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6/07/2022

公僕劃一加薪2.5% 工會失望 當局︰非必然跟隨薪趨

#加薪 #公務員

  【晴報專訊】公務員加薪問題,因薪酬趨勢指標被指「離地」而備受關注。行政會議昨通過加薪建議方案,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2.5%,追溯至4月1日生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稱,已平衡6大因素,強調薪趨調查結果只是其中之一,過去29年亦有10年實際調整跟趨勢指標有較大差異,強調不擔心影響公務員士氣或致人才流失。

 

  但多個公務員團體明言失望,更有指「刻薄」,認為加幅不合理、不公道,雙方今再開會討論。

 

  早前薪趨調查得出高中低層公僕薪趨淨指標分別為7.26%、4.55%和2.04%,引起外界譁然,上屆政府終決定留待今屆政府處理。特首李家超昨在行會會議前稱,要為公僕表現講「公道話」,認為公務員表現與政府效率直接掛勾,而港府效率在近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數一數二,說明香港公務員表現亦獲世界認可。

 

楊何蓓茵

 

  到下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公布,行會通過加薪建議,高、中、低層及首長級公務員薪酬劃一上調2.5%,當中除影響公務員外,還包括2萬名非公務員合約僱員、及約20萬資助機構員工。她說,考慮去年經濟情況複雜,今年首季經濟受第5波疫情重創,近日就業情況雖有改善,但整體復甦需時,而今年預算案赤字高達500億元,加上外圍眾多不明朗因素,如多國通脹嚴重及收緊貨幣政策,同時地緣政治風險,本港開放型經濟易受外圍因素影響,故要審慎處理薪酬調整,加幅已考慮本港經濟、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財政、公務員士氣、薪趨淨指標和職方要求等6大因素。

 

楊何蓓茵:政府工仍吸引

 

當局今與公務員評議會職方代表開會,最終加幅要交回特首會同行會決定。

 

  楊太強調,薪趨淨指標僅為6大參考因素之一,不是必然要跟隨,過去29年薪酬調查,有10年的實際調整跟淨標指差異大,通常因經濟或通脹情況特殊,強調已平衡兩邊因素的拉力,坦言無公式計算各因素比重。對2.5%是否政府的「底牌」及是否不可加多過3%,她稱今會與評議會會面,最終加幅要交回特首會同行會決定。她又提到,薪酬調整制度已沿用數十年,本身有公信力,會否微調由有關委員會審視。至於薪酬調整機制,每6年1次,正展開首階段,望明年完成。楊太又稱,相信公務員會明白及體會去年情況特殊,深信同事有責任感,不會影響士氣,加上政府招聘往往收到大量申請,滿足感加上工作穩定,亦能吸引人才。

 

  翻查資料,公務員在過去19年曾5度凍薪,其中在2003年沙士爆發前,政府通過「0-3-3」方案,即同年凍薪,之後連續2年減薪;另2009/10年因金融海嘯,3層公務員薪趨淨指標均為負數,但最終僅高層「跟足」減薪,而中低層凍薪;往後數年,低層加薪往往拉高到與中層看齊,高層則傾向「跟足」。而過去2個年度則因疫情凍薪,其中去年薪趨調查,3層淨指標均錄負數。

 

 

工會:口惠而實不至

 

  評議會代表之一、華員會會長利葵燕稱,對建議感失望,認為不足以追回過去2年累積逾5%的通脹,等同薪金「縮水」,反觀問責官員薪酬已補加過去3年的滯後加幅,對公務員不公,今會向局方提反建議。另一代表、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李方沖稱暫不回應。

 

  香港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直指,加薪方案「刻薄」同事,認為政府一方面讚公務員表現卓越,加幅卻反映「口惠而實不至」,加上未能清楚解釋如何計算加幅,做法不合理。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亦指,加幅方案一出,已有同事不滿,認為去年經濟不景,自會在明年調查反映,同事無主動提出更高加幅,加上公務員疫下要兼顧封區和檢測等突發工作,甚至要「貼錢打工」,故認為方案應貼近中層淨指標即約4%。他又批評,楊太指政府工仍有吸引力是「離地」,因政府起薪點已未必及私人市場。政府人員協會則促請當局慎重考慮公務員士氣,微調加薪至不少於4%。

 

 

下一頁:人力顧問指加幅相若私企 商界稱或參考

 

人力顧問指加幅相若私企 商界稱或參考

 

  薪酬趨勢調查是回顧私人市場過去一年表現,但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昨稱,商界可能會再參考公僕薪酬調整幅度而加薪,認為過去2年經濟大環境差,商界都有加薪挽留優秀員工,期望疫情過後經濟環境會好轉。

 

人力顧問認為經濟未穩,對打工仔而言,工作穩定比薪酬更重要。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直言,今年薪趨調查脫離現實,致公僕有錯誤期望,2.5%與過去2年私人市場情況相若,亦略高於通脹,加上過去2年薪趨調查曾得到負數,政府亦考慮整體情況僅凍薪,「負數唔跟係咪又要不滿?」環球管理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漢祥則指,2.5%比想像中略低,認為公僕已凍薪2年,而中層公務員在早前薪趨調查淨指標達4.55%,認為劃一加4%較公道。兩人均認為,大部分私人公司已在年初加薪,相信今次調整幅度不影響今年一般打工仔加薪情況。

 

  至於職方不滿會否導致公務員流失,李認為,公務員整體福利仍較私人市場優厚,「畀到呢個條件嘅私人公司唔多,且無政府咁穩定」。周稱,目前經濟仍未穩定,對打工仔而言,工作穩定比薪酬更重要,加上公務員工作性質與私人市場不同,要「跳槽」亦未必容易。

 

17/05/2024

公僕加人工,再考政府智慧

#立法會 #立會透視鏡 #公務員 #薪酬 #加薪 #政情 #香港經濟發展

  負責為全港超過19萬公務員制定薪酬調整幅度指標嘅「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剛剛喺噚日(16日)公布最新嘅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各級公務員加薪淨指標,分別係高級公務員4.01%、中級公務員4.32%同埋低級公務員5.47%,遠遠超過之前市場預期嘅3%至4%。

 

  消息一公布,市面「嘩嘩聲」四起,事關成4%至5%人工加幅,對私營市場九成打工仔近幾年嚟講,都係遙不可及。有熟知政府運作嘅政界中人就話,每年嘅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報告,都令到政府高層頭都大埋,佢形容:「私營機構加幾多人工,梗係睇吓公司去年盤數同埋預測未來2、3年經營狀況去決定,簡單好多;但政府加幾多人工畀公務員,要考慮嘅因素唔單止係自己個荷包,仲要睇埋對私營市場嘅影響,絕對係政治學上一門高深學問。」

 

  今年公布呢個遠超市場預期嘅加幅,絕對係令到政府處於幾尷尬嘅局面。如果跟足建議去加人工,好處當然係公務員士氣獲得提振,有助現屆政府繼續積極推行各項政策,等下面嘅公務員「攰死」之餘,起碼荷包得以充實。不過現時市場經營環境並唔係一面向好,以往一直係「天之驕子」嘅金融機構更加出現裁員情況,中小企更加喺北上消費熱潮之下「得個做字」,街上、商場吉舖處處,如果政府帶頭加足5%薪酬,對私營市場絕對係沉重打擊。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建議嘅公僕加薪幅度,遠超市場預期。(Shutterstock)

 

  喺面對千億財赤、儲備跌到得番7000億元、政府甚至要加大發債去支持基建項目嘅時候,加薪5%,講緊每年開支要增加超過60億元,政界中人就話:「呢頭你話政府唔夠錢要研究加呢樣收費、減嗰樣使費,到頭來加人工就要每年使多60億至70億元,試問又點樣同市民交代?」

 

  而加唔足嘅話,對政府運作亦有唔少影響。有公務員朋友形容,呢幾年行政主導勢頭之下,個個局都要交足功課,上面有任何諗頭,做細嘅就要出頭,唔少部門嘅中高層都做得辛苦過出名工時長嘅四大核數師行,夜晚10點後收工都係等閒事,「人工加得唔夠好,可能就會令到人手流失加劇,特別係30幾歲中層嗰班,佢哋有政府工作經驗,行出去好多私營機構都爭住要,政府人工加唔夠,呢班中堅走咗就好難再填補」。

 

  有立法會議員就私底下透露,早排都已經有評論認為公務員要減人工去同政府庫房共度時艱,不過佢自己就覺得,呢種講法無非都係社會嘅一種怨氣,「要解呢口怨氣好簡單,只要最高嗰班官員唔加人工之餘仲自願凍薪,甚至減人工,輿論就自然會覺得高層有承擔,呢啖氣就自然吞得落,下面加得足又點話呢!」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