「清一色」界定議會。標榜「第三路線」的民主思路,派2人直選同樣未能「零的突破」,召集人湯家驊稱,低估建制派實力,但認為不是第三路線「行不通」,只是未能轉化成選票。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對非建制派不投票支持自己人感失望。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五光十色」是指愛國陣營在更多方面參與選舉,而非一定要有反中亂港者。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夏寶龍曾提到「五光十色」包括「老外」及有台灣背景者,明顯指較闊的政治光譜,未來要關注「1對89」會否令政府缺乏足夠監督。

 

  新一屆議員任期明年元旦開始,下月3日宣誓,由林鄭監誓。另議員議案或修正的表決方式亦有不同,由以往分別功能界別及直選過半,改為分別在選委會界別、以及於功能界別及直選界別合計均過半,方可通過。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今屆選舉投票率在合理範圍之內,投票率較以往低是因疫情影響,以及有反中亂港分子干擾。

 

  「五眼聯盟」英美加澳紐五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指本港選舉逆轉了回歸以來不同政見參選人角逐有競爭選舉的趨勢,批評改革減少直選議席,建立新審查程序,限制選民選擇。

 

 

下一頁 31議員連任 鍾國斌張華峰失議席

31議員連任 鍾國斌張華峰失議席

 

自由黨鍾國斌(右)指會留黨服務,但從前線退下;左為在飲食界連任的張宇人。

 

  現任議員有33人爭取連任,當中9人轉戰選委會均成功連任,另5人於直選「冧莊」,李慧琼、周浩鼎及劉國勳則因區議會議席取消,要出戰直選,結果3人成功連任。

 

  多位功能界別議員首次面對競爭,其中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以往4次都自動當選,昨擊敗自由黨梁日昌在工業界(一)連任;另鄉議局及商界(二)是設立而來首次需投票,結果經民聯劉業強及廖長江都當選連任,僅自由黨黨魁鍾國斌及經民聯副主席張華峰,分別在紡織及製衣界和金融服務界下馬。

 

  鍾在選前民調已落後,但他豪言自己「有鐵筆專撬鐵票」,他昨稱對黨感抱歉,個人會留黨服務,但會從前線退下。

 

下一頁 民建聯19席 續成最大黨

民建聯19席 續成最大黨

 

民建聯李慧琼(右)及周浩鼎(左)分別成為票后、票王

 

  在新一屆立法會,民建聯將續成最大黨,比選前贏多6席得19席,坐擁逾2成議席,其中10區直選均有代表當選,包括主席李慧琼及周浩鼎分別以95,976及93,195票成為「票后」和「票王」,因「爭取西灣河站」而人氣急升的梁熙亦入局。李慧琼昨拒以「大勝」形容今次結果,僅稱符預期且「有突破」。

 

  工聯會比選前多4席,取8席並一躍成為立會第二大黨,其中上屆未能連任、一度「雙失」的鄧家彪,今屆循九龍東直選重返議會。對是否因新選制令議席翻倍,在港島東當選的會長吳秋北指,今屆議席增加,工聯會亦有努力,靠「選民意志」才有今次成績。他又解釋,提早告急是因選前不斷有人聲稱他「夠票」,故要鞏固支持者選票。

 

  第三大黨則為得7席的經民聯,但比選前少1席。新民黨則贏得5席,比選前大增3席,新入局者包括上屆代表自由黨參選的李梓敬。主席葉劉淑儀指,高興黨的理念獲不同背景選民認同,希望成為議會的中間力量。她昨拒回應個人未來會否參選特首,以及今次是否最後一次參選立會。

 

下一頁 選委及功能組別 新鮮人入局 包括管浩鳴黎棟國霍啟剛等

選委及功能組別 新鮮人入局 包括管浩鳴黎棟國霍啟剛等

 

  今屆立法會新增40席選委會界別,而功能組別的30席中,因以往專業界別多為泛民囊中物,惟今屆無人出選,結果產生不少立法會「新面孔」,若不計重返議會的陳凱欣,選委有30名「新鮮人」;而功能組別則有16人,當中不乏知名度人士,包括循選委會當選的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眼科醫生林順潮等,而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則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勝出。

 

  功能組別方面,以往教育界、法律界等專業界別為泛民票倉,今屆均告易手。其中有5人競爭的教育界,由教聯會朱國強獲逾萬票當選,他承諾會跟業界溝通,認為不同立場的教師都希望為小朋友或教育界好,會努力聆聽業界聲音,發揮監督政府、改善教育界的作用。

 

律師會前會長林新強當選

 

  同樣5人角逐的醫療衞生界,則由「醫護誠信同行」的林哲玄獨得5,511票當選,他強調會推動基層醫療、公私營協作,並設法使公營醫療體系員工有成就感。

 

律師會前會長林新強(中),在法律界勝出。

 

  當選法律界為律師會前會長林新強,他對見證落實「愛國者治港」感高興,強調會維護「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法治和香港核心價值。在科技創新界勝選的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認為在國家給予香港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責任下,身負重任,希望能以議員身份推動本港科創發展。民建聯的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前會長黃俊碩,則在會計界當選。

 

霍啟剛勝選,太太郭晶晶獻花祝賀。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則當選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他勝選後,獲太太郭晶晶上台獻花。至於進出口界,則由民建聯的黃英豪勝出。地產及建造界方面,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龍漢標擊敗卓能集團的趙式浩。

 

管浩鳴︰先處理社會撕裂

 

  選委界別亦多新人入局,包括管浩鳴,他坦言當選後非先處理陳同佳案,而是社會撕裂問題,特別希望協助近年社會事件中留案底年輕人,讓他們有機會改過,包括審視刑滿出獄的人士是否應續保留案底,亦會與律政司討論陳同佳赴台問題。黎棟國則指,選舉令他感受到各候選人在平和、理性環境下可就政綱發表具建設性意見,期待議會能延續和平理性的討論。另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亦成功當選。

  

下一頁 選委界11人得票不過千 盛智文馮煒光等敗陣

選委界11人得票不過千 盛智文馮煒光等敗陣

 

選委會界別參選人盛智文

 

  由51人透過全票制競逐的選委會界別,最終11名落選者得票均不足1,000票,當中包括科大廣州分校副校長吳宏偉獲958票、註冊電工刁勝洪則僅342票、工聯會九巴車長蔡永強則有818票。落選者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包括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投資推廣署前署長盧維思、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等。

 

馮煒光︰意料之外

 

選委會界別參選人馮煒光

 

  馮煒光表示,落敗屬意料之外,需時間詳細了解落敗原因,認為其政綱如改革政務官制度、增強年輕人對國家自豪感等均具吸引力,不排除有些選委未完全了解其看法。

 

  同樣落選的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民主思路黃梓謙則指,已盡力與各選委接觸和交代理念,望能續為市民服務。

 

  鳳凰衛視主持人曾瀞漪則稱,作為居港台籍人士,能參選已非常難得,落選並不失望,料無政黨資源是落敗因素。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