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4/01/2022

單日29新症逾8個月新高 當中20為外傭 另新增40宗初陽

#Omicron #肺炎疫情 #外傭

  【晴報專訊】本港昨日新增29宗確診,創逾8個月來的單日新高,其中26宗疑染Omicron變種,單是外傭已涉20宗,10人均在入住沙田萬怡酒店後確診,當局決定加密檢測,同層住客及員工未來1周須每日1檢;另外新增40宗初陽。外傭中介團體猜測,有不良中介為保證外傭成功出發,冒險在檢測證明上「造假」,亦有業界認為政府應按入境來源地分隔處理,減低交叉感染機會。

 

沙田萬怡酒店的部份住客及員工,將要1日1檢。

 

  29宗確診中,當中16宗為無症狀感染,除1宗外,全為輸入個案,其中26宗帶N501Y及T478K變種病毒,疑為Omicron;另1宗帶L452R;而20宗為外傭,19宗來自菲律賓,7宗本月1日乘搭CX906抵港,其餘13宗12月30日乘PR300航班抵港,該班機累計20宗確診。

 

同層住客員工每日1檢

 

  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20宗來自菲的個案中,有7宗在機場檢測確診,另13宗在入住檢疫酒店後第3日驗出陽性,包括10宗入住沙田萬怡酒店;另在12月29日抵港的航班5J272,目前已發現11宗確診,3人亦入住沙田萬怡。他說,13名在萬怡確診的外傭分別居於8、24及26樓,惟初步未見酒店有傳播,不排除是在當地機場或飛機上感染,審慎計已安排同層住客及員工未來1周每日1檢。

 

  新增輸入個案中有45歲國泰機師,居東涌東環6B座,上月19至20日往返倫敦,22日檢測陰性,26日來回馬來西亞檢測亦呈陰性,翌日由香港往墨爾本,30日返港,在機場仍呈陰性,入住國泰逸泰居酒店隔離,至元旦呈陽性,同日發病。歐指,他有機會在墨爾本染疫。另1宗本地感染的初陽個案,為早前確診的28歲女機組的35歲男姓家人,居北角南天大廈,兩人上月28日至30日曾共處,元旦被送往竹篙灣檢疫,翌日呈陽性,其潛伏期到訪地點列強檢。

 

  香港僱傭代理協會主席張結民認為,應按入境客來源地分開排隊及檢測,避免交叉感染。香港僱傭公會主席陳東風指,疑有不良中介為保證外傭成功出發,冒險在檢測證明上「造假」,促兩地政府禁「造假」檢測中心營運。

 

Omicron破百宗 當局澄清無計劃封關

 

 

  本港昨日新增7宗Omicron,包括一名30歲女地勤,令Omicron累計102宗。社區感染恐蔓延,全城恐慌,有報道更指當局會暫停面授課;網上更流傳政府將公布今日起全面封關,食肆晚上6時後禁堂食等。

 

  政府昨日澄清,從無計劃封關或6時後禁堂食,譴責有人散布謠言造成公眾恐慌。

 

  教育局亦澄清停課只屬謠言,強調現階段仍繼續面授課堂。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稱,局方完全未接觸過3個小學校長會以至18區校長代表;但有不願具名中學校長估計,局方或曾非正式了解意見,惟不代表有意停課。

 

 

下一頁 坐獨立房 與空少隔逾20米仍中招 增1女食客初陽 望月樓累計6染疫

坐獨立房 與空少隔逾20米仍中招 增1女食客初陽 望月樓累計6染疫

 

  望月樓群組增至6人。昨再多一名66歲女食客初陽,她打齊針且坐獨立房單獨一枱,與源頭染Omicron的國泰空少相距逾20米。衞生防護中心更發現,最早中招的搭棚工夫婦,僅入店時與空少擦身而過,且有戴口罩。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正追查店內有無空氣傳播或因共用茶壼播疫;而同時段光顧食客有6人仍「在逃」,中心籲他們速現身,否則不排除檢控。

 

  最新初陽66歲女食客與8名親友,上月27日於望月樓包廂午膳,與群組源頭的44歲國泰空少相距逾20、30米。她已打2針科興,且2度陰性,惟入竹篙灣隔離第3日即咳和喉痛,病毒CT值達31至32。她隔離前最少到過4食肆,除夕去過火炭駿景園8座親友家中;居住的大圍恒峰花園第2座昨圍封強檢。

 

搭棚工夫婦戴口罩 僅與空少擦身而過

 

歐家榮指通過食客「填紙仔」、訂枱和信用卡資料,及主動檢測追查到大部分望月樓食客。

 

  歐家榮指,翻查閉路電視揭最早感染的搭棚工夫婦,在入店時有戴口罩,與坐近門口的空少座位擦身而過,之後兩枱距逾10米仍中招。

 

  另確診50歲主婦亦坐獨立房,同房有3枱,與空少相距逾20米,且未有直接接觸。

 

  歐推測,店內或有空氣傳播,而職員會替客人「斟茶」,疑茶壼等共用器具遭污染,或成播毒途徑,已再取46個環境樣本化驗,包括茶壼、杯、空氣濾網等,而相鄰食肆「鳥十」客人是否高危,他指兩店相通,但空氣由鳥十流向望月樓,且無確診者用過2店的共用洗手間,僅用過商場廁所,故鳥十食客毋須檢疫;惟同日下午1時至5時曾訪又一城人士均要強檢。

 

  目前當局追蹤到207名望月樓食客及22名員工,229人已隔離︰10人因經信用卡追查,較遲入營。歐指,分坐2枱的6食客仍「在逃」,因他們用現金結帳難找,會用商場閉路電視及八達通追查,已再發強檢令促他們今日前檢測,否則嚴肅跟進,包括定額罰款及檢控。

 

兩枱6食客 仍未追蹤到

 

  對安心出行會否加入追蹤,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指,健康碼已有追蹤功能,會續檢視防疫措施,包括農曆新年前擴大疫苗氣泡至所有食肆。惟望月樓中招食客均已齊針,是否意味氣泡無效,歐指根據科學數據,接種能防感染和重症,氣泡是以此作安排。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推測店內空氣不流通,或造成短程空氣傳播,其他食客路過空少時口罩沾上病毒。他倡收緊追蹤方法,「通緝」未現身食客是最後辦法。對食肆氣泡是否要「加針」,他指先打1針是正確方向,因食客未來會續補針。

 

 

09/01/2023

殺到埋身,點防疫

#防疫 #疫不過三 #Omicron #XBB

  1月8日通關,每日有5萬國內同胞可以來港,亦有5萬港人回內地。時間一久,好歹都會有較多病毒在港浮游,陰人中招機率增。但大家要復常,這個險不能不涉,關鍵是怎涉。

 

  除非有新變種病毒,又或有現於美國盛流行的XBB.1.5病毒由美國入侵香港,不然以在國內或香港已流行的Omicron病毒計,對大家的殺傷力應不大。

 

  外國傳媒一直宣傳國內不再封控就爆疫,這是必然的,但如續封控,又謂你違人權。二十大後,明顯是阿爺衡量經濟與病情,在餓死與病死之間是明顯作出了個選擇,就是不要餓死,但又努力防止病死。這是否不可能達成的矛盾?不是,因為靠的是科學和數據。

 

  1.中國醫史上,是有「疫不過三」的認知,其指大疫在三年之後,是會減退。原因應是已多人染疫,多人有了抗體,疫便再惡不了。2020年疫起,2023是三年了,疫可望退。筆者在11月24日有《疫不過三》文,可參考。

 

  2.老祖宗智慧上有: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完於春分,滅於清明。千百年來,皆如此。

 

  所以,解封了,我們要更加注重個人防護,熬過後面幾個節氣!做好個人防護!要自由,如今有了;不要管,如今也不管了。但也應要戴口罩,少出行,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風!

 

(iStock)

 

  這個老祖宗智慧在今冬疫情中亦見體現到,有在台山和江門辦廠的朋友,其廠疫情於12月16日起犯病。基本上有三分之二工廠染疫,平均休息6天便癒,無一人重病入院。這個例子可能偏小,但對投資者言,這個訊息是重要的,反映今次阿爺是揀對了要放封防之時。

 

  如在2020年新冠原種肆虐時不封,當時的致死率是逾3.4%。

 

  如在2021年Delta變種肆虐時不封,當時的致死率是2%。

 

  今時Omicron的致死率是0.1%至0.01%,在致死率如此低時仍封,則不病死也可能會餓死。

 

  今時解封代價相對較少時,就可能是外資肯來買中港股票的原因,他們著眼的是中國經濟在2023年可望生。

 

  3.但如今時在美國盛流行的XBB.1.5侵港,因為其傳播率可達1:18,而可能的病情未太了解,投資者對此要存戒心(見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指出,截至2022年12月30日,新冠7天平均每日住院人數為42,140人,較前兩周增加了4.2%。重症7天平均入院人數上升到每天5,125人,比前兩周增加了9%。

 

  美國華裔公共衞生專家丁亮(Eric Liang Feigl Ding)警告,XBB.1.5是至今免疫逃逸及傳播能力最強的變種病毒之一,它比其他病毒傳播快得多,恐怕會引發下一波大規模疫情。

 

  在香港開放控疫後,染病人數應會急增,事實上,在聖誕節之後,是否大家身邊不少朋友已宣布中招呢?但港府新增病例仍每日在2萬宗下,何故?是染疫者真少了?筆者認為是因為Omicron的病情可以較輕,不少染疫者自己閉關,不報政府便是,1月8日多了國內同胞來港後,報染疫的人會否多了,待觀察。

 

  無論是有封控還是無封控,防中招重責,是在個人,不在政府,因條命是你自己的。

 

  近日國內有篇網文,值得大家看看。

 

  上海的數據出來了:

 

  最新感染率為64%,包括2%無症狀者,44%正在陽中,18%已經陽康。

 

  關於陽性患者症狀持續時間,87.5%的患者在8天之內轉陰康復,但也有4.4%的人持續時間長達11天以上。

 

  這次病毒確實不能當普通感冒也不是大號感冒,得的人會有感覺跟平時感冒不一樣,感覺不燒了好像是好了,可是一直說不出來哪裏不對勁?這次病毒不發燒後的康復期比較長,有的人失去嗅覺、味覺、甚至一直餓或是一直不覺得餓,還有的人一直咳黏痰,還有的人一直就睡不醒渾身沒勁,更有的就是走快了或者說話著急了就喘不過氣來;也有人以前吃水果沒問題病後一吃水果就拉肚子等等一系列問題。

 

  這次病毒感染後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心肌炎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呈陽症狀往往是由一些病毒引起,而這些病毒可以經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循環,再到達心臟。如果這時身體恰好因為疲勞、作息不規律等因素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就會引起心肌炎。對於陽後出現的這三種症狀,可能是心肌炎,一定要引起重視:

 

  第一,心慌,感覺快好了,但是出現明顯的心慌或是缺氧感覺,心跳特別快每分鐘100次以上。這是由於心肌細胞受損,心功能下降,被迫通過加快心率的方式進行代償。

 

  第二,全身乏力,感覺快好了,但是乏力症狀不緩解,甚至出現了胸間憋氣等症狀。這同樣是由於心肌細胞水腫,導致肺循環瘀血,進而出現胸悶憋氣。

 

  第三,眼前反覆發黑或暈倒,陽後出現莫名其妙的眼前一過性的發黑,甚至昏倒,一定要注意。很可能是心肌炎導致的心肌傳導阻滯引起的,是心臟停跳的前奏。

 

  總而言之,大家如果病毒感染就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繼續讓身體處於疲勞之中。如果出現以上這三種情況,希望大家一定要及時做好防護。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康復過程中千萬別洗澡,洗洗局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洗腳洗臉洗屁屁等。冷飲這個物種應該是我們一生無論大人孩子都不要碰觸到的,至於為甚麼不需要再科普了,不信邪的請隨意!還有就是不要馬上恢復劇烈健身運動,小孩子不要瘋跑或狂騎腳踏車等。很可能平時不覺得有問題的活動,病後不注意就會對身體造成致命的傷害!望大家多保重啊!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重視康復期,大家各自保重!

 

  假如中招了,要留意之後的調理,減少長新冠的可能性。筆者在3月時有文談此,可【按此】參考「中招後遺症和調理」文章。

 

  炒股好,但也要防中招,以免股在股票行,人已在天堂。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