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6/01/2022

新增124宗包括6宗源頭不明 黃大仙3條Delta疫鏈 荃灣花園爆垂直傳播

#口罩 #林鄭月娥 #黃大仙 #肺炎疫情 #鳳凰新邨 #葵涌邨 #青少年 #復必泰 #心肌炎風險

  【晴報專訊】本港昨增124宗新症;有6人源頭不明,為第5波單日新高。黃大仙Delta傳播疑擴大,鳳凰新邨「新型像」髮廊增至3人感染,有客人中招。黃大仙上邨達善樓有75歲退休漢確診但未找到源頭。另荃灣花園榮華閣現垂直傳播,16戶需撤離;大埔林村污水樣本亦呈陽性。特首林鄭月娥指年初四放寬防疫限制機會微,或修例將更多處所納入疫苗氣泡。

 

黃大仙鳳凰新邨「新型像」髮廊3人染疫,包括一名女客人。

 

  本港昨有124宗新症,93宗屬本地感染,6人源頭不明;初陽逾70宗。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黃大仙鳳凰新邨「新型像」髮廊繼49歲女洗頭員染疫,昨有58歲男兼職和60歲女客人確診,均有L452R突變,正調查3人有無交集,促其他客人主動聯絡中心。

 

鳳凰新邨髮廊增至3染疫 包括客人

 

  另黃大仙上邨達善樓昨有75歲男住戶確診,亦驗出L452R。連同豪苑1座倉鼠群組,區內已有3條Delta毒鏈傳播。嗇色園宣布黃大仙祠年廿九(31日)閉門上頭炷香;翻查資料,女洗頭員曾到訪。

 

  其餘5條源頭不明傳播鏈,當中有36歲男會計本月16日經回港易由上海來港,周日(23日)發燒,始揭或涉Omicron;惟他赴港前後2度檢測陰性,在港感染機會較高。屯門黃金海岸遊艇會除有62歲男司機確診,會所亦早有35歲男廚師染疫,2人曾共用更衣室。另葵馥苑安葵閣警察宿舍有29歲主婦確診,該處與葵涌邨僅一街之隔。

 

  荃灣花園榮華閣爆垂直傳播。源頭為居12樓5室的55歲男住戶,在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上班,前日列源頭不明,同幢天台單位41歲做裝修男住戶昨確診。中心追查後疑病毒經糞渠由氣喉排出,而天台單位廚廁正對着氣喉,加上單位抽氣扇故障,病毒入屋機會高;且裝修工較源頭遲1日發病,即使他去過大圍名城3期2座、大窩口幼稚園等,惟家居感染機會較大。因大廈4、5室單位相對,及高層風險較高,故昨夜撤離4至18樓5室,及16至18樓連天台4室共16戶;屋宇署正調查天台單位是否僭建。

 

  另大埔林村林錦公路較寮下至坪朗花園一帶有污水樣本陽性。

 

初四難放寬防疫 擬擴大疫苗氣泡

 

  沙田區康文署總部體育資助辦事處昨有後勤外判工初陽,他居住屋邨有患者,強檢後始知中招。另深水埗元州街惠珍樓,和土瓜灣鴻光街21、23、25,27、29、31、33及35號昨亦圍封強檢。林鄭月娥指年初四放寬社交距離機會微,考慮修例將更多處所納疫苗氣泡。

 

林鄭月娥昨稱會見傳媒和議員時不戴口罩,是為準確向公眾表情達意。

 

 

 

下一頁 葵涌邨276宗個案 逸葵樓圍封延長 夏葵樓覆檢禁足5日

葵涌邨276宗個案 逸葵樓圍封延長 夏葵樓覆檢禁足5日

 

  葵涌邨爆疫續擴大,累計有276宗初陽及確診個案,單是昨日已多64宗,新增逾30單位中招,其中逸葵樓佔逾60%,夏葵樓圍封後揪出13宗個案,居民即時禁足5日覆檢,逸葵樓則須圍封多2日至本周五。

 

逸葵樓延長圍封至周五,居民繼續做檢測。

 

  有居民批「困獸鬥」更易感染,衞生防護中心指圍封日數短難覆蓋潛伏期,邨外或已有傳播。另有工會接12宗葵涌邨居民求助,包括被扣薪、憂被解僱,勞福局籲受影響僱員向勞工處求助。

 

  葵涌邨累計276人中招,遍布12座,昨單日增64宗、涉逾30個單位;逸葵樓及映葵樓共佔90%個案,夏葵樓圍封1晚後揪出至少13宗初陽及確診個案。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夏葵樓「無縫交接」全幢禁足5日強檢至本周六(29日),逸葵樓須延長圍封至本周五(28日),原本周四(27日)解封的映葵樓,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圍封。房屋署一名住映葵樓的特遣行動小組管工初陽,最後上班日為20日。

 

  中銀指,一名油麻地分行員工初陽,本月21日最後上班,該行已於24日停業,全員將接受檢測及在家隔離。

 

  另爆疫的勝利道地盤亦涉葵涌邨群組,當局昨日補充,地盤為興建中的住宅「芳菲」,9名確診工人主要為電工,有人居於逸葵樓;該地盤逾百名工友共用更衣室及洗手間,須全數檢疫。

 

增逾30戶中招

 

  惟夏葵樓昨早完成圍封強檢後,曾一度解封,有持陰性檢測證明的居民外出食早餐及購物。有葵涌邨居民認為邨內確診數字增加,憂「困獸鬥」更易染疫。

 

  有居民指,首4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惟第5次檢測轉為陽性,質疑每日落樓檢測易致交叉感染。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建議,當局可安排人員上門檢測,減少人群聚集。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Omicron變種病毒的潛伏期雖較短,但部分可長達14日,如圍封日數短或未能覆蓋潛伏期,又指檢視過患者行程,均曾共用許多公共設施,如葵涌商場、葵涌街市、大窩口街市等,認為邨外或附近已有傳播。對於會否「封邨」,她說如出現大爆發,政府不會排除採取任何措施。她續說,室內因換氣問題或較室外更易傳播,不戴口罩都有機會染疫。

 

  邨內的垃圾連日來堆積如山,昨日有居民發現,垃圾房外有逾10袋垃圾,逾20個大型垃圾桶爆滿;亦有居民見到電梯外堆滿垃圾,工作人員卻在附近處理飯盒。葵青區區議員梁志成指,據悉房署已派員清理垃圾,因垃圾須由指定車輛送走,故流轉較慢,認為有必要改善。

 

有居民發現,垃圾房外堆滿垃圾袋,大型垃圾桶亦爆滿。(網上圖片)

 

有禁足打工仔被扣薪

 

  另早前有團體調查發現,有11名葵涌邨居民因禁足未能返工而被解僱。民航工會秘書長葉偉明說,接獲12名葵涌邨居民求助,其中3人被扣薪,有個案憂被解僱,要求衞生署向禁足居民發出病假證明。長者安居協會亦接獲38宗邨內居民查詢。平機會主席朱敏健指,若解僱原因是員工居於葵涌邨,懷疑他有傳播風險,便有機會觸犯《殘疾歧視條例》。

 

  勞福局發言人警告,因檢疫或強檢原因解僱員工,或構成不合理解僱,籲受影響僱員向勞工處求助,並向僱主提出申索。

 

 

 

下一頁 青少年推遲次針復必泰 降心肌炎風險

青少年推遲次針復必泰 降心肌炎風險

 

  青少年接種復必泰後患心肌炎引起關注,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青少年相隔21日打第2針的風險,比首針高逾6倍,但暫緩接種後再無心肌炎報告。專家相信,第2針相隔較長時間可降低風險。

 

港大醫學院發現,青少年隔21日打第2針復必泰後,患心肌炎的風險比首針高逾6倍。(資料圖片)

 

  另教育局公布,小學師生若接種率達7成,可申請恢復全日面授課,有小學校長擔心家長的憂慮會較中學多,且對部分接種安排亦有保留。

 

  港大醫學院團隊分析本港接種數據發現,在約22.5萬接種過新冠疫苗的青少年中,有43人打復必泰後因心肌炎入院,其中36人是打第2針,推算相隔3周打第2針的心肌炎風險是首針的7.11倍,結果約4萬人暫緩打第2針後,未有任何心肌炎報告,團隊推算已避免9宗心肌炎。另外,打復必泰者出現心肌炎風險比無接種者高3倍,但科興則未見相關風險。

 

  目前專家委員會建議,12至17歲人士打第2針應相隔12周。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主任黃志基指,參考海外經驗,接種兩針分隔時間愈長,心肌炎或心包炎風險亦會降低,數據亦反映只要有打針,即使染疫,症狀都較輕微,籲盡快接種。

 

小學師生接種率7成 可申全日面授

 

  另外,教育局日前向全港學校發通函,提到因應接種年齡降到5至11歲,故參考中學做法更新指引,若小學教職員接種率達7成,而打一針復必泰或兩針科興的學生亦達7成,可申請全校或某個級別全日面授。局方指,接種疫苗是治本關鍵,促師生及家長盡快打針。

 

現時接種疫苗年齡已降至5至11歲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指,小學安排與中學看齊,相信是考慮公平,但直言小學家長憂慮會較大,除了子女體質問題,亦有家長擔心接種成人三分之一劑復必泰的做法是否有外國先例等。

 

  張又稱對於在大腿接種有保留,「女孩子會否不方便?陪同的老師性別都要再考慮」,重申呼籲專家參考推動長者接種做法,多作解說,但認為參考安老院舍「預設默許」的方法不可行,因涉及法律問題。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亦表示,不少家長無信心讓子女打針,未必會為全日面授而改變主意,相信推動7成接種率需要很長時間。她指局方曾表明,不會讓接種成為復課條件,但至今未有詳細解釋。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