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5/01/2022

黃大仙高危 倉鼠疑禍首 豪苑1座Delta垂直傳播

#肺炎疫情 #Omicron #與病毒共存 #接種率 #葵涌邨 #倉鼠 #袁國勇 #豪苑 #垂直傳播

  【晴報專訊】第五波疫情未見消退,昨日再有5宗源頭不明個案,黃大仙更成新災區。衞生防護中心指,區內污水樣本同時驗出Delta及Omicron污染,豪苑1座發生Delta垂直傳播要撤離E室住戶,源頭疑是5樓青年上月初在旺角I love Rabbit買的倉鼠,正追查是否涉更早批次;另鳳凰新村有髮廊洗頭女工疑染Delta變種。專家指,Delta殺傷力強,該區疫情值得關注。

 

黃大仙豪苑1座疑出現垂直傳播,衞生防護中心人員攜同物資上樓。

 

  全港昨日多109宗新症,98宗屬本地感染,5宗不明,初陽有逾100宗。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透露,黃大仙區污水樣本同時驗出Delta及Omicron污染,且區內2宗無源頭個案驗出L452R突變。首症49歲女士在黃大仙鳳凰新村髮廊替客人洗頭,去過黃大仙祠;其居住的深水埗北河街慶豐大廈昨日圍封強檢。

 

同幢3戶中招 E座撤離

 

  另一名75歲老翁居於豪苑1座7樓E室,平日早上8、9時愛在鳳德公園晨運。中心追查後,揭同幢有2戶感染,當中8樓E室確診的77歲老婦與2名兒子和外傭同住,惟5樓E室的26歲初陽青年或是源頭。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青年在本月15日咳、流鼻水和頭痛,本月18日和22日向私醫求診,直至大廈強檢才取樣,本周日(23日)初陽,病毒CT值達34,病毒量低,屬發病後期;7、8樓住戶病毒量高,屬發病初期。

 

  歐續指,青年報稱上月初於旺角通菜街I love rabbit購入倉鼠,倉鼠已交由漁護署做化驗。與青年在街頭做傳銷的26歲男同事,居於黃大仙下邨龍樂樓,上周三(19日)起頭痛和流鼻水,亦證實確診,且他與7、8樓住戶亦有L452R突變,疑屬同一源頭,正待病毒全基因分析。

 

  當局視察後,發現豪苑5樓外牆喉管有改動,7樓住戶將廚房及廁所去水口用膠紙「封死」,8樓座廁亦有改動。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視察後指,因大廈天井位深,病毒經天井上傳;且7樓住戶怕蟑螂入屋遂封實渠口,U型渠早乾涸,病毒或由渠管垂直上升。

 

袁國勇指涉事倉鼠或更早批次

 

  袁承認,青年的倉鼠或早於當局回收批次(即去年12月22日)抵港,惟更早批次已「入屋」逾月,相信倉鼠即使染疫亦痊癒,再回收機會不大。他反指,青年發病後未盡早檢測,才是播毒缺口,促市民有不適盡快取樣。

 

有人員檢走豪苑某單位的寵物

 

  另葵涌邨映葵樓有19歲男住戶養倉鼠,其20歲男友人曾上門探訪。漁護署昨日更正,截至上周六已人道處理2,298隻倉鼠,包括市民交出的倉鼠。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因Delta殺傷力強,且本港長者接種率低,黃大仙區疫情值得關注。他倡簡化圍封配套,如僅派煮食包而非派飯,減少人手負擔,以便未來實施大規模封邨。

 

  其他源頭不明個案疑涉Omicron。東涌藍天海岸影岸‧紅繼有6歲男童確診,昨日再有讀何文田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13歲少年染疫;葵芳邨葵仁樓有53歲女住戶確診,她曾逛葵涌廣場,或與葵涌邨居民交集;法國東方匯理銀行電腦部有55歲男員工確診。

 

  另恒生銀行窩打老道分行有員工初陽,他昨日有在優越理財中心見客,分行停業至本周四(27日)。民安隊亦有隊員昨凌晨在竹篙灣當值後初陽。

 

  而日前現確診的不明個案,再爆群組感染。何文田勝利道地盤爆疫,共計9人感染;長沙灣政府合署10樓勞工處有保安員與文職同事在西九龍中心「紅蔥頭」用膳後,2人同染疫。

 

 


下一頁 葵涌邨12廈爆疫 映葵樓增33個案

葵涌邨12廈爆疫 映葵樓增33個案

 

  葵涌邨爆疫未遏,昨日再多69名居民確診,當中映葵樓再多33宗個案,「反超」首爆疫的逸葵樓的27宗;逸葵樓累計確診者仍最多,達148人,最少涉及100個單位。葵涌邨18幢樓宇中,已有12幢爆疫。當局昨晚圍封夏葵樓作禁足強檢。

 

立會外判工初陽

 

  疫情更波及立會,有居逸葵樓的外判商員工昨日初陽,他負責上載影片,主要在1M層和3樓工作,上周三(19日)最後上班。立會主席梁君彥指,暫時本周三大會仍實體舉行,有需要或改作遙距會議;秘書處屆時會分A、B更輪流回立會辦公室;另立會下月16日起實施疫苗氣泡,傳媒等人士入內均要打了首針,僅孕婦及持醫生紙者豁免。

 

  大窩口邨富強樓繼81歲女住客染疫,再有住客初陽。袁國勇指,先發病的老婦居423室,向下傳予323室11歲女童,因病毒由上而下,大廈2樓幼稚園早已停課,往下再無居民,暫判斷因沖廁水壓致橫向傳播風險較高,故只撤離共用糞渠的421室和321室住戶。前日有18歲女住客確診的富德樓,昨日圍封。

 

大窩口AEON分店因有員工染疫,暫停營業。

 

  大窩口AEON分店因有員工感染,暫停營業,全店人員檢測。AEON指,染疫2名員工屬葵涌邨逸葵樓群組,上周五(21日)仍有上班。

 

  另在葵涌邨內向門柄「噴水」播毒黑衣男,消息指他已自首,警方正調查其身份。

 

 


下一頁 7旬翁拉下口罩交談 累病人助理檢疫

7旬翁拉下口罩交談 累病人助理檢疫

 

  公院再有新傳播,更涉葵涌邨居民。有78歲老翁上周六(22日)因發燒和喉嚨不適,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後初陽,追查後始揭他早於上周一(17日)在日間化療中心做化療時,曾拉下口罩與1名病人服務助理交談,令助理須檢疫。醫管局建議,瑪嘉烈醫院居葵涌邨的員工,應休假留在家中,並盡快強檢。

 

逸葵樓最先出現個案,最少涉及100個單位。

 

伊院保安確診 居葵涌邨

 

  另伊利沙伯院有新入職保安部3A級29歲運作助理亦住葵涌邨,因屬密切接觸者,送入竹篙灣檢疫後前日確診。他主要負責院內交通管理,直至上周五(21日)仍有上班,且做呼吸器面型配合測試時,曾反覆呼氣約30分鐘,替他做測試的工作人員亦要隔離。

 

  同時,威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有確診患者上周二(18日)到訪,31名醫護進行強檢後,發現1名女護士初陽,她直至上周五仍有上班,但有穿足夠保護衣,無人須隔離。

 

下一頁 長者接種率低 醫療系統難負荷 世衞料Omicron將結束歐疫情 專家:港欠條件與病毒共存

 

長者接種率低 醫療系統難負荷 世衞料Omicron將結束歐疫情 專家:港欠條件與病毒共存

 

  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全球,世衞認為歐洲6成民眾感染Omicron,料未來數月達致群體免疫,疫情大流行或將劃上句號。惟本港專家認為,本港目前仍不具條件與病毒共存,包括長者接種率低、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與內地及海外通關等因素。

 

專家指現有疫苗不能有效針對變重病毒,因此不要幻想香港現階段可與病毒共存。

 

  近日歐洲國家Omicron疫情趨緩和,防疫措施開始鬆綁。世衞歐洲區主任克魯格表示,Omicron至3月時或感染歐洲60%民眾,大部分人已接種疫苗或感染後產生抗體,預料將會有數星期至數個月的群體免疫,即使年底疫情捲土重來,規模亦不會達至大流行級別,認為Omicron已將歐洲疫情帶到新階段,或為疫情大流行劃上句號。他稱現時防疫重點非阻止傳染,而是減少疫情對醫院、學校及經濟的影響,但強調新冠病毒或會再出現變異。

 

現階段需阻社區蔓延

 

  但本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Omicron在外國引起的病情不嚴重,「來得快走得快」,但重申群體免疫是由持續經濟受損、數以萬計的生命換取得來,而現有疫苗不能有效針對變種病毒,因此不要幻想香港現階段可與病毒共存。

 

陳福和(資料圖片)

 

  港大研究團隊曾表示,Omicron的致命率與病發率,較之前病毒株弱,團隊成員之一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稱,外國有意見認為,如全球無法應付Omicron,但因其殺傷力減低及變弱,猶如感冒,可考慮是否與病毒共存,但他說,Omicron對未接種的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仍然有殺傷力,目前本港未有足夠條件與病毒共存,要考慮醫療系統負荷、不影響本港與內地及海外的通關等,現階段仍盡量控制病毒在社區蔓延。

 

  

21/04/2021

【FOCUS】印度疫情海嘯式反彈 變種病毒添全球不確定

#肺炎疫情 #印度 #變種病毒 #疫苗

  兩個月多前才宣布疫情處「最後階段」的印度,正陷入毀滅性的海嘯式反彈--新增確診在連續破頂後向單日30萬例邁進;火葬場不敷應用,人們沿恆河邊點起一個個火堆焚燒親友遺體;醫用氧氣將於周三(21日)告罄的首都新德里,正從全國徵調物資……

 

  錯判形勢的莫迪政府最新宣布,5月起將開放所有18歲以上成人接種疫苗,惟同時放鬆疫苗價格管制,被評論為巧妙轉移疫苗產能受限的焦點。地獄般經歷或顯全球抗疫前景仍高度不確定。

 

日新增徹底失控,實際總確診或達4億

 

  短短一周新增確診逾160萬例的印度,正將全球總確診推向新高。50人爭一病床、火葬設施金屬零件燒至熔斷、周二再增逾29萬例,無不指向這個1月底才宣布疫情處「最後階段」的國家徹底失控。

 

印度疫情陷入毀滅性的海嘯式反彈,首都新德里醫用氧氣將於周三(21日)告罄,正從全國徵調物資。(AFP 圖片)

 

  何解?兩大原因當推政府錯判形勢及民眾放鬆警惕。隨著2月底多個邦進入如火如荼的邦議會選舉造勢、3月兩場國際板球比賽吸引逾十萬球迷、每12年一次的宗教盛會「大壺節」令數十萬計印度人齊浸恆河,加上「雙突變」變種病毒推波助瀾,位於華盛頓的CDDEP(疾病動態、經濟與政策中心)的有專家甚至指,以當地30%的檢測陽性率推斷,印度實際確診數或達4億。 

 

政府放開疫苗價格,被指圖掩產能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擁有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商--血清研究所(SII),首季出口疫苗達6400萬劑,但本國接種首劑比例僅8.1%、完全接種更只有1.3%;因應此,有「疫苗大帝」之稱的莫迪最新宣布,5月起將開放所有18歲以上(現為45歲)印度人接種疫苗。

 

  不過,所謂「魔鬼在細節」,政府同時指,將放開疫苗銷售及放鬆疫苗價格管制,意味現時由聯邦政府向各邦免費提供疫苗的機制,將變成各邦價高者得;換言之,印度本土的兩隻疫苗或由聯邦補貼價每劑150盧比(Covishield)、206盧比(Covaxin)爆升至1000盧比(約103港元),令普通民眾難以負擔。

 

  更糟的是,SII正面臨疫苗原料短缺,其首席執行官Adar Poonawalla最新在推特敦促拜登,取消對生產上述兩款疫苗所需原料(包括生物反應器袋、過濾器、血清等)的出口禁運。他並指,過去一個月一直在追問美國當局,但未有回應。

 

變種重挫疫苗抗體水平,芬佬處變不驚

 

  疫苗原料短缺並非SII獨有,康希諾較早時同指,高需求下,疫苗企業共同面臨原材料、耗材供應等產業鏈挑戰。據國家衛生委官員最新透露,中國今年新冠疫苗產能料超30億劑,以此計,原材料供應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專家預計印度新增確診中有20%攜帶「雙突變」變種病毒,如同早前出現的英國、南非變種病毒,或令傳染率提高50%以上,並降低疫苗中和抗體的作用。港府專家亦指,有研究發現南非變種病毒可令科興、復必泰兩款疫苗的抗體水平分別下跌七成和九成。

 

  悲觀而言,一個攜帶變種病毒的超級傳播者,即可能扭轉已經平復的確診曲線,全球抗疫前景仍高度不確定;樂觀的看,美銀美林全球基金經理最新調查顯示,將疫情列為市場最大尾部風險的芬佬僅佔15%,畢竟,自世衛去年3月宣布全球大流行至今,疫苗股Novavax、Moderna、Biontech已分別升逾22倍、4倍、3倍。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